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渠道砼衬砌形式被广泛采用。渠道砼衬砌有预制和现浇两种形式。现浇砼衬砌渠道具有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短的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整理工程中,以往解决农田灌溉使用的是小型渠道,这种渠道占用土地面积大,施工工序繁多,且存在易损坏等诸多缺陷。该文介绍了新型防渗渠道——装配式U型渠制作、装配流程及在防渗衬砌渠道中的具体做法,认为其具有节水、防渗及占地少等诸多优点,值得在农田标准化建设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反复冻融导致的岩体变形破坏,对区内工程建设有重大影响。为研究不同裂隙条件下岩体循环冻融特性,在汶马高速沿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千枚岩和砂岩,制备了不同裂隙条件(长度、张开度、裂隙组数)试样,在干燥和饱水两种状态下分别进行大温差(-20℃到20℃)循环冻融(50次)试验。试验揭示了饱水裂隙岩样冻融变形过程:冻缩→冻胀→冻缩(冻结阶段)→融胀→融缩→融胀(融化阶段),干燥裂隙岩样冻融变形过程:冻缩(冻结阶段)→融胀(融化阶段)。进一步,选择冻胀量εd为指标,分析了两类岩样冻融循环次数与εd的关系,揭示了裂隙长度、宽度和组数对εr的影响规律;选择残余变形量εr为指标,揭示了千枚岩和砂岩试样在饱水条件下εr随εd的增加规律,获得了εd与εr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干燥和饱水试样单轴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规律,确定了冻融次数与试样劣化间的线性关系。最后,初步讨论了饱水条件、岩性和裂隙条件对岩体冻融循环变形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冻土地基中输电线路基础发生冻拔破坏的科学问题, 以锥管板条装配式基础为研究对象,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测试及分析的研究方法, 开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 冻土地基的冻结试验和基础的上拔加载试验, 分析了地基温度场、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基础抗拔承载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揭示出上拔荷载作用下冻土地基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冻结试验中, 模型基础的冻拔位移均小于周围地基土体的冻胀位移, 基础对地基土体的冻胀存在反约束作用, 距离基础越近, 约束作用越明显; 不同冻结环境温度下基础的上拔加载试验中, 抗拔极限承载力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近似呈线性增大, 增加速率接近1.8 kN/℃; 在冻结与上拔力双重作用下, 地基土体首先出现局部张拉破坏, 随着上拔荷载的不断增加, 地基土体逐渐由局部张拉破坏过渡为整体剪切破坏。研究成果可为这种形式的基础在冻土地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 ,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检测的地质雷达图象作出了解释 ,这些图象直观反映出隧道衬砌厚度、空洞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等 ,在隧道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水电能源开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总结、归纳已有工程的特点,对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收集、整理大量的国内外地下水电站洞室群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地下水电站厂房工程实践,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电站洞室群工程的特点。研究得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开挖技术的发展,地下洞室群的断面面积、高度、宽度和长度均呈指数式快速增长,规模之大,居世界第一。花岗岩、灰岩、砂岩约占洞室围岩总数的67%,总体上围岩介质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好。随着水电能源开发向西推进,地下洞室埋深的加大,原始地应力值越来越大,高地应力的地下洞室超过50%,导致地下洞室群出现了超乎寻常的变形和破坏事件。除重力驱动型破坏之外,应力驱动型和复合型破坏模式日益增多。建议针对高烈度、高地应力、围岩条件较差的洞室,应考虑采用曲线体形而不是沿袭拱顶直边墙体形。   相似文献   

7.
