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扼要总结了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成果。高度概括和简要地阐明了本区红土型金矿的区域成矿背景、物质组成、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控制条件和主要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矿床进行了初步地球化学分类。论述了Au的矿源体(场)、特定的岩性和地质结构、挽近地史时期的气候和喀斯特地质结构和水动力系统在成矿中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成矿背景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王砚耕 《贵州地质》1998,15(4):299-304
分布在贵州西南部的红土型金矿,是9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产于扬子陆块内部的造山带外带,系金及其相关元素的高背景区,面型隆升的喀斯特高原地貌及上,下二叠统之间的喀斯特不整合。其主要控矿因素是;丰富的卡林型金矿作为矿源母岩,新生代以来温暖潮湿的气候,下二叠统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及其地貌,缓慢抬升的地壳及其相对平缓稳定的环境,以及特定地文期和有利的水文地质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论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命名问题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陈履安 《贵州地质》1999,16(2):91-96
根据红土的定义和贵州两类红土型金矿的物质组成,讨论了风化原岩(矿)的特征,计算了矿石的分子比:SiO2/(AlO3+Fe2O3),并讨论了红土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指出除成矿作用过程中矿物组成基本不变的石英而外,由于黄铁矿矿物氧化对氧化铁(Fe2O3)的重要贡献,其他矿物最终形成高铁铝氧化物、较低SiO2含量的符合红土硅/铝(铁)氧化物分子比的红土。认为将贵州西南部晴隆老万场、盘县砂锅厂等金矿称之为  相似文献   

4.
贵州红土型金矿的成矿与找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红土型金矿的分类,以典型矿床实例简要介绍了贵州红土型金矿的特征。从大地构造环境、断裂构造、矿本、古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红土层的发育与保存几方面对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条件作了粗浅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类型金矿的综合找矿标志,有效的找矿方法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贵州砂锅厂玄武岩-红土型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00,17(4):242-248
通过对砂锅厂红土型金矿床化学组成(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研究,根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矿床的物质来源,推断其矿源体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体)属微细侵染型金矿其矿石系黄铁矿化、毒砂化富金玄武质凝灰岩类风化的产物,初步分析了此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7.
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燕  谭凯旋等 《地质与勘探》2002,38(4):12-16,32
对红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金的溶解迁移与沉淀富集机理进行了分析。红土型金矿风化壳剖面具有分带性,金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铁(硅铝)质硬壳层,杂色粘土层中。金以自然金为主,主要呈显微,次显微状被褐铁矿,蒙脱石,高岭石及伊利石等矿物所吸附,金的成色较高。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受干,湿交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控制,并与基底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0密切相关。金主要以AuCl4^-,Au(S2O3)2^3-等络合的溶解和迁移,还原作用是金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建立了红土型金矿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构造蚀变体(SBT):茅口组(P2m)和龙潭组(P3l)或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之间的一套以强烈的硅化作用为显著特征的蚀变岩石组合(图1);角砾状构造发育,角砾大小悬殊,成分复杂(包含茅口组灰岩、龙潭组粉砂岩、粘土岩、煤或峨眉山玄武岩、沉凝灰岩),厚度变化大(0~70m);为区域构造作用和大规模低温热液蚀变作用的综合产物,为区域金锑矿富集就位场所(刘建中等,2005,2012,2014)。  相似文献   

9.
