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水文资料整编数据中的流量相关数据的检查情况。根据南方片整编程序推流数据文件中时间数据自动调取遥测水位数据文件中相应时间的水位数值,并与推流数据文件中的水位进行对比,检查水位数据正确性。特别是根据推流数据的开关闸时间和测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来查找相应的遥测水位文件中的水位,并将查找出来的遥测水位与测流水位进行比较,水位不同的就列一个文件进行提示,并将推流过程和测流过程转换成DAT文件,展绘到水位过程线CAD图上以便对时间数据进行校核。同时对流量计算文件中的水位进行对比检查。  相似文献   

2.
库水位骤降时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刘新喜  夏元友  练操  张开鹏 《岩土力学》2005,26(9):1427-1431
三峡水库蓄水及水位波动,将极大地改变滑坡体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库水位骤降和暴雨入渗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库水位骤降时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是滑坡防治中的一个难题。根据三峡水库水位调控方案和库区滑坡地下水作用的力学模式,利用有限元模拟库水位从175 m骤降至145 m时的滑坡暂态渗流场。建立了渗透力作用下滑坡稳定性评价的不平衡推力法。研究表明:滑坡的渗透系数和库水位下降速度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当库区堆积层滑坡渗透系数小于0.864 m/d,库水位发生骤降为2 m/d。库水位骤降时滑坡稳定性降到最小的水位通常在175 m水位以下10~20 m处。其研究为库区 175 m水位滑坡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曲段冰塞水位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觉义  方达宪 《水文》1994,(2):18-24
本文根据黄河河曲段6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冰塞河段冰期水位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该河段冰塞水位的变化与冰塞演变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冰塞水位变化的参数关系式,基于原型的观测研究,对试验室模拟冰塞的水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试验室模拟冰塞水位的变化规律与天然河道中冰塞水位的变化规律相同。由此,可以进行冰塞水位的计算及其预报。  相似文献   

4.
《水文测验试行规范》对相应水位的计算规定:“测流过程水位变化值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不超过5~10%(平均水深大于1米)或10~20%(平均水深小于1米)时,一般取测流开始和终了两次水位的算术平均值。……测流过程水位变化超出上述第一项范围,一般可用 b′V_m 加权计算相应水位。”但具体到一个测站在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多大才需用b′V_m 加权计算相应水位呢?根据我站河道冲淤变化不大,河床比较稳定的特点。我们计算了在各级水位情况下由于水位变化所引起的相应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值(以百分数计),并点绘水位与水位  相似文献   

5.
万迪堃等在《华北地震科学》第8卷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建点以来所取得的资料表明,同样是承压水,静水位和“动水位”的映震能力有明显不同,“动水他”的映震能力明显优于静水位。“动水位”观测是将自流井的流量观测转变为“水位”观测的方法。“动水位”是指在一定放水量条件下,井管中的水面相对于排水管中心的高度,与水文地质学中动水位的概念是不一致的,不是真正的动水位,它的变化反映排水量的变化。“动水位”观测较静水位观测更“灵敏”的原因初步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动水位”观测实质上  相似文献   

6.
陈伟 《安徽地质》2010,20(3):229-233
本文利用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水位对比和典型孔组的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分析安徽省淮北平原孔隙水水位动态及历史变化。结果表明:多年来持续开采地下水,改变了淮北平原孔隙水水位动态类型和不同流动系统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加剧了孔隙水水位变化的随机性;集中开采区的中深部孔隙水水位动态变化尤为显著,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原自流区消失,并诱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新方法——数据处理组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水的周期性水位动态变化特征,首次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中,并以江西抚州地区水位为例,进行了水位预测。  相似文献   

8.
我国蒙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露天煤矿高强度开采引起地下水系统的补、径、排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导致松散层水位大幅下降、地表河流流量衰减、生态环境破坏。为揭示生态脆弱露天矿区在截水帷幕下的松散层水位演化规律,分析生态脆弱露天矿区地下水分布特征和采动对松散层水位的影响,开展截水帷幕下的松散层水位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试验,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截水帷幕下内蒙古扎尼河露天煤矿、元宝山露天煤矿松散层水位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态脆弱露天矿区松散层渗透系数大、水位埋藏浅;露天开采对矿区松散层水位影响巨大,矿区周边数千米范围内的松散层水位下降数米到数十米;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发现,截水帷幕外侧松散层水位抬升幅度与帷幕长度呈正相关关系;远离帷幕的水位变化速率较为平稳,靠近帷幕附近的水位变化相对剧烈;扎尼河和元宝山露天煤矿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帷幕外侧松散层水位升高3.43~9.12 m,帷幕内侧水位降低3.21~10.15 m,外侧水位抬升幅度与截水帷幕完成率成正比。截水帷幕作用下的松散层水位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结果可指导现场工程应用,截水帷幕能够显著抬升生态脆弱露天矿区周边松散层水位,保护矿区松散层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长距离自流型渠道输水控制的二步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针对自流型渠道输水的最优化控制的两步法。第一步是控制各闸站流量使渠段水位(或蓄水量)达到目标水位(或蓄水量),第二步是调整流量使渠段水位稳定。建立了使渠道内水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运行水位的最优渠道输水控制模型。构建了长距离渠道输水控制的一系列约束条件,包括渠道下游需水量约束、最高控制水位、水位最大容许下降速度、渠道容许过流能力、最少的开机次数等。提出了利用线性规划或将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求解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用传统的渠道控制方法需要几天才能使水位恢复到目标水位的渠道,用本优化方法控制,可以在几小时内使渠道水位达到目标水位并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深层地下热水开采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深层地下热水由于多年长期开采致使水位持续下降,同时由于每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交替开采,水位在下降过程中又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另一方面受温度差异的影响,钻井井口水位并不能反映深层地下热水的实际水位,应对实测水位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水位具有复杂的周期性变化和趋势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地区深层地下热水开采动态分析,建立趋势项与周期项之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水位变化。用线性函数拟合其趋势项,用傅立叶级数拟合其周期项,用Welch法对周期项进行频谱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周期项函数。用校正水位和计算水位的均方差检验拟合结果,结果表明拟合效果好。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深层地下热水动态变化,预测水位能较好地反映水位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