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赵欣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4):762-772
南海渔业开发为维护我国渔业利益和海洋权益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急速衰退的渔业资源和不断升温的冲突态势亟须寻找治理革新的突破口。基于此,首先从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特点、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沿革与现状,辨析南海渔业时空格局,指出南海渔业资源环境具有跨越国家界线的互通性、整体性与相互依赖性,且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南海渔业高度依赖,并已经造成资源环境严重衰退。其次通过对南海渔业冲突和南海渔业资源治理所面临的挑战的梳理,指出引发南海渔业冲突的条件今后很可能更加普遍,亟需南海各方共同面对渔业可持续性危机,而南海地区面临的渔业资源环境退化、系统认知不足、区域协作有限等共性挑战与利益诉求,可成为促进区域合作的纽带。最后以区域渔业资源治理为抓手,提出了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思路:从推动绿色水产养殖、增强资源环境修复、深化科研共享等方面开展务实的渔业资源治理合作;在区域、国家、地方层面完善跨尺度的海洋治理措施落实体系,协同提升国家层面的顶层涉海涉渔政策设计,强化地方、私营部门和公民个人在南海区域共建中的作用;从建立健全区域组织和完善区域海洋法制推动构建区域层面合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北极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敏  陈新军  高郭平 《极地研究》2015,27(2):219-227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逐年减少。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下,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科学家开始对北极渔业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北极地区环境恶劣,海洋鱼类的种类和资源量相比其他地区较少,但随着北极海冰的融化,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北极潜在的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正吸引着有关国家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北极渔业种类、资源状况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中国参与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利益分配是矿产资源开发相关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实现利益的共享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云南兰坪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益主体的重新认识,提出建立共享机制的措施,从而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共享机制,最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耕地保护主体具有基于逐利驱动下的理性思考,从而直接影响耕地保护的效果。在耕地保护行为过程中,地方政府掌握耕地的实际支配权,主导耕地的规划布局,而农民对待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则受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现行制度框架下,耕地保护政策具有"委托-代理"关系、政策公平偏好、信息不对称、投入产出不对等、多方面利益干扰等特征。转型时期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容易凸显,应理性地正视耕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但耕地保护的力度不容放松,需加强制度建设和耕地管理方式的创新,深化国家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的战略地位与生态环境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治谏 《山地学报》2000,18(3):258-262
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的地区 ,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 ,是实现《全国生态环境规划》 ,将“环境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攻坚地段。本文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在我国 2 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长江产业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以及在我国西南、西北和整个西部地区开发、山区脱贫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并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敏感性和脆弱性 ,长江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物种、基因库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和影响 ,环境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然林保护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个主要部分。我国在这些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旨在使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5年初见成效 ,10年大见成效 ,使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 10年初见成效 ,2 0年大见成效 ,使东北内蒙古林区 ,海南、新疆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天然林禁伐不仅有利于对天然林的保护 ,而且有利于生态保护 ;从长远来看 ,天然林保护工程必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天保工程区大部分属于“老、少、边、穷”地区 ,经济比较落后 ,发展速度缓慢 ,当前人民生活依然比较困难。长期以来 ,当地农民依赖…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新的长江上游植被图为基础数据源,以生态区的优势生态系统类型、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特有生态系统类型、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特殊生境等5项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借助GIS分析工具,综合分析了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特点,提出了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的重点分布区.结果表明,长江上游301类生态系统中有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83类,其中森林生态系统40类,灌丛生态系统16类,草原生态系统7类,草甸生态系统6类,湿地生态系统10类,荒漠生态系统4类.根据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筛选了秦巴山区、横断山北端-岷山地区、横断山南端地区、川黔渝鄂交界处山地、长江源区、三峡库区6个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的集中分布区域,这些地区可作为长江上游生态系统优先保护的重点地区.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布局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提高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州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保护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南沙地区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南沙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其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南沙地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依据功能的重要程度与湿地资源的稀缺性,指出了南沙开发中应加强生态敏感区、红树林生境、水生动物繁殖区与鱼类洄游通道、自然林植被区、历史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分布区等重要湿地的保护,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需要地方政府正确调整角色定位、明确工作职责。以福建为例,区分各类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测算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安全边界,并寻求合理可行的风险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地方产业保护、吸引外资优惠政策竞争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竞争等3种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呈现"倒U"关系,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和政治激励略有"走偏"倾向。需通过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法律规范等方式限定地方政府竞争行为边界,并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构和对落后地区进行政策倾斜等进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0.
