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从事液体分离膜及其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工程咨询设计、产品生产与系统集成,是中国海水淡化事业的开拓者。该中心是我国在海水淡化工业纯水、中水回用、电子超纯水、食品饮用水、医药用水及废水回用、  相似文献   

2.
50年代初,为了海水淡化,膜技术被优先提了出来,随着60年代技术的突破,70年代膜法海水淡化已商品化,几经换代,现在已成为最经济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的关键技术,成为海水淡化的好助手。电渗析海水浓缩制盐、阳离子膜电解氯碱制备也相继成为化工中重要的海洋产业。膜技术在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中正在发挥重大作用,并继续在海洋研究、调查和监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0多年来,膜技术已造就了几个与海洋有关的产业,可以相信,它的进步,还会进一  相似文献   

3.
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各种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概述海水制盐、提溴等海水综合利用工艺,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月6日,我国第一座日产5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站在浙江省舟山群岛最东端的渔业重镇嵊山岛建成投产。 建如此规模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在国内尚属首例,浙江省科委和国家海洋局对此极为重视,并作为重大科技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是该项工程的技术总负责,并承担了工程的设计和设备研制工作;当地嵊山镇政府为项目实施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微滤技术、超滤技术、纳滤技术、反渗透技术、电渗析技术,并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水处理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缓解淡水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并论述了国内的水资源现状、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各种海水淡化技术的适应范围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实现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提出了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承担的我国首座日产500t反渗透海水淡化站已于1997年11月6日在浙舟山群岛的嵊山岛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8.
西班牙是目前应用海水淡化最多的西方国家,主要发展反渗透等膜法淡化技术。西班牙政府自2004年起实施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AGUA)计划不仅使地中海沿岸的淡化产水能力迅速增长、产水能耗不断降低,还提升了本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实力。西班牙政府在长期实践中制定了较完备的政策,保障淡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并有效应对其导致的环境影响。文章总结了西班牙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产业促进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政策进行了研究,最后依据我国当前海水淡化业发展形势,参照西班牙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应用太阳能集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蒸馏淡化和膜法淡化的海水淡化方法。与传统动力源和热源相比 ,太阳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 ,将太阳能采集与脱盐工艺两个系统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视点·观察     
《海洋世界》2006,(8):10-11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的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然而淡不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大危机。 水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下冗,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渍化等后里,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通过蓄水,跨流域调水,开发地下水等找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时空位移,但不能增加淡水资源总量,对生态互不干涉造成的影响也引起很大的争议。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库,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索取淡水来解决“水的危机”,一直是全球努力的方向。 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通过装置和设备除去海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概括地说,海水淡化的方法可分为蒸馏法和膜法。其中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和压汽蒸馏(MVC)三种技术。前两种技术主要采用蒸汽作热源,多与电厂结合;压汽蒸馏技术是利用热泵蒸发技术,它仅使用电能,应用对象主要是没有热源的岛屿地区。膜法主要指反渗透(RO)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下允许水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截留的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温菲 《海洋科学》2021,45(1):110-119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内收录的1971—2020年海水淡化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对国际海水淡化研究领域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关键词、参考文献、期刊与基金等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国际海水淡化技术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以反渗透、多级闪蒸、超滤、微滤等研究为主的积累阶段;减压渗透、正渗透、纳米颗粒、石墨烯等海水淡化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从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近几年,我国成功地开展了数次大规模的海洋科学调查活动;完成了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海洋信息自动查询系统、膜法水处理技术和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定了《全国海洋开发规划》,并在海洋石油钻探、海港工程、海水增养殖、深潜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洋科技战线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  相似文献   

13.
淡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开源、节流、回用”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一个指导方针。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设,正在缓解淡水供需矛盾。文章在概述海水淡化产量与水价后,用国内外3个不同规模的实例描述反渗透海水淡化给水工程中的膜工艺设计与应用,给出海水淡化反渗透给水工程设计方案与淡化水厂的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核能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采用核动力的海水淡化技术概念及其核能与海水淡化的结合方式,分析了各种结合方式的优缺点,指出采用核能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将成为今后沿海地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香港海水利用技术,重点阐述了海水冲厕技术,系统综述了海水冲厕规模、供水系统、用后水处理系统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其他海水利用技术在消防、空调冷却水以及海水淡化等方面做简要介绍.最后,从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参与、建设示范工程等方面阐述了香港海水利用技术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事业前景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扼要介绍了国内外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的概况。认为我国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程度较低。这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资金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观念、认识和政策问题。文章最后认为,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适当政策,鼓励技术攻关,我国海水利用事业本世纪打下良好基础,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腐蚀、污垢和菌藻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是海水资源利用领域一项新技术,属于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范畴。海水含盐量高,具有腐蚀和结垢性的离子浓度远高于一般淡水,且微生物和大生物的种类多、含量高,远不符合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规定的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但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实验室研究表明,通过添加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等海水水处理药剂,在腐蚀控制,污垢控制,菌藻控制等方面,可以达到或接近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海水淡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浓海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工程在能耗、排污、用地、取水和噪音等方面对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以及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亟须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随着我国海水淡化产能的增加,应完善海水淡化技术、优化浓海水排放和加快浓海水综合利用,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9.
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适用于海岛、舰船和钻井平台等工况的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及其能量回收技术还不完善。文章分别介绍手持式、自增压式和撬装式(船用、岛用和风光油储一体化)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系列的技术特点,并按类别分别介绍装置关键技术即能量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研发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与能量回收一体机的系列化产品可有效降低能耗、促进技术进步和满足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天津将建中国最大海水淡化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海洋信息》2006,(2):26-27
近年来,海水淡化工程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家海洋局天滓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在低温多效和压汽蒸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掌握了关键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所已在山东青岛黄岛电厂进行日产3000吨淡化水的国家“十五”攻关重大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