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船岭脚锡矿区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船岭脚锡矿为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一大型锡矿床。矿化类型较多,以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接触带矽卡岩型锡矿为主,分布于中侏罗世姑婆山岩体接触带,且具分带性,自岩体内接触带往外依次为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化与成矿岩体及构造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为一与花岗岩有关的中高温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越城岭地区属于桂东北钨锡矿集区,共有30多处钨锡矿床点分布。钨锡矿化类型主要有矽卡岩-角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类,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为本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清溪组中,钙质碎屑岩主要形成矽卡岩-角岩型似层状矿,碳酸盐岩中主要形成矽卡岩型矿,碎屑岩和花岗岩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钨锡矿。钨锡矿化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岩体内和近岩体的地层中,加里东期花岗岩(越城岭岩基)W成矿元素初步富集,燕山早期岩株富W、Sn,为本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处。矿床点主要沿越城岭东侧龙水—会龙铺弧形构造分布,矿脉多赋存于NNE向破碎裂隙带,NWW向及EW向张性、张扭性裂隙、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3.
滇东南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世瑜 《地质科学》1990,(2):137-148
滇东南锡矿带是燕山构造-岩浆旋回为主体形成的构造-岩浆-锡矿带。通过滇东南锡矿带矿床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了锡矿分布模式。结合锡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矿物共生组合、矿床特征、锡的赋存状态及其他有关资料,拟建了以花岗岩作用为成矿根本因素的“岩、位、带、层”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锡矿床遥感地质背景云南锡矿床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带西段与特堤斯—马来亚成矿带交汇部位,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壤带,形成构造-花岗岩-锡矿“三位一体”的组合单元。云南境内沿三江褶皱系有南北向的滇西构造-花岗岩-锡矿带,沿康滇地轴有南北向的滇中锡矿带(川滇锡矿带南段),沿红河断裂北侧有北西西向的滇东南锡矿带(图1)。锡矿于构造-岩浆-锡矿化带的特定部位成群成带集中、成块产出,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间隔性。锡矿化集中域分布于莫霍面变化梯度带,有局部重力低(负)异常、环状磁异常、放射性异常等地球物理异常域,有以Sn为主的Sn、W、Cu、Pb、Zn、Bi,Mo、As、Sb、Hg元素组合的地球化学异常域。锡矿床在时空分布上与花岗岩相伴,常产于隆起构造单元中,特别是产于褶皱隆起构造和  相似文献   

5.
个旧锡矿花岗岩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旧锡矿是世界闻名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大量工程揭示,锡矿与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区岩石、矿物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研究,进一步揭示锡矿化与花岗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探索成岩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地质概述 个旧锡矿区位于红河消减带的仰冲一侧,区内与锡—多金属矿化有关的燕山中、晚  相似文献   

6.
会昌县淘锡坝锡矿地质特征、成因初探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淘锡坝锡矿发育有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等锡矿化,(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锡矿化是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化产于密坑山侵入杂岩体、北西部分鸡笼嶂组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外接触带微细裂隙带中,矿体呈缓倾斜似层状、脉状,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浆岩、构造。矿化对火山岩岩性有一定的选择性,矿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构造是矿床重要的赋矿构造,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火山活动期后次火山(隐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同时,矿床兼具广义的斑岩型锡矿的特征,该矿化类型的初步探明,进一步拓展了赣南中生代火山岩区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7.
云龙铁厂锡矿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收缩部位的澜沧江变质带中,属于东南亚锡矿带东支——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分之云龙锡矿带。矿化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有关,矿体多产在岩体舌状边缘及外接触带的层间剥离带或混合岩体内的构造裂隙中。矿石类型以锡石-电气石、石英型为主,锡石-硫化物型和锡石-角岩型次之,成因类型为混合岩化-高温热液矿床。以混合岩化、主干断裂及硅化、电气石化为本区重要找矿标志,通过对铁厂锡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对该区寻找同类型矿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经燕山期,终于喜马拉雅早期。其中小秦岭-熊耳山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中秦岭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松潘-甘孜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金矿带时空定位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时空定位。空间上,控矿构造带包容金矿带或基本一致;时间上,金矿带与控矿构造带基本同步或滞后。金矿带时空变化原因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构造迁移,从控矿构造带的主断面向两侧迁移,迁移速率0.78~3.5km/Ma。金矿带及其控矿构造带的形成和迁移原因在于大陆碰撞。大陆碰撞及其俯冲带下插构造位的加深,依次形成变质岩及变质成矿热液-改造系列花岗岩及气液成矿流体-同熔系列花岗岩及超临界成矿流体。不同构造位的成矿流体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上升形式和构造空间不同,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9.
湖南大义山地区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义山地区处于华南褶皱带南岭成矿构造带中段北缘.郴州-邵阳NW向隐伏基底断裂带与阳明山-大义山.上堡EW向基底断隆带在此区域交汇.区内锡矿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地层等因素联合控制.矿化以大义山岩体为中心分为内、外两个矿化带:内带主要为云英岩脉型、蚀变花岗岩体型锡矿;外带主要为矽卡岩型锡铜多金属矿、裂隙充填交代型、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0.
福建龙岩中甲锡多金属矿位于华夏陆块的永安-梅州-惠阳多金属成矿带(Ⅲ级)的南段,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综合研究等方法,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锡矿体主要贮存在花岗斑岩及其接触带,以花岗斑岩为中心,矿化蚀变分为2个带,内带为高温的黄玉云英岩化带,主要为钨锡矿化;外带为中温的绢英岩化带,主要为锡钼矿化。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富铁、富挥发分,各类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化蚀变以花岗斑岩为中心具规律性分带特征,为锡矿的成矿地质体。矿化蚀变自花岗斑岩延至接触带,说明该矿属斑岩型锡矿。探讨了该锡多金属矿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讨论了成矿过程,初步研究其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朱汗青 《福建地质》2006,25(1):25-31
重点介绍了江西云山地区邓家山锡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邓家山锡矿成矿作用主要受后期北北东向构造蚀变带控制,主要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带型。成因类型属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12.
概况个旧东区锡矿属锡石-硫化物建造的锡多金属硫化物类型.按元素组合可分为Sn-Be-W型、Cu-Bi-W型、Sn-Cu型、Sn-Pb型、Pb-Zn型等,各矿化类型的元素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见表1. 脉状锡铅矿体(带)的产出与花岗岩株上的断裂和层间剥离带有密切的空间关系.矿体(带)  相似文献   

