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仲友 《西北地质》1991,12(2):30-33
黑多寺金矿床位于西秦岭西段印支褶皱带白龙江复背斜北翼,金矿体产于古道岭组上段(相当于下吾那组)的含金碎裂岩带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粉砂质板岩、生屑灰岩等。矿区受两条大断裂控制,矿物组成主要为雄黄、辰砂、辉锑矿、自然金等。成矿分4个阶段,成矿温度为171℃—250℃。同位素特征表明矿质来源于围岩。该矿属沉积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陕西双王金矿床东段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军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3):190-194
陕西省太白县双王金矿床属大型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矿床东段的矿体赋存层位是古道岭组,矿体产于角砾岩带中,含金角砾岩带的形成与断裂构造有关,其热液活动可划分5个阶段,Ⅱ1,Ⅲ2亚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矿体矿化规律、矿体特征、矿体成因具有独特性。文章对未探明地段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找矿靶区,并在部分地段已经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八方山多金属矿床是陕西凤太矿田中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矿床,矿区除铅锌工业矿体外,还有独立的铜矿体,这在矿田中是少有的。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床位于东秦岭地槽褶皱带西段,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地层接触带附近,并受此接触带控制。矿区地层的详细划分见表1。  相似文献   

4.
<正> 西秦岭北带主要指甘肃省西和一成县及其邻区。先后有葛利普(1931)、赵亚曾等(1931)、叶连俊等(1944)、黄振辉(1959)、王钰、俞昌民(1962)、兰州大学(1962)、李星学(1963)及西秦岭地质队(1964)均在该区进行过地层工作。1967—1970年陕西地质局区测队正式肯定“西汉水群”为西秦岭北带中泥盆世的代表沉积地层,并划分为雷家坝组与榆树坪组两个沉积旋迴及七个岩性段。1970年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甘肃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及有关单位在该区首次发现了上泥盆统地层的存在,并划分出了部份下泥盆统地层,推动了西秦岭北带泥盆纪地层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太白金矿含金角砾岩带赋存于秦岭泥盆纪浅变质细碎屑岩系中,地质特征独特。金矿佛主要产于含铁白云石-黄铁矿等胶结物中,这些载金矿物中普遍有大量流体包裹体产出。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技术发现了石英和含铁白云石中的黄铁矿、毒砂和铁白云石等离子矿物,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LRM分析资料,对成矿流体特征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基于前人的地质资料,结合矿床实际地质情况,对陕西省太白双王金矿床含金角砾岩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推演,认为双王含金角砾岩是构造与热液隐爆作用相结合的产物。另外对双王金矿床不同期次角砾岩的含金性、不同标型黄铁矿的含金性及双王金矿床金矿化富集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对双王金矿下一步勘查靶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陕西山阳东南一带泥盆系跨越两个地层分区,即礼县一柞水分区(北带)、徽县一旬阳分区中的留坝—白河小区(南带)和凤县—镇安小区(中带)。该区位于扬子地台被动大陆边缘和秦岭地槽的接壤地带,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基底古构造、古地貌形态复杂,南北中三带泥盆系的沉积时限早晚不一,沉积岩相、生物组合面貌各具特色,差异明显,总的是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超覆。山阳—豆腐尖断裂不起分割南北秦岭的作用,属浅层次的脆性断裂。南带泥盆系的下泥盆统与下伏下志留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以陆源河流到滨海碎屑岩、泥质碳酸盐沉积为主体。中带和北带泥盆系是中泥盆统的古道岭组、牛耳川组和上泥盆统的星红铺组超覆不整台于震旦—奥陶系之上。以滨—浅海碎屑岩相到浅海陆棚斜坡相碎屑岩为主,夹少许碳酸盐沉积。上述角度不整合、超覆不整合的发现,对南秦岭构造运动的分析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色河铺铜矿床位于陕西省山阳县西南部,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隐爆角砾岩的外带震裂岩中(张西社等,2012)属于震裂岩型矿床(张西社,2012)。该地区发现的仅是隐爆角砾岩型铜矿,相比池沟、冷水沟矿床,其深部存在斑岩体和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较大(张西社等,2012)。  相似文献   

