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桑红 《海洋世界》2008,(4):70-75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有多条国际航线,连接欧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国家,货运量居各大洋第一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大西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世界战略资源及国际重要水上通道最密集的地区,美国、西欧和亚洲国家所需的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过大西洋。世界许多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都在大西洋,成为西方大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因此,大西洋成为了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超级战略大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大洋环流模式POP研究RCP4.5情景下21世纪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速率对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率以每年1%增加时,全球大部分海域的动力和比容海平面变化基本不变,主要是由于格陵兰冰川在低速融化时并不会导致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减弱。当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率以每年3%和每年7%增加时,动力海平面在北大西洋副极地、大西洋热带、南大西洋副热带和北冰洋海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格陵兰冰川快速融化导致大量的淡水输入附近海域,造成该上层海洋层化加强和深对流减弱,导致大西洋经向翻转流显著减弱;与此同时,热比容海平面在北冰洋、格陵兰岛南部海域和大西洋副热带海域显著下降,而在热带大西洋和湾流海域明显上升;此时盐比容海平面的变化与热比容海平面是反相的,这是由于大量的低温低盐水的输入,造成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变冷变淡、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和热盐环流显著减弱,引起了太平洋向北冰洋的热通量和淡水通量减少,导致了北冰洋海水变冷变淡,同时热带大西洋滞留了更多的高温高盐水,随着湾流被带到北大西洋,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低温低盐的海水,被风生环流输运到副热带海域。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战略的整体性和海上利益拓展的长远性来看,大西洋海域对于中国未来的海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大西洋战略意义和当前战略形势的分析,提出拓展大西洋战略空间的建议,从经济贸易、海上安全、外交合作和科研调查等方面对其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基于此,进一步探索大西洋战略的实施路径,对我国在大西洋的已有基础进行梳理和剖析,同时从深化与大西洋国家的海洋经济与贸易合作、推进大西洋海洋科考、加快大西洋国际海底矿区的申请步伐、适度加强在大西洋海上力量的存在和积极参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谈判5个方面提出了拓展大西洋战略空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与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同,全球变暖下热带大西洋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使用地球系统模型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发现全球变暖后热带大西洋在秋季的升温类似大西洋尼诺(Atlantic Niño)的正位相,即大西洋西部增暖幅度小于东部;在夏季类似大西洋尼诺的负位相,即大西洋西部增暖幅度大于东部。利用覆盖(overriding)技术,分离了风应力、风速和CO2的直接热效应对海洋升温的作用,探讨了大西洋尼诺本身和全球变暖作用下类似大西洋尼诺正位相(下文简称“类大西洋尼诺升温”)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这两种情况下的形成机制基本相同,风应力的变化是导致大西洋东部暖异常的主要机制。但两者之间也存在区别:1)全球变暖下海表温度的季节变化振幅减小,而大西洋尼诺时变化不大;2)全球变暖下西风异常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东部,而大西洋尼诺时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中部;3)除风应力外,CO2的热效应对类尼诺升温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定义了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指数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指数并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变化领先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变化7 a,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领先 MOC变化4 a,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强度(包括丹麦海峡溢流水和法鲁海峡溢流水,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的变化领先 MOC的变化3 a;北大西洋大气要素变化对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有非常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副极地流环和北大西洋暖流(NAC)达到最强的2 a之前,高纬度地区大气为气旋式环流异常,中纬度地区大气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海表热通量在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是负异常,这都有利于副极地流环和NAC的加强,更多高盐度的北大西洋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由此可以导致GIN海域表层密度上升,使水体的层结稳定性减弱,有利于深层对流的发生,同时大气变化通过风应力旋度和海表热通量也直接影响GIN海域深层水的生成,进而导致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的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按照板块构造的观点 ,地球上存在 3类大陆边缘 :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和转换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两岸 ,因此也叫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经区域地质构造研究表明 ,南海是一个小大西洋 ,它在新生代像大西洋在中、新生代一样 ,是经过大陆岩石圈张裂 (rifting)、破裂分离 (break up)和海底扩张而生成的小洋盆。虽然目前对大西洋的诞生过程比较清楚 ,但对诞生过程中大陆岩石圈在张裂、破裂分离期间岩石圈的变形过程及其特征仍不太了解。为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科学家将在破裂分离前连在一起的大西洋两岸大陆边缘 (科学家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和海洋力量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大西洋的海外利益不断延伸,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出台背景下,提前谋划中国的大西洋海洋战略十分必要。文章系统阐述了大西洋的全球战略地位,从政治与外交、军事与安全、经济与贸易、科技与环保等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探讨大西洋海洋战略布局的目标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西洋战略布局进行现实考量,提出全面构建大西洋伙伴关系,提升大西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能力,中国海警加快融入国际海上搜寻救助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铈异常及海水中铈的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相碳酸盐岩的铈异常可作为古海洋水氧化还原条件的一种指示剂。安哥拉海盐和巴西海盆(南大西洋)底部洋水在白垩纪时是还原环境,大约在54~58MaBP时,南大西洋变为类似于现在海水的氧化还原环境。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比较完善的铈氧化还原热力学公式,解释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海水和河水中铈地球化学异常的问题,如大西洋表层海水为何具有铈正异常等。查明于54~58MaBP非洲板块和南美板块彻底分离,统一的南、北大西洋开始形成。论证了阿尔卑斯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9.
大西洋中脊轴部裂谷与佛得角断裂东部连接处的地貌构造Г.В.Аганова等大洋中脊和与其共轭的断裂区是详细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研究中运用了综合技术手段,首先是多道回声仪,旁侧声纳和下潜仪器。对大西洋中脊不同地段获取的资料,揭示了以前未知的大西洋中脊轴...  相似文献   

