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伊宁盆地南缘赋存侏罗纪的煤层多为长焰煤和不粘煤,其煤岩组分惰质组含量高,镜质体反射率变质程度分为0、1阶段,煤变质程度低,可能与惰性组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鲁西含煤区中部煤的煤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鲁西含煤区中部新汶和肥城煤田煤的岩石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表明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在煤岩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山西组煤层比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相对低的镜质组含量;山西组煤层比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低的灰分和硫含量以及挥发分产率;山西组煤层具有相对低的矿物含量,而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矿物含量。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黄铁栋  王平  李慧  陈俊  周欢  韦欣 《新疆地质》2011,29(3):324-326
通过对主煤层煤岩组分对比发现,沙尔湖煤田煤显微煤岩组分以惰质组分为主,组分因埋深不同有差异.利用镜质组与惰质组组份含量比例关系,推测煤层在沼泽积水较深还原环境中形成.煤中惰质组分含量较高,说明成煤期地壳缓慢上升,沼泽积水变浅的氧化环境.煤田自西向东主煤层形成时期沼泽积水深浅(地壳升降)变化韵律一致,早期深水中心偏向东部(葛洲坝煤矿方向),晚期深水中心偏向西部(格鑫煤矿方向),东部持续缓慢抬升使成煤阶段处于氧化环境,惰质组含量逐渐增高,并明显高于西部.同时,煤中无机质含量较高,反映当时为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成煤环境.据巨厚煤层产出、聚煤中心赋存(直接在二叠系老地层上)和煤层稳定性及变化趋势多方煤层特征,认为沙尔湖煤田巨厚煤层的形成具异地成煤特点.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成煤模式与煤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的两种主要成煤模式,探讨成煤环境条件对煤质的控制作用.河流成煤模式的煤层富惰质组,湖泊三角洲成煤模式的煤层富镜质组,由于不同显微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的差异,富惰质组煤利于气化、动力燃烧、制吸附剂,富镜质组煤则首选液化和配焦.  相似文献   

5.
赵仕华 《新疆地质》2015,(2):279-283
据煤岩学和煤化学分析结果,分析研究区煤质特征和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煤以高挥发分产率、低灰分产率和低水分含量为特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和壳质组少见,揭示沼泽覆水较深,具相对还原的低位沼泽特征;煤相类型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湿地草本沼泽相次之,干燥森林沼泽相仅出现于中上部煤层。潮湿森林沼泽相和湿地草本沼泽相以相对富镜质组、具较高灰分产率和挥发分产率为特征;干燥森林沼泽相以相对贫镜质组、具较低灰分产率和挥发分产率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煤岩分析在煤相研究、地质勘查、炼焦配煤等诸多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格的煤光片是煤岩分析的前提。为解决易碎裂样品、老化煤光片等"特殊"煤光片的制备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制备流程,并实际验证了流程的可行性。老化粉煤光片二次煤岩分析结果表明:镜质体反射率受二次制备影响极小,显微组分含量受二次制备影响显著,且无烟煤的显微组分含量波动最大。老化粉煤光片二次显微组分定量时,应注意区分无烟煤的镜质组和惰质组,适当增加烟煤光片检测点数,以减小煤的非均质性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河北南部地区石炭一二叠系煤层煤种丰富,峰峰、邯郸矿区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煤、微镜惰煤及微暗煤;煤的结构以细、中宽条带状结构为主,在半亮煤和半暗煤中最多;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最高,一般可占50%~91%,惰质组占10%~35%,壳质组含量一般不超过5%,对煤层气来说,这是比较有利的烃源条件:区内大淑村矿2煤的矿物质含量最低,其煤的吸附能力较其它矿区高;主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揭示了煤的生烃强度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的趋势。该区煤层气源岩不仅影响煤的生烃能力,还影响着煤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和煤层气的开采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岩  李丽琴  张筱青 《地质论评》2016,62(2):375-380
惰质组是煤中一种常见的显微组分。它不仅能用来鉴别成煤前植物的木炭化程度,而且还是泥炭沼泽古环境恢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欧洲学者利用惰质组成功推算了地史时期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J)的古火灾温度及类型,并重建了古植被类型及泥炭沼泽古生态环境变化。与其它方法相比,利用煤中惰质组含量及其反射率进行古环境恢复的工作对于植物种类繁多、沉积岩层中夹杂的煤层或煤炭、尤其对于古气候环境波动较大的地质转折时期最为理想。因此,利用惰质组的部分参数对我国含煤沉积盆地的古生态恢复以及成煤环境的研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煤显微组分中有机硫的微区分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波谱仪测定了煤中有机硫含量。a.在镜质体有机硫含量低于0.50%的煤中,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与其相近。而在镜质体有机硫含量高于0.5%的煤中,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大多为镜质体的40%~50%。各种镜质体和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随其凝胶化程度增高而增加。b.聚煤古地理环境对煤中有机硫含量起决定性作用。以镜质体为例,形成于湖滨三角洲平原环境的神木煤含有机硫0.21%,形成于滨海三角洲平原环境的水城大河边煤含有机硫0.84%,形成于泻湖海湾环境的兖州晚石炭世煤含有机硫2.24%。  相似文献   

10.
