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探討了耀斑日面位置与磁扰关系的不对称性。經分析研究,得到(βγ+γ+βf)型活动区耀斑的磁扰效应有明显的南北不对称性,但(βp+β)型活动区耀斑却无此南北不对称效应。在太阳南半球,不論那种磁場类型活动区,发生在西边的耀斑要比东西或中心子午线附近耀斑的影响强,而在北半球只有(βp+β)型活动区耀斑才有这种东西不对称性效应。在最近三个太阳黑子周內,这些不对称是經常存在的,而在春秋季表現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易而又具有物理基础的根据Kp指数分类磁扰的方法,它考虑了急始及主相这两种基本过程之间的关系。 对1936—1958年期间各类磁扰与耀斑活动的统计关系,进一步证实作者以前发现的太阳活动与磁扰关系之间的南北及东西不对称性,也有证据表明,磁扰特性与活动区磁场类型及太阳扰动产物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速度有关。 作者提出了一种用行星际激波在螺旋行星际磁场中各向异性传播的图象,试图解释上述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3.
磁扰的Kp类型与耀斑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易而又具有物理基础的根据Kp指数分类磁扰的方法,它考虑了急始及主相这两种基本过程之间的关系。 对1936-1958年期间各类磁扰与耀斑活动的统计关系,进一步证实作者以前发现的太阳活动与磁扰关系之间的南北及东西不对称性,也有证据表明,磁扰特性与活动区磁场类型及太阳扰动产物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速度有关。 作者提出了一种用行星际激波在螺旋行星际磁场中各向异性传播的图象,试图解释上述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4.
苏联Р.Γ.阿芬尼娜研究急始型磁暴的十一年出現頻数分布吋,发現1944—1959这两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內,急始型磁暴的頻数分布曲线与太阳北半球黑子面积的十一年变化曲线相似。  相似文献   

5.
苏联Р.Γ.阿芬尼娜研究急始型磁暴的十一年出現頻数分布吋,发現1944-1959这两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內,急始型磁暴的頻数分布曲线与太阳北半球黑子面积的十一年变化曲线相似。  相似文献   

