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戈塘金矿硅质角砾岩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的角砾硅化灰岩、硅化黏土岩等蚀变地质体为热液成因,其中硅质来源可分为成岩期与成矿期:成岩期硅质来自热泉型生物沉积;成矿期硅质来自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是来源于深部流体与天水、地层建造水的混合作用形成的混合流体。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含金蚀变地质体产状特征,结合在戈塘地区茅口组底部及以下地层中新近发现呈筒状产出的含金蚀变角砾岩,认为戈塘金矿矿区含金角砾岩具有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得出戈塘金矿成因类型可能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新认识。此认识可供黔西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探讨新的找矿方向和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大型矿床之一,其矿石储量4.5 Mt,Pb+Zn平均品位10%~12%,矿体主要以筒状、脉状赋存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富有机质破碎带“黑色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NWW向断裂、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通过详细分析各组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动力学特征。成矿前,该矿区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NWW向逆断层;成矿期,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作用,研究区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矿区的NWW向张扭性断层、NW向扭张性断层和NE向逆断层;成矿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近EW向,形成NWW向、NW向和NE向的破矿断裂。NWW向断裂是矿区的主控断裂,是流体运移的通道;NW向断裂是NWW向断层的主要配套断裂,是流体混合和矿体就位的空间,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是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最具特色的控矿构造样式。来自深部的富金属离子的流体与来自寒武系富有机质地层的还原型流体在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的张裂空间的混合,是该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矿区南部和西部类似的构造样式区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罗孝桓 《贵州地质》1997,14(1):46-54
笔者从事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普查找矿与勘探工作10余年,深刻地体会到断裂构造是区内最重要的控矿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决定在金矿体的就位空间,铸就了金矿体的形态和产状,这里,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金矿区主要控矿断裂构造的深入观察,应变测量与综合分析,探讨控矿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金矿体就位的控制机理,以揭示和论证矿体赋存空间与特殊的构造部位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强调在金矿的普  相似文献   

4.
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在资料系统收集和二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系统总结区内主要金矿床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矿化程度、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地层、岩浆岩及构造对区内金矿成矿的控制,总结区内金矿成矿规律。冷家溪群富含火山碎屑物质的浅变质岩系为区内金矿的矿源层,中酸性岩体/岩脉在空间上与成矿显示出一定的关系,近EW向和NE向两组次一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的具体产出。划分出近EW向成矿带和NE向成矿带,初步认为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事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普查找矿与勘探工作10余年,深刻地体会到断裂构造是区内最重要的控矿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决定了金矿体的就位空间,铸就了金矿体的形态和产状。这里,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金矿区主要控矿断裂构造的深入观察、应变测量与综合分析,探讨控矿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金矿体就位的控制机理,以揭示和论证矿体赋存空间与特殊的构造部位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强调在金矿的普查勘探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对控矿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要素等地质资料的收集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银洞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的重要代表,金矿体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与茅口组不整合界面间,受背斜轴部断裂构造控制,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伏、空间上具多个矿体上下重叠的特点。该矿床属产于沉积碳酸盐岩和构造蚀变体中的“卡林型”金矿,为构造-热液成矿,同时具有中—低温超高压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利东 《云南地质》2014,33(3):329-335
长安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NE陡倾F6断层破碎带的东亚带砂泥质构造岩中,成矿期发生近EW向断裂的构造叠加,成矿之后又遭受到近EW向小断裂的破坏.F6断层破碎带西亚带具导矿作用,东亚带起到容矿的作用,成矿期叠加的EW向断裂(F7、F8、F9等)兼具导矿和容矿作用,侵入于F6断裂带中的细晶正长岩、煌斑岩、辉绿岩等岩浆活动所带来的成矿流体促使矿质富集,形成工业矿体,成矿期后近EW向断裂(F10-1、F10-2)和NNW、NE向小断裂(f)为破矿构造.据此把长安金矿断裂构造演化和成矿初步分为主控矿断裂成矿、叠加断裂成矿和后期断裂破矿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长安金矿是近年来在哀牢山金矿带发现的另一种独特类型的金矿床。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和新获得的深边部勘查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长安金矿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向NE陡倾产于NNW向的F6断层破碎带东亚带砂泥质构造岩中,矿体走向及倾向上具有膨大缩小、舒缓波状变化特征;F6断裂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断层破碎带东亚带中砂泥质碎裂岩、角砾岩金矿化较强,西亚带白云质构造岩金矿化微弱;喜山期辉绿岩、煌斑岩、正长斑岩、细晶正长岩等岩浆侵入活动与金成矿关系较为密切,提供了重要成矿流体。砂泥质碎裂岩、角砾岩和侵入岩脉与围岩接触带、断裂交汇处对金成矿有利,受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多种蚀变叠加的部位,易形成工业金矿体。  相似文献   

9.