9.
陇南市安坪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迭部—武都断裂褶皱带东段,小金厂岩体及其外接触带附近。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2g1)和下石炭统(C1),岩性以砂质板岩、千枚岩,中厚层灰岩为主,金矿体严格受EW向(F2)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特征,主要载金矿物为褐铁矿、黄铁矿、毒砂。断裂构造、中酸性侵入岩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近EW向构造蚀变带、石英闪长岩岩体外围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初步评价认为该金矿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发育、地表和浅部延伸稳定,具有一定潜力,对西秦岭地区金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冀东唐杖子金矿:一个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唐杖子金矿矿区野外观察和勘探结果发现,北东向深断裂F2、F3控制了辉绿岩-花岗斑岩组成岩浆带,在与近南北向断裂F1交汇处,岩浆气液活动增强,形成明显的隐爆角砾岩筒,从中心向外侧依次出现中心角砾岩带→崩塌角砾岩带→震碎角砾岩带的分带特征。在角砾岩筒南西侧的主断裂带(F2、F3)内,热液聚集形成含金黄铁矿石英脉,脉体规模大(长约3000多米,宽约25m),含金品位高(金品位最高45g/t,最低3.6g/t,平均8.44g/t),构成唐杖子金矿的主矿体;在角砾岩筒北侧的弧形断裂(F5~F17)和南侧的放射状断裂(F18~F22、F23~F27)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热液聚集,形成含金石英脉,Au品位一般在1.82g/t。由主断裂带、侵入岩带控制的爆破角砾岩带及其派生的含金断裂系统,靠近岩筒的脉体中,硫化物发育,含金品位高;随着离爆破角砾岩筒距离的增大,断裂系统中的硫化物逐渐减少,金品位逐渐降低,整体构成一个典型的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角砾岩筒型金矿的识别,对华北地台的相似背景区的金矿勘探和地质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近在安龙戈塘地区发现的万人洞含金隐爆角砾岩筒位于戈塘穹隆中部,北东向断裂带附近.据隐爆角砾岩筒露头特征,围岩为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灰岩,含金隐爆角砾岩筒由内向外可分隐爆角砾岩带、震碎带和影响带,由内向外,金矿品位逐渐降低,蚀变逐渐变弱.据流体包裹体及硫同位素研究分析,成矿压力34.024~97.432 MPa,推测...  相似文献   

12.
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学习应用地质力学的原理,试将控制小秦岭金矿山字型构造体系加以分析总结。小秦岭金矿山字型构造体系是1966年我队在该区普查勘探金矿过程中提出来的。当时由于野外地质资料有限,没有进行总结。近十年来,在本区又进行了铁矿的普查与勘探工作,并填制了五万分之一地质草图。结合邻区有关单位资料,初步认为控制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的分布为一山字型构造体系。一、区域地质概述小秦岭金矿山字型构造体系,处于秦岭——昆仑东西复杂构造带北部边缘,与祁吕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西成地区泥盆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秦岭“西汉水群” 的地层时代和划分对比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层的岩性特征、生物群、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重建了地层系统,并首次研究了本区的牙形石,确定了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指出前人建为上、下关系的“洞山组(D_3)”、“西汉水组(D_2~2)”和“安家岔组(D_2~1)”实属同期异相地层。新的地层系统包括黄家沟组、红岭山组和双狼沟组。中、上泥盆统界线在红岭山组中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海南岛南好地区志留纪足赛岭组三段上部首次发现的软骨鱼类化石,认为它的层位介于扬子区志留系同类生物群第1组合(Hunanacanthus-Eosinacanthus)至第2组合(Sinacanthus-Neosinacanthus)之间,并与第2组合带关系密切,其地质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期.根据足赛岭组所产软骨鱼类化石及其伴生的腕足类、珊瑚、三叶虫等,认为它们与扬子区及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同期生物群面貌彼此接近或关系密切.在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期,可能同属一个生物古地理区.  相似文献   

