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省旱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采用旱涝受灾率、成灾率、降水变率、脆弱度、灾害损失率、干旱指数等要素,评估了江西省旱涝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江西省旱涝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防灾减灾对策,防御和减轻旱涝灾害,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每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险,且洪涝风险大于干旱风险;干旱风险的变异程度小于洪涝风险.其空间分布为干旱风险北部重于南部、山区轻于平原;洪涝风险东部重于西部、南部轻于北部.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1951—2010年的台风数据和2010年人口及统计数据,结合国内灾害系统理论和国外通用风险评估公式,对广东省各市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应用GIS技术分析各个指标的分级分布情况。通过建立台风路径缓冲区,并根据计算灾次比的方法评估台风灾害的危险性;利用各市总人口数和生产总值表示暴露程度,选取5个指标分别表征人口和社会资产两种承灾体的敏感性;再结合暴露度和敏感性得到承灾体脆弱性指标;最终由灾害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项指标综合计算出广东省各市的台风灾害风险性。结果表明:台风对广东省的影响程度总体上呈现出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粤西沿海台风危险性最高;广州、湛江人口暴露度最高,广州、深圳社会经济资产暴露度最高;人口敏感性指数等级高的城市人口总抚养比值高、女性所占人口比值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社会经济敏感性指数等级高的城市往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湛江、汕尾等城市人口数目多和人口敏感性高从而人口脆弱性很高,广州、东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虽然社会经济敏感性低,但高的暴露值导致其脆弱性值很高。根据评估结果,当前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值最高的城市为湛江、广州和佛山。   相似文献   

3.
聊城近50年夏季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旱涝指标Z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对聊城市1962—2010年夏季单站旱涝和区域旱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旱涝程度,表明聊城地区夏季气候特征为易旱易涝,干旱灾害略重于洪涝灾害,且存在旱涝临界年,即1981年以前洪涝较多,干旱较少,1981年开始呈洪涝减少,干旱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1961-2008年新疆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新疆地区53个气象站1961-2008年降水和温度资料,采用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确定各站旱涝等级,然后借助各站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和每年干旱站比例、洪涝站比例及旱涝站比例变化趋势,分析了新疆地区旱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各站48年间的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线性变化趋势值、干旱频率、洪涝频率及旱涝频率和相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马丽  张熙  楚鹏  李芳 《气象科技》2017,45(3):535-541
选取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山东农业旱灾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3方面因素确定了指标体系,构建了山东省农业干旱脆弱性区划层次分析模型,建立了判断矩阵,对山东省农业干旱脆弱性情况作了评估研究,并绘制出山东省17地市农业干旱脆弱性区划图。结果表明:在2000—2013年的14年间,山东省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为不脆弱的城市有5个,轻微脆弱的城市有4个,脆弱的城市有4个,强脆弱的城市有3个,极端脆弱的城市有1个。山东省农业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全省大致是东南与西北方向低,中部与西南方向高,脆弱性区划的结果反映出山东省农业干旱风险程度的地域性差异,脆弱性较高的地市应作为农业干旱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建立了一套陕西干旱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粮食减产评估指标。计算分析表明,陕西地区50a来,干旱以9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次之,农业旱灾以重大旱灾事件为主,而且旱灾有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有南少北多的特点,干旱指数与农业粮食减产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51个牧业旗县为研究区域,选取牧区频繁发生的旱灾为研究对象,从旱灾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专家打分法、熵权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评估的指标及其权重,建立牧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完成内蒙古牧区干旱灾害风险分布特征分析及其区划。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干旱高风险区呈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沿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南段一带,包括鄂尔多斯中部和东北部、巴彦淖尔市北部的部分地区、包头中部、呼和浩特市中部、乌兰察布市中部、锡林郭勒盟偏南地区、赤峰市北部、通辽市西北部地区,以上地区海拔高,地形以中、低丘陵为主,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高、孕灾环境敏感性高且承灾体易损性也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郭锐  智协飞 《气象科学》2009,29(5):598-605
用1955-2001年我国南方81个测站全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利用Z指数确定单站旱涝等级.结果表明,春季华中地区和两广交界处更易发生干旱,湖南与华南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出现洪涝的几率较大;夏秋两季106~115 °E,23~32 °N区域和四川西北部地区出现干旱的频率较高,洪涝频率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同时四川南部、云南中部、华南沿海出现大涝的频率较高;冬季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旱涝的频率较小,干旱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云南中部以及江苏、安徽两省,西南部出现降水偏多的频率较高.通过对降水资料的EOF分析发现,我国南方春季降水主要为南旱北涝、南涝北旱两种分布型.夏季降水区域主要分为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地区、云南两个区域,而秋、冬季南方降水分布比较均匀,表现为南方一致旱或涝.