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阳山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结合带上,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矿床受地层、构造以及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的共同控制,其中构造控制着岩浆、成矿流体的活动以及矿体的就位,为主要控矿因素.该矿床主要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控制,带内一系列次级层间剪切带或次级断裂是金矿体的有利赋矿部位.成矿年代学研究及矿区构造应力分析表明,阳山金矿最终形成于第三纪早期,成矿前矿区应力以近SN向挤压为主,成矿期以NE向挤压为主,且应力大小与金矿化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龙江多宝山成矿区内典型金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和对区域上金矿床(点)的分布特点和成因特征的总结,分析了研究区金矿成矿规律,并明确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内金矿床(点)主要受控于NW向和NE向菱(环)形构造,其中以NE向断裂为主,而且由西向东金矿化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奥陶世和燕山早期火山岩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岩及其围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均值在133~267℃之间,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龙头山金矿的主要矿体受火山机构构造、断裂构造和雏形断裂构造三种成矿构造控制。火山机构构造控制了产于火山与围岩的接触带部位的火山岩型金矿,该类金矿以Ⅸ号矿体最为典型,表现为矿体围绕火山机构引起的塌陷式断裂产出,矿体的形态和品位变化受火山机构构造发育程度的影响;断裂构造控制了产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断裂裂隙充填型金矿,以Ⅰ号矿体最为典型,表现为矿体沿NW向断裂分布,其产状与断裂一致,向SE方向侧伏明显;雏形断裂控制了矿区南部含金富矿体的就位,表现为矿区花岗斑岩南部的富矿体沿近EW向断续展布。矿体的形成与定位都离不开这三种控矿构造,因此在靠近火山机构一定范围内,向SE方向的深部及在已知富矿体的东西两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天井山金矿床主要受构造和岩浆活动联合控制,复合控矿特征明显,韧性剪切带及接触带构造控制了矿化的整体展布格局,NE向断裂构造提供了矿体的就位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导致了工业矿化的形成和矿体的最终就位,金矿化与辉绿岩脉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厘定了成矿预测评价标志,明确了在找矿方向上应紧紧围绕接触带构造展开,对老区进行探边摸底,同时要重视外围勘查工作,加强全区多矿化类型的整体勘查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3.
胶东金矿集区因储量和产量巨大,一直是国内外矿床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内金矿床自西向东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断裂带、栖霞断裂带和牟(平)—乳(山)断裂带内。焦家金矿是位于招(远)—莱(州)断裂带内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矿体赋存于焦家主干断裂的破碎蚀变带内。主成矿阶段石英内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表明,焦家金矿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为H_2O—CO_2±CH_4包裹体、H_2O溶液包裹体和富CO_2单相或两相包裹体。空间紧密的不同包裹体内含碳相体积差异较大,但均一温度近似。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0~320℃,属高中温热液流体,流体具中低盐度(4%~10%NaCl_(eq))、低密度(0.64~1.10 g/cm~3)的特点。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常见CO_2特征的费米共振双峰,少量可见CH_4特征峰。通过对比焦家及区内不同金矿成矿流体性质,并结合氢氧、碳及锶钕同位素特征的分析,认为胶东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为古太平洋西向俯冲体制下在壳幔边界处发生强烈壳—幔相互作用下的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系统的产物,矿区构造应力场方向转变、含矿流体的沸腾及广泛的水—岩蚀变反应是胶东金矿的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4.
吉林夹皮沟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古宇变质岩系、幔源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地幔活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论述了新立屯-马家店、大朝阳沟地区具有金矿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太古宇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幔源岩浆、韧性-脆性构造活动强烈;金矿化体(石英脉)受韧性剪切带两侧的次一级断裂控制,质  相似文献   

15.
