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为准确、快速地进行林地信息提取,实现林地的信息化管理。本文以曹家务乡为例,利用高分一号、资源一号02c和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之间的互补性,结合光谱特征、物候特征和植被指数等因子,通过面向对象算法的多尺度分割和阈值分类、模糊分类以及最邻近分类法,对林地信息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Pleiades-1影像为对象,以探究其面向林地信息提取的融合算法选择为视角,通过基于目视和定量特征分析、辅助面向对象分类分析的方法,为林业部门遥感影像大规模融合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认为Pansharp和GramSchmidt算法融合结果目视效果良好,各波段与原多光谱相关系数均高达0.8以上,清晰度与纹理增强明显。两种融合算法影像在不同林地层次信息提取能力各有优势,Pansharp融合结果在林地层次分类总精度可达86.55%,Gram-Schmidt融合结果则在森林类型层次具有最高的分类总精度78.76%。具体融合算法的选取需根据其应用的信息提取层次而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马来西亚沙巴州林地信息分布特点和空间布局特征,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以及DEM数据提取马来西亚沙巴州1990-2017年的林地分布信息,并分析主要林地在不同范围内的变化。结果显示沙巴州主要林地是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和红树林面积减少,人工林和次生林面积增加,红树林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灌丛和草地零星分布;28年间,马来西亚沙巴州林地面积0-30m高程范围内变化最为显著,其次是50-100m内,天然林的破坏程度随着高程的降低而增加,人工林在不同高程范围内均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其中大于800m时人工林开发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WorldView-2影像林地信息提取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地信息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编制、林地资源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等领域。本文基于WorldView-2影像,在研究分割与对象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了林地信息提取,其用户精度达到94%,制图精度达到97.2%。然后,将像元二分模型应用于林地类对象,计算其植被覆盖度。试验表明,面向对象方法能高效、准确、经济地提取林地信息;基于林地类对象计算的植被覆盖度能较好地表征植被覆盖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变化信息提取关键问题。本讨论了运用光谱特征变异法等算法,将宁波市不同时期的SPOT、TM多个图像的光谱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比较,并结合目视判解译,获得2001年度宁波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庞博  杜英坤  张晓 《北京测绘》2018,32(5):604-609
以伊春市为试验区,利用两期TM遥感影像数据对该地区的林地面积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实验使用了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法、主成分分析差异法和基于C5.0决策树的分类后比较法,并对三种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1)1999年至2010年,林地总面积是增加的,阔叶林显著减少,混交林显著增加并发展成为主要林地类型。2)三种方法的精度分别为79.33%、82.54%、87.24%,说明分类后比较法能够更有效地对森林覆盖的变化进行检测,并且能够定性定量的对变化区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图斑变化检测是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土地调查、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土地执法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岭南地区建设结构复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丰富,包含建筑结构细节多种多样,加上成像的季节不同、时间不同等因素导致建筑物变化信息的自动提取十分困难。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HRNet的语义分割模型,通过筛选保留高分辨率的特征层,从而保留更细节的图像信息。此外,结合图像分割二值化对结果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自动检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在城市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某市国家人居城市省报项目,基于遥感技术,利用QUICKBIRD卫星影像,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法提取绿地信息,建立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来提高解译精度。该方法目前在植被监测、土地覆盖变化和荒漠化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环境影响的遥感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斌  秦军 《四川测绘》2009,32(3):110-114
利用多时相、多分辨率的Ouickbird和SPOT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对遥感图像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自动发现,结合野外调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实践表明,对遥感图像的信息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对于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震 《测绘》2020,43(2):76-79
