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和组织学观察,对青岛近海潮间带常见鱼类——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的胸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氏云鳚的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第四鳃弓的背后侧,由扁平上皮构成的咽上皮被覆,整个胸腺似蚕豆型。胸腺实质分叶不明显,大致可分为内区和外区两区,外区主要由淋巴细胞构成,内区以淋巴细胞、网状上皮细胞和髓质上皮囊为主。  相似文献   

2.
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头肾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两个区,A区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环血管呈放射状分布;B区的淋巴细胞则以形成弥散性分布淋巴组织为特征.主要细胞有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和一些其他的颗粒细胞等,未见明显的巨噬细胞聚集中心及粒细胞聚集中心.脾脏被膜较薄,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由白髓和红髓相间排列组成.白髓中未见明显的脾小结、淋巴鞘结构,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研究结果表明:红笛鲷的头肾和脾脏是硬骨鱼类机体造血的主要器官,又是鱼类重要的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3.
红鳍笛鲷、紫红笛鲷和白斑笛鲷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白斑笛鲷(Lutjanus bohar)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液染色,观察分析获得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2N=48,染色总臂数为48。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卵巢的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以期了解红鳍笛鲷的繁殖特性,为其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红鳍笛鲷卵巢发育到生长成熟的过程,即卵巢从第1期发育到第4期,其生殖细胞可分为Ⅰ时相(卵原细胞),Ⅱ时相、Ⅲ时相、Ⅳ时相卵母细胞,在第2、3、4期卵巢中都发现有退化的卵母细胞形成的闭锁滤泡。4—6月龄卵巢分化完全,卵巢腔形成。卵原细胞从分散排列到成团排列在蓄卵板靠近卵巢腔一侧。8—25月龄的卵巢处于第2期,此时主要是Ⅱ时相的卵母细胞和卵原细胞,还有少数Ⅲ时相的卵母细胞。25月龄卵巢处于第3期,卵母细胞主要为Ⅲ时相和Ⅱ时相,也有少量的Ⅳ时相的卵母细胞,还有卵原细胞。2.5—3龄红鳍笛鲷卵巢可达4期,卵巢内多数为Ⅳ时相卵母细胞和Ⅲ时相卵母细胞,也有一定数量的Ⅱ时相卵母细胞和少数分散分布的卵原细胞。  相似文献   

5.
4种笛鲷AFLP引物筛选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湛江近海的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i、紫红笛鲷L. argentimaculatus、红鳍笛鲷L. erythropterus、千年笛鲷L. sebae为研究对象,采用EcoR /ⅠMselⅠ双酶切组合,对4种笛鲷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标记的开发和筛选,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0对引物中筛选适合4种笛鲷的AFLP引物,其中勒氏笛鲷筛选出24对,获得位点1431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2.85%;紫红笛鲷筛选出20对,获得位点137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7.08%;红鳍笛鲷筛选出22对,获得位点1403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7.18%;千年笛鲷筛选出22对,获得位点134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2.90%.Nei氏遗传距离法计算每种笛鲷30个个体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勒氏笛鲷为0.1035,紫红笛鲷为0.0719,红鳍笛鲷为0.0805,千年笛鲷为0.0572.选取2对引物对4种笛鲷群体间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总位点140个,多态位点104个.4种笛鲷种群间遗传距离分布在0.3773—0.6650,明显高于各笛鲷种群内遗传距离,其中紫红笛鲷和千年笛鲷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6650,勒氏笛鲷和红鳍笛鲷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3773.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初孵仔鱼至60日龄幼鱼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结果表明,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很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4日龄仔鱼出现脾脏原基和胸腺原基.脾脏靠近内脏,含大量窦状隙,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细胞与血小板.胸腺是最迟出现的淋巴器官,但发育较快.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分为外区和内区,二者虽没有明显界限,但容易区分.免疫器官出现小淋巴细胞顺序是胸腺、头肾和脾脏;淋巴组织的发育相对滞后.在大黄鱼仔鱼早期发育阶段,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研究了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 Bloch、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 Bleeker和约氏笛鲷Lutjanus johni Bloch的遗传多样性关系,检测到4种笛鲷的分子标记。通过差速离心、核酸酶消化、苯酚抽提,从4种笛鲷肝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线粒体DNA(mtDNA),用19种5到6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双酶和部分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了RFLP分析,构建了4种笛鲷mtDNA的物理图谱。红鳍笛鲷、紫红笛鲷、勒氏笛鲷和约氏笛鲷的mtDNA大小分别为17.36±0.09kb、17.58±0.08kb、17.50±0.18kb和17.56±0.12kb。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种群间平均mtDNA多态度π为0.106 2,红鳍笛鲷和勒氏笛鲷群体间平均mtDNA多态度π为0.130 5,红鳍笛鲷和约氏笛鲷群体间平均mtDNA多态度π为0.151 5,紫红笛鲷和勒氏笛鲷群体间平均mtD-NA多态度π为0.130 3,紫红笛鲷和约氏笛鲷群体间平均mtDNA多态度π为0.119 5,勒氏笛鲷和约氏笛鲷群体间平均mtDNA多态度π为0.139 4。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种群间净遗传距离Pnet为0.102 0,红鳍笛鲷和勒氏笛鲷群体间净遗传距离Pnet为0.128 5,红鳍笛鲷和约氏笛鲷群体间净遗传距离Pnet为0.149 1,紫红笛鲷和勒氏笛鲷群体间净遗传距离Pnet为0.127 0,紫红笛鲷和约氏笛鲷群体间净遗传距离Pnet为0.115 7,勒氏笛鲷和约氏笛鲷群体间净遗传距离Pnet为0.137 8。  相似文献   

8.
牙鲆的胸腺位于鳃腔背面结缔组织膜上,紧贴着肾脏的头部,界限清晰,胸腺不向咽腔突出,胸腺上皮没有粘液细胞。牙鲆胸腺没有明显的外区和内区之分,胸腺细胞和巨噬细胞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组织中,未能观察到胸腺小体。在胸腺的细胞类型上,首次发现了大量的交错突细胞,常与淋巴细胞相伴,其特点是具有大量的”迷路样”膜结构。同时还发现,牙鲆胸腺可以不对称并存在快速退化现象,在3月龄时最易观察,而6月龄以上的牙鲆即退化消失。  相似文献   

9.
应用RAPD技术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3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并对杂交子代F1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190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其中有176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6%.红鳍笛鲷、F1、千年笛鲷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1 9,0.726 3,0.916 8;Nei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4 5,0.264 0,0.118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56 4,0.384 5,0.171 2.红鳍笛鲷(♀)-F1,F1一千年笛鲷(♂),红鳍笛鲷(♀)一千年笛鲷(♂)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97 2,0.317 0,0.854 1.从相似性指数、Nei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显示F1代有杂种优势,并找到了种间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10.
红鳍笛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血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5种血细胞,无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单核细胞体积最大;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目最少;淋巴细胞有大中小3种类型:大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此外,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少量幼稚的红细胞,偶而可见正在分裂的红细胞,提示红细胞也可在外周血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