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在处理时空位置数据挖掘时面临的多维聚类问题,提出了动态加权聚类模型。该模型叠加利用经典k-均值和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最大轮廓系数确定合适的簇数目,按照划分初始簇类、识别和剔除噪声点、修正聚类簇中心点位置坐标3个步骤实现对大体量多维时空位置数据的聚类分析,提出了动态权重系数计算公式,优化了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中相似度函数,并在Python3.7环境下以网络签到数据集实例仿真验算了该模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单一的传统聚类算法,该模型能综合利用多维非位置属性对时空位置数据点聚类,更合理界定聚类簇的归属数据点,对提升时空位置数据集聚类簇中数据点的聚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浮动车数据提取停车场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停车场信息采集手段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浮动车数据自动提取停车场位置的方法。通过分析在停车场内采集的浮动车数据具有的典型特点后,使用DBSCAN算法检测出位于停车场内的点簇进而提取停车场的位置;同时针对DBSCAN算法具有高时间复杂度的缺点,结合定位点簇的空间尺寸限制条件构建了特定的空间索引,提高了聚类算法的效率。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聚类算法的兴趣点数据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对兴趣点数据的主要可视化方法均无法从宏观角度清晰地描述其分布规律及特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兴趣点可视化方法。采用DBSCAN算法对兴趣点数据进行聚类及可视化,既有效地解决大数据量时兴趣点数据重叠遮盖的问题,又在宏观角度上发现其分布规律且在细节层次上保持数据的位置精确度。在学区房选址的应用中,将常用的兴趣点可视化方法与聚类可视化相结合,可以较为直观地选取合适的学区房。  相似文献   

4.
针对检测违规共享单车,受阴影遮挡、姿态差异和目标重叠因素影响,已有算法存在误提取、漏检和定位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对违规共享单车细粒度检测的Bicycle-YOLO算法。针对目标受阴影遮挡的情形:(1)构建具有自适应感受野的C3_DCN模块,增强模型对共享单车识别和描述能力,缓解模型对违规共享单车细粒度检测的误提取情况;(2)依据违规共享单车存在停放姿态差异,引入上下文聚合块,提升模型对多粒度目标检测精度,减少漏检;(3)根据违规共享单车出现重叠堆放现象,使用WIOUv3损失函数,解决重叠目标细粒度特征混杂问题,精准定位目标位置。在自制违规共享单车数据集上,选取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icycle-YOLO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map@0.5与F1分别达到了93.4%、87.3%、91.2%、90.25%,明显优于其他方法,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参数优化DBSCAN算法的城管案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BSCAN算法参数对聚类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参数优化思想:首先,基于Ripley’s K函数分析,实现自适应确定数据聚类范围EPS值;基于K-D树分析,实现自适应确定在Eps阈值内的点数量MinPts值;然后,基于以上参数的自适应确定思想,利用R语言编写了DBSCAN算法,进一步实现了数据的精确聚类。基于典型城市管理案件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空间数据统计特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聚类簇特征明显,聚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红绿灯位置是道路上行人和车辆的交会点,极大影响着道路结构和交通运行,在城市路网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针对目前红绿灯位置检测方法准确率不够高、覆盖面区域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数据的交通灯位置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聚类-合并-分类-合并的四级模型,首先从清理过的轨迹数据中提取隐含的车辆行驶特征,再采用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方法得到转向和停驻两类聚类中心,对这两类聚类中心进行合并,获得红绿灯位置的候选位置;根据候选位置一定范围内的轨迹点提取该区域的车流行驶特征,然后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算法进行分类,最后将候选位置的正样本融合,以检测红绿灯位置。采用成都市浮动车GPS轨迹数据进行实验,检测结果的F1分数为0.947,效果优于常规的机器学习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PS轨迹数据,采用提出的四层模型能有效检测出红绿灯的位置,该模型可被用于城市大范围红绿灯位置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系列LiDAR点云可视化分析,实现以并行方式从离散LiDAR点云检测并提取水面区域,并运用了细粒度数据的交互式可视化、全局聚类算法和统计分析.首先栅格化点云,然后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BSCAN)获取水面特征聚类,基于聚类的要素,创建了用于进一步定量评估的矢量面,最终基于R免费软件的聚类分析和并行处理实现统计分析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对点云特征信息进行聚类的方法,以提取机载LiDAR数据中的道路。通过采用软件ENVI 5.3反复建立三角网实现点云滤波获取地面点云,且采用零—均值标准化对地面点云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其量纲。然后进一步利用K-means++方法对点云三维坐标聚类实现点云分割,以获取包含道路点云的类别,且对该类别中点云的高度信息进行聚类以提取道路点云。以荒漠植被区机载LiDAR为研究区,对比直接对点云高度信息聚类的结果表明:在设置相同聚类参数的基础上,直接进行高度聚类的SSE总和为2 550.714,所提出的先分割后聚类方法获取的SSE总和为73.696,比直接进行高度聚类的SSE总和低2 477.018,说明本方法使K-means++性能更好。对比运算速度发现,虽然采用该方法聚类消耗时间比直接聚类消耗时间多16 s,但提取结果更好,可去除非道路点云3 673个。  相似文献   

9.