不同土地覆被之间的转化及面积变化对自然环境有很大影响,而林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及消除污染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以中卫市作为研究区,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及处理,监测了2001—2015年中卫市林地面积的变化,并对其成因及贡献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卫市2001—2015年期间,林地面积增加了2.62%,新增林地面积为615.2376 km~2。通过对企业参与模式与区域政策模式等分析,发现林地增量主要来源于沙荒地开发、封沙育林及速生林为主的方式,并且林地储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结合湖南省林地落界的SPOT5影像数据,对小斑区划及面向对象的林地信息提取进行了研究。将原始小斑数据作为专题层参与小斑边界的提取,并在小斑区划最佳分割尺度下建立了较通用的简易特征库,实现了森林分类的自动化。同时针对影像信息的局限性,用专题层信息扩充特征库,完成了更细致的林地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处理的信息层次将变化检测方法分为3类,总结了3类方法在震害信息提取中的优缺点,并找出目前变化检测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变化检测在震害信息提取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结合LAS1.0,从公共文件头区、变长记录区和点集记录区3个方面,对LAS格式的各个版本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利用Matlab语言实现对各个版本LAS数据的读取、显示以及激光脚点的三维坐标、回波、强度等信息的提取,为后续LAS格式数据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遥感图像是地理信息分析非常重要的数据源。遥感技术和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利用1987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徐州市14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运用ArcView实现土地利用的空间分析,对徐州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变更情况。以耕地为例,利用徐州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于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介绍了大笔架山海岛面积信息提取及变化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利用大笔架山1972年至2015年的锁眼(KH-9)、SPOT4、IKONOS等数据,基于ENVI软件,对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操作,并通过影像分类,区分出海岛部分和非海岛部分,结合ArcGIS软件对大笔架山海岛进行边缘提取,并获取大笔架山海岛的海岸线长度和面积信息。结果表明:大笔架山海岛的面积在修建锦州港、海防堤坝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此之后海岛面积有所增加,说明为了防止大笔架山海岛面积的进一步缩小,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以若尔盖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方法,对2001~2013年夏季的MODIS/NDVI和MODIS/EVI进行重构,去除云干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取若尔盖高原地区2001~2013年夏季湿地信息的分布数据并作统计。结果表明:基于EOS/MODIS遥感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取若尔盖高原地区的湿地信息数据是可行的;若尔盖高原地区的湿地面积是随年际的变化呈锐减趋势,若尔盖高原地区湿地的退化主要是受到近年来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则加剧了湿地萎缩及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结合建筑指数的城市建筑用地提取与变化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03,2007,2009年ETM+影像,结合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新居民地提取指数NBI、差值建筑用地指数DBI等建筑物提取指数对南京市主城区建筑用地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采用分类比较法检测各年份间建筑用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近年来南京市城市规划发展现状,探究城市建筑用地变化的深层原因和变化趋势。与传统研究利用监督分类结果分析建筑用地信息不同,本研究将建筑指数与变化检测方法结合,用于城市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内在驱动力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南京市建筑面积增加和建筑用地变化趋势直接反映了南京市城市扩张程度,且与城市化进程发展趋势一致。研究成果对比多种建筑指数,对揭示南京市城市化扩张原因、指导城镇规划、土地利用决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都江堰震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和精确评估"5·12"汶川地震后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科学减灾、灾后重建及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方法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时,多以研究区整体为处理对象,直接对全图像进行分类提取,容易忽略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等背景因素对分类结果的影响。本文以都江堰为试验区,根据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及地形地貌发育形态将其分成平原区(Ⅰ区)、低山区(Ⅱ区)、中高山区(Ⅲ区)和高山区(Ⅳ区)。对Ⅰ区采用ISODATA方法进行非监督分类;对Ⅱ区和Ⅲ区分别采用最大似然(ML)分类法进行监督分类;对Ⅳ区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地理地质环境的分块分类方法是高效、精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红外细分波段新疆铁木尔特航带为例,依据不同地质体各自的光谱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多种信息复合等技术与综合分析方法,使该地段的矿化特征提取收到了良好效果。 本航带的矿化特征信息在图像处理结果中表现为黄色异常色调。它反映了当地多金属成矿带中二氧化硅含量低、全铁含量较高的岩矿矿化特征。团块状黄色异常色调表示出地表出露的铁帽、磁铁矿化和矽卡岩化的分布状况。野外验证表明,黄色调的分布地域与实地的地表矿化范围相吻合。 遥感特征信息提取的综合分析方法包括信息基本特征分析、图像处理、后验分析和机理解释等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研究表明,只有经过综合分析,才能揭示出特征信息的内在规律性,使特征信息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木里煤田地处青藏高原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地带的大通河源头,本文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木里煤田矿区1990-2016年植被覆盖度,监测其动态变化及时空发展规律。研究发现,1990-2016年矿区裸土及低植被覆盖面积增加156.60 km^2,中植被覆盖面积增加153.37 km^2,高植被覆盖面积减少309.99 km^2。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990-2016年木里煤田植被覆盖呈现严重退化趋势,退化最明显区域出现在矿区周边;时空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矿区植被覆盖等级逐渐向低植被覆盖等级转变,植被覆盖区域面积逐渐缩小。通过监测木里煤田矿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修复,土地复垦等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参考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