云南北衙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衙红土型金矿的发现是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多年来在原生矿勘查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而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哀牢山海岸山弧地体中段,原生金矿与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红土型金矿体赋存于钙结角砾岩之下的下杂色层与腐岩层中,矿体呈“T”形、“兀”形、“爪”形。具有厚度大、矿化均匀等特征,目前初步控制了远景规模可达大型以上。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尔泰西南缘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永观  芮行健 《矿床地质》1998,17(Z1):233-236
阿尔泰西南缘是阿尔泰金重要成矿区之一。经对区内金矿床研究,本文将研究区内由sW向NE分为4个成矿亚带,重点阐述各成矿亚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代表性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控矿条件,总结其金矿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依托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对贵州西南部萤石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区内萤石矿均为燕山期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类型萤石矿床具有“在容矿岩层(碳酸盐岩、玄武岩、硅化蚀变岩)之上覆盖有渗透性差的屏蔽层(泥质岩石、少数为火山凝灰岩等)的特点;区内沉积地层具有四套上述赋矿岩性组合,分别为:石炭系至二叠系间断面底界、二叠系中统至上统底界、二叠系上统至三叠系下统底界及三叠系中统碳酸盐岩。本文对目前成矿地质条件好、勘查控制程度高的三类萤石矿赋矿组合分别建立了矿床式,在此基础上对各矿床式的深边部及外围找矿前景进行分析,进而划分出四个找矿远景区,为今后找矿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由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岛弧于海西晚期碰撞而成。在这一碰撞造山过程中,中天山岛弧逆冲到塔里木大陆板块北缘之上。穆龙套型金矿是一种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它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于缝合带的韧性剪切带中。在西南天山,它的主要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中天山岛弧上的主要金矿类型为与岛弧的形成和演化有关的金矿,形成于海西期。根据我们对西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格局和穆龙套型金矿成因类型的认识,研究区可分为两大成矿区:科克苏成矿区和伊犁成矿区。前者为穆龙套型金矿成矿区,后者是与岛弧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金矿成矿区。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中国重要成矿区带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北部卡林型金矿富集区,自1978年在册亨县板其首次发现本类型金矿以来,经过40年的找矿勘探,先后查明一批大中型至超大型金矿床,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近700 t,并逐步深化成矿认识。本文从构造控矿入手,结合勘查实际,在对金矿分布与构造的相关性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10个金(锑)控矿构造带;据已知矿产地的相对集中分布,圈定16个矿集区;在简要成矿分析基础上,预测了25处找矿靶区,以期为下步探边摸底、攻深找盲扩大资源规模,早日建成我国千吨级黄金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格局与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贵州西南部SBT与金锑矿成矿找矿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地质调查与矿产地质勘查基础上,采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和综合分析方法,系统总结了10余年来SBT研究成果。本文详细阐述了SBT的特征,对与SBT密切相关的金锑矿的成矿时间、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性质、成矿的动力学条件和成矿热液运移方向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域金锑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出了金锑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7.
雪峰弧形成矿带西南段金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文章以湖南省地质资料馆的研究区馆藏金矿地质矿产资料、以往专题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数据挖掘、实地调查、采样验证、室内研究等方式,对区内94个金矿床(点)时空分布特征、不同矿床类型共生特征、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及创新,总结提出了该区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金矿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个大类,成矿时代主要分为加里东期与印支期两期,矿体主要赋存在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南华系的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砂岩、变余凝灰质岩石中,受区域逆掩推覆大断裂及派生的NE向次级断裂、NW向次级断裂或韧脆性剪切带以及复式背斜构造控制,矿体附近与深部常发育中酸性岩体或基性岩脉,在勘查与研究过程中需结合热液蚀变开展针对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1 SBT及金锑矿黔西南地区是滇黔桂"金三角"最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以贞丰-安龙-兴义-新寨一线为界,以北为二叠-三叠碳酸盐台地相区,以南则为二叠-三叠盆地相区。构造蚀变体(SBT)为台地相区P_2m与P_3l或P_3β沉积间断面之间区域构造作用和大规模低温热液蚀变作用的综合产物,为区域含矿热液运移通道和金锑矿就位场所(刘建中等,2005,2010)。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地区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重要分布区域.卡林型金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它的形成与特定地质环境有关.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环境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室基金项目“扬子地块西南部沉积地球化学演化与矿床时控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本书由于炳松、裘愉卓著,1998年3月北京地震出版社出版。本项研究以地球发展演化的系统观为指导,以扬子地块西南部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地球化学演化为主线,以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本地区地质历史中元素地球化学体系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并将其纳入到地球演化尤其是上地壳演化的大系统中,研究了扬子地块西南部自晚元古代至三叠纪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讨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