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建国以来安徽省多种农业气象资料分析,采用Z指数方法建立安徽省旱涝灾害气候判别指标,分析安徽省旱涝灾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961—2000年安徽省有13年偏涝、13年偏旱;分区域看,淮北旱多于涝,沿淮、江淮、江南旱涝相当,沿江、大别山区涝多于旱。通过水稻(一季稻)、小麦典型旱涝年灾损率与发育期间气象条件、旱涝程度的对比统计分析,建立了分区水稻、小麦旱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和指标。春季涝渍灾害是影响安徽省冬小麦产量的主要灾害,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危害程度远大于干旱,尤以4—5月发生的涝渍影响最严重,极重涝渍灾害的减产损失可达4成以上。同时重点研究了春季渍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改进的涝渍强度指标Qw,并进一步综合分析作物的敏感性和区域脆弱性对灾损率的影响。对1961—2000年冬小麦灾损率进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订正表明,订正后拟合误差平均值和差异变率都明显降低,灾损评估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暴雨洪涝灾情特征及主汛期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4-2010年四川地区暴雨致灾经济损失调查表以及1981-2010年6-9月四川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30年的暴雨洪涝致灾特征,得出了洪涝年主汛期四川地区致灾暴雨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暴雨洪涝引起的四川受灾人口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1999年以后,受灾人口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成都市的暴露度指数高但脆弱性指数低,甘孜/阿坝州的各项暴露度指标都排在全省最末。人口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存在明显的2年震荡周期。四川省暴雨中心的绵阳和巴中受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的均是川东地区。洪涝年主汛期的环流背景特征是,南亚高压呈现"西部型",且较常年偏弱;洪涝年7月开始副热带高压有明显的准双周的震荡周期,对流层中高层东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出现20~30天的低频振荡,高原低涡具有22天的震荡周期。低纬度西南气流多次向中高纬输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暴露度与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灾情和社会经济数据,从灾害暴露范围、人口暴露度、经济暴露度和农作物暴露度4个方面分析了灾害暴露度的特征,从人口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两方面分析了灾害脆弱性特征。研究表明: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年平均暴露范围、人口暴露度、经济暴露度和农作物暴露度分别为9.37万km2、126人/km2、149万元/km2和1.53亿hm2,暴露度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高暴露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人口脆弱性显著增大,但经济脆弱性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灾害脆弱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沿岸的湖南、安徽、重庆、江西、湖北等省(市),上海、北京、天津为灾害脆弱性最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耦合暴露度、灾害风险、敏感性与抗压性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东部季风区接近90%的区域水资源处于中度脆弱及以上状态。其中水资源中度和高度脆弱区域约占全区的75%,极端脆弱区域接近15%。中国北方海河、黄河、淮河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最高。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将加剧水资源脆弱性的风险,不同RCP排放情景下2030年代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中度脆弱及以上区域面积有明显的扩大,极端脆弱区域将达到20%~25%。由于未来需水的进一步增加,中国北方水资源脆弱性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而南方东南诸河等区域将面临可能发生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地区夏季严重旱涝特征诊断分析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孙安健  高波 《大气科学》2000,24(3):393-402
利用华北平原地区13个站1951~1995年6~8月的降水量资料讨论了该地区发生的严重旱涝特征,发现各有7年出现严重干旱和雨涝。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6、7月份,严重雨涝主要发生在7、8月份。特大旱涝发生最频繁的地带在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50年代多雨涝,60~80年代多干旱,进入90年代雨涝增多,反映华北平原地区旱涝变化阶段性和群发性。东西伯利亚(或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及亚洲中高纬度东高西低分布的稳定维持,则分别对华北平原的严重干旱与雨涝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西(偏南、偏东),华北平原地区易发生严重雨涝(干旱)。夏季风偏强(弱)年份,华北平原多发生雨涝(干旱)。 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与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处于明显正距平阶段,华北平原地区易分别发生严重干旱与雨涝。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峪 《气象》2002,28(4):29-33
2001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四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春夏旱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伏旱及我国东部地区的秋旱影响较大;汛期我国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但两广局地受灾较重;华西秋雨明显。全国大部气温普遍较常年偏高,东北出现异常寒冬,夏季不少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新疆、内蒙古冬季发生严重雪灾;风沙和沙尘暴天气出现早、次数多;登陆我国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个数偏多;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华北降水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0,自引:25,他引:35  
利用多年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典型旱涝年降水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发现两地区的典型旱涝现象与南亚高压的异常增强或减弱、中心位置的经纬度偏差均有关。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易造成长江流域涝、华北地区旱;南亚高压异常减弱,易造成长江流域旱、华北地区涝。同时发现、长江流域、华北地区的典型旱涝现象具有明显的反位相特征。  相似文献   

16.
