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与胃壁增厚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胃以外身体其它部位恶性肿瘤患者140例,均行腹部CT扫描,男性81例,女性59例。140例中,化疗病人11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血管肉瘤,小肠恶性间质瘤,子宫颈癌等。当日晨禁食、扫描前口服2%-3%的泛影葡胺300ml~500ml或清水300ml~500ml后行腹部CT扫描。 结论: 通过对140例恶性肿瘤和化学治疗背景的患者胃壁厚度的分析,胃以外身体其它部位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胃壁往往增厚。胃壁增厚与恶性肿瘤及与化疗存在正关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继发肺梗死(PI)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APE继发P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PI的数量、位置、形态、边缘、胸腔积液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PI的CT特征:①数量及位置:共79个PI病灶,18例患者为单发PI,23例患者为多发;所有PI病灶均位于胸膜下,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脂肪栓塞综合征的X线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被诊断为肺脂肪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多层螺旋CT图像进行评价。结果:行X线片扫描5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表现为双肺中下野分布为主的片状阴影,1例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强。行CT检查5例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3例弥漫性分布、1例呈“地图样”片状分布、1例合并肺小叶间膈增厚呈现网状阴影),3例表现为多发实变影或结节影,2例合并有双侧胸腔积液。结论:X线平片仍是诊断肺脂肪栓塞比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螺旋CT能够提供更多特征性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CA125及HE4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56例卵巢上皮肿瘤(良性72例,恶性84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及HE4检测,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对照,比较CT、CA125、HE4及联合应用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及HE4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肿瘤组;CA125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高于HE4,特异度低于HE4;CA125联合HE4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高于CT;CT联合血清CA125及HE4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2%、88.9% 和92.3%,高于单独CT或肿瘤标志物诊断。结论:CT联合血清CA125及HE4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序栓塞及CT导引下注入无水乙醇超液化碘油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肺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20例原发肺癌均进行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累计24次。其中9例在支气管动脉化疗同时进行了栓塞,共13次:单纯化疗11例,共10次。而后20例又分别进行了CT导引下注入无水乙醇的介入治疗,累计49次,其中11例为注入无水乙醇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剂,共33例。结果: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及单纯化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77%和45.45%: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及CT导引下注射无水乙醇的双介入疗法治疗有效率为88.88%。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双介入疗法较单独使用其中-种疗法治疗肺癌的临床有效率、生存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肾肿瘤的尿路造影,超声和CT表现,讨论了恶性肾肿瘤的一些诊断问题,作者认为单纯使用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对于显示肾脏恶性肿瘤明显低于超声和CT,综合应用影像学技术可显著提高恶性肾肿瘤的诊断率。CT对于诊断病变,确定病变性质,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行小肠CT造影(MSCTE)对肠管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例临床可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进行肠道准备之后,分时段口服等渗甘露醇2000mL,采用0.62mm层厚及智能触发技术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时期三期全腹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分析诊断。病例经手术、内镜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在16例中,小肠CT造影存在明确出血且与临床诊断出血部位一致8例,其中包括空肠出血3例,回肠出血2例,回盲部出血1例,升结肠出血1例,内痔出血1例;包括1例活动性出血;另有明确诊断出血原因4例,其中包括憩室出血1例,消化道间质瘤出血1例,小肠淋巴瘤出血1例及内痔1例,憩室出血经结肠镜证实,消化道间质瘤及小肠淋巴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CT造影诊断存在出血,但出血部位与临床诊断不符1例。小肠CT造影与临床检查均未发现明确出血1例。小肠CT造影未发现明确出血灶,但临床证实出血6例。结论:口服等渗甘露醇行小肠CT造影检查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MA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需行能谱头颈CTA检查患者的CT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出70~140 keV单能级图像、120 kVp-like混合能量图像及70~140 keV MAR处理图像和120kVp-like MAR图像;感兴趣区(ROI)放置在伪影最严重层面的线圈附近,测量CT值及标准差(SD),计算伪影指数(AI)及信噪比(SNR);在主观分析方面,由两名诊断医生采用Likert 5分量表法对所有图像的伪影程度和血管显示能力进行评估;比较MAR组和非MAR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参数。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8组单能量图像上,MAR图像的AI明显低于非MAR图像;在80~110 keV条件下,MAR图像SNR高于非MA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同keV下,与非MAR组相比,MAR组图像的伪影评分及周围血管显示主观评分得分均更高。对于非MAR处理图像,AI值与周围血管显示评分在植入不同直径弹簧圈的患者图像上没有统计学差;对于MAR图像...  相似文献   

9.

