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荡坪钨矿岩浆岩的相变规律、岩脉活动特征、岩脉与矿脉间的过渡现象,结合岩浆岩石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区矿化是岩浆长期分异演化的产物,分异演化最好的岩浆阶段是该区矿化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2.
江西南部地处南岭东段,东临武夷,西接诸广,区内重峦叠嶂。多年的地质调查评价和科学研究,证明其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著名的钨矿矿集区。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基础上,通过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与钨矿成矿的关系分析,认为形成于中生代(或中生代再次活动)的构造、岩浆岩对区内钨矿成矿具有决定性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一带二区三信息”的靶区优选模式,划分出5个钨矿找矿远景区13个矿田。  相似文献   

3.
通过赣南卫片的构造解释,结合岩浆岩分布图,认为本区钨矿成矿密切的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是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因此。按北东向构造划分了成矿带。结合钨矿分布图,发现钨矿分布与环状构造密切,在环状构造线上,钨矿点尤为集中。据此,圈定了矿田。将本区钨矿床在卫片上定位,并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矿床都位于高级别的北东向断裂及与其伴生的北西向断裂的复合处。且都与环状构造有关。 文章最后讨论了钨矿成矿过程,提出了赣南钨矿构造模式图。强调了北东向硅铝层断裂的导岩导矿作用,北西向张裂的储岩控矿作用,并用模式进行了隐伏矿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玉山钨矿中酸性侵入岩进行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化学特征图解表明,玉山矿区侵入岩为S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明玉山矿区岩浆岩为同源不同期岩体.综合地质特征分析,玉山矿区岩浆岩来自上地幔,在地壳深部岩浆房充分分异,成矿母岩浆沿大断裂运移上升,在接触界面下凹部位形成矽卡岩矿型白钨矿体,在围岩(碳酸盐岩)裂隙中形成脉状白钨矿脉.  相似文献   

