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地壳形变测量学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首先简述了当代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和内涵。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开拓了现今地壳运动与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新领域,使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促进地球动力学等地学基础研究,证实地壳动力学的基本状态不是“SOC”而是“SO”,因而地震是可能预报的,有助于击破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从根本上推进地震预报。然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7项建议,包括:将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建设为真正的“四维”快速测地系统,加速推进形变和重力的结合,地表与深部研究的结合,推进地壳运动“暂态信号”和“暂态过程”研究,研制和发布“数字形变信息产品”,深化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地震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对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现今地壳运动、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未来发展的预测。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正有力地推进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破关,激动人心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2.
形变大地测量学的进展、问题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简要概括了形变大地测量学的革命性进展,研讨了它的科学特色、功能和定义以及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减灾的推动。形变大地测量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击破多年来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但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着重研讨了在21世纪前10年,形变大地测量学如何依托多年的学科积累并充分受益于人造卫星和数字化等新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和试验以推进地震预报。为此,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12条科学技术途径。最后对学科名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把板内地震预报和蕴震过程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作者建议立即着手发展板内地壳形变系统动力学——大地测量学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相交叉的一个新学科。 文中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新方法,如板内构造系统蕴震说和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还讨论了跨断层形变动态观测资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原名《地壳形变与地震》 ,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 ,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 ,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 ,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 ,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 ,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涉及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学、地球动力学、地…  相似文献   

5.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原名《地壳形变与地震》 ,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 ,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 ,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 ,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 ,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 ,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涉及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学、地球动力学、地…  相似文献   

6.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8.
监测和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需要,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融.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学"已初步形成.地壳形变学已拥有空间-地面-深部立体测地系统,具有在多种空间尺度内精确测定现今地壳运动(秒~数十年)和灾害孕育过程的空前强大能力,从而可望击破长期制约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的地球空间信息的"瓶颈".在21世纪,地壳形变学将成为推动大陆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的主要科技动力之一,推进精确定量测定大陆动力学现今过程,限定现今大陆动力学性质并在验证解释地质学模型诸方面发挥特有作用.它将促使地震预测摆脱"粘滞状态",由"经验预测"走向"图像动力学预测";在揭示大陆地震孕育时空过程、判定地震大形势、划定危险区、搜寻和跟踪震源动力学演化过程及研究动力学响应耦合等方面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信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征稿简则《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  相似文献   

10.
《构造形变测量》是美国地壳运动测量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写的一份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全称为《构造形变的大地测量学监视——一种向前看的战略》(Geodetic Monitoring of Tectonic Deformation——Toward a Strategy)。该《报告》是专业委员会为美国大地测量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地壳形变分形研究中实际存在的几个问题,包括1)分形研究是否避开了模式方法;2)地壳形变分形问题的性质和类属;3)地壳形变分形测算实施;4)形变参数时间序列Liapunov指数计算,开展了讨论,旨在促进地壳形变分形研究的进—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般大地网可估性的无偏估计概念出发,给出了形变网的可估性定义;证明了当参数可估时,作为参数函数的量的无偏估计的统计理论与代数不变理论的一致性;推导了(无信号及有信号的)大地网与形变网的可估性条件;并讨论了大地网及形变网中一些可估性的量。这些为认识用大地测量方法定量研究现代地壳变动的客观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壳形变与地震》编委扩大会于1983年11月16日至20日在湖北宜昌市召开。参加会议的编委和代表来自20个单位,共49人。会议由《地壳形变与地震》副主编郑松华同志主持。 与会者认为:《地壳形变与地震》是学科性的学术刊物。而地震研究是多学科、多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壳形变测量的任务是应用大地测量和定点地形变测量,测定和研究地壳外表的形变运动,协同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海洋、气象诸学科查明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活动规律,确定未来地震的时、空、强及其在地表表现的方式,对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15.
正由周硕愚等十多位教授共同撰写的宏篇巨著《地震大地测量学》近日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总结了地震大地测量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的进展,从现今大陆地壳变形角度探讨大地震孕育、发生的动力学机制,为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新时期,在防震减灾国家任务引领下,以空间等高新技术为特色的现代大地测量学与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复杂动力系统理论相交融,历经50年艰难探索,一门交叉新兴学科--地震大地测量学初步形成。从科学思想与实践效果的视角,简述所取得的基本进展与问题,例如建立多尺度空-时(频)域精密监(探)测系统;开拓现今大陆地壳运动与变形动力学(10-2s~102a)新领域,精确获取前人未能知晓的自然现象;揭示出中国大陆地壳形变系统是一个自组织动力系统,地震是此系统演化过程中为保持长期稳定的自调节暂态行为,具可预测性,又极难实现完全确定性的预测;尽管仍待长期探索,而当下已有可能对其中某些地震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测。以科学思想创新为基础,提出了促进地震预测创新、脱困的新途径、新模式、新对策和具可操作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地学期刊中名列前茅,报导内容主要为:1)大地测量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2)利用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对地壳运动及变形研究、监测的新成果;3)运用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探讨地震预测预报的新方法和新成果;4)利用地质学、地质力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地壳运动及地壳变形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大地形变测量中应变计算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说明,虽然三维大地测量技术将会在大地形变测量中得到应用,但即使采用三维测量技术,大地形变测量一般只能得到地表的倾斜与二维应变。文中给出了三维测量中边长与天顶距变化同应变与倾斜的关系式。从目前大地形变测量的实际出发,本文详细讨论了常规测量中应变计算的各种情况,指出今后会出现二维与三维大地形变测量观测值联合处理的情况。本文讨论了应变量精度估计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实用估计公式。  相似文献   

19.
地壳垂直形变场的综合逼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壳垂直形变受多力源影响,单一逼近模型难以准确逼近地壳形变场的问题,提出了两步逼近综合模型和加权综合逼近模型,给出了模型应用实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综合逼近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壳形变问题中观测向量和趋势项系数矩阵均含有误差的情况,研究了总体最小二乘配置平差方法,在广义总体最小二乘准则下推导了具体的解算公式和迭代算法。利用模拟的地壳水平形变和2009年意大利L’Aquila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最小二乘配置与传统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在地壳形变分析中的效果基本一致,并给出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