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特征检测算法是通过邻域像素比较来确定特征点,运算简单,同时采用BRIEF(Binary Robust Independent Elementary Features)算子进行二值化特征描述,可有效降低数据复杂度,提高匹配速度。因此,结合FAST和BRIEF算法,对截取的图像感兴趣区域(ROI)进行特征点提取,在减少数据量的基础上保证了图像特征点的快速获取与匹配;同时,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密度聚类(DBSCAN),将暴力匹配特征点对的角度和距离作为二维数据样本集进行簇分类,优化改进匹配结果,有效提高匹配精度。通过实验比对改进结果与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错误剔除算法,表明该方法提取速度快、匹配精度高。  相似文献   

10.
手机定位数据已经逐渐成为一类新兴的空间数据,可用于分析个体或大规模区域内群体的活动特征,服务于基于位置的服务和城市及交通规划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结合区域内兴趣点(POI)、房产价格等,利用空间聚类及语义分析等手段,对用户特征进行分析和挖掘的方法。首先采用DBSCAN方法提取用户重点活动区域;其次,根据用户的活动规律假设对活动区域进行类别标注;最后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POI和楼盘描述信息进行词频分析。并结合区域内POI类别和房价信息推断用户可能的偏好特征及收入或消费能力等特征,对用户一个月的手机定位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用户重点活动区域及个体喜好特征等能够进行较为有效的挖掘。  相似文献   

11.
空间点聚类依据空间点实体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划分,挖掘对研究应用有价值的信息。目前,空间点聚类大多数方法能够发现多边形簇,但不能发现线状簇。针对空间点聚类现有方法在发现线状簇方面的不足,借鉴滚球法的思想,提出滚圆法用于空间点聚类的研究算法(spatial point clustering using the rolling circle,SPCURC)。针对研究区域的点实体,该算法用给定半径的圆从初始点开始按照原则进行滚动,直至满足条件为止;连接滚圆接触的点,从而形成多边形簇或者线状簇。通过模拟算例和实际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K-均值聚类存在的初始聚类中心不稳定、聚类数目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利用正交投影散度(OPD)优化K-均值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设计了RD指标函数用于估计聚类数目k。将所提出的算法应用于高光谱影像特征提取与端元提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的性能高于已有的类似算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MRF随机场和广义混合模型的遥感图像分级聚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限混合模型FM的分级聚类已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然而,它的计算复杂度与观测数据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在海量数据方面的应用就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多光谱图像数据中同时包含有空间和光谱两类信息,但大多数基于像素的多光谱图像聚类方法,仅使用了其频谱信息而忽视了空间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广义有限混合模型GFM的分级聚类方法,该算法把MRF随机场和GFM模型结合在一起,分类数可以通过PLIC准则自动确定。算法在执行过程中,采用K均值聚类方式获得过分类图像,分级聚类从过分类图像开始,代替原来从单点类开始的方式,这样可以方便获取GFM模型成分密度的初始参数。最后,采用由Gibbs采样器生成的仿真测试图对算法的精度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与K均值聚类和FM聚类的比较说明了本文算法的优越性,同时用荷兰Flevoland农业地区的极化SAR图像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DBSCAN空间聚类算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空间聚类是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主要方法之一。DBSCAN算法可以从带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是一种较好的聚类算法。本文介绍了DBSCAN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应用GIS二次开发组件MapObjects予以了实现。然后,本文将该算法应用于城市规划中,对某城市中小学和商业网点等公共设施的分布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结果对城市规划设计规范中的某些条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张帅  钟燕飞  张良培 《测绘学报》2013,42(2):239-246
遥感影像模糊聚类方法可以在无需样本分布信息的情况下获取比硬聚类方法更高的分类精度,但其仍依赖先验知识来确定影像地物的类别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的遥感影像自动模糊聚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差分进化搜索速度快、计算简单、稳定性高的优点,以Xie-Beni指数为优化的适应度函数,在无需先验类别信息的情况下自动判定图像的类别数,并结合局部搜索算子对遥感影像进行最优化聚类。通过模拟影像以及两幅真实遥感图像的分类实验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正确地自动获取地物类别数,而且能够获得比K均值、ISODATA以及模糊K均值方法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6.