东胜煤田深部区延安组主要发育2-6五个煤组,含煤26层,煤层总厚度5.9~36.7m,根据33个钻孔293个煤样的煤质分析结果,研究区各煤层有机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含量为51.4%~83.0%,惰质组占17.0%~48.0%,煤中矿物质含量为0.18%~14.5%,以粘土矿物为主。从下到上镜质组含量有所增加,常量元素含量较稳定。本区煤类属不粘煤,工业利用以动力用煤为主,因有害元素总体含量较低,其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贵州盘江地区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南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区。为了揭示该区龙潭组各主力煤层聚煤环境与煤储层特征,应用煤岩学、沉积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各主力煤层的煤岩、煤质和古盐度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聚煤环境及其对主力煤层煤岩、煤质及煤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力煤层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镜惰比较高,镜惰比在垂向上呈现变小-变大-变小趋势;龙潭组下段的硫分质量分数高(>3%),而中上段硫分含量平均在1%左右。研究表明该区成煤环境可能经历了偏干燥-潮湿-偏干燥的演化过程,且降雨量充沛使成煤环境由咸化泻湖转为淡化泻湖。镜惰比和煤的灰分含量、孔隙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成煤环境对煤岩、煤质及煤储层物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富惰质组煤成因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探究富惰质组煤的古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胡家河4号煤为研究对象,运用有机化学抽提、族组分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分析了富惰质组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胡家河4号煤的有机质丰度高,饱芳比较低;正构烷烃呈单峰型分布,中-高碳数占优势,具有轻微的奇碳优势;姥植比(4.67)较高,姥鲛烷丰度高;萜烷中藿烷具有明显优势,Ts/(Ts+Tm)值为0~0.133;规则甾烷中C_(29)C_(28)C_(27),呈反"L"型;芳烃中以萘、菲系、氧芴系列为主;1,2,5-三甲基萘含量较高,惹烯具有明显优势,二苯并呋喃含量高于芴;多环芳烃中苝的优势明显。以上特征表明,胡家河4号煤的有机质处于低热成熟阶段,其母质来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并有少量低等水生生物混入,形成于弱还原偏氧化的干燥陆相淡水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显微图像的光学性质和测定煤的反射率等方法,研究了新疆中生代煤中半镜质组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中生代煤中含有一定量的半镜质组;均质半镜质体占总体(均质镜质体与均质半镜质体之和)的49%~64%,均质半镜质体的最大反射率(Rmax)比均质镜质体的高0.08%~0.13%;均质半镜质体的Rmax介于均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之间,结构半镜质体的Rmax比结构镜质体的高0.28%~0.34%。由此可以得出:在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应将均质半镜质体归入镜质组的均质体中,同时认为,按显微组分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将结构半镜质体归入惰质组的半丝质体中更合理;在测定煤的反射率时,不能将均质半镜质体作为反射率的测定对象。本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本地区煤炭的炼焦配煤、煤炭液化和深加工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量样品综合配套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C_2)富镜质组腐殖煤是一种新的煤型油源岩或生油煤。其特点是主要油源组分不是类脂组而是镜质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有少量类脂组“参与”的、主要由富氢镜质体构成的富镜质组腐殖型的生油煤。这种新型生油煤的发现和确定是“煤成烃”和“镜质组生油”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煤的显微组分结焦性热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西栋  潘银苗 《地球科学》1997,22(2):181-184
为探讨煤的显微组分的结焦性,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分别进行了显微镜热台加热试验.在加热过程中,活性组分经历了3个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即变形阶段、胶质体形成阶段以及固化阶段.随煤变质程度的增加,镜质组的初变温度和胶质体形成时的温度逐渐增大,而固结温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壳质组在低变质阶段因受热而挥发掉,但随煤级增高其变形程度减弱;半镜质组在受热过程中也有变形和少量胶质体形成,而惰性组只发生微弱变化.在低变质阶段,活性显微组分形成的焦炭显微结构以各向同性为主;随变质程度的增高,焦炭显微结构中各向异性成分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6.