5.
李维成 《地质与勘探》2018,54(4):659-673
望旭山钨矿是北山成矿带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钨矿床。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为确定矿床的形成时代,重点对含矿花岗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含矿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03.2±2.6Ma和406.8±3.1Ma,时代为早泥盆世。基于岩浆高温热液型钨矿床特征,对近年来我国东部及北山地区这类矿床成矿岩体与成矿时代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矿床的成岩年龄与成矿时代相近或高度耦合,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将望旭山钨矿的成矿时代也厘定为早泥盆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盘陀山-望旭山-鹰嘴红山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早古生代红柳河-洗肠井洋盆闭合导致明水-旱山地块与敦煌地块碰撞致使陆壳增厚重熔作用有关,为与该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钨钼(铜)矿床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国内外众多含油气盆地中岩浆活动对油气生储盖及圈闭等条件的影响,探讨了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关系。岩浆活动伴随的高热流可以提高盆地古地温,加速烃源岩演化,亦将使与岩浆岩毗邻的烃源岩达到高成熟或过成熟;岩浆岩及其围岩蚀变带可成为良好的特殊储层;岩浆活动还可形成一些特殊类型的圈闭。另一方面,若岩浆活动时间与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时间不匹配,将对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起较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冀北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密度分布特征及其幔枝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省北部中生代岩浆岩岩石密度及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发现偏酸性岩浆岩具有较低的密度,而偏基性岩浆岩具有较高的密度,喷出火山岩与侵入岩体的密度分布均具规律性。由此推断,河北省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可能是一个地幔热柱的幔枝,中心以偏基性岩浆活动为主,周围则以偏酸性岩浆活动为主,幔枝的结构控制了本区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是最重要的两类钨矿床,其成矿作用过程与成矿机制不同。矽卡岩型钨矿成矿作用经历了大规模隐爆过程,沟通了岩浆系统与地下水系统,体系中有大量大气降水的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岩,岩浆热液体系与地下水体系的混合是大规模成矿的重要机制。石英脉型钨矿则不然,虽然发育大规模的控矿断裂体系,但成矿分带不明显,甚至发生逆向分带,大部分钨矿顶部以线脉带尖灭于砂岩中,矿床外围也不出现独立的铅锌矿体;一般划分不出明显的多成矿阶段,也不发育隐爆角砾岩;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变化范围小,无明显的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成矿流体的混合或降温演化过程皆不明显;成矿物质及流体都来自岩浆岩,成矿过程中无显著的外来成矿物质和/或大气降水的参与。与矽卡岩矿床相比,石英脉型钨矿成矿系统总体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石英脉两侧的云英岩化蚀变规模较小,石英的δ18O及流体包裹体δD变化很小,成矿体系的水/岩比例较低。形成黑钨矿石英脉的成矿流体可能并非简单的岩浆期后热液,而是一类含水相对低富含硅质和成矿物质的高温流体,通过快速充填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江苏省地层、岩浆岩及岩浆作用,变质岩及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演化历史的一些基本特征。扼要的叙述了地层层序、沉积建造,古生物及同位素等时代依据;岩浆岩类型与岩浆活动规律;主要褶皱及断裂构造;构造旋回与构造层以及构造单元的划分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降扎地区岩浆活动的特点,对岩浆岩含金性、岩浆岩中金的带入或带出和金与其它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认为岩浆岩与金不具直接的成因联系、而与金的叠加改造有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雄伟版图的东北部,属于兴蒙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本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期次、多阶段岩浆活动,其中尤以中生代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分布最为广泛,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构造地质背景入手结合锆石同位素测年资料探讨该区中生代岩浆岩和岩浆作用。研究本区中生代岩浆岩及其岩浆作用有助于我们还原其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并掌握其地质演化发展规律,为该区科研及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肖文进 《地质与勘探》2023,59(5):921-931
新疆天宇北金钨矿地处沙泉子断裂以南的中天山地块,为近年新发现的钨矿点,产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天湖岩群碳酸盐岩与晚元古代斜长片麻状花岗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接触带,且与以钨为主的1∶5万岩屑测量综合异常对应,与北山地区钨钼矿为同一成矿带,金钨矿具有多期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特点。该矿点矿床类型属矽卡岩型钨矿,矿化以白钨矿化为主,伴生金,含矿二长花岗岩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期。槽探工程控制矿体长大于220 m,平均厚2.70 m,WO3平均品位0.46%。钻探工程和物探异常激电测深双验证表明:钨矿化带在深部有一定的延伸。在该区及外围,围绕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与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开展钨多金属地质找矿工作,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对岩浆作用与内生金矿产的若干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伏泉 《黄金地质》1996,2(3):14-19
概述岩浆作用和岩浆岩与内在金矿产的一般关系。进一步探讨金丰度与赋矿岩浆岩,金丰度与控矿岩体,区域岩浆作用控矿,复式岩体各期(次)金丰度及其所控金矿的形成时代,碱性岩浆岩和碱性交代岩控矿,中一新生代岩浆作用与赋存在前中生代地质体中的内生金矿产,岩浆作用控矿与赋矿岩浆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侵入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淮北煤田卧龙湖煤矿是受岩浆侵入较严重的矿井之一,其地质构造是控制岩浆侵入和岩浆岩展布的重要因素。卧龙湖煤矿自侏罗纪以来岩浆活动剧烈,发生了中性岩浆的侵入,多以岩床形式顺层侵入煤层顶底板及煤层中间。本文基于矿区钻孔数据揭露的岩浆岩分布情况,分析了结果表明卧龙湖矿区岩浆侵入规律,受煤层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产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宏 《地质与勘探》2013,49(1):89-98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浆带内来利山和赫敏之两个典型岩浆热液型锡钨矿床,进行矿床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成岩时代及构造背景的对比研究发现,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可能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系统,为一个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这一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锡钨矿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赣南钨矿带分布于江西省崇义—大余—上犹、兴国—宁都、赣县—于都和龙南—定南—全南4个矿集区内。近年来,兴国—宁都矿集区找矿成果显著,先后发现了画眉坳钨铍矿、张家地钼钨矿、岩前钨矿、见龙铜钨矿、廖坑钨矿和小龙钨矿等一批大、中型钨多金属矿床。前人研究表明赣南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与钨多金属成矿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淮阳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 对北淮阳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类型、构造环境、旋回、岩浆演化等作了分析阐述。区内岩浆岩可划分为两个旋回、两个系列四期岩浆活动, 其中Ⅰ1 、Ⅰ2两期属形成碰撞造山带, 在燕山期陆内挤压环境的“Ⅰ”型岩浆岩, Ⅰ3 期及Ⅱ旋回属相对稳定的拉张环境及陆内俯冲期由挤压向拉张环境转化形成的“A2 ”型岩浆岩。  相似文献   

18.
米仓山地区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子板块北缘自晚太古代至早震旦世,先后经历了地壳演化早期、沟-弧-盆和大陆裂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晋宁期及澄江期;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在岩浆性质、活动方式和规模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各具特色。本文论述了各个时期岩浆活动特点、岩石成因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充分肯定了澄江期裂谷型岩浆岩在本区岩浆活动历史中的主导地位,这对进一步研究和重新认识扬子板块北缘地质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中生代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汇聚东亚大陆的重要时期,这一构造期促发了华南强烈的岩浆活动和陆内变形,相关俯冲杂岩残留在日本西南、中国台湾到婆罗洲一线。华南大陆特别是岩浆岩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认识,但缺乏与典型岩浆弧相关的中性岩浆岩发现。位于海陆结合部的东海到南海区域,将是开展晚中生代岩浆弧和弧前盆地等研究的优选地区,目前已陆续发现了相关岩浆岩和沉积记录。开展东海到南海这一区域性的岩浆弧和弧前盆地等研究,同时结合东部俯冲杂岩和华南大陆岩浆岩等成果资料,将有助于形成和完善晚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体制和东亚活动大陆边缘的演变模式,也是深化认识我国海域中生界沉积盆地性质及其油气潜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三叠系金矿的成因研究对实现老勘查区的找矿突破具有积极意义。以凤太矿集区温江寺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该区金矿成因与岩浆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浆岩为早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本身并不含矿,矿质来源于地层,岩浆活动改变了薄互沉积岩系岩层力学结构,利于后期韧性剪切构造的局部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