急性胃肠道出血(AGIB)临床较为常见并且需要快速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多期增强CT可以快速诊断胃肠道活动性出血的位置和原因等关键信息,指导后续治疗的选择,使其成为评估AGIB的潜在一线工具。本文报告4例AGIB的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活动后心慌、乏力、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昏迷等,部分患者伴腹胀、腹痛、头晕、胸闷;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贫血和便潜血阳性。多期增强CT检查后准确定位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灶。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患者合并淋巴瘤及多器官衰竭,后因失血性休克死亡。本文对多期增强CT在AGIB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讨论并文献综述,旨在总结AGIB多期增强CT的影像学特点,为AGIB的及时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期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复查的监测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SWI、MR常规序列、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扫描。分析上述序列对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检出率及在SWI上的分布特点,并根据SWI序列上CMBs的检出数量,对其进行分级。对所搜集病例中行溶栓治疗的患者48h后复查。结果:在64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SWI序列、常规MR序列、DWI序列、CT扫描对CMBs的检出率分别为:39.0%、0.03%、7.8%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CMBs数量进行分级,轻、中、重度比例分别为20%、64%、16%。CMBs中度患者最常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h后复查,SWI检测出新出血灶,并且微出血灶体积增大、数量增多,SWI比常规MRI更敏感地检测出脑出血灶。结论:SWI与常规MR、DWI序列及CT相比,在CMBs的检出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筛查及评估具有重大价值。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复查中能敏感地检测继发性出血灶,具有重要的预后监测作用。SWI有望替代CT扫描,成为急性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肩胛骨恶性骨肿瘤的类型和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2006年4月到2018年12月18例(男女比14:4,平均年龄47岁)手术病理证实的肩胛骨恶性骨肿瘤的术前X线、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肩胛骨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9/18,50%),大多是肺腺癌转移,肝胆系统的肿瘤也可转移至此部位。尤文肉瘤在此部位也比较好发(3/18),小的骨破坏灶伴骨膜反应和钙化、巨大软组织肿块是常见表现。其次是孤立性浆细胞瘤(2/18),部分病灶进展缓慢,膨胀生长,呈低度恶性过程。磁共振T2WI及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软骨肉瘤和骨肉瘤。存在放射状骨膜反应时,除了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也应考虑。结论:X线、CT、MRI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肩胛骨恶性骨肿瘤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其中无性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3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结果:7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1例,腹部肿块3例,腹胀3例。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AFP明显增高6例,CA125升高3例。MRI表现:7例均为单侧病灶,其中右侧4例,左侧3例。类圆形6例,分叶状1例,边界均清晰。最大径均大于9cm。除无性细胞瘤为实性成分外,其他6例均为囊实性。无性细胞瘤内见低信号分隔,2例未成熟畸胎瘤见小囊样液性信号区,并可见散在脂肪信号。增强扫描:无性细胞瘤中等度强化,内见持续强化分隔;6例囊实性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持续强化,3例卵黄囊瘤可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临床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了46例妇科盆腔占位病变的CT表现,探讨这种占位病变的CT征象及临床特点。 材料及方法: 46例患者CT检查全部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观察CT对妇科盆腔占位病变的定位及定量的价值,总结CT变化的规律。 结果 发现46例69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24个占34.78%,2个病灶的32个占46.38%,2个病灶以上的13个占18.84%, 结论: 目前CT扫描成像对妇科盆腔占位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都有特点,方便快捷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对急性结肠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可疑急性结肠出血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分析诊断,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部分与DSA对照。结果: 9例临床拟诊急性结肠出血患者,多层螺旋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7例,出血显示率77.7%(7/9)。2例多层螺旋CT未发现出血灶及异常。其中多层螺旋CT明确出血7例中4例行DSA,3例显示出血灶,出血显示率75.0%(3/4),1例表现阴性。多层螺旋CT未见异常的2例,DSA表现阴性。CT显示出血部位: 升结肠出血2例,降结肠出血4例,直肠出血1例,其中溃疡2例,肿瘤3例,炎症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急性结肠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12月97位患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64层CT血管造影成像扫描,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以明确病因。结果:64层CTA诊断12例正常,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9例动静脉畸形,75例动脉瘤,所有病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手术对比证实,其中12例正常病例行DSA检查,64层CTA漏诊1例,但其总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且简单、快速、微创、安全和经济,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在肠道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39例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口服水造影检查技术,运用工作站多平面重建(MPR)方法,获得冠状面、矢状面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对39例肠道肿瘤患者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肠道肿瘤中,小肠肿瘤5例,其中腺癌2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1例;回盲部肿瘤3例均为腺癌;结肠肿瘤22例(包括升结肠11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4例),其中腺癌17例、间质瘤4例、淋巴瘤1例;直肠肿瘤9例均为腺癌。肿瘤并发肠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肿瘤穿孔1例。肿瘤侵及深肌层28例,突破浆膜层侵犯周围脂肪间隙16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0例,肝转移1例。结论:64层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检出率高,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和周围侵犯情况,有助于对肿瘤的定性,对术前诊断肠道肿瘤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5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结果表明CT扫描在发现卵巢肿瘤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且根据主要CT表现鉴别良恶性质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CT扫描在某种程度上低于传统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和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25例,平均年龄58岁,发病时间均在6h以内;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2例,平均年龄54岁,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磁共振检查采用GESigna1.5THDMR系统,头颅8通道线圈。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每个病例均加扫SWI序列。结果:25例脑出血病例中20例在T2WI上病灶周边可见到低信号环,显示率为80%。T1WI、T2FLAIR及DWI序列无特征表现提示出血。在SWI上均可见到低信号,显示率为100%,且显示的范围更大、更明显;22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2例在T1WI内可见到轻微高信号,显示率约为9%。T2WI、T2FLAIR及D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没有特征性表现。SWI序列显示22例梗死区内均可见点片状不均匀低信号,显示率达到100%。结论: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对诊断早期脑卒中的类型和及早检测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有更大帮助,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Warthin瘤CT、MRI表现。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27~80岁,平均59岁,50岁以上26例(70.2%)。有吸烟史30例(81%)。结果:37例共56个病灶,单侧单发28例(28个病灶),单侧多发4例(12个病灶),双侧多发5例(16个病灶);CT及MRI表现:病灶长径0.5~4.8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CT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呈早期明显强化,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CT、MRI特点,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可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