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矿产开采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安全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工程途经兖州市,穿越杨庄、杨村、兴隆庄等煤矿矿区,压覆煤层埋深变化较大。该文采用预测法对各煤矿在不同开采条件下分煤层对管道运营安全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计算表明,煤矿开采埋深越浅,煤层越厚,对管道危害越严重。兴隆庄煤矿3煤层、杨村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影响强烈,杨庄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影响中等,兴隆庄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运营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因浅部含水层为民用水井的主要水源,故本文在对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井田及周边居民用水情况,通过对采煤沉陷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及结合煤炭生产现状产生的影响,分析煤炭开采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并在预测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居民产供水。  相似文献   

3.
进行奥灰带压开采分析是对矿井进行水害防治、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山西西山镇城底矿在开采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受各含水层水害的影响,而主要威胁来自奥灰岩溶水。底板以下奥灰富水性是影响突水大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各水文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突水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各钻孔的突水系数,将井田带压区分为T0.06 MPa/m和T≥0.06 MPa/m两个区,为矿井开展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析煤矿超层越界开采的预防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煤矿超层越界开采的形成原因及现状,就煤矿合理布局、范围公示、开采设计、投复产验收、煤矿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监察等环节如何预防和治理煤矿超层越界开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松良 《山东国土资源》2014,30(4):65-68,72
通过对巨野煤田梁宝寺井田含水层、隔水层及断层导水规律的分析,指出了对煤矿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及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梁宝寺井田开采上组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裂隙、岩溶类简单至中等类型,开采下组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岩溶裂隙类中等至复杂型。  相似文献   

6.
煤系地层中断层、陷落柱等构造不仅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减少了可采储量,而且影响了煤矿的生产安全,给煤矿开采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煤矿开采初期查明勘探区内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空间分布及其含导水性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收集李村煤矿首采Ⅰ区地质、水文及物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瞬变电磁技术对区内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含导水性进行勘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煤矿的开采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有效的预防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滨湖煤矿16煤开采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涌(突)水现象,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全面分析16煤开采的充水条件,才能排查出水患威胁的各种原因,从而制订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对保障滨湖煤矿16煤层的安全顺利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对滕县煤田其他煤矿16煤的开采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山区地表沉陷预计系统,通过计算煤矿开采导致的地表变形确定了研究区开采沉陷范围,得知边坡位于煤层开采沉陷变形范围内为了进一步分析采煤对边坡失稳的贡献力量,运用MIDASGTS、GEO-STUDIO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边坡存在地下开采时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研究,从而为该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普通调查与重点调查、实地勘测与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治盆地以上煤矿的开采和排水现状,煤系地层地质、水文地质文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合调查,分别计算出各类煤矿的排水系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了本市煤炭分布状况、地层、煤种、煤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地下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的影响;制定了矿坑排水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为长治市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明水泉群为我国北方罕见的岩溶大泉,具有典型的雨源型特征。大气降水和雨洪水下渗后,向明水一带汇集,受西部文祖断层阻挡而富集,受上覆煤系地层阻隔而承压,在特定的构造条件下,沿断层破碎带或人工钻孔涌出地表,便形成明水泉群。煤系地层是明水泉群形成和存在的基本地质条件之一。煤矿开采吸引大量岩溶泉水,而且破坏原生的地质结构,影响明水泉群的正常出流,危及明水泉群的存在。针对煤矿开采对明水泉群的影响,建议实施相应保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山西省很多的煤矿开采9#、15#煤受到奥灰水的威胁,而且大部分是带压开采,奥灰富水性的探测与防治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基于磁源TEM的基本理论,以山西省阳泉煤矿为例,建立了采煤区的地电断面模型,通过正演计算研究了奥灰富水性对视电阻率曲线斜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视电阻率曲线斜率对相邻地层的电阻率差异敏感性较好,对电阻率界面反映灵敏;奥灰富水性好,其电阻率降低,视电阻率曲线斜率变小,反之也成立。故可利用视电阻率曲线斜率的大小来研究奥灰富水性问题。利用该方法技术对阳泉煤矿的实测TEM资料进行了处理,给出了视电阻率曲线斜率断面图,与实际资料的对比可知该方法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开采造成的破坏土地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参考已破坏土地的复垦模式及生态修复成果,探索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对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改善人们生产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煤炭资源仍是主导能源。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国家对煤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不断淘汰落后产能,释放先进产能,也伴随着行业与煤炭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发展进步,煤矿的开采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煤炭需求量稳步增长。但是,煤矿工作人员在煤炭采掘过程中,如果无法正确运用合理的开采技术,矿井煤炭资源的开采质量和煤炭产出数量将受到影响,势必对煤炭资源不能科学合理利用造成影响,并且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将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既造成煤矿工人的安全没有保障,又严重不符合国家对煤矿管理的产业政策。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提高煤矿开采技术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技术现状的分析,介绍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应用的采煤开采技术、薄煤层长壁开采技术、采煤工艺等技术的应用,以青海能源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鱼卡公司为例,分析了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在柴达木盆地高海拔鱼卡矿区煤矿(井筒标高3200米)经过13年的经验开采的应用,围绕包括井田地层与地质构造、煤层煤质、设备选型、采煤工艺等井下采煤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海拔地区对复杂条件下薄煤层开采如何实现高产高效及保障井下煤矿开采的安全策略,对加快推进高海拔地区煤炭科学采煤技术进步,促进煤炭工业走向新型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道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小煤矿地测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小煤矿的查处和管理力度,全国各地的小煤矿几乎全部停产整顿,想要恢复开采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复工验收。到目前为止,各地已有相当一部分安全状况达标、资源条件较好的小煤矿通过了复工验收,恢复了生产;部分“四证”(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不齐全的,安全状况差、资源枯竭的小煤矿已经被关停,这样使小煤矿的安全状况有所好转,煤炭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笔者从事煤矿地测工作多年,区内小煤矿众多,耳闻目睹了一些小煤矿的开采情况,下面仅从地测方面谈谈对小煤矿储量动态、井下测量控…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大量资料从采煤时地下水均衡破坏、时岩溶大泉影响、对农村、城市供水水源地影响、对地下水资源总量的影响以及地表水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认为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量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济宁何岗煤矿一采区3煤在风化氧化带内,对其开采的防水防砂基本技术思路是:施工水文观测孔,观测回采后对第四系下组含水层的影响程度,为提高开采上限打好基础;并控制采高,加强顶板管理,控制顶板在工作面斜长方向上的不均匀冒落,以确保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7.
富东煤矿井田内及相邻煤矿采(古)空积水对其煤层开采威胁较大,本文从垂向分布与平面分布上对富东煤矿采空区积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矿井内及影响其开采的相邻采空区及采空破坏区的积水量。  相似文献   