6.
地磁钩扰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与初步统计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磁钩扰是太阳耀斑效应的直观表现之一, 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太阳爆发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过程, 并能为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山东大学威海地磁台和Intermagnet地磁链与子午工程的地磁观测数据, 联合GOES卫星及数字测高仪等的数据, 研究了一个由M5.6级太阳耀斑引发的地磁钩扰事件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地磁钩扰特征呈现出南北半球与午前/午后的差异, 且地磁响应相对于太阳耀斑存在约3 min的滞后现象, 而夜侧无明显扰动; 利用位于日侧的50余个地磁台站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地磁钩扰幅度呈现正态分布, 且在当地时正午附近达到峰值; 利用地磁数据反演出钩扰发生时电离层的电流体系Ss和宁静日电流Sq, 并用该电流体系解释了此事件中地磁数据的变化特征.另外, 本文初步统计了1996-2015年的地磁钩扰事件数以及相关的太阳耀斑事件数, 分析后发现X级耀斑引发地磁钩扰的可能性最大, 达42%, 由M级耀斑引发的地磁钩扰事件数最多, A、B、C级等小耀斑引发地磁钩扰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Forbush下降幅度随源耀斑经度分布的东、西不对称性,得到了有关地球轨道附近的一种由耀斑引起的冲击波模型。发现冲击波各向异性传播且表现出东、西不对称性。击波西部是强磁场区,东部为弱磁场区。与此相反,动力学参数和等离子体参数β则是东部比西部高。耀斑产生的扰动有分别向东、西方向的方位角速度存在。该模型同观测资料和理论推论是一致的。它能对磁扰和宇宙线Forbush下降等东、西不对称效应给出统一而自然的解释。耀斑等离子体流的这种东、西不对称性流动的可能起因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自海尔(G.E.Hale)提出太阳耀斑活动的特性为日地关系的重要关鍵这一問題后,近30年来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对于耀斑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現象,进行了許多研究工作。爱立生(M.A.Ellison)曾将研究太阳耀斑本身及其所引起的地球物理現象等工作,就其性貭綜合为九个方面.其中联系到地磁方面的为与耀斑几乎同时发生的紫外綫輻射所引起的“鈎扰”,和由于耀斑发射出来的微粒子流在1-2天以后达到地球而引起的“磁暴”.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自海尔(G.E.Hale)提出太阳耀斑活动的特性为日地关系的重要关鍵这一問題后,近30年来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对于耀斑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現象,进行了許多研究工作。爱立生(M.A.Ellison)曾将研究太阳耀斑本身及其所引起的地球物理現象等工作,就其性貭綜合为九个方面.其中联系到地磁方面的为与耀斑几乎同时发生的紫外綫輻射所引起的“鈎扰”,和由于耀斑发射出来的微粒子流在1—2天以后达到地球而引起的“磁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Forbush下降幅度随源耀斑经度分布的东、西不对称性,得到了有关地球轨道附近的一种由耀斑引起的冲击波模型。发现冲击波各向异性传播且表现出东、西不对称性。击波西部是强磁场区,东部为弱磁场区。与此相反,动力学参数和等离子体参数β则是东部比西部高。耀斑产生的扰动有分别向东、西方向的方位角速度存在。该模型同观测资料和理论推论是一致的。它能对磁扰和宇宙线Forbush下降等东、西不对称效应给出统一而自然的解释。耀斑等离子体流的这种东、西不对称性流动的可能起因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泾阳MS4. 8地震的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鲁秀玲  张创军  段锋  关昕 《地震》1999,19(4):419-422
以陕西关中地区地磁垂直分量(Z) 作为计算暴时扰日变化DS (Z) 的加卸载响应参量,从DS (Z) 的响应比值P (Z) 的变化表明, 在泾阳地震前, 靠近震中的泾阳、乾陵二台出现P (Z) ≥3. 5的异常变化,而周至、华阴台却没有这种异常变化。这表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可用来预测陕西关中地区的中强地震。同时,也表明在此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台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对北京地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 唐山7.8级地震的震中西侧约200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中,高阶球谐系数比低阶系数小得多,所以高阶项对主磁场的贡献常被忽略不计. 但是,高阶项对主磁场的长期变化却有重大影响. 本文根据第八代IGRF模型,分析了IGRF 1945~1955中高阶球谐系数的异常特征对长期变化的影响,然后用修正IGRF模型估计并改正了这些影响. IGRF高阶项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大,所以高阶系数的误差对深部磁场位形和磁场能量的计算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核幔界面流动状态的推断和地核半径的地磁估计有更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CRRES卫星上MICS离子成分探测器的观测资料以及前人有关AMPTE卫星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性对环电流成分以及各种环电流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的影响. 观测表明相对于地磁平静时期,在地磁活动的活跃时期,环电流中O+、He++和He+离子的数密度和能量密度占环电流总数密度和总能量密度的份额增加,相反H+离子所占的比例却明显减少. 太阳活动极大年时环电流中H+离子丰度比极小年时低,而O+和He++离子的丰度却比太阳活动极小年时高. 卫星数据观测还表明,在地球磁暴期间,环电流中O+离子和He+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会随着地磁的活动径向移动,平均来看太阳活动极大年的能量粒子最大数密度位置距离地球比极小年时约小0.5RE (RE 为地球半径).  相似文献   

15.
地磁场时空差异对磁测精度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南、辽西综合测网范围内,依赖于世界时变化的变化磁场比依赖于地方时变化的变化磁场对通化精度的影响更大一些。通化距离、经度方向距离、纬度方向距离对通化精度的影响不显著。磁情指数K在通化距离较大时对通化精度影响显著,但如果按世界时进行日变改正则可以消除磁情指数K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大连台地磁秒采样数据,发现在汶川M8.0和日本M8.6级地震中出现了同震响应,这一发现在辽宁地区地磁分钟值采样的朝阳、铁岭、营口台并未出现。经过同步对比等方法分析,得出响应延迟时间、响应幅度等特征与地震震中距有一定对应关系,并初步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巴布亚新几内亚日全食的地磁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1983年6月11日日全食的地磁场效应,我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进行了地磁观测。经过资料分析,在消除当天的正常日变化和干扰变化后,日食效应比较明显,水平强度减小(-3.6±1.2nT),磁偏角偏东(0.6′±0.1′E)和垂直强度增加(5.0±1.1nT)。证实了日全食引起地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与食分、食甚持续时间、太阳高度角(即日食发生的地方时)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