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再次在春风荡漾的季节迎接"世界地球日"的到来。今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之所以设立这样的主题,目的就是以深部地球为切入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了  相似文献   

2.
地球系统空间观测:从科学卫星到月基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东 《遥感学报》2016,20(5):716-723
五十多年来,全球性对地观测已形成强大的技术能力和系统体系,在不同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陆地、大气、海洋研究的深入,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正在向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提出新的重大战略性需求。本文描述了面向全球变化应对、发展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的方案;提出面向宏观地球科学现象探测、构建月基对地观测系统的设想;同时,作为宏观地球科学现象研究的一个方向,论述了利用地球科学卫星和月基对地观测技术开展全球变化"三极"对比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卫星跟踪卫星(SST)被认为是解决目前地球重力场探测领域中所面临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CHAMP、GRACE等SST卫星重力任务的实施,卫星跟踪卫星方法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以GRACE卫星重力计划为参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由于地球外部引力场导致的卫星间距离变化的规律,得出了相应结论。本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我国未来可能发展的利用SST探测地球重力场的卫星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6日)今天,我荣幸地会同近700名中国地质学家从盛夏的北半球中国大陆,来到初春的南半球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与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地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共同致力于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我谨代表中国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学会,向大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澳大利亚资源能源与旅游部、澳大利亚地球科学理事会等大会的举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各位同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4日,根据记录整理) 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同志们:非常高兴到中国地质科学院来,今天来主要是拜会院士专家,看望干部职工;既是调研,也是学习。地科院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成果辉煌、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地质科学研究机构,对地质找矿、防灾减灾、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刚才,参观了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试验室、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部重点试验室和深部探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6.
2017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原教授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雷达探测目标时,受地形复杂程度影响很大,加上地球曲率的影响,会产生很多探测盲区,通过研究分析雷达探测区,既可以进行突防、突击,又可以对雷达进行优化部署,减少雷达探测的盲区。为了获取高效、准确的雷达探测范围,本文在研究相关领域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雷达探测原理和特点,并且顾及了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播折射的影响而引入了等效地球半径,提出了以等效地球半径为基准的雷达探测范围地形可视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地形分析的可视域分析原理算法和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可视域分析数学模型。本文还给出了该模型的算法与实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地下水的类型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评价了各种探测技术的精度、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给出了与不同地下水环境相适合的探测方案。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今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徐绍史部长在纪念“世界地球日”的文章中指出,设立这样的主题,目的就是以深部地球为切入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国情及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坚定信心,促进经济社会较快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月球探测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燕琴  高武俊 《测绘科学》2004,29(4):63-66
月球距离地球38 4万公里,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人类进行深空探测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转基地。本文对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作了简要回顾,概括了人类月球探测的历程,分析总结了月球探测的成果及月球基本的几何和物理参数,并对世界各国正在实施或即将进行的探月计划进行了详细介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航天大国再次兴起月球探测热潮,为21世纪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我们再次在春风荡漾的季节迎接“世界地球日”的到来。今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之所以设立这样的主题,目的就是以深部地球为切入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国情及对国民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坚定信心。促进经济社会较快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邀请,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审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球探测计划(EarthScope)的三个组成部分:美国地震阵列(USArray)、圣安德烈斯断裂深部观测站(SAFOD)和板块边界观测站(PBO)的科学目标和实施规划。虽然没有正式要求审查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但在考虑地球探测计划的整体性后,评价了其总体目标,主要关注以下问题:地球探测计划的科学原理是否正确,准备解决的科学问题是否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保证达到深入了解北美陆壳结构、动力学和演化的目标,有没有其它研究内容需要补充到现有的地球探测计划中?所审查的地球探测计划三个组成部分的实施和管理计划能否达到其目标?是否需要开展适当的合作,尽量扩大地球探测计划预计的科研成果? 委员会于2001年编写了《地球探测综合科学的评价》战略研究报告,现将地球探测计划及该报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供有关领导或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空间地球科学是利用空间观测的手段,研究地球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要素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机制及其发展演化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为科学家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新手段、新思路和全新视角。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推动航天技术、遥感和测绘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包括气象、海洋、水文、生态等一系列学科的发展,是全球变化背景下促进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基石。本文主要回顾空间地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全球水循环为例阐述空间观测在地球系统关键循环过程研究中的作用,并对中国未来空间地球观测进行展望,以期盼中国空间地球科学事业迈向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10月21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赴山东省青岛市调研青岛海洋地质调查研发平台. 姜大明指出,国土资源部党组着眼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的“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其中,深海探测战略重点是围绕“进入深海—认识深海—探查深海—开发深海”这一主线,突破制约深海探测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深海科技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大数据的到来,迫切需要通过地球数据科学系统对地学数据机理、采集处理、存储管理,特别是集成共享与挖掘分析等进行研究,以便通过大数据资源,发现和揭示数据背后隐含的地学规律和知识,促进地学科技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球数据科学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地球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然后基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实践,重点研究了大数据时代下,面向地球数据科学的地学数据共享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论现代测绘科学基本问题与科学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代测绘科学自身特点出发,阐述了现代测绘科学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即充分发挥大地测量学在现代测绘科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发展多种地球空间信息获取手段,有效地处理与分析地球多源空间信息。力求澄清一些基本概念,并以解决某些问题的思路为例,说明解决测绘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建成  雷永荟 《遥感学报》2016,20(5):827-831
地球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各圈层(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冰雪圈、固体地球)尤其是人类活动等任何组成成份的变化,都会引起地球系统的变化。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科学挑战之一是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复杂变化的地球系统,认识地球系统如何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认识地球系统未来变化趋势及如何提高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能力。卫星独特的全球覆盖和日尺度的观测改变了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强调所能探测到的多时空尺度上的物理动力过程,在全球范围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揭开了地球系统多学科交叉的新纪元。以地球系统的视野,抓住驱动地球系统的关键循环过程(如能量、水、生物化学循环),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趋势。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研究需要长期稳定、准确性较高的卫星观测数据,以水循环为例,卫星遥感具备获取全球范围水循环关键参数能力,但是系统性综合观测能力不足,整体精确性受到综合化的可靠空间数据集的限制。目前中国正在积极研制发展新型水循环卫星WCOM(Water Cycle Observation Misssion),并寄希望以此为核心传感器发起全球分布式水循环观测星座系统,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水循环观测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面的话语权与领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月圆时,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如今离人类更近了。随着人类第二次探月高潮拉开序幕,来自地球的测绘科技文明与九天嫦娥共舞。测绘月球,绘制三维月球地图,搭建月球空间信息平台,测绘科学家正在全力谋划,助人类踏上梦想的天阶。2003年3月1日,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我国对月球的探测计划具有非常科学的目标,重点突出,起点很高,需要与月球探测相关的各项科学技术的有力保障。配合我国月球探测计划,有关月球测绘的研究受到我国测绘界的高度重视。国家测绘局密切关注我国科技发展动向,积极配合探月工程,在今年发布的《测绘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月球测绘技术研究,为月球探测工程提供保障。在我国测绘工作开始不断从陆地向海洋、深空拓展的新形势下,月球测绘不仅对我国探月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将引领测绘工作向更高更新的方向健康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今年的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主题,将“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作为第43个世界地球日的专题,其目的就是呼吁全社会增强资源意识,积极支持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22日)四月的北京,轻风和煦,春意盎然。我们在久负盛名的中华世纪坛隆重集会,举行纪念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话动。这次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宣传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大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