10.
冰期剧烈的气候变化与大西洋环流的变化有关。在过去 1 0ka间 ,气候较为稳定 ,百年级波动相对温和。目前 ,全球年复一年的气候变化主要由太平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所引起。太平洋的赤道宽度是大西洋的 3倍 ,但不致于影响全球气候 ;大西洋的影响范围虽小 ,然而却非常明显 ,尤其是在环流改变时 ,国际研究项目 (气候变化与可预见性 )将对大西洋气候变化机制和可预见性做深入的探讨。热带大西洋地区大气 海洋相互作用 ,在春季 (3— 5月 )引起巴西至加勒比海的南美东海岸、在秋季 (8— 9月 )引起非洲亚撒哈拉西部年际降雨量和时间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横渡大西洋就成了人类向极限运动挑战的一项壮举。500多年来,划小船渡过的有,乘热气球渡过的有,个人横渡有“护游船”在一旁“保驾”的也有。可是在1994年前,从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游泳横渡大西洋。大西洋波涛汹涌澎湃,是世界上沉船最多的大洋,只身横渡大西洋看来是人体体力极限无法  相似文献   

12.
热带太平洋与热带大西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建  刘秦玉 《海洋与湖沼》2010,41(6):799-806
根据英国Hadley气候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和美国NCEP/NCAR中心的大气资料,研究了热带太平洋与热带大西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相互作用。热带太平洋的ENSO可以导致大西洋Nino模态或经向偶极子模态,这主要是通过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或大气的太平洋-北美遥相关过程实现的。大西洋Nino模态的暖(冷)位相会导致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降低(升高)。这可能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的:一种可能是大西洋Nino使印度洋增暖(变冷),进而引起赤道中太平洋的东(西)风异常,通过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能发展成为La Nina(El Nino),使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升高);另一种可能是大西洋Nino直接可以导致太平洋Walker环流增强(减弱),从而使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升高)。  相似文献   

13.
在 30°N大西洋中脊与大西洋断裂带东部交汇处的高熔岩丘内角处 ,大西洋断块上出露蛇纹岩化的橄榄岩和少量的辉长岩。IODP30 4、30 5航次钻探的目的是了解这些岩石类型、构造以及超镁铁质大洋岩心复合体随深度蚀变的变化特征 ,并获取新鲜橄榄岩的岩心。钻探、取心、电缆测井将记录岩石成分、微构造、熔融的产生 /迁移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同构造期的蚀变。岩石圈形成和低速扩张中心地壳构造变化的起因是IODP初始科学计划固体地球循环和地球动力学重点研究的内容。IODP30 4、30 5航次的钻探 (5 12 Full3)将在大西洋中脊大西洋断块…  相似文献   

