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网页提取与分析技术,开发IRIS台站元数据抓取程序,设计并建立禁核试核查北京国家数据中心(NDC)的IRIS台站元数据库,实现IRIS台站元数据从IRIS向NDC的定期自动同步。作为NDC运行的基础支撑数据库之一,该数据库为NDC开展辅助性地震监测数据的自动台站筛选和数据申请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在在因特网上可以得到动态地震数据。全球地震台网 ( GSN)的两个数据采集中心已开发了近实时的服务器 ,使我们可直接得到来自 GSN台站的数据。两种类型的数据服务器都可由他们的缩写知道 :L ISS——动态因特网地震服务器 ,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阿尔伯克基地震实验室 ( ASL)开发的 ;NRTS—近实时系统 ,是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开发的。虽然这篇文章着重于 L ISS,但 NRTS有着相似的功能。地震台网阿尔伯克基地震实验室现在运行着大约75个 GSN台站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加速度检波器国际部署 ( IDA)工程小组大约 3 3个 …  相似文献   

3.
通海地磁台从1992年开始,使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地磁数据库系统进行地磁观测报告的编制。新系统的操作,全部采用菜单提示,十分方便。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来讨论。(1)台站日常资料处理中存储的数据为年报所用。通海台以往的资料都是使用BASIC程序来处理,大量的时均值毫米数数据便是用BASIC语言的DATA语句来装载的。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 IRIS 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1年 8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0地震 1 2 1次 (见表 1 ) ,其中 M≥ 7.0地震 1次。本月发生的 1 2 1次 M≥ 5.0的地震中有 76次发生在东半球 ,45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 M≥ 5.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发生在全球的 M≥ 6.0的地震事件 ,CDSN各台站也有地震波形记录。欢迎各研究单位使用 CDSN的地震波形记录数据…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安装完了 5个新台站 ,这些台站改进了对南美洲、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覆盖。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国际部署加速度计台网( IRIS/ IDA)小组在斯里兰卡和佛得角安装了新的井下地震计台站。这 2个台站除安装了微气压计以外 ,还都安装了甚宽带、高频、强地面震动传感器的全套设备。实时数据可以通过当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 ISP)获得。阿尔布开克地震实验室 ( ASL )已经完成了在厄瓜多尔和阿根廷的新台站的建设。在厄瓜多尔的新台站代替了我们在哥伦比亚的全球数字地震台网( GSN)的台站 ,而哥伦比亚的台站不得不关闭是由于到该地区进行…  相似文献   

6.
引言1986年7月来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在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苏联核试验场(KTS)附近建成了3个地震台站中的第一个。根据苏联科学院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和美国一非利润环境组织达成的协议,这些台站的配置是满足建议的新全球地震台网的技术要求(IRIS,1984),且按设在内华达州南部的美国核试验场(NTS)附近装备着同样仪器的3个台站安装固定仪器。该联合计划搜集的数据意味着与监测和核实目前和将来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有关地震问题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过去的7年里,位于西雅图的IRIS数据管理中心的数据存档已成为地震学家为研究地球内部和震源情况而收集地震数据的数据源。在这些数据存档中,包含有执行IRIS PASSCAL项目期间部署的临时地震台站的数据,有IRIS全球地震台网的永久台站的数据,数字地震台网联盟的其他合作成员组织台网的数据以及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运行的早期数字台网的重要数据,由于中心还提供了获取这些波形数据有效方法,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波形数据的汇集中心。在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小时内,地震学  相似文献   

8.
引言从10年前IRIS刚开始运作起,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卫星传输费用得以降低,陆地和海底光导纤维电缆也已普及,电话服务正通向偏远地区。通过国际互联网的全球计算机联网正呈指数迅速增长,陆地无线遥测新技术也得到发展。遥测技术为IRIS等数据收集设备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在地震学应用上,我们把遥测技术定义为从遥远站点收集数据的电子学方法。从所有GSN台站实时地收集数据仍是IRIS的基本目标。随着长期PASSCAL宽频带实验的发展,这些实验的远程数据收集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遥测技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份全球遥测地震台网(GTSN)台站系统的培训教材。它介绍了用于GTSN台站系统的各种硬件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新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NCDSN)的台站系统主要是参照这个系统设计的。这两个系统在设备方框图、数据结构、数据流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只是在设备配置上略有不同。区别在于:1)使用的地震计不同:GTSN使用的是KN-54000,三分向地震计和GS-21垂直向地震计;而NCDSN使用的是宽频带STS-1 VBB,甚短周期GS-13以及低增益的FBA-23等型号的地震计。2)GTSN台站系统的地震计安装在井下。因此,它的数据采集系统除了采集地震数据外,还要采集井口终端设备的健康状态信息数据(SOH)。NCDSN则没有采集SOH的数据。3)个别电子插件不同:GTSN数据采集系统完全是由Quanterra公司生产的。而安装在白家疃地震台的数据采集系统除了Quanterra公司的产品外,还有Mo-toraola公司的产品。例如:由Motorola的MVME 147 s系列产品(CPU是68030)取代了Quanterra公司的CPU。4)由摆房至记录室之间的通讯也有差别,这种差别反映在NCDSN的10个台站上也存在。目前,由于没有关于NCDSN台站系统的硬件配置资料。另外,即使是NCDSN的10个台站,每个台站的设备配置也不尽完全相同。因此,暂时还不可能有一套专门介绍NCDSN硬件配置的材料。所以,我们只能将这份材料翻译出来,作为NCD-SN硬件配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断层带台阵记录的数据中,研究出了断层带围陷波的一种自动识别算法。使用自动的S波最佳选择来识别地震图中的时间窗,以用于断层带围陷波的后续搜索。该算法计算每个台站记录的各个地震图的5个特征:卓越周期、1s持续时间的能量(代表围陷波)、相对波峰强度、到时延迟以及6s持续时间的能量(代表整个地震图)。共同用这些特征来识别台阵中地震图有统计离群值的台站。将此算法应用于大数据集可以从其他台站地震图中的偶然局部场地放大中识别出真正的围陷波。此方法在1992年美国兰德斯地震破裂区上记录的测试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以前曾在此波形上人工识别出围陷波,然后应用到圣哈辛托断层带上记录的几千个地震事件的更大数据集上。所开发的技术为断层带附近记录的大型地震波形数据集的系统客观处理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