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快速发展,对地观测系统由最初的单星模式发展为现在的轻小型卫星组建星座,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地精细化观测。未来将对地观测卫星星座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飞机等空间节点通过动态组网,建立天基空间信息网络,以实现智能化空天信息的实时服务。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感知、认知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本文提出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脑(earth observation brain,EOB)的概念,对地观测脑是基于事件感知的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详细介绍了对地观测脑的概念模型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举例说明了对地观测脑初级阶段的感知、认知过程。将来对地观测脑可以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目标(what object)发生了何种变化(what change),并在规定的时间(right time)和地点(right place)把这些正确的信息(right information)推送给需要的人(right people)的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全球用户可实时获得所需的任何数据、信息和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人类进入空间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各国已向空间发射了5000余颗卫星或空间飞行器,其中相当大部分为对地观测卫星。从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从空间观测地球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4.
对地观测与抗震救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相关涉灾部门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救灾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地观测以及地震救灾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两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救灾中的作用。为今后空间信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然灾害救助,提出了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对地观测中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独特优势。近十几年来,多模式、多角度、多维度、大幅宽、高分辨率、多基协同等SAR技术的问世,代表着新型SAR观测时代的到来。为对这一SAR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SAR系统观测能力的发展,包括如何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层次SAR综合对地观测数据及实现月基SAR等观测技术;然后,总结了杂交介质建模、时频分解、深度学习、压缩感知等新型信息提取方法在SAR领域发挥的作用;最后,介绍了新型SAR在城市管理、植被调查、极地与海洋测绘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推动SAR观测技术在测绘领域更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地观测微小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任享  尹明 《测绘通报》1999,(12):20-22,33
本文对现代微步卫星的基本概念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对地观测微小卫星的 2和应用前景,并对发展我国自己的对地观测微小卫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地观测技术最新进展评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概括阐述了航天航空对地观测技术近两年的进展情况.特别重点分析了卫星遥感对地观测的全球变化研究任务、高分辨率卫星的商业化成功经验、机载传感器系统的突破性成就、无人机低空遥感的潜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的竞争局面、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宏伟前景等方面的发展形势.并且针对下一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并针对部分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中国)的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策略进行分析。美国EOS计划和ESE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对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法国以高分辨率SPOT卫星系列为其对地观测技术的特色;日本制定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基本发展策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对地观测技术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此外,笔者以滑坡灾害系统为例说明了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建设国家对地观测体系,构筑"数字地球"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论述了“数字地球”的特征与重要意义,指出对地观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议中国不失时机地组织建设国家对地观测体系。该体系可在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3个层面上构建,并提出近期中国对地观测应优先发展的领域,以持续地为“数字地球”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江碧涛 《测绘学报》2022,51(7):1153-1159
经过50余年发展,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等巨大跨域,已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飞速发展,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把握技术发展脉络,推动“十四五”我国空间对地观测领域高质量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国际竞争、国内需求和技术革新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巨型星座建设、海量数据处理、智能融合应用等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李德仁  沈欣 《测绘科学》2005,30(4):9-11
分析了不同遥感用户对遥感数据的不同需求,提出了解决遥感数据处理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的方案———智能对地观测系统(IEOS),分析其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并对IEOS的前景做了展望。未来全球IEOS的用足出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方便获取全球任何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2.
微小卫星对地观测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卫星技术是当今空间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及遥感技术高度综合的结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这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英国萨瑞大学空间技术中心为代表的国外对地观测民用卫星已为十几个国家进行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及技术开发服务,我国有关部门已与萨瑞大学开展了有效的合作。从现有小卫星获取的数据资料质量及特征分析,其光谱及几何分辨率都较高,在全球灾害、环境监测、农业估产及资源调查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展我国的微小卫星技术,将对我国航天遥感事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出发,提出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探讨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列举了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指出了从数字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的必然趋势,并展望智慧城市的挑战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未来10年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使得遥感影像的获取将走向多种传感器、多分辨率、多谱段和多时相。各国计划发射的对地观测卫星将使我们能够同时获取大量的、不同分辨率的、多谱段的可见光、红外、微波辐射和侧视雷达的数据。从而构成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防治的多层次遥感影像金字塔。为了能够及时地、充分地利用这些对地观测数据来回答地学研究和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时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遥感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巨大潜力,必须从技术上建立一个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系统。鉴于目前应用滞后于发射,软件落后于硬件的现实情况,本文简要叙述建立自动化和智能化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建立该系统的主要目标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希望国家集中各有关方面的人力和财力来共同攻关,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地球科学信息系统,提高综合研究与深入分析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利用天基、临近空间和航空平台的多种观测手段,实现对陆地、海洋、大气等各类对地观测信息的获取,其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气象以及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用于发展我国高分对地观测技术,构建我国高分对地观测体系,掌握高分对地观测信息自主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共同主办的“2007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论坛”于2007年11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吸引了来自60个单位的300名嘉宾和代表。  相似文献   

17.
以月球与行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活动将人类对于物理空间的认知从地球空间拓展到月球、行星乃至行星际等深空场景空间。如何构建深空探测场景下的空间位置概念、制图内容,并建立相应的制图表达机制和可视化方法,以满足深空探测工程任务实施和重大科学发现的需求,这对制图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此问题,在泛地图等前沿理论的指引下,结合笔者团队在中国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制图实践,对深空场景中涉及的天体卫星轨道、月球与行星、探测器本体等多尺度空间进行统一位置关联,并对所涉及的制图内容、数据、可视化技术等进行了探讨,以构建一种面向深空探测场景的天、地、器一体化空间可视化表达的制图方法。可为研制中国后续深空探测工程任务和科学研究所需的新型制图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建设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旭东 《遥感学报》2016,20(5):775-780
中国从"十一五"末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全面建设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精度观测能力的自主、先进的对地观测体系,加强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构建稳定的运行系统,并积极满足中国资源环境、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强化各行业和区域应用能力,促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广泛应用,推动中国空间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为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有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对地观测数据、空间信息与知识共享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介绍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和开发的对地观测数据、空间信息和地学知识共享平台GeoSquare的最新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李世忠  胡莘  顾学迈  陈虹 《测绘学报》2001,30(4):331-335
随着现代小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利用该高新技术为地球观测服务将成为一件远景可观、意义深远的事情。根据差错控制编译码原理和相应的高级数据链路规程,提出了一套自适应前向纠错编译码方案,同时进行了星地通信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