The variations of regional mean daily precipitation extreme (RMDPE) events in central China and associated circulation anomalies during June, July, and August (JJA) of 1961-2010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daily in-situ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precipit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at 239 state-level station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provinces of Henan, Hubei, and Hunan. During 1961-2010, the 99th percentile threshold for RMDPE is 23.585 mm day-1. The number of RMDPE events varies on both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timescales, and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mid 1980s. The RMDPE events happen most frequently between late June and mid July, and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baroclinic tropospheric circulations. The supply of moisture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central China comes in a stepping way from the outer-region of an abnormal anticyclone over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Fluxes of wave activity generated over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onverge over central China, which favors the genesis and maintenance of wave disturbances over the region. RMDPE events typically occur in tandem with a strong heating gradient formed by net heating in central China and the large-scale net cooling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occurrence of RMDPE events over central China is tied to anomalous local cyclonic circulations, topographic forcing over the northeast Tibetan Plateau, and anomalous gradients of diabatic heating between central Chin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相似文献   

17.
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近50 a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除三江平原地区外东北大部7月降水最多;夏季全区出现较重干旱的概率大于较重雨涝,旱灾更为突出,其中辽西是较重旱涝频发的地区;近50 a夏季降水没有明显变干或变湿的倾向,而是具有阶段性旱涝交替特征,存在27、11 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和3~6 a左右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6月旱灾几率大,易形成6~7月的连续干旱,7月易形成区域性特大涝灾,6月和8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1—2020年我国中北亚热带不同烤烟烟区180个国家级气象站气候因子数据,根据影响优质烟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分析气候差异性,探究烟叶生长发育的气象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各气候因子的权重,依据气候相似原理,对湖北省两大烟区与周边烟区采用改进的欧氏距离作为相似度量指标,并与系统聚类结果进行相似性对比。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豫西、豫南、豫中、湘西、湘中烟区基本具备了生产优质烟叶的气候条件,除降水量外,其余各气候因子在不同发育期的差值伸根期最大,旺长期次之,成熟期最小。鄂西北和陕南烟区的气候因子最为接近,鄂西南和湘西、川东南烟区的气候因子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而为不同区域间借鉴生产经验、优化烤烟种植布局和开发特色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REOF、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60~2005(共46年)我国南方地区冬季(1月)地面最低气温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经过REOF分区后各区域影响最低气温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根据最低气温REOF分区可把我国南方地区最低气温划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主要包括广西、湖南、贵州;B区主要包括海南、广东、福建和浙江;C区主要包括湖北、河南和安徽。影响这三个分区最低气温的因子各有不同,A区主要是受来自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的热源影响,B区主要是受西太副高和西南气流的影响,影响C区的则主要是来自北方的冷空气。  相似文献   

20.
夏季贝加尔湖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52—2008年NCEP/NCAR逐日5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全国160站降水资料,对夏季贝加尔湖地区阻塞活动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同期与我国降水的可能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贝加尔湖阻塞区域的阻塞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在年际尺度上,夏季贝加尔湖地区阻塞活动偏多(少)对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华北部分地区,四川盆地与云南地区附近及广东南部的涝(旱)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内蒙古中部,秦岭东北部,华北东部及川西高原的旱(涝) 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