运用煤岩学、煤化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湖南蒋家坪矿区煤质、煤岩特征和形态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测样品全硫含量为8%~10.1%,其中有机硫含量高达6%,属高有机硫煤;煤样的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含量接近80%,惰质组中以丝质体、半丝质体和碎屑惰质体为主,矿物则多以黄铁矿和黏土矿物为主。通过对煤中成煤植物类型、凝胶化程度、镜惰比和氧化指数的研究,认为矿区高硫煤形成于比较潮湿的弱氧化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显微光度计和煤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准格尔中部矿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4、5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号煤水分高(M_(ad)=14. 16%),灰分低(A_d=9. 19%),挥发分高(V_(daf)=36. 64%),变质程度低(R_(ran)=0. 37%),硫分中等(S_(t,d)=2. 22%),惰质组含量高(42. 9%); 5号煤水分高(M_(ad)=13. 02%),灰分低(A_d=6. 78%),挥发分高(V_(daf)=36. 87%),变质程度低(R_(ran)=0. 38%),硫分特低(S_(t,d)=0. 44%),惰质组含量高(47. 7%)。煤层垂向上镜质组与惰质组含量变化都很大,反映聚煤环境有时干燥,有时潮湿的反复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砚山县干河煤矿晚二叠世吴家坪组超高有机硫煤形成于浅海碳酸盐局限台地—潮坪沉积环境。运用煤岩学、煤化学等学科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干河煤矿1号煤层的煤岩煤质及煤相特征等。结果显示:1所测煤样全硫含量均在10%左右,有机硫含量在9%左右,属超高有机硫煤;2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型及暗淡型煤为主,显微组分则以镜质组占优势,其中主要为碎屑镜质亚组,惰质组以有细胞结构惰质组为主,煤中矿物质以黏土矿物和黄铁矿为主;3煤层形成于潮湿的还原环境,为低位泥炭沼泽,成煤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组织结构保存差,遭受破坏程度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宁夏各煤田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煤矿勘查阶段钻孔煤岩煤样测试数据,研究了煤的显微煤岩组分与工业分析之间的关系。随着煤中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含量的变化,煤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生变化。煤中有机组分含量大于90%时,煤中灰分与黏土类含量存在正相关,挥发分与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有机组分含量小于90%时,煤中灰分与惰质组和黏土类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挥发分与壳质组含量存在正相关。煤中固定碳含量受镜质组含量影响最大,二者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由于煤的镜质组平均反射率不能精确反映镜质组中反射率的分布状况,因此在配煤炼焦研究中,利用镜质组平均反射率作配煤参数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对北京焦化厂原料煤的深入研究和实验,笔者提出一个新的煤岩配煤参数,即煤的镜质组平均反射率绝对标准差(Ro,sd)。该参数是一个将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量化的参数,既可反映煤的变质程度,又能反映原料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特征。经验证,利用该参数作为配煤参数能取得更佳炼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