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对渤海强震区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带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加工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渤海强震区域的地质模型,分别运用集中、二点和均布加载方式,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特定构造框架下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光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对比不同加载方式下应力积累区域和地震危险点的基础上,判定渤海强震构造区中的地震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2.
丽江地震前后震区环境应力场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构造应力场是一个应力强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场,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它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时空调整变化。本文利用地震记录资料,在时间域里测算中小地震剪应力值,追踪分析丽江地震前后震区环境应力场强度时空动态变化图象,探讨其与强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并对震区环境应力场时空变化与某些地震前兆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光弹模拟实验所得的上海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反映出,该区潜在着七个地震相对危险点,两条易发震的断裂和两个地震相对危险区。另外,本文从庆力场和应变能的角度,分析了存在于该区的四组不同走向的断裂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唐山震区的地质构造模拟制作光弹模型,以N60°E方向加压进行唐山震前应力场的光弹性模拟实验。用打孔的方法模拟强震的应力释放。实验结果表明:1.在N60°E方向压缩时,唐山—丰南一带、滦县、野鸡坨和卢龙等地区是最大剪应力集中区,与唐山7.8级、滦县7.1级地震及强余震的震中分布基本吻合。说明唐山大震及余震的发生是近东西向压应力场作用的结果。2.当唐山7.8级地震应力释放后,震前具有高应力背景值的其它地区,应力进一步加强。说明唐山地震的发生导致了应力场的重新调整,增强了强余震发震的动力条件。3.实验结果证明,在断裂带两侧、端部或几条断裂的复合部位,其主应力方向与区域应力场的总体方向比较,大致有10°~25°的偏转。强震的应力释放导致震中区附近的主应力方向与震前相比也发生约10°~20°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通过光弹模拟实验,获得了1918年南澳7.5级地震震源区及其邻区的构造应力标。结果表明:本区在290°方向的外场力(压力)作用下,南澳附近区域性应力集中范围最大;岩体同时沿NNW和NEE向两条断裂破裂,前者破裂深度约9.5km,后者约18.1km;地震的最大震级为7.7级。地震的剪切应变能NEE向断裂占92%;NNW向断裂只占8%。模拟实验结果与实地考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605年琼州大地震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三维光弹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 在地下20公里左右,北东东走向的光村—铺前深断裂拦截北北西走向的塔市—演丰断裂的“拦截区”,是最大剪应力和主压应力的集中部位,是琼州大震的震源所在;(2) 因铅垂向外力作用的结果,应力矢量图中形象地显示出塔市—演丰断裂东侧(东寨港一带)一狭长地段呈“断块型倾侧式沉降”,光村—铺前断裂北侧(铺前湾、琼州海峡南侧一带)呈“断块型沉降”。实验结果与实际考察研究及其它有关资料的计算、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构造应力场的光弹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颜玉定 《中国地震》1994,10(3):289-292
由光弹模拟实验得到的珠江三角洲及邻区的构造应力场反映出:①几乎所有断裂都呈压剪性应力状态,其端点、闭锁点都是应力集中点,应力集中系数为7—9。②部分NW向断裂的浅部呈张性应变状态,可发生张性破裂并引起4.5级以下的地震。③以1962年河源6.1级地震发生时的应力状态为标准考查现今应力场后发现,本区处于无大震的稳定状态,但河源若再发生5.9级以上地震,则意味着外场力增大并超过1962年的水平,区内NW和NEE向断裂均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富蕴地震断裂带应力场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忠淮  戈澍谟 《地震学报》1984,6(4):395-404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测得的1931年新疆富蕴8级地震形成的地震断裂带内42组断层水平和垂直位移数据,求得42个断层面上的滑动方向.利用滑动方向拟合法(使计算的断层面上的剪切力方向与观测的滑动方向之间夹角最小)求出了断裂带上由北向南四个区段的驱动断层滑动的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四个区段的最大和最小主压应力轴皆水平,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大致在 N15E 至 N30E 之间.整个断裂带的应力场相当均一,这说明富蕴大地震的发震原因不象是局部因素,而可能是大范围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1981年对中国富蕴地震断裂带又进一步开展综合性考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GPS测量结果等资料,对汶川地震前后太原盆地应力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太原盆地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较为显著,不仅改变了应力场的方向,也改变了应力值的大小;应力场特征由震前NNE-SSW向拉张应力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为主,转为震后NEE-SWW向挤压应力为主且接近华北地区应力场。该变化态势有利于局部应变能积累,因而可能是太原盆地中小地震活跃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87年8月10日灵武5.5级地震进行了综合研究。其地震序列属前震—主震—余震型,前震和余震沿该区两条主要断裂分布,主震位于两条断裂交汇部位。震前形成了明显的小震活动空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走向为322°,长16km。震区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268°。本文还指出,强烈的水平和垂直差异运动是灵武地区频繁多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目前普遍接受的基于初动符号和振幅比的HASH方法,计算了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张渤带西段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在获得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研究了涿鹿4.3级地震前后的应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震源机制解以正断型和走滑型为主,逆冲型次之,涿鹿4.3级地震后走滑型地震较震前略有上升,表明该区域的剪切作用增强;主压应力轴方位大致为NEE-SWW,主张应力轴为SSENNW向;涿鹿4.3级地震发生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低值边缘附近,发震时间也在一致性参数的低值时段。  相似文献   

