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德胤  张喜林  张富强  李雪冰 《气象》2006,32(S1):98-102
阴山山脉将巴彦淖尔市分为两个不同生态带,山南为全国闻名的商品粮基地——河套平原,山北为乌拉特高平原——广阔无垠的草原。干旱和水资源不足对该市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1961—2000年40年巴彦淖尔市8个站的春夏秋季和生长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逐年干旱指数,应用各站春夏秋季和生长季平均温庋和降水量资料,进行EOF展开。分析表明巴彦淖尔市各站气温和降水在空间分布上有比较强的一致性。因此,可由各站旱涝程度加以综合来评定全市旱涝程度。并依此确定逐年旱涝趋势,分析其变化规律表明,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干旱呈加重趋势。根据干旱发生规律,寻求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阳泉市1997年夏季干旱及其成因李润春李素敏(阳泉市气象局045000)11997年夏季阳泉市干旱严重平均而言,阳泉雨季由5月下旬起到9月下旬,汛期由7月上旬到8月下旬,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六成以上。1997年从5月...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近年来,发生在中国西南的严重干旱事件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引起政府部门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总结西南干旱的观测事实和规律,探讨干旱成因,为西南干旱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也极具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文章根据近年来有关西南干旱的研究进展,从影响干旱的几个主要方面着手,总结西南干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近30a干旱发生规律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干旱指数法分析黑龙江省1976~2005年干旱发生规律的研究,将常规的年干旱指数计算应用到月指数计算中,很好的解释了年降水量不少却仍有干旱发生的现象,揭示干旱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3年秋季(9~11月),我国旱情主要出现在江南、西南地区南部和东部、黄淮、江淮以及西北地区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区域。其中黄淮西北部地区旱情持续时问长,从9月上句发生至11月上句结束,但影响较小;而江南中西部地区旱情持续时问短,从10月中旬发生至11月上旬结束,但旱情较重,影响较大。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垂直运动和水汽条件不利于降水,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0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2010年3月-2011年2月),全国大部分省份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3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 年(2013 年3 月至2014 年2 月),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中西部、东北、华北、江淮、黄淮、江汉、江南以及华南北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 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秋冬春连旱、长江以北区域的春旱、长江以南区域的夏旱以及东部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2012年(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国西南大部、华北、江淮、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南大部以及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大旱区5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春旱和秋冬连旱、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春旱、江淮和黄淮区域的初夏旱以及华南地区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概述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影响国计民生的一项主要灾害性天气。历史上的多次特大干旱灾害至今人们还是“说旱色变”。早在公元1877年(清、光绪3年),泽州发生特大干旱,“野无青草,人食树皮草根,牛马鸡犬皆尽,人相食”,全县“人死大半,为数百年未有之灾...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春季,我国四川、云南、西藏、广西、贵州、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湖南、海南以及黑龙江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作物受旱形势严峻,河流流量减小,部分小水库及河渠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3~4月持续的环流异常及无有效的动力和水汽条件造成西南、西北中东部地区、华中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进入5月以后,水汽和动力条件都有所改善,部分地区干旱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一次特重旱灾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2010年春,四川川西南山地,以攀枝花为代表的秋冬春特重旱灾,是中国西南大旱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1965~2010年攀枝花所属台站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旱灾气候背景、气象干旱指标和灾情评估规定,对该区域、该时段特大干旱发生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干旱是在攀枝花季节性干旱背景下,因长时间少雨而形成的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旱灾程度深的极端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泸州各区县1957~2011年气象资料, 按照四川省干旱标准统计各类干旱发生频率, 再利用2006年和2011年特大伏旱的典型个例对泸州伏旱特点、成因、影响进行分析。初步结论是:伏旱发生的机率和危害最大, 中高纬环流特征和西风环流特征异常、副高偏强、温度场偏暖、地理位置特殊等因素是伏旱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2002年伏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芮景新 《气象科技》2004,32(Z1):33-35
四川盆地 2 0 0 2年汛期 (6~ 8月 )期间 ,高温干旱显著 ,发生时段较常年明显偏早 ,位置偏北。通过对副热带系统、大陆高压、南亚高压等夏季主要环流系统进行分析得出 ,2 0 0 2年汛期期间四川盆地的高温干旱天气主要是由稳定维持的大陆高压所造成。而同期的副热带系统均较常年偏弱 ,不是造成四川省干旱的直接影响系统。此外 ,2 0 0 2年台风活动的间接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气候旱涝分析方法,并选择“BM”方法作为本省气候旱涝定量分析方法。以哈尔滨气候区为例,利用“BM”方法建立了气候旱涝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气候旱涝定量化指标,并进行了动态追踪定量化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利用1981—2017年黑龙江省3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资料和26个站大豆生育期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2018年发布的气象行业大豆干旱等级中大豆干旱指标,分析黑龙江省5个区域大豆各生育期干旱发生频率、强度和干旱风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黑龙江大豆干旱风险进行评估与分区。结果表明:大豆轻旱发生频率高于重旱和特旱,西区为干旱多发区域,中区次之,其他区域相对少发;中区干旱发生强度最高,西区次之,北区最低,东区、北区和中区大豆三真叶至鼓粒期干旱发生强度高于前期和后期,而西区和南区在大豆鼓粒至成熟期干旱发生强度高于前期;西区干旱风险最高,中区次之,北区最低,大豆开花-结荚期干旱风险最高,播种-出苗期最低,干旱中等以上风险区域集中在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西南部,其他大部地区为次低或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6.
官满元 《广西气象》2007,28(1):60-63
通过对影响方宁市的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分析,得出2004年出现特大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当年无热带气旋影响。最后从赤道辐合带、副高特征、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等方面入手,分析2004年无热带气旋影响万宁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特大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影响万宁市的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分析,得出2004年出现特大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当年无热带气旋影响。最后从赤道辐合带、副高特征、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等方面入手,分析2004年无热带气旋影响万宁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61~2012年中国气象局75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观测统计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5.1数值模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我国西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秋季干旱的主要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2)西南秋季偏旱期的主要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南支槽偏弱,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3)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有重要作用,该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一是会使秋季西南地区500 hPa高度场偏高,南支槽减弱;二是产生偏强的Hadley环流,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三是会在西太平洋激发气旋性环流,使我国西南地区被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向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容易造成该地区的秋季干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观测分析结果,即秋季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年代际变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辐射雾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天气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应用1976~2005年云南12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及2001~2005年的高空探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辐射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形成雾的天气环流背景及要素成因.结果发现:云南雾H数逐年呈现波状变化,总体趋势上呈下降趋势,但雾的日变化规律较为稳定;形成雾的天气形势有偏西气流型和偏北气流型,其中偏北气流型成雾重、持续时间长.成雾物理机制分析表明,近地层良好的水汽条件、静风或弱的风力条件、晴空少云、地面变性冷高压后部的均压场环境、低层大气弱的上升运动、中高层大气较强的下沉运动、低层暖平流、中高层冷平流以及边界层存在逆温层等特征是形成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酸雨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徐梅  郑勇  易笑园 《气象科技》2007,35(6):792-796
根据1992年6月到2004年12月的酸雨观测记录,对近10余年天津市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酸雨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酸雨发生频次和强度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酸雨主要分布在夏秋两季,但酸雨较强的季节却是在秋冬季;天津市酸雨呈逐年减少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天津地区SO2排放量的逐年减少是酸雨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