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深部探测是了解地球深部构造、物质成分分布及演化规律的重要手段。美国是世界上地球深部探测工作开展较先进的国家。为充分了解中国和美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存在差距,介绍了中国和美国地球深部探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中美两国的深部探测工作进行了详细对比与研究,发现中国的地震探测程度较浅、探测精度较低、实验数据量较少、资金投入较低,总体探测水平与美国存在明显差距,但中国深部探测工作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在地球化学、大地电磁测量、科学钻探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领域。在分析对比中美地球深部探测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深部地震探测力度、增加科学钻井的数量、建立单独的野外观测与数据管理基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部探测是集多种技术与数据成果的系统工程,通过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综合分析、处理和集成已有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所取得的各类地球物理、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数据,结合以往研究积累,建立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框架;研究我国大陆和东亚大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地质响应,初步建立我国大陆岩石圈四维结构概念模型,重塑主要构造单元的演...  相似文献   

3.
莫霍界面是地壳上地幔深部构造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这个物性界面稳定地存在于地壳剖面中,遍及全球.它通常是一切深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许多地球物理学家致力于莫霍界面的研究,应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结合地质学和岩石学成果,对莫霍界面的物性参数、界面形态及形成机理作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大大促进了深部构造研究的发展.重力是研究深部构造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它依据密度参数建立深部构造模型,该模型以能使测得的重力场和其他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岩石学方面的资料相吻合为标志.由于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深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与主体发展方向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滕吉文 《地质论评》2002,48(2):125-139
地球深部结构、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球深既是资源、能源形成和演化的场所,又是地震灾害的策源地。它涉及了当今众多相邻学科的发展与成就,故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特别是地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深层动力过程。本文在阐述我国20世纪,主要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地球深部结构与构造研究主体成就的基础上,依据当今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探讨了21世纪初、中吉的发展导向,并提出了某些战略重点。基于这样的前提,文中着重讨论了以下6个问题:①地球深部结构与大型动力学研究的意义、主题与目标;②地球物理深部地震探测揭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复杂性;③岩石圈内的大型滑脱构造和地震“孕育”的深部环境;④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分布与各向异性;⑤地球深部结构、构造与大陆动力学;⑥21世纪初,中叶地球深部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5.
矿床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特定地质环境下形成的,深部结构、构造和动力过程是控制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成矿带或矿集区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保留着其演化动力学过程留下的痕迹,通过对不同深度地壳结构的探测,不仅可以提供成矿系统(成矿物质来源、迁移路径和存储空间)形成时期的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环境信息,还可以直接追踪控矿构造的延深,甚至直接发现深部矿体。反射地震是深部探测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大陆地壳结构探测和油气勘探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应用于成矿学的研究和深部金属矿勘查只有二十几年。本文回顾了近年反射地震技术在区域成矿背景、矿集区深部3D结构和深部找矿勘查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为我国"地壳探测工程(SinaProbe)"在重点成矿带和矿集区开展立体探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临潼-长安断裂地处黄土区,黄土稳定性差,以往多采用地面和遥感地质调查等方法加以研究。由于受黄土塬边滑坡或湿陷性影响,得到的断层剖面构造特征不但深度有限可靠性差,而且深部的构造特征仅具有推测性质。地震勘探是探测深部地质构造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利用地震探测获得了深达千余m的地质剖面,并从区域构造研究入手,划分了临潼-长安断裂与周至-户县凹陷、骊山凸起的分界,确定了临潼-长安断裂的总体剖面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球深部探测国际发展与我国现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探测人类居住的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是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介绍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地球探测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大陆反射地震探测计划(COCORP)、地球透镜计划(EarthScope),欧洲地球探测计划(EUROPROBE)、德国大陆反射地震计划(DEKORP)、英国反射地震计划(BIRPS)、意大利地壳探测计划(CROP)、瑞士地壳探测计划(NRP20),俄罗斯深部探测计划,加拿大岩石圈探测计划(LITHOPROBE),澳大利亚四维地球动力学计划(AGCRC)、澳大利亚玻璃地球计划(Glass-Earth)和澳大利亚地球探测计划(AuScope),简要概括了国际地球探测计划的成果,回顾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的历史与工作基础,简要论述了我国开展地壳探测计划的必要性,并介绍了近期启动的国家科学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目标与"两网、两区、四带、多点"的工作部署,展望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城市活断层探测地球物理方法与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地震测深、微重力测量、高精度磁测、电法勘探和天然地震观测等。城市活断层地球物理探测的目的是准确查明地表附近活动断层的空间分布,确定其深部延伸情况,探测可能存在的隐伏活动断层,揭示地下介质的特性和深部构造环境,为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球学报》2015,36(4):402-402
<正>2015年6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三大职能、四大目标、五大任务、五个研究室"的基本架构。一个机构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非法人机构。机构的成立,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开展"深部探测"事业提供组织保障。两个牌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球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分别定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地质调查的业务支撑单位和中  相似文献   

