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震预警基于实时地震学的理论和方法。地震预警的目的是减少人员伤亡和重大工程设施的应急。对中小地震发布地震预警是不合适的。探讨地震预警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问题。就有效地震预警区、预警时间、预警阈值、预警风险、风险防控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1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对一定时间域和空间域内可能发生地震和地震灾害所做的预测和警戒.主要内涵一是对地震和地震灾害的预测;二是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和地震灾害的社会公众警戒.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震预警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含义、地震预警的类型、增加地震宣传透明度和缩短地震报道时间的重要性。其中预警的科学内涵包括:对地震和地震灾害可能性的预测、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和地震灾害的社会公众警戒。地震预警类型包括:地震中长期预测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预测和危险性警戒、短期地震预测与警戒、震时警戒系统、震时应急系统和地震动模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预警(EEW)或实时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几秒内检测到临近区域可能发生的强烈地震后,对本地提供预警信息的系统。地震预警的目标是,通过相应决策让人们能够在多种环境中保护自己,并减轻与地震相关的次生灾害。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在日本的发展历程,指出预警信息已不再局限于向高级用户和公众用户进行发布,私人定制用户已成为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需求。未来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实时断层源成像识别技术,对改善预警系统并快速识别震源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互联网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相关问题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由专业的技术机构承担较为恰当;信息内容应当"简明,便于理解",既要满足公众的直观理解又要起到明确的警示作用;发布范围在包含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地区的同时,周边地区应做适当辐射;发布手段应尽可能涵盖当前社会上的所有传播手段。对于地震预警信息可能出现的失误,不仅过半的公众表示了理解,而且这种失误还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潜在的积极因素。最后,要想使地震预警真正起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现实效果,还需要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演练,努力提高国民地震应急避险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开展,“地震预警”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线,国内外关于“什么是地震预警”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地震预警技术的解释也多种多样。本文论述了我国地震预警的进展,地震预警的实质和局限性。地震预警实质是地震观测进入密集观测新阶段,地震速报从分钟级发展到秒级超快地震速报,也就是地震警报。由于在地震预警实际应用中受预警盲区和地震强度估算不准确的局限,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警技术应用效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和变化,逐步认识了发挥地震预警的警报作用的重要性。同时,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引导公众认识地震预警的局限性,才能有效发挥减灾效能。   相似文献   

7.
正在2018年3月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地质调查局(U.S.Geological Survey,USGS)的科学家及其合作伙伴计算了地震预警系统可能向人们提供的预警时间(预警级别从轻微震动一直到强烈晃动)。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设计地震早期预警系统的警报策略,如USGS正为美国西海岸开发的Shake Alert。在发出地震预警警报的时候,一般有两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震预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预警是建立在高密度地震台网基础上的新技术,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关键技术、预警效果、预警部署及其在防震减灾方面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地震预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研究的方向,并首次提出了预警能力、预警无效区、预警受益区、预警反应时间的概念.地震预警能力受预警系统的制约,实际地震预警能力除与台网密度、预警模式、自动处理系统、数据传输模式、发布系统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地震破裂性质有关.同时强调地震预警部署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是预警“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预警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2021年5月21日漾濞6.4级地震、6月10日双柏5.1级地震和6月12日盈江5.0级地震中,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产出的预警信息进行了有效发布,地震预警终端有效响应。本文借助这三次地震对云南地震预警发布系统运行质量、预警终端响应结果以及预警响应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满足时效性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警终端接收到的预测烈度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已经具备一定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警可以在强烈的地震动到达前为预警目标区的人们提供宝贵的紧急处置时间,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地震预警信息图标是地震预警信息的具体可视化呈现,能够直观地告知人们相应的灾害等级和紧急程度。目前,国内针对地震预警信息标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也尚未建立相应的地震预警信息图标体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震预警的社会化、实用化进程,这也将影响地震预警信息的减灾效用。针对地震预警信息传播中的高度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对地震预警信息图形符号设计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强调设计学、符号学、传播学及灾害学的交叉融合,在福建省地方标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编制中设计了全国首个地震预警信息图形标志系统,为全国其它区域的预警信息发布标准的研究及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69年7月的18日13时24分50秒,渤海发生了一次7.4级地震,震源深度35km,从地壳厚度分布来看,震中区地壳厚度为29km。所以渤海地震很可能是一次地幔地震。本文从地震活动性、宏观特征分析开始,结合地壳厚度、居里等温面起伏以及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和岩石实验材料,对这次地震的深部构造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与地震危险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了对唐山地震发震构造的不同看法,利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式,解释了唐山地震的特点。从区域应力方向和应力释放条件上对如何判定地震危险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姜秀娥  陈非比 《地震学报》1983,5(2):145-157
作者把强震孕育过程中处于一定构造条件下的一系列震群事件,统称为区域震群.分析1967年以来华北区域震群的时空进程发现:大约在唐山大震前5年,在未来大震震中区外围,形成了一个震群活动的空区,在空区外围,则出现了一个震群相对活跃的环形区域.环形区域内的震群表现出与唐山大震孕育过程有关的、逐渐增强的阶跃式活动,并在孕震不同阶段的转折时期相对密集;与此同时,大范围区域震群还经历了远场一近场的往返迁移.大震前后区域震群的这种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其它指标的变化有所呼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勾画出强震前近场与远场的异常特征.由此认为,研究区域震群的时空特征,有可能为强震预报提供某些线索.   相似文献   

14.
带头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头地震是异年倍九律时间系列中的头一个地震,其震级较大。在它发生后几百年内附近200—300公里范围的6级和6级以上地震与它的发生日期往往呈倍九天的关系,其月份范围在带头地震发生日期前后2—3个月内。已发现的带头地震有1679年三河平谷大震,1668年郎城大震,1624年扬州大震,1604年泉州东大震。另外还发现在中国西部也有不少带头地震。带头地震和随后的被带地震其间的倍九律关系可能是具有倍九天可公度的外因调制地下过程的结果。在前兆观测的基础上用带头地震有助于选择发震日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海城震区活断层填图工作,在北西西向极震区中部水泉发现一条古地震槽沟.海城7.3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受断层槽沟控制.经过人工开挖发现地震断层,其中发育有古地震充填楔.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需求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是当每天地震交切定位后,存放到总库中,月底编辑、修改、整理形成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本文主要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震群活动和地震预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震群和大地震的关系、用前兆震群预报未来地震的发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文章例举了震群的一些指标以说明前兆性震群的预报意义,并从大范围的众多震群活动阐述大震前震群活动的一些特征。根据震群的分布可确定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点,并解释不同类型震群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8.
闻满华 《地震研究》1990,13(2):131-138
本文将地震系统作为开放系统进行研究,认为系统和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导致孕震区滑向不稳定的非平衡态,然后在各种涨落扰动下发生地震。本文研究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1976年龙陵、宁蒗地震、1974年昭通地震、1970年通海地震孕震区,得到大震孕育调整模型,大震前地震开放系统熵值曲线变化特征,可作为大震预报指标应用于日常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总被引:40,自引:12,他引:40  
本文论述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总结分析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涵意和内容,作者认为工程设防标准工作应包括确定合理的设防原则,适当的设防目标,科学的设防环境(地震)、便于应用的设防参数,与社会经济条件相符合的设防水准和设防等级,文中并对设防水准与等级的表述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为制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建立起一个科  相似文献   

20.
着重从 1850年西昌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调查入手 ,通过对地表破裂的分布特征、几何特征以及与各次级断层的关系的研究 ,对这次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