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s such as DBSCAN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spatial knowledge discovery as they offer several key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ther clustering algorithms. They can discover clusters with arbitrary shapes, are robust to noise, and do not require prior knowledge (or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clusters. The idea of using a scan circle centered at each point with a search radius Eps to find at least MinPts points as a criterion for deriving local density is easily understandable and sufficient for exploring isotropic spatial point pattern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ases that cannot be adequately captured this way, particularly if they involve linear features or shapes with a continuously changing density, such as a spiral. In such cases, DBSCAN tends to either creat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mall clusters or add noise points into large clusters.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novel anisotropic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ADCN). To motivate our work, we introduce synthetic and real‐world cases that cannot be handled sufficiently by DBSCAN (or OPTICS). We then present our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test it with a wide range of cases. We demonstrate that our algorithm can perform equally as well as DBSCAN in cases that do not benefit explicitly from an anisotropic perspective, and that it outperforms DBSCAN in cases that do. Finally, we show that our approach has the same time complexity as DBSCAN and OPTICS, namely O(n log n) when using a spatial index and O(n2) otherwise. We provide an implementation and test the runtime over multiple cases.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叉口作为道路交汇的枢纽,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之一。浮动车GPS数据具有易获取、低成本和数据量大等优点,但工作同时伴随不少噪点。为了降低噪点对交叉口提取过程的影响,提高计算效率,本文运用KNN算法建立空间索引;计算向量夹角,判定道路出入口,粗筛取交叉口附近点;分别采用K-means算法、DBSCAN算法和层次算法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确定交叉口位置。最后以成都某区域浮动车GPS数据为例,提取道路交叉口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服务于智能交通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粗糙集的K-均值聚类算法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粗糙集理论和K-均值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图像的粗糙聚类分割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其比随机选取聚类的中心点和个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刘晓云  陈武凡  王振松 《测绘学报》2007,36(4):400-405,442
有限混合模型FM的分级聚类已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然而,由于它的计算复杂度与观测数据量平方成正比,致使在遥感影像方面应用受到了限制。另外,多光谱图像能提供空间和光谱两类信息详细的数据,但是,大多数多光谱图像聚类方法是基于像素的聚类,仅使用了其光谱信息而忽视了空间信息。本文定义一个相对混合密度函数,通过引入一个q-参数来调节各成分密度对其混合分布的贡献,提出一种广义有限混合模型GFM.设计一种新的适用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GFM分级聚类算法。该算法把MRF随机场和GFM模型结合在了一起,分类数通过PLIC准则自动确定。最后,利用仿真结果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与K均值聚类、FM分级聚类以及SVMM分级聚类的比较说明本文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粗糙集理论在遥感影像分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粗糙集理论和K—均值聚类算法,提出一种遥感影像的粗糙聚类分割方法。根据遥感影像中特征属性的相互依赖关系,应用粗糙集理论的等价关系,求出K—均值聚类所需要的初始类的个数和均值,然后采用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随机选取聚类的中心点和个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