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范学炜  苏洁 《海洋预报》1997,14(1):44-55
本文利用我台1991年引进的“极轨气象卫星数字信号实时采集和处理的微机系统”,根据海冰预报业务工作的需要对卫星遥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进行了开发和改进。为实现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冰情实况速报业务及海冰数值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渤海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润恒  王强 《海洋预报》1991,8(3):57-63
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微机图象处理系统上开发的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统以及海冰多数提取的方法。核系统的功能包括卫星数字信号的实时采集、预处理、图象处理、定量数值处理以及形成多种形式的海冰遥感产品。三年来系统运行正常,获得了系统的海冰遥感资料,在海冰业务预报和数值预报试验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卫星遥感在东海渔场速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1~12月预报中心进行了一次东海渔场表层水温及流系速报试验。在试验期间,遥感应用部利用自行开发的微机系统。实时地接收到和处理NOAA卫星数字信号,得到了东海大面积海表温度(SST)的分布,预报台根据卫星遥感的SST数据以及航测、船测、浮标数据和历史资料及时地做出了东海表层水温和流系速报,提供给渔业部门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卫星遥感产品的制作等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接收和处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我们这套卫星信号实时接收和处理系统是在原有国产的卫星云图接收机的基础上,配上PC386微机以及相应的硬件和自行开发的一系列软件构成的。  相似文献   

4.
MARK-ⅢCTD数据采集系统经改进后能与MX-1102卫星定位仪、IBM—PC/XT微机联机,它除了保持原系统的功能外,还能够采集站位水深等数据和记录CTD探头进水过程;采集的数据及时储存在IBM-PC/XT磁盘,采样率达10%;操作简便,克服了采集到HP-85微机内存的数据易丢失和现场测量压力传感器零点难以准确等缺点。IBM-FC/XT的数据供脱机绘“垂直分布图”、“温-盐关系图”和计算十要素“标准层”等预处理采用;数据处理规格化,对发挥该系统性能、标准层处理和数据后处理都比较有效。经多年的应用表明,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海洋测绘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技术。为此,本文打算就这些新技术如:信息系统、卫星测高、遥感测深、海洋划界、虚拟现实、模式识别的技术发展情况作一介绍。1 海洋地理信息与分析系统 海洋地理信息与分析系统是一个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地图制图、数据库、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的软件系统,以图形工作站或高档微机作为其硬件平台,外接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等输入输出设备。该系统以空间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 NOAA 极轨气象卫星和 GMS 静止气象卫星的地面接收设备,重点说明微机实时接收处理系统的构成和特点:1)与接收机联结的接口板是双星共用的(GMS 和 NOAA 卫星共用),用不同软件接收不同卫星的信号。2)系统配备了小型,13.3cm(5.25时),全高,高速,10Mbit/s,大容量310M 字节,硬盘。3)信号采集和显示过程是实时的。4)采集的信号分别是 NOAA 星的全 HRPT 数字信号和 GMS 星的展宽数字信号,S-VISSR。5)具备通用图象处理能力。6)系统是业务化的,自1988.9.15.投入准业务运行以来,一运行是可靠的。7)系统应用兼顾定量的数值处理和定性的图象处理两部分,定量部分精度为:地理定位精度小于5km(未经地面校正),海面温度测量小于1℃。然后介绍卫星遥感资料的处理,应用,效益等方面,例如:东,黄海渔场海温速报,为中央电视台提供海冰实况和预报分析录象等,最后叙述对将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国家海洋高新技术项目《卫星遥感海冰监测技术研究》课题于2000年12月8日通过验收。在多源海冰遥感信息获取、复合分析研究、海冰数值模式与遥感资料结合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果,建立完善了实时接收NOAA/GMS微机接收处理及海冰参数分析、雷达卫星/SeaWiFs数据显示处理分析、海冰数值预报软件包及海冰数据与图像库。该课题是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刘建强研究员主持下完成的。卫星遥感海冰监测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刘纪元  相似文献   