以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致使北极海冰持续融化,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便捷的航行通道、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军事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北冰洋沿岸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国家纷纷加入到北极利益争夺的行列中。为模拟和评估环北极国家在利益追逐中的合作与冲突行为的演化,基于博弈论思想,构建了环北极五国博弈的动态争端模型,提出了物质收益、惩罚损失和名誉收益等三个机制,综合考虑了气候变化、物质收益、国家关系与国家威望、国际法律法规等因素对环北极五国行为的综合影响。针对当前环北极各国在北极问题上的合作与争端开展了动态博弈建模,并对北极海冰完全消融情景时环北极各国在多种不同合作模式下的争端情况进行了模拟预估与实验仿真。  相似文献   

11.
实施流域生态管理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昆仑  郭宇琪  刘小琼  张祚 《地理科学》2017,37(11):1668-1677
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和迪氏分解模型(LMDI)研究长江经济带2002~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和主要驱动因素。时空格局演化方面,时间上工业废水排放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峰值。空间上,排放量自上游向下游增加;高排放城市减少,中排放城市增多;工业废水排放自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并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 驱动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分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增多和降低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取决于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人口规模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已初步确定先行从长江上游的雅砻江调水40亿m3至黄河上游的洮河,经洮河至刘家峡水库后入黄河干流。本研究从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新增水资源量入手,结合新提出的黄河干流甘肃段的新型水土格局(即“弦弧”两支主要输水路线下),重点对新增水资源量的利用进行思考,并分析了新型水土格局下新增调水对黄河干流甘肃段、西北内陆区石羊河流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宁蒙灌区等受水区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利于水资源稀缺地区输调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可为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渔港经济区理念看广东惠来县神泉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山  罗彦 《热带地理》2005,25(1):33-37
分析了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内涵、构建思路与关键问题,指出神泉渔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优势与发展的契机,并结合现代渔港经济区理念,具体探讨了神泉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发展设想、发展策略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维祥  张凌燕  刘程军  杨蕾  黄明均 《地理科学》2017,37(11):1659-1667
利用区位熵、耦合协调模型、趋势面分析、引力模型等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空间联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2004~2014年,各个城市单元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渐形成三大连绵较高协调集聚区,长江经济带总体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下游高-中上游低”的空间趋势;空间联系的最大引力线联结格局比较稳定,长三角城市群是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基地和优势集聚区;长江下游地区空间联系的网络密度与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远高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并且逐渐形成由以长三角为核心城市圈,牵引长江中上游城市多极化发展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现为长江中游地区仅存的两大通江湖泊之一,研究其鱼类资源对了解湖泊通江的生态作用意义重大;2002-2008年我们对洞庭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动态监测与研究,记录到和鉴定出鱼类109种,隶属于8目19科,详细报道了2002年9月至2008年6月的鱼类资源动态监测结果,分析了鱼类资源消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增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徐飞雄 《热带地理》1995,15(1):77-83
本文分析了湖南天然鱼类资源的特点及其衰退的原因,提出了湖南天然鱼类资源保护、增殖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评价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康  周晓静  苏子晓  张华 《地理科学》2016,36(8):1172-1179
运用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模型,对2003~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投影方向上看,捕捞技术、捕捞强度和渔业产业结构等,逐渐上升为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重要因子;从时空格局上看,上海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属于高水平区板块,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和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区板块,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和海南属于低水平区板块;从总体上看,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不可持续性,具体表现为时间演化可持续,空间演化不可持续,时空演化呈现出不可持续的两极分化趋势。未来高水平区板块应保持原来的发展模式,中等水平区板块的可持续利用路径选择是保中争高,低等水平区板块的可持续利用路径选择是追中攀高。  相似文献   

19.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葆华  操璟璟  朱超平  金宝石 《地理研究》2011,30(12):2296-2304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亚-澳大利亚鹆鹬类保护网络”中的重要一环,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中的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等评价方法,依据安庆沿江湖泊湿地特点对它的经济功能价值包括水资源价值、渔业资源价值、土地资源价值等;环境功能价值包括科考旅游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调节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