13.
从1982年6月16日甘孜6.0级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中可以清楚看出震兆在各断裂构造带上的明显反映、甘孜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特点以及余震的展布方向、分布范围和衰减特征等。在此基础上,针对甘孜地震的孕震特点及该  相似文献   

14.
在对沂沭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带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沂沭断裂带构造区域的地质模型,分别运用集中、2点和均布等加载方式,使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特定构造框架下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光弹实验数据的分析,在对比不同加载方式下应力积累区域和地震危险区的基础上判定沂沭断裂带构造区中的地震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5.
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了圆盘形纯剪切破裂产生的远场位移,导出了远场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用此表达式计算了远场位移脉冲波形及其谱.求得了P波和S波拐角频率F、f与震源破裂半径的关系式,t和t分别是P波与S波的震源脉冲宽度在震源球上的平均值.Vr是破裂速度,取0.775β,α、β是P波与S波速度.介质吸收的影响,假定在略去路径滞后因子e-(iωr)/c后是最小相移滤波器,应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导出了介质的频率响应公式 式中, r为震源距,c为波速,Q为介质品质因数,ωm为高频截止频率.它与富特曼(Futterman)公式是不一样的.在考虑了介质吸收影响与仪器频率特性影响后,在频率域中求出了震源尺度2a和地震矩M0.在时间域中,利用快速傅立叶反变换求出介质和仪器的脉冲响应后与震源脉冲折积,求得了合成地震图,用此图得到了地震图初动半周期T2P与震源尺度2a或震源脉冲宽度t2a之间的关系量板.用此量板在时间域中也求得震源尺度2a,与频率域中求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利用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导出的关系式求出了京津唐张地区的区域剪切应力τ0,式中η为地震辐射效率,取0.05;v为泊松比,取0.252;μ为刚性模量,取3.3×1011达因/厘米2.结果表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前,唐山-丰南一带应力值最高,达870巴,离开唐山仅100公里左右的昌黎地区的应力就只有200巴左右.唐山大震后,地震破裂带中部的唐山一丰南一带,t0降至100巴左右,而破裂带两头应力值仍很高,尤其是西南头的宁河一带,达400-500巴.直到11月15日此处发生6.9级强余震后应力值才降到200巴左右.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了圆盘形纯剪切破裂产生的远场位移,导出了远场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用此表达式计算了远场位移脉冲波形及其谱.求得了P波和S波拐角频率Fcα、fcβ与震源破裂半径的关系式,t2α和t2β分别是P波与S波的震源脉冲宽度在震源球上的平均值.Vr是破裂速度,取0.775β,α、β是P波与S波速度.介质吸收的影响,假定在略去路径滞后因子e-(iωr)/c后是最小相移滤波器,应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导出了介质的频率响应公式 式中,r为震源距,c为波速,Q为介质品质因数,ωm为高频截止频率.它与富特曼(Futterman)公式是不一样的.在考虑了介质吸收影响与仪器频率特性影响后,在频率域中求出了震源尺度2a和地震矩M0.在时间域中,利用快速傅立叶反变换求出介质和仪器的脉冲响应后与震源脉冲折积,求得了合成地震图,用此图得到了地震图初动半周期T2P与震源尺度2a或震源脉冲宽度t2a之间的关系量板.用此量板在时间域中也求得震源尺度2a,与频率域中求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利用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导出的关系式求出了京津唐张地区的区域剪切应力τ0,式中η为地震辐射效率,取0.05;v为泊松比,取0.252;μ为刚性模量,取3.3×1011达因/厘米2.结果表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前,唐山—丰南一带应力值最高,达870巴,离开唐山仅100公里左右的昌黎地区的应力就只有200巴左右.唐山大震后,地震破裂带中部的唐山一丰南一带,t0降至100巴左右,而破裂带两头应力值仍很高,尤其是西南头的宁河一带,达400-500巴.直到11月15日此处发生6.9级强余震后应力值才降到200巴左右.  相似文献   

17.
用地震能量释放的方位特征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的应力方向及有关应力参数的特点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实际资料的统计图和理论上的预计符合较好,唐山地震前后应力方向及有关应力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为地震发生机制的研究和强震预报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作出了1985年11月30日邢台任县Ms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1966年邢台地震主震及其以后发生的其他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邢台震区地壳应力场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兰州—天水地区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光弹模拟实验的范围是:北纬34°—38°、东经102°—108°之间。我们采用平面模型单轴压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剪应力集中区很有规律地分布在北北东和北西西共轭剪切断裂的端点、弧形拐弯及断裂交汇等部位。与本区强震发生的部位相吻合。同时实验得出的主压应力方向与本区震源机制解很接近。此外通过对同一构造模型施加不同方向载荷及打孔等一系列实验证明:能量的积累,调整和迁移与作用力的方式密切相关,並严格地受着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武定6.5级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2000,23(3):298-306
采用陈培善等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地震破裂过程,提出的由地震波和地震基本参数等资料估算地震震源处剪切应力强度值的方法,对发生在武定震区及其附近的中小地震测算了剪切应力值,据此对武定6.5级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作了追踪分析。结果表明,武定地震发生在环境剪应力场具有高值分布背景的地区。强震孕育经历了环境应力场由低-高-低-高的多次起伏变化,反复增强的过程。震后环境剪应力场逐渐减弱,最终回复到正常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