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变质改造过程中原始沉积岩和火山岩层中的铀的活动规律,首先由它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所决定。根据结晶化学性质,铀属于这样一类元素:以类质同像形式进入常见矿物晶格中的数量极为有限,在变质岩中形成独立矿物的铀数量一般也是很低的,吸附于矿物的缺陷、表面和微裂隙中与矿物晶体结构无联系的原子、分子分散状态是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仅有一小部份呈类质同像形式聚集在副矿物中。这类元素(其中也包括铀)是最活动的。在变 相似文献
2.
3.
4.
在含水沉积岩内铀矿石的形成中,地下水所起的成矿作用很明显。已经查明,这一类型的许多矿床中的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同矿体位置和围岩的次生变化互相有关[1]。要解释这种矿石的形成条件就需要了解铀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5.
虽然有观点认为,随着磷块岩形成时代的年轻化,铀在磷块岩中的含量将增高,但在西伯利亚地台稳定部分的下一中寒武统库奥纳姆建造的磷块岩中却发现轴的含量相当高。另外,在萨哈林岛沉陷地4.5km以下的上第三系皮利组磷块岩中的铀含量实际上比所有中生代和下第三系磷块岩的铀含量都低。前寒武纪和不同形态的寒武纪最底部的磷块岩,如层状非粒状的(“无结构的”)和微粒状的、结核放射状的、团块状的,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其铀含量同样很低。对于铀含量低的磷块岩,以前认为是由于其主要组成沉积磷灰石在成岩后生使用过程中的强烈改造,致使其组分中,碳酸根离子、Na、Sr、结构水的含量降低。结论是:在成岩后生作用中,以同样的方式从磷灰石结构中析出的还有铀。 相似文献
6.
7.
研究元素在矿物、岩石和其他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及存在形式,不仅对研究成矿物质的来源,元素迁移结合规律和矿床形成条件具有科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矿床的揭露评价,矿物原料的综合利用,编制合理的选冶程序、提高有用元素的回收率都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热力学的计算方法,确定了测老庙盆地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分析了铀在水中的迁移规律和沉淀条件。并应用饱和指数的找矿机理,对测老庙盆地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史维浚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6,(2)
本文给出了控制水中铀形式分市的 PH 和配位体浓度参数,对天然水中铀存在形式进行模拟电算,并总结了其分布规律。同时,还指出:在常温常压的氧化条件下,PH>8的天然水中铀通常以UO_2(CO_3)_4~(4-)为主;在50.03~0.5毫克/升时。铀应以 UO_2(HPO_4)_2~(2-)为主;在 PH<5的酸性水中铀依次受 F~-、SO_4~(-2)和∑PO_4浓度的控制,当上述离子小于零态值时,水中铀形式主要是 UO_2~(2 )。 相似文献
11.
砂岩铀矿床铀的存在形式及其地质地浸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几个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铀存在形式,份额比,粒度铀配分,并与中亚铀矿床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其成矿的差异性,最后对地浸决策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关于热液铀矿床中铀的迁移形式,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1)以六价铀酰络合物迁移为主,但不排除少量四价铀的络合物迁移;(2)以四价铀及六价铀的络合物混合迁移;(3)以四价铀的络合物迁移为主;(4)参与铀迁移的介质为含HCO_3~-、F~-、Cr~-、SO_4~(2-)等离子的水溶液及二氧化硅水溶胶等。其中一些看法有待理论和实验的进一步验 相似文献
13.
赵永祥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1,(1)
文章阐述了矿田中几种原生铀钍矿物特征。某些原认为是高温或至少是中温条件下生成的铀钍矿物,在低温条件下仍然可以大量存在,而且紧密共生。这几种铀钍矿物的发现,解决了矿床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铀钍存在形式问题。 相似文献
14.
硅碳泥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铀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地下水在这类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对铀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矿床地下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及沉淀条件的研究,是其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对四个矿床的地下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铀的五种存在形式及其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5.
川北中生代砂岩型铀矿床铀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北部侏罗——白垩系河流相浅色砂(砾)岩中,广泛分布着一些层控型铀矿。矿化明显地受地层、岩相及岩性控制;在时控分布上具有多层位、多部位及层控、带布、槽存的特点。目前,已在其中找到了若干具有工业意义的小型铀矿床。同时,对于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特征,也取得了一些初步认识。一、铀的存在形式: 我们通过普通放射性照相、显微放射性照相、电子探针和电渗析等手段,初步确定了川北砂岩型铀矿床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铀矿物和吸附铀两种,另有少量含铀有机质及微量类质同象铀。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沥青铀矿和辉钼矿组合的矿化特征。列举了沥青铀矿与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绢云母、碳酸盐等的相互关系。从而说明:矿物自溶液中析出的时间相近、矿化与围岩蚀变关系紧密。同时,划分出两种蚀变类型:1)钠长石化和碳酸盐化岩石,2)绢云母化和矽化岩石。根据不同的围岩蚀变和矿物在矿带中的分布特点,进而划分三种矿带类型:第一类矿带、上部以棋盘状钠长石和碳酸盐蚀变为特征,沥青铀矿大量富集。下部为绢云母和石英,辉钼矿则占优势;第二类矿带下部,矽化、绢云母化特别强烈,沥青铀矿仅见于上部;第三类矿带上部,钠长石增多,富铀而贫钼,下部则相反。以上说明:铀的富集随着岩石钠长石化强度之增加而加强,钼只富集于绢云母化和矽化地段。最后,本文对围岩蚀变和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也作了简要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富含有机质的油矿石中,铀的产出形式往往不易查清。笔者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辅以放射性照相、X射线粉晶分析及其它的物理、光学和化学等测试方法,对我国南方5个重要的(含)有机质铀矿床进行研究,确定了各矿床原生工业铀矿物的存在及其产出特征,进一步查明了各矿床中铀的赋存状态。在本文研究的所有矿床的富含有机质铀矿石标本中,电子探针均查出有原生铀矿物沥青铀矿和铀石存在。在各矿床中,细小铀矿物多成集合体分布在有机质条带内或以不规则浸染状产于煤岩中,也有的铀矿物呈胶结物形式产出。此外,还见有铀矿物同黄铁矿或白硒铁矿(FeSe_2)一起充填于古植物细胞腔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硅碳泥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铀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地下水在这类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对铀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矿床地下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及沉淀条件的研究,是其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对四个矿床的地下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铀的五种存在形式及其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关于铀在热液中迁移和沉淀的形式问题,不少学者曾进行过研究;但是,至今这一问题还是铀矿地质中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这篇文章通过取自碳酸盐-沥青铀矿建造矿床中的方解石及沥青铀矿样品的液态包裹体成分分析,进行了对成矿时期热液成分的推断和对铀在热液中迁移、沉淀形式的解释;共中着重叙述了形成碳酸盐-沥青铀矿建造矿床时含铀热液的主要成分(重碳酸盐)、铀的价数(四价及六价)、铀的络合物形式(主要是氟-碳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及铀的沉淀方式(主要为置换和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