18.
煤矿断层导水是引起煤矿水害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煤矿断层的导水性勘查与评价是煤田水文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煤矿采区布置与安全开采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煤矿开采初期查明矿区内断层构造的空间分布及其含导水性,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收集新安煤矿矿区地质、水文及物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瞬变电磁技术,对区内断层等构造的含导水性进行了勘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煤矿的开采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有效地预防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带压开采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影响等多个因素影响,而底板富水性是突水与否的前提,掌握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无疑是分析评价突水危险的关键,不同的矿井甚至不同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差异较大,因此即使同等地质条件也会出现差异性突水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底板及构造带富水性,结合突水因素分析评价底板危险性对安全生产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层开采对所在矿区地下水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研究单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较多,而对多煤层的影响研究甚少,特别对于我国西部缺水矿区。以南梁煤矿为例,运用地下水系统演化理论和岩石力学模拟等,对该矿井水文地质结构、矿井涌水变化规律、矿井地下水流场演变、矿井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重构了多煤层开采条件下南梁矿井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型,初步揭示了矿井水化学成分的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2煤单煤层开采时,顶板导裂带的最大发育高度为42.1 m,而2-2和3-1煤层重复开采时则增大为83.1 m,相应地应力、位移、塑性区范围后者也比前者增大许多。这揭示出多煤层重复采动明显增大了顶板导裂带的发育高度,加剧了矿井水文地质结构变异,进一步地,导水裂隙带改变了天然地下水渗流路径,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增强了地下水流动速度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整体扩大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从降雨入渗→导裂带渗流→各煤层涌水→井底水仓排水构成了一个自然-人工复合地下水流动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南梁煤矿的矿井水害防治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类似矿区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