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之湘东北断隆带的黄金洞金矿田为湖南省重要的金矿产地。结合近年勘查研究新进展,文章旨在分析研究矿田地质特征,总结成矿规律,丰富区域金成矿规律认识。研究表明:区内金矿床受地层和构造控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坪原组变质岩地层中,次一级的近EW向、NW—NWW向断裂为含矿构造,局部NE—NNE向构造也见有较好金矿化;经大量工程验证,区内主矿体规模大、延伸稳定,且具有一定的侧伏规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变质型金矿床,建立了找矿模型;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及成矿规律,预测泥湾断裂与窑湾里断裂夹持区、泥湾断裂与长平大断裂的夹持区、老矿山深边部仍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金青顶金矿是我国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控矿断裂呈NNE向,具多期活动特点,矿体赋存于断裂呈张性的转折部位;主矿体呈脉状,矿体向NE侧伏,侧伏延深1080m,是矿体最大走向长度的2.7倍;矿床有4个富矿柱,赋存于控矿断裂拐弯最大、受张应力作用最强部位,也是多阶段成矿作用叠加部位;矿床为中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在成矿过程中,胶东群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岩浆活动是热源并提供成矿热液,构造活动是成矿的动力并提供容矿空间,构成“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瑞廷  冀月飞  成欢  刘凯  张启  李弦  任涛 《现代地质》2021,35(6):1487-1503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成矿条件良好。在长期找矿实践、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解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受EW向断裂或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与NE向张扭性叠加构造控制,寒武系水沟口组、泥盆系星红铺组与大枫沟组是金的赋矿地层。金矿体呈近EW向大致等间距展布,单个矿体在延伸方向呈透镜状、哑铃状、囊状等,具尖灭再现特征,构造叠加部位矿体厚大、品位较高。区内金矿床类型多为中-低温热液型、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夏家店等已知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区域断裂旁侧次级近EW向与NNE向断裂交汇部位、构造转折端、构造虚脱部位等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靶区。铜矿分布于山阳—凤镇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为主,构造热液改造型、隐爆角砾岩型次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赋存于燕山期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东西向三级断裂带附近是寻找铜(钼)矿的首选靶区。本次研究建立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成矿规律、成矿作用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特征系统分析,认为区内找矿潜力巨大,并提出了3片金铜(钼)成矿远景区,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河南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大多产于NE向和近E-W向断裂中.近年来发现的小南沟金矿受控于近S-N向断裂,开拓了该地区金矿找矿的新思路.研究表明,近S-N向的控矿断裂为NNW向与NE向一组共轭断裂的复合成因,是在E-W向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成矿具有一致性.总结出NE向断裂有利成矿的断裂走向勘探标志,指出小南沟金矿的外围仍有良好的找矿条件,NNW向、NE向与NW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有利成矿.小南沟主矿体存在向北的迅速侧伏,侧伏的原因与E-W向断层北倾以及NNW与NE向断层交汇线的向北侧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是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中与刺穿构造有关的强改造—深源叠加型矿床(韩润生等,1999)。铜矿品位较高,矿床规模大,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等,三家厂凤山铜矿床59号矿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59号矿体的就位特点、展布特征与刺穿体、F39和F10断裂及NE向断裂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因此,查明矿体、刺穿体、成矿断裂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崤山地区金银矿床控矿构造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崤山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是河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为进一步明确崤山地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探讨成矿就位机制,指导崤山地区中深部地质找矿工作,本文对崤山地区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性质等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崤山地区控矿构造分为拆离断层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控矿构造和张扭性断裂控矿构造三类。①拆离断层沿太古界太华岩群的结晶基底与中元古界熊耳群盖层间发育,带内发育糜棱岩,崤山北部主要含矿石英脉多发育在紧靠拆离断层带下盘的太华岩群中,矿体就位于拆离剪切形成的拆离断层及其次级断裂带中;②韧性剪切带主要位于崤山中西部和北部,早期呈压扭特性,发育绿泥片岩质初糜棱岩、糜棱岩、花岗质超糜棱岩等,申家窑韧性剪切带晚期表现为张性特征,在其下盘发育有多组与其走向一致的羽列状次级断裂构造,矿体就位于韧性剪切带及其下盘羽状次级断裂带中;③张扭性断裂多发育于崤山中东部,断裂内充填有含金石英脉条带,围岩中多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钾化、黄铁矿化等,矿体就位于张扭性断裂带中。按照岩体、构造对成矿的作用关系,建立了崤山地区以深源岩浆为流体、以构造侵位为空间的"双控"成矿模式,指出韧性剪切带、拆离断层带中深部及其次级断裂带是寻找脉型金银矿床的有利地段,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周缘有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