13.
岩峰锡矿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北西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三叠系上统湾甸坝组上段(T_3wn~2)之灰色岩屑长石石英杂砂岩;与锡矿有关的矿化主要有硅化、电气石化;属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锡石—石英电气石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4.
云南锡矿的分布与地质简述(图1、图2) 云南为著名的环太平洋锡矿带、马来亚一地中海锡矿带和川滇锡矿带交汇延伸的地区.环太平洋与马来亚-地中海两锡矿带齐眉,绵延万里,处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接壤地带的北侧,是世界上最大的锡成矿区. 本省的锡矿床和矿点共计44处,其中特大型矿床(>20万吨)3处,大型6处,中型5处,矿点21处,锡异常81处.它们成带集中产出,分布于矿带中的矿床、矿点和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述了四川冕宁县泸沽—喜德县冕山地区猴子崖铁锡矿、铁矿山铁矿、大顶山铁锡矿、下山堡—黑林子锡矿和拉克铁矿等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铁锡成矿与岩浆岩、地层及构造的时空关系,对铁锡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总结。壳源泥质岩类重熔形成的A型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Sn、W等成矿元素,泸沽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热能和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形成成矿热液,并使幔源基性岩墙(脉)产生强烈蚀变,释放出大量的Fe质进入成矿热液,为铁锡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组分;中-新元古界登相营群的Fe元素丰度较高,在构造-岩浆活动中部分Fe元素被热液萃取,为成矿提供出部分成矿元素;区域性NNE向断裂、岩体构造、局部性褶皱(曲)构造、沿层和切层的滑动断裂(裂隙)带均可以控制矿床(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和矿化类型;本区铁锡矿床包括矽卡岩型铁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2种类型,分别受大理岩层与变质砂岩(或千枚岩)的岩性转换界面(钙-硅质岩界面)和变质砂岩(千枚岩)岩性界面(隔水界面)的控制。该区铁锡矿床为与新元古代复合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铁锡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成矿岩体多个、控矿构造多样、矿化多型(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云南泸水县石缸河钨锡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侵入为钨矿的形成则提供了岩浆热液成矿物质。通过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在石缸河矿区外围已揭露到了新的矿化带和钨、锡、铋组合地球化学异常,因此在矿区边部或深部隐伏岩体接触带,对寻找钨锡矿化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湖南姑婆山钨锡矿田构造控矿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婆山钨锡矿田自岩体接触带往内依次分布夕卡岩型、夕卡岩-构造蚀变带复合型钨锡矿及构造蚀变带型锡矿,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锡(钨)矿化及矿体主要受近EW、NE、NW向断裂及断裂与接触带构造复合控制,构造控矿型式多样,并决定矿(化)体的空间定位方式.硫、氢、氧、铅同位素等资料反映出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于燕山早期侵位的姑婆山岩体,不同矿床类型在成因上与岩体密切相关,属于与花岗岩体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只是风化、剥蚀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8.
骑田岭岩体成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湘南骑田岭岩体主要由两阶段侵位所形成,早阶段侵位花岗岩组成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年代学资料表明:骑田岭岩体早阶段花岗岩时代为155~160Ma,晚阶段花岗岩时代145Ma±,云英岩型锡矿床及新田岭钨矿的矿化时代为156~160Ma,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的矿化时代为137±5Ma、133±15Ma。地质特征表明新田岭钨矿和云英岩型锡矿与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密切相关,而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尽管产于主体花岗岩中,但锡矿化作用却为晚阶段花岗岩浆侵位时的气水热液沿断裂破碎带蚀变所形成。据上述,骑田岭岩体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云英岩型锡矿床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而晚阶段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9.
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划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收集整理近年来全国锡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地论述了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一是成矿时代的多期性,我国锡矿在成矿时代上的演化规律与世界锡矿趋于一致,即随着时代的渐新,锡的矿化强度增强,锡的堆积量增大,至燕山晚期,锡矿化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富集;二是区域控矿构造的活动性;三是多数矿床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的活动有关,这类岩体是富硅、铅过饱和、富钾、贫钙镁,富含矿化剂及挥发分的中、浅成小岩体;四是有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五是具有明显的层控性,我国锡矿主要产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泥盆纪、三迭纪、侏罗——白垩纪五个层位,其中以三迭纪和泥盆纪的含矿层位为最主要。本文将我国锡矿划分为三个成矿区,下分八个成矿带,指出我国锡矿地质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华南锡矿带及藏南——三江锡矿带,但对一些新区的找矿工作应予加强,尤其是对川滇带、吉黑带、大兴安岭带及秦岭带。  相似文献   

20.
芙蓉锡矿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芙蓉锡矿田位于炎陵-蓝山北东向重磁梯级带的中段南侧。锡矿产于骑田岭复式花岗岩体南部内外接触带,多呈脉状产出。锡矿体与围岩有明显的磁性、电性差异,物化探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分布有密切关系,综合异常的浓集部位,反映了矿体的分布位置。此规律对寻找新矿体和新锡矿产地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