10.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潜力大,碳酸盐岩是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资源的有利储层,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查明深部构造与碳酸盐岩热储特征地层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勘查目标,提出了“面—线—点”分层次渐进式地球物理探测模式,先利用高精度重力和航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分布范围及地层厚度、深大断裂分布、基岩起伏等信息,然后利用大地电磁开展热储地层低阻异常特征分析,再利用二维地震剖面精细刻画热储地层,分析地热田异常区速度结构和区域构造特征。根据重力、航磁、大地电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勘探的精度及可靠性,以及施工成本、施工效率等因素,开展了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部岩溶热储经济适用性分析,并建议在碳酸盐岩地热勘探采用“重力+磁法+大地电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地球材料物理性质和大陆深部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振民 《地学前缘》1995,2(2):147-158
本文着重讨论:(1)当前大陆深部构造研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2)地球材料物理性质研究在深部构造中的意义;(3)对我国开展这个领域研究的希望和建议。文章强调地球材料物理性质不仅是深部构造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地球物理成果合理解释的重要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2.
崔霖沛 《物探与化探》1982,6(4):202-209
在研究地球深部构造的区域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中,大地磁测深法是一种最为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方法,它已用于世界的很多地方,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英国、日本、印度、南非、肯尼亚、冰岛、北大西洋等地。根据大地磁测深资料可以求出地球内部不同电性层的深度和电导率,从而可以进一步推断地下物质成分、构造和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涛  侯增谦 《地学前缘》2018,25(6):1-19
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深部过程与不同圈层协同演变。深部物质探测、地球物理结构探测和深钻一起构成深部探测的三大途径。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示踪填图是深部物质探测的主要手段,可以用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确定不同类型地壳省,划分大地构造边界,估算大陆地壳生长量、方式,分析区域成矿规律。这一技术广泛应用后,有望实现深部结构探测与物质探测结合,开展深部物质填图。中国大陆是深部物质探测的良好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多块体拼合的岩石圈及陆壳深部物质组成架构,不同类型造山带地壳生长与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物质组成与成矿作用及其浅部成矿制约。文中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区域填图以及捕获锆石信息填图的思路、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并探索性提出今后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SinoProbe——中国深部探测实验   总被引:38,自引:14,他引:24  
董树文  李廷栋 《地质学报》2009,83(7):895-909
在人类向太空发展,实施新一轮太空计划,中国“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圆满成功之时,中国地球科学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内部了解的太少,直接钻探深度只有12 km,涉及的仅仅是地球的表皮。可谓上天不易,“入地”更难。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和生活必须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通过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近百年来,各国的地球科学家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科学家也意识到必须开展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才能解决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才能全面实现地球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最近,国家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英文简写SinoProbe),标志了我国地球科学的深部探测计划拉开帷幕。该专项(2008~2012)年总体任务是,为全面开展我国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层圈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在不同自然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急迫的重大地质科学难题,部署实验任务;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深度大、方法种类多、分辨率高,是深部找矿的重要手段。通过区域重磁位场的分析,可以将控矿构造单元、已知矿床的分布与地球物理异常相结合,建立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式。典型矿床的物探异常分析有助于解释矿区深部构造与成矿物质来源,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隐伏矿体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地球学报》2016,37(1):68-68
正据中国科学院12月7日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揭晓。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1950年生,198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高锐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研究,主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青藏高原及其他大陆岩石圈结  相似文献   

17.
EarthScope—美国地球探测计划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地球深部探测计划的实施已成为世界各国地学界的关注焦点。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地球探测(EarthScope)计划产生的背景、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所采用的观测手段、项目实施进度及部分进展,主要包括地震层析成像、地应力应变、大陆构造、地貌测量等学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地球深部探测过程中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两大系列研究成果无法联系和统一的难题,地球深部物质科学应运而生。该学科既要研究组成地球深部的一切物质实体的物理和化学的属性,又要从物质的角度去研究地球深部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将会为地球深部的观测结果和计算模拟结果赋予物质内容,从而促进对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结构分层以及动力学形成统一认识,建立适合于各学科的地球深部模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 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 三江)和华北- 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深部探测揭示中国地壳结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专项自2008年实施以来,完成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单元大小为160km×160km,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多条超长深地震反射与折射剖面联合探测、宽频带地震与大地电磁剖面观测,其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约6 160km,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中国深部探测的进度,使中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在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矿集区三维"透明化"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揭示了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深部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专项部署了罗布莎、金川、南岭、庐枞和铜陵矿集区和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等12口大陆科学钻探实验与异常验证钻孔,在西藏罗布莎等地发现一系列深部地幔物质,在南岭于都-赣县和安徽庐枞矿集区发现深部厚大矿体、矿化异常和重要矿化线索。专项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的地应力监测网建设,有效提高了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水平,深化了地震与地质灾害链成因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专项开展的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综合研究,加深了对中国中生代以来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专项成功研制的中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超深科学钻探钻机,在深部探测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同时,成功研制了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移动平台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系统等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软硬件系统。专项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中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探测问题的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探测试验基地,为组织实施中国地壳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深部探测已经成为我国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