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胡金明  刘兴土 《地理科学》1999,19(5):417-421
土壤质量是土壤特性的综合反映,是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计算三江平原地区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耕作层)的土壤质量矩阵。利用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地分要三江平原地区大面积开荒后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面积开荒后主要耕作土壤的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发生了明显的经,最后还探讨了一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93,自引:4,他引:93  
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是评价土壤退化的重要工作,也是重新设计持续性的土壤管理系统的基础。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以及将各项土壤性质与土壤管理措施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本文首先提出了选择红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原则,并从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评价红壤质量动态变化可资采用的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在南方丘陵区红壤质量演化的研究中应用的指标;最后从土地评价方法中选择了可用于红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并简要综述了国际上最新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区域水平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李忠佩  王效举 《地理科学》2000,20(2):182-188
采用动态比较的方法,分析评价了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站区范围内开垦利用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总体变化情况及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具有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典型特点的千烟洲试验站在人为利用后,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1年间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原来14.78g/kg上升到目前的15.13g/kg。不同土壤之间,原土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砂红壤、水稳土、潮土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41g/kb  相似文献   

4.
SOTER数据库支持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海南岛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海南岛SOTER数据库基础上,选取表征土壤质量的若干指标项目组成评价体系,在GIS环境中对图斑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交评价等级指标与空间数据库相连,输出土壤质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松林 《福建地理》2005,20(4):10-13
在对漳浦样区开展土系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土系的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对样区11个土系的土壤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土壤质量的空间演变规律.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壤质量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邯郸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做出了定量分析,通过对三个时相的LandsatTM(1990年、2000年、2010年)影像进行解译,利用的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分析邯郸矿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邯郸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对亚热带山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对福建省建瓯市山地红壤的农业利用(坡耕地、茶园、桔园)、林业利用(杉木、木荷、封育)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呈现粒径越小,有机碳含量越高的规律,其中木荷有机碳含量最高,茶园最小。林地随着粒径增加,土壤团聚体碳贮量呈增加的趋势,>2 mm团聚体有机碳贮量最高。土壤总有机碳增加主要受到大团聚体有机碳增加的影响。亚热带山地红壤内林地开垦为农业用地导致土壤及其团聚体中有机碳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土壤碳效应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土壤有机碳蓄积、土壤碳释放、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壤碳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精确估计土壤碳库、开展综合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壤碳效应研究和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是未来陆地表层碳循环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结合区域基层分类研究提出了区域性土壤形成特征的概念,指出它们既是土壤基层分类的鉴别标准,也是决定区域土壤基础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典型区域土壤形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在基层分类和土壤质量评价要素中的共性和应用,指出这有助于全面地理解土壤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耕层养分状况。介绍了服务于土壤基层分类和质量评价的公用数据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对漳浦样区开展土系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土系的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对样区11个土系的土壤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土壤质量的空间演变规律.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壤质量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辽宁各地区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DP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科学衡量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需要,人类发展指数(HDI)——一个更加全面的指标被广泛采用。以人类发展指数为评价方法对2010年辽宁省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影响辽宁省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010年辽宁省14个地区按照人类发展指数分为4个发展水平。而影响辽宁省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包括8大类22项具体因素,其中人均GDP、经济地位、城镇化率、第一产业比重等10项因素是影响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论文的结论与讨论部分提出未来辽宁省在继续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缩小地区差距,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人民收入,加强教育体系建设、重视医疗卫生水平提升、积极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人民文化体育水平、认真落实环境卫生保护等举措以便实现和谐辽宁、幸福辽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红河流域气温和蒸发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研究区44个气象站1960-2000年的逐月20cm蒸发皿蒸发量、气温的实测资料,分析了红河流域气温和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河流域年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1960-2000年间年均气温上升了约0.52℃;其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气温变化不大,80年代和90年代急剧上升;季节上以夏季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气候倾向率为0.14℃/10a。(2)红河流域年均蒸发量呈下降的趋势,40年间下降了约45.52mm;其中60年代和70年代相差不大,80年代急剧下降,到90年代有所上升;季节上以春季和夏季下降趋势显著,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3mm/10a和-7.63mm/10a。(3)年均气温和蒸发量变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全流域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在-0.21℃/10a-0.35℃/10a,主要的增温区域分布在李仙江和藤条江地区。蒸发量的气候倾向率在-48mm/10a~11mm/10a,蒸发量明显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李仙江下游的江城、元江流域的楚雄、元阳、河口和盘龙河流域的文山地区。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河流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俊  姜建祥 《地理科学》1994,14(2):165-171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5.
红壤丘岗缓坡地水资源状况与管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红壤丘岗缓坡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就整个区域而言,降雨总量能基本满足坡地农业开发的需求。然而,由于结壤区降雨的时空分配不均,土壤结构性差、保水能力弱,季节性干旱缺水将阻碍坡地农业的开发利用。以蓄水引水工程建设为基础,生态节技术与农艺栽培措施相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持蓄水能力,实施农林草复合经营,提高坡地径流水的积蓄循环利用率,是降低红壤丘岗区季节性干旱危害,促进坡地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东麓地区地表水、地下水主要污染织分为PO和F-.本文以水环境背景值为标准,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将地下水污染分为三级和七个区,并认为地下水污染是由人为天窗入渗所致.  相似文献   

17.
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阮伏水 《地理研究》1995,14(2):64-72
利用福建省安溪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实测资料,对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坡地只要有一定的植被覆盖和适当的坡地工程,水土流失均可得到控制.松耕使坡耕地土壤侵蚀力急剧下降,必须加强夏季园面覆盖.建议利用USLE进行土壤侵蚀预测时,未扰动自然课露坡地C取值0.1-0.3.实测结果显示,香根草带和牧草覆盖均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效益,与山边沟工程结合,可以在较陡坡地果园开发中替代梯田台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桂山 《地理研究》1992,11(2):68-76
本文通过长江口实测氯度与流量和潮位资料的相关分析,预估了未来河口水质的变化。计算表明,当大通站下泄流量不足13×103m3/s时,未来东线调水及海平面上升,将使长江口南支河段水质严重恶化;三峡水库建成后,枯季1-3月增加下泄水量虽可抵消东线调水的影响,但在水库蓄水的10月遇枯水年分,水质将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福生  莫权辉 《热带地理》1995,15(3):235-243
广西岩溶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降雨分布不均,农用水源不足,加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调,生态系统的特和能量入不敷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下降,严重地影响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扬长避短,切合实际地发展林业和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采用GIS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区农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和操作,并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类型和功能,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等数学方法,提出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框架模型。并以无锡市马山区为例,开展了评价因子的量化、空间分析、等级划分、面积量算及评价图件输出等功能的试验,为进一步构建集成的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原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