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2.
地震科学面临步入中年的考验,观测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可能是地震科学焕发青春的途径之一。光纤传感器具有本质安全,电绝缘性好、便于连网、易于实现远程和在线测量等一系列优点。光纤传感器完全可以解决目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数字化观测和活断层监测中的诸多不足,它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光纤的应用,使得远程和地下深部测量成为可能,并且多个测项可以复用同一条光纤。光纤传感器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道 《内陆地震》2003,17(4):371-384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地震研究所阿·乌·阿不都拉耶夫于2002年7月出版的专著《反映现代地球动力过程的地壳流体动态》,总结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30多年开展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研究及地震预报的基本成果,并列举了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区发生的14次中强地震在活动期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水文地球动力学前兆异常变化资料。该书对我国特别是与其相  相似文献   

4.
张北—尚义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及跟踪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用太  王基华 《地震地质》1998,20(2):99-104
张北-尚义地震前华北北部地区存在为期两年以上的地下流体高值中期异常;近一年来该区地下流体异常比起彼浇并与某些中等或中强地震活动遥相呼应;震前两个月距震中100 ̄200km的地区出现典型的地下流体短临异常。两年来跟踪上述异常,不断修正对震情形势的认识,震前半个月做出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5.
关于“九五”期间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前景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在利用地下水(水位、水化)监测预报地震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地震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国际上地震预报受到冲击,我国地震事业研究经费严重短缺却又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形势下,如何在“九五”期间使地震观测与研究更上一层楼,针对这一重大课题,.国家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本学科“九五”期间地震工作重点的研讨,本专辑分别介绍了专家们从该学科不同角度针对地下流体监测预报地震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的认识和打算以及下一步规划提出的意见,供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新疆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王道 《内陆地震》1995,9(2):137-149
系统地介绍了新疆天山重点震监视区下流体观测网,及其地质构造环境和地下水的成因类型,总结了20年来地下流体地震前兆探索与地震前兆探索与地震预报研究的基本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8.
9.
张家口Ms4.2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鱼金子  车用太 《地震》1998,18(4):405-409
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MS4.2地震是1997年上半年首都圈地区发生的显地震,虽然该地震震级不高,但地下流体的短临异常十分显。作主要介绍了该地震前地下水流体短临异常的特征高此得到的科学启示 。  相似文献   

10.
张淑亮  李冬梅 《山西地震》1999,(3):31-34,38
以《中国震例》中所收集的距大同一阳高6.1级地震震中300km范围内的27项信度较高的地下流体异常为样本,利用统计的方法对地下流体异常点的时空特征及异常过程与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异常点所展示的特征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指出,地下流体的中期异常主要是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短临异常的出现反映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异常的空间分布,主要是区域应力场的震源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菏泽5.9级地夺前地下流体异常时空分布及其场兆、源兆特征。结果表明,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密切相关,断裂端部和交汇处是异常响应的第三地区。单位面积异常台项数,震中及附近地区远高于外围地区。震前1个月左右,异常台项月频次大幅度增高,单项异常的时间演化有持续型、完整型和突跳型三种类型。源兆异常具有中期、短期、临震异常配套、水化我组分同步异常变化、宏观异常多点成片、持续时间长、幅度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On11f50,January10of1998,anMs=6.2earthquakeoccurredattheconjunctionareaofZhangbeiandShangyiCounties,HebeiProvince.TheeaFthquakewasoneofthreemajorstrongearthquakesatthenorthernpartofNorthChinaaftertheMS=7.8earthquakeofTangshan,HebeiProvinceinJuly,1976.Thestrongearthquake,whichoccurredwithintheearthquakeriskareaofconjunctionregionofnorthernBeding-Shanxi,Hebeiandinner-Mongoliathatwasdeterminedastheannuallykeymonitoringareaformanyyears,wasfairlywellforecastedbythemiddle-longandm…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珲春7.0级深源地震地下流体中期、短期、临震、震时、震后异常,分析了地下流体异常特征。认为其时间展布具有阶段性,配套性和集中性,异常出现的时间与震中距密切相关,其空间展布具有迁移性,中期异常由外围向震中收缩,其速率很小,进入短期阶段,速率迅速加大。临震异常由震中向外围发散,其速率加大到剧增。此即为我们捕捉岩石变形临失稳阶段提供信息,是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的一种尝试。本文尚对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构造的关系,地下流体异常的场兆、源兆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The Dogo hot spring, situated in Matsuyama City, Ehime Prefecture, Japan, is one of the oldest and most famous hot springs in Japan. The groundwater level or discharge at the spring decreased four times during the past eight or nine Nankai earthquakes. These are large interplate earthquakes that have occurred repeatedl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ankai Trough at intervals of 100–200 years since A.D. 684.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these earthquake-related changes in the water level at the spring, we analyzed groundwater-level data recorded at the spring immediately after the 1946 Nankai earthquake and over the period from 1985 to 2006. We detected the other nine postseismic increases in groundwater level and no decreases, except for a large decrease of 11.4 m related to the 1946 Nankai earthquake. The increases were probably caused by ground-shaking, while the decrease was caused by a change in coseismic volumetric strain. These results lead to the following explanation of the recorded earthquake-related changes in the groundwater level at the Dogo hot spring. Both coseismic changes in volumetric strain and ground-shaking can lead to postseismic changes in groundwater pressure. The increase in groundwater pressure arising from ground-shaking i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e change in pressu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coseismic volumetric strain; however, at the time of the Nankai earthquakes, the spring experiences a large increase in coseismic volumetric strain, leading to a considerably larger decrease in the groundwater level than the increase associated with ground-shaking. Therefore, the groundwater level at the Dogo hot spring usually increases at times of relatively large earthquakes, although the groundwater level or discharge decreases in the case of the Nankai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5.
寻找薄弱环节,推动日本地震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日本《每日新闻》的连载报道,从信息共有,对前兆现象的研究、重视活断层的研究、正确对待研究人员的个人预报信息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日本预报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该文系统介绍了地下流体学科在观测技术系统、预报方法、前兆机理及流体在孕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并针对地下流体学科中上述诸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结合我国地下流体学科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秀文 《山西地震》1994,(4):48-52,64
应用动态分析方法对30余个台项的前兆资料进行了处理,对资料变化分4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随机干扰的影响量级、信息分辨能力等,客观地建立了评定信息和识别异常的定量标准,计算表明,在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有21个台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此外,还对民 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观测技术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确定地下流体来源,研究地下流体循环特征,分析地震前兆异常的成因,评估地质构造活动的程度,开展地震预测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还可以结合深源流体监测和地球物理方法,揭示地震孕育、流体与震源之间的关系。此外,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构建断裂带流体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用于地震监测点映震效能的评估,提高地震监测预测的准确性,为地震新监测点的布设和震情跟踪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现今同位素在地震监测预测中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及国内外应用情况的总结分析,力图全面认识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震监测预测应用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朱航 《四川地震》2003,(4):14-20
对多年来四川地区的应力应变及重力观测资料的短临前兆异常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了各台项在多次中等以上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并对其中一些异常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四川地区强震孕育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区域性前兆异常的定量判据、预测方法,并使用R评分方法对研究区域和时段内的强震进行了内符检验。  相似文献   

20.
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正式提出过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没能实现短临预报。该文回顾了地震预测的过程,总结了时间预测与地点判定的新的科学经验。为了使首都圈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调整科学思路,建立预报工作规范化与改进十大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