14.
经略大西洋是着眼未来、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抉择,更是我国海洋战略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的未来趋势。文章阐述全球化时代国际海洋秩序的变革以及各国相应的海洋战略调整,分析大西洋的重要历史地位与现实战略意义,并从地理位置、海上贸易、航运安全和海洋资源开发等角度探讨大西洋对我国的战略价值;基于北极航道的逐步开通,进一步分析未来经略大西洋的契机;在此基础上开展我国对大西洋的战略考量,提出现阶段可以把经济与贸易合作、海洋秩序维护以及科考与资源开发保护作为我国战略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维海洋环流模式(parallel ocean program,POP),探讨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下21世纪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季节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CP4.5情景下,当格陵兰冰川以7%×a~(-1)的加速度快速融化时,相比于只在夏半年融化,全年融化会导致动力海平面在北冰洋、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加速上升,而在欧洲西北部和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加速下降;比容海平面在北美沿岸加速上升,热带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也有所上升,北冰洋、欧洲西北部和北大西洋副热带则显著下降。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季节对海平面变化影响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相比于只在夏半年融化,格陵兰冰川全年融化会造成大量较冷较淡的融冰水被滞留在格陵兰岛南部海域,在冬半年,会导致上层海洋层化加强和大西洋经向翻转流进一步减弱,一方面造成大量海水在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堆积;另一方面导致向北的热盐输运减弱,从而造成了北冰洋、北大西洋副极地和副热带海域东部的热比容海平面显著下降和盐比容海平面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16.
深部大洋温盐环流主要受控于北大西洋深层水的供给量。目前,输送到北大西洋高纬度区域的亚热带温盐水是由北大西洋环流携带的。当其向北运移时,海水冷却并下沉,形成全球深部大洋传送系统。更新世时,高纬度区域海水的盐度和温度均发生了急剧变化。冰期时,由于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17.
气候模拟研究预示 ,虽然全球气候仍在变暖以及水动力循环也在加强 ,但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可导致大西洋经向倒转环流 (温盐环流 ,THC)的减弱甚至关闭(Cubasch等 ,2 0 0 1 )。因此 ,这是控制大西洋温盐环流得以持续的根本所在。但是 ,现今THC的实际观测还不足以说明其环流的强度是在变化的。气候模型显示 ,THC减缓的结果导致赤道大西洋中层水的显著且快速增温 ,表明大西洋中等深度的水体温度变化可作为THC的示踪剂。对大洋循环模型采用不同的边界条件 ,选择现今和冰川气候条件来演示大西洋中层水是如何响应的。中层水的…  相似文献   

18.
一、序 强温带气旋是北大西洋上的重要灾害性天气系统,强大的温带气旋活动给海上带来狂风巨浪,对远洋运输、海上工程建设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北大西洋强温带气旋的活动规律,掌握它的发生发展特点,对于预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根据1980~1982年中国援助毛里塔尼西“友谊”港工程天气预报保障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北大西洋强温带气旋的活动规律,着重分析北大西洋强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高空环流、地面天气形势和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文章分析了大西洋金枪鱼渔业的开发概况、主捕鱼种的利用情况和主要渔业国概况。同时,文章还简要分析了中国金枪鱼船队在大西洋的发展概况,并对中国金枪鱼船队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冬季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特征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4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850,700,600,500,250hPa层风场(u,v)、垂直运动场(ω)、位势高度场(H)和温度场(T),对北半球冬季(12、1、2月)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风暴轴最强中心位于北大西洋上空,北太平洋高空急流的强度明显大于大西洋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度。通过诊断分析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的影响因素,发现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强度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北太平洋上空,涡度平流随高度的变化和厚度平流项对风暴轴的作用较大西洋而言更明显,而涡动能量的向上输送对北大西洋风暴中心的作用更大。对风暴轴年际变化的分析发现,两大洋风暴轴在1980年代之后均有明显的增强现象,而在空间分布的时间演化上,两大洋风暴轴有着相反的演化:太平洋风暴轴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而大西洋风暴中心则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