8.
利用T/P卫星、Jason-1卫星以及Jason-2卫星同步段的Corssh数据,研究了黄海海域同步段不同测高卫星的测高系统差,得到了T/P卫星与Jason-1卫星间升轨与降轨系统差为0.074m与0.075m,Jason-1卫星与Jason-2卫星间升轨与降轨系统差为0.066m与0.076m。通过计算多代卫星数据的系统误差,提高了融合数据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15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HY-1卫星。该卫星有效载荷中的CCD相机可以获得海陆相互作用区域的高分辨率图像,是我国海岸带地区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手段。针对该遥感器建设的海岸带动态监测应用示范系统是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HY-1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的一部分,现已初步投入业务运行。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通过个例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探索了HY-1卫星CCD遥感信息在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潜力,也为类似系统开发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以及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正在快速建设与发展,同时,GPS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现代化也在逐步推进,卫星导航定位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系统介绍了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状况,探讨了多系统组合定位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多系统组合定位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快速、大范围侦察与监视的有效的高技术手段。探讨了FY系列、NOAA系列和EOS/MODIS系列等多卫星数据处理技术,其中包括多卫星联合处理程序、数据库、Windows sockets机制等。该系统能够自动为海上活动提供海表温度、叶绿素、悬浮泥沙浓度、海水透明度、潜艇光学隐蔽深度、植被指数等遥感数据,满足海上活动对卫星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Operational oil-slick characterization by SAR imagery and synergistic dat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for the semiautomatic det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licks detected in C-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For the first detection step, automatic algorithms were tested o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Satellite (ERS) and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EnviSat) images acquired during the Prestige tanker accident. These tests reveal that simple filter or segmentation methods efficiently detect slicks with high contrasts and simple shapes, while a new and more complex multiscale method is able to detect a wider range of slick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atically detected slicks are then combined with meteooceanic data in order to eliminate slicks related to wind anomalies and current fronts. The data suggest that slicks in cold upwelling waters are natural, and confirm that slicks are heavy oils when high sea states are present. This detection-classification methodology is validated with aircraft slick-tracking maps. In most cases, joint SAR and environmental data are sufficient to classify the slicks.  相似文献   

13.
海洋资料浮标测量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经济和方便,是多年来浮标工程研究的课题。文中介绍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数据传输方式的变革,国内卫星(中卫-1号)的性能及覆盖海域,"全线通"双向数据卫星通信系统原理特点以及"采用SCADA通信系统通过国内卫星传输资料浮标数据研究"成果在我国东海、南海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孙东昌  田海庆 《海洋工程》2006,24(4):56-61,67
简要介绍了国内浅海油田的发展现状和胜利浅海油田采用“卫星平台—海底管线—中心平台—海底管线—陆上联合站”的生产运行开发模式,以及国外管道维修技术和装备的手段。重点介绍了一种能潜入海底自动探测跟踪和准确定位坐底、对管线进行维修的水下装置,它在结构型式、操作控制定位方式、管线探测跟踪、维修手段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三锚浮标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探测海洋奥秘的主体监测系统。论文详细阐述了水面浮标采用的新型三锚系留系统的组成、优点、以及克服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海洋卫星宝贵资料的作用,本项目以长江口为研究示范区,利用第四代可视化计算机语言IDL为工具,研究开发了HY—1卫星资料的植被信息提取应用系统。该软件不但具有通用的图象信息读取、彩色合成、边缘增强、平滑处理等信息增强功能,还具有不同植被指数计算、植被指数基础上的监督和非监督分类等专用功能。基本能够满足利用HY—1卫星数据提取植被信息的要求。目前,该系统经过试验运行和实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率和精度较高的植被遥感信息提取、分类结果。从而为有效应用HY—1卫星数据进行植被资源信息的提取提供了重要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全球性的海洋观测数据能够及时、可靠、准确地接收,介绍了基于卫星网络海洋观测数据传输链路的组成,对卫星传输链路的3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包括:Iridium,Argos,Inmarsat和中国北斗四种卫星网络系统及比较分析,各卫星网络对应发送终端的分类分析以及陆地接收系统数据下载方式的比较分析。以Iridium网络系统为例,建设可实现全球覆盖的海洋观测数据卫星传输链路,完成现场观测数据的实时回传,为海洋观测数据卫星传输链路的建设提供示范,对比PSTN和M2M两种数据下载方式,通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洋观测数据的卫星传输链路具备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以进行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8.
采集设备采集数据发送到值班PC机,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接收处理软件自动对数据进行回放和进一步处理,为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并提供一个界面,使用户能够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获得相关数据和状态参数。  相似文献   

19.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之信息产品集成与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我国对海洋环境的观测,预报能力,提高对海洋国土的管理能力,在了解,分析国内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我国特点的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信息产品集成方案,设计出一种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发布于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框架,并在融合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信息产品的集中管理,自动更新,产品的网络展示和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