2018年12月22日~23日,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支持、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主办的2018全国矿山生态修复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长汪民参加会议。会议指出,我国矿业发展对推动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粗放式发展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地面塌陷、占用和损坏耕地、植被和地貌景观遭到破坏等问题仍较突出;矿山环境治理社会资金投入少;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体系和市场机制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广西资源县大塘湾滑坡治理工程的监理介绍,认为引入监理机制,是滑坡治理工程、工期质量和投资的快、好、省的保证;提出了在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加强监理工作意义宣传,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中巴公路沿线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陡峭的地形地貌与冰川气候造成泥石流广泛发育,威胁中巴公路扩建与建成后的
运营。分布在中巴公路北段冰川泥石流对该公路的威胁最为严重。根据2008-2011年期间雨季前后泥石流的活动状况,采用沿
线普查与重点详查的研究方式,总结中巴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危害类型;并结合设计图纸,对2009年以前原中巴公路防治
工程进行简要的损毁评估;通过分析中巴公路的防治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最终针对典型的病害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改进措
施,以期为高海拔区公路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巴公路泥石流的危害类型有5种,即淤积、侵蚀、冲击、漫流改
道与堵江;损毁评估结果显示原有小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基本失效;原大型桥梁工程配套防治工程需要新建或加固;而新建桥梁工
程运行良好;泥石流防治工程应考虑以下5个现状:援建工程的性质、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公路短期安全与灾害发展趋势的统一、
主动工程被动防治及建立灾害管理与公路养护机构;鉴于中巴公路防治工程所面临的“技术经济性”问题,典型防治工程应根据泥
石流的分布特征、性质特点与公路的交汇关系,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乌溪江引水工程厚黄隧洞工程实践,分析研究金衢盆地红层软岩工程地质条件,对在红层软岩中的浅埋引水隧洞的安全施工、衬砌支护等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济宁-兖州煤田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久,采煤造成的地表弯曲和沉降变形导致诸多房屋破坏、道路损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采煤沉陷区不同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损毁特征机理及与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煤层埋深、开采厚度、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相关规律,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防治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大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个别项目规划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由于个别设计单位对项目区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设计与现状相矛盾的问题。如肇源县古龙镇土地整理项目由于设计单位对项目区实际情况了解不透,没有考虑北方工程冻胀、占用农民耕地等问题,使工程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13.
我们热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它岗位平凡,但事关人类与自然界的平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得以真切地体现。地质灾害防治,国务院颁布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裂缝、沉降,调查、监测、预警预报、避让、治理,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少受损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及城乡建设选址服务,建议工程加固或合理避让,免遭突发性地质灾害破坏,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减少人为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实施平整、绿化、复耕,还人类以美好的生存环境,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5[109]号)的要求,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矿产资源的开发应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15.
枣庄市市中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喀斯特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利用袭扰系数法,按易发程度依次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按规模、危害和潜在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级。在评估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喀斯特塌陷应通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工程治理予以防治;对山体崩塌应以避让为主;采空塌陷应侧重土地综合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16.
赣南地质环境复杂,沉积岩、岩浆岩与变质岩交叉并存;岩浆岩广泛分布,岩体破碎;褶皱、断裂构造发育;风化作用强烈,边坡稳定性差。研究这一地区的变形破坏模式,可以科学有效地对边坡进行防治。大量的野外调研显示,赣南边坡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土质边坡、类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和岩土二元结构边坡4类;赣南边坡常见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沿原有结构面滑动、沿顶部拉裂-滑动、土体拉裂-崩塌、圆弧形滑动、坡面冲刷5类。沿原有结构面滑动破坏多见于岩质边坡、类土质边坡中;其余破坏模式多发生于土质边坡、类土质边坡、岩土二元结构边坡的土体部分。根据赣南边坡不同的变形破坏模式,分别提出了科学的防治对策;并针对赣南地区降雨量大、降雨持时长等特点,强调了在边坡的施工过程中应及时修建边坡排水系统,及时进行坡面防护。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季冻区春融期岩锚失效的问题, 研究了玻璃纤维(GFRP)锚杆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锚固能力。通过设计物理模型对经历25, 50, 75冻融周期的试块进行了加载试验, 根据试验数据和破坏现象分析了GFRP锚杆在冻融后锚杆应力和承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冻融循环会导致环氧树脂砂浆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下降, 在25, 50, 75周期后承载力损失分别为38.24%, 42.65%, 52.94%。冻融循环加速黏结材料及围岩的材料性能劣化, 荷载向内部传递加速, 使得GFRP锚杆上各点之间的应力差值逐渐减小, 锚杆应力分布比常温状态下更趋于均匀, 但材料性能的劣化导致局部破坏提前, 锚杆整体承载性能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GFRP锚杆的工程应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前山坡北侧滑坡防治工程实例,阐述了滑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主要施工方法及防治的效果,对我省类似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实施了长江三峡链子崖黄腊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简称"链黄工程"。经过8年努力,链黄工程全面竣工。时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视察"链黄工程"现场后,总结出了治灾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链黄精神"。"链黄工程"缘起长江三峡,气势磅礴,壮美秀丽,两岸奇峰巍峨险峻,江上船舸川流不息,尽显出这一黄金水道的独有特色。途径此地,无不陶醉于大自然造就的无限的峡谷风光之中。殊不  相似文献   

20.
某变质岩滑坡及支护结构变形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秦巴山区某变质岩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边坡与其支护结构体系的变形破坏基本特征等,对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滑坡成因作了分析,并证明了该滑坡为变质岩区较典型的双滑面推移式滑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确定了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根据边坡支护结构体系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支护结构体系选型时应注意支护结构在平面和空间上的合理布置,使结构受力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