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实证研究、意愿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估算了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84 208.50万元,实物生产价值为4 359.06万元,生态服务价值是实物生产价值的19.31倍.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森林游憩>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可为九华山管委会制定旅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开发九华山生态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也可增强人们对九华山森林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6.
九华山游客地方依恋与游后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因与人的紧密结合而使得空间充满了价值和意义。地方依恋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产生的情感联结,是近几年国外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宗教旅游地九华山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者对九华山的地方依恋处于中等程度,认同与依赖程度一般。地方依恋影响因素复杂,旅游者的背景、游览次数、对九华山的熟悉度等都会影响地方依恋,依恋程度越高,重游及推荐意愿越强。 相似文献
7.
暴雨是灾害性天气,它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强度除与天气因子有关外,受到地形的影响非常显著.利用九华山风景区和邻近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探测资料,分析山地地形对九华山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喇叭口地形的辐合和局地热力冲击作用是触发九华山大暴雨天气的重要机制,局地涡漩环流对大暴雨也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旅游活动对九华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是旅游活动对风景区生态系统影响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重点。在九华山风景区6条主要游道附近选取了8条取样样带,样带设置与游道相垂直。每条样带按照距游道距离的不同设置4个取样样方,每个样方取枯枝落叶层并以5cm为一个层垂直向下取4层土样,用手拣法和网筛法拾取大型土壤动物。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076头,隶属于3门8纲27个类群。运用多样性H′指数、集聚度等指标对不同样带和样方的不同土层中捕获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九华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明显,旅游活动量越大土壤动物捕获量越少;(2)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水平方向上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呈现递增规律;(3)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向表层集聚明显,游憩活动的影响导致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的表层聚集度由近游道样方向远离游道样方逐渐增大;(4)旅游活动量与各游道不同样方的捕获量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雾是九华山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其年平均雾日为145 d,年最多雾日达到168 d。因此,利用九华山不同海拔的测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资料,分析山地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山区雾的年际变化较大,并呈逐年递减趋势,雾生成时间峰值在05时前后,但出雾频率最高的是在08时。山区夜间降温≥6℃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74.4%,气温日较差≥7.0℃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80.9%,雾日多出现在日平均风速<3m/s的条件下,83.9%的雾日有近地面逆温层存在,并且雾日数与逆温强度是呈正相关的。喇叭口地形的辐合作用有利于水汽在喇叭口底部区域达到饱和,形成雾,在微风的条件下对辐射雾的形成非常有利,如果近地面层有风场的辐合作用,更是有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森林小气候的作用也有利于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11.
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通过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研究了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认为黄山、九华山已经经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索阶段、参与阶段,目前正处发展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黄山、九华山向着生命周期成熟阶段演化是可能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 总被引:71,自引:12,他引:71
利用社会调查和市场细分方法 ,对西递、周庄和九华山三个旅游地的居民态度与行为进行实地调查 ,采用分层聚类法将旅游地居民分为四种类型。老年、居住时间较长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多数为矛盾的支持者或理性的支持者 ;对于旅游业联系和依赖较少的居民多属于淡漠的支持者 ;而青年、旅游部门、家人或亲戚有人在旅游部门工作、家庭收入主要或部分来自旅游业的居民在热情的支持者中占较大比重。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 ,国内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行为都存在明显分化 ,但国内旅游地居民较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支持行为 ,尚未形成反对者。 相似文献
14.
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 ——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7
利用1996~2001年国内旅游客流月份分布数据,分析了三亚、北海、普陀山等海滨(岛)型旅游地和黄山、九华山等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季节性特征,从旅游客流季节分布曲线看,三亚、九华山分别表现为“三峰两谷”和“双峰双谷”型,北海、普陀山、黄山均表现为“三峰三谷”型;从旅游客流集中指数R值看,黄山的R值最大,近年平均为5.7,三亚的R值最小 ,近年平均为1.3,并且黄山、三亚的R值变化幅度较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北海、普陀山、九华山的R值介于黄山、三亚之间,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比较分析5处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成因,发现它们均受自然季节性因素和社会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前者主要包括气候的舒适性、降水等,对于海滨(岛)型旅游地而言,海水温度、热带气旋活动影响也很重要;后者主要包括法定节假目、居民出游习惯等。对对富有宗教特色的旅游地,宗教节庆活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自然季节性因素是造成以自然吸引物或自然-文化吸引物为物为特征的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季节性因素只有在自然季节性因素形成的旅游季节变化的基础上产生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