15.
陕西的泥盆系按生物地理区划,可分为南区(带)泥盆系和北区(带)泥盆系。山阳以东的泥盆系属北区(带)的东延部分。1984年,我们在修编1/20万商南幅期间,在其中统牛耳川组地层中发现了瓣鳃类化石。1/20万商南幅曾将含化石地层归属于下元古界芦园沟组(Pt_1 ly)。第一代陕西省1/50万地质图根据所出露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为石炭系下统下东沟组(C_1 x),下伏地层为泥盆系中、上统刘岭组(D_(2-3)l)。区调队泥盆系专题组根据邻区地层对比,将山阳以东的泥盆系划为中统牛耳川组(D_2 n)、池沟组(D_2 C)和青石垭组(D_2 g)。瓣鳃化石产于牛耳川组中部。该组按沉积特征,可划分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以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将我队几年来工作的实际资料,对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作一介绍,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矿田地质简述:矿田内所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中泥盆纪,上泥盆纪仅在向斜盆地内局部保存,下泥盆纪莲花山组砾岩、砂岩夹页岩厚约357米;四排组页岩厚384米。中泥盆纪郁江组砂岩及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1—2层铁质粉砂岩,厚409米;东岗岭组灰岩,泥质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古生代山西组1段和下石盒子组8段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合周缘地层年龄结构和地质历史事件,进而追寻盆地沉积物物源,推断盆地与造山带的盆山耦合过程。研究表明105个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可分为4个年龄组段:(1)260~340 Ma,占总数的21.9%,推断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和西秦岭构造带;(2)370~470 Ma,占总数的24.8%,反映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西秦岭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3)1600~2000 Ma,占总数的32.4%,指示物源来自北秦岭造山带、北祁造山带和华北板块;(4)2300~2600 Ma,占总数的15.2%,物源分别来自华北板块基底结晶岩系、北祁连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和西秦岭构造带。研究区总体上具有来自北秦岭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北祁连造山带、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基底五个物源区,其中兴蒙造山带、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为主要物源区。古生代碎屑锆石年龄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奥陶纪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志留纪—泥盆纪转化为陆-陆碰撞造山带,石炭纪—二叠纪逐渐由造山带转化为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8.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一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物源区,源区组成可能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单元中古元古代的秦岭群及秦岭群组分沉积再循环的部分。沉积组分成熟度由高到低和源区剥蚀性质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指示三个岩片代表了华北、扬子两陆块在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主动大陆边缘一侧一系列构造事件中“俯冲后期-对接-碰撞前奏”的三个片断。这些论证显示,大别造山带北缘不同岩片沉积构造环境和演化的进程完全可以与北秦岭构造单元南部对比,大别造山带北缘应是北秦岭构造单元的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1地质概况北秦岭铀成矿带东起陕西省商南,西至甘肃省天水,呈近东西向伸展。长约550 km,宽40~60 km,面积约22万km2,是较窄长的一个地质单元。北秦岭成矿带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昆仑—秦岭活动带北带的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强烈复杂,是一条重要的花岗岩型、花岗伟晶岩型和变质混合岩型铀成矿带。天水—宝鸡地区位于北秦岭铀成矿带西段,  相似文献   

20.
茶店磷矿系泥盆纪浅海沉积层状磷块岩矿床。位于南秦岭海西褶皱带与扬子陆台的过渡带上。该矿为秦岭区测队一九六三年检查锰矿时发现,一九六四年我队进行普查评价,肯定了矿床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后来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查明矿床具中等规模。现为我省重要磷矿基地之一。一、地质构造概述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古生界喷发—沉积变质岩建造、泥盆系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建造、石炭系页岩—泥灰岩建造和第四系堆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