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岩体地质力学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 是研究岩石工程设计、施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工程岩体计算数据智能化准备与确定子系统、地质力学作用过程的仿真数值模拟及其快速图形处理子系统, 并将其集成为一体。系统采用人机交互界面及多系统的自动转换, 使整个分析系统能充分发挥其模拟分析及图形处理功能, 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谷德振先生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重视区域地质构造体系、重视收集地质基础资料、重视岩体结构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拱坝、高重力坝、深埋长隧洞、地下厂房、抽水蓄电站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编制相应的地质勘察规范。  相似文献   

3.
论岩体爆破地质力学及爆破性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克利 《地质科学》1990,(2):194-199
本文对岩体爆破地质力学问题进行了论证。岩体的爆破性按岩体结构类型、地应力特征和爆破震动的影响可分为五类:1.极难爆(整体状结构);2.难爆(块状结构);3.中等(裂隙块状结构、碎裂结构);4.易爆(层状碎裂结构、软弱层状结构);5.极易爆(松散结构、松软结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程地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不断解决,工程地质力学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20世纪工程地质力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巨大挑战,详细论述了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工程地质体结构的相对性、工程地质体的连续性、工程地质体的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几何大变形、工程地质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等,展望了未来工程地质力学在大变形灾害工程控制材料研发、工程灾害控制、工程地质体的能量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和地质工程的量化设计方面的走向,指出工程地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工程地质勘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采用综合评判方法,提出了一种通用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6.
岩体结构力学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角度, 研讨了岩体结构力学的意义, 地位与作用。作者就个人的认识, 将岩体结构力学的理论特点, 概括为五个方面, 即再变形和再破坏, 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岩体结构控制论、赋存环境以及关于岩体的多种力学介质和力学模型构成的力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两个值得关注的工程地质力学问题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问世 ,不仅推动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 ,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 ,新的研究课题不断地被提了出来。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 ,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形成和逐步走向完善。作者认为以下两个工程地质力学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即边坡滚石机理和防治和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谷德振先生开创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是我国工程地质代表性科学理论之一,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它的核心内容。本文简要概括了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思想,介绍了近20多年来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的发展,包括岩体结构参数模型、应力-应变模型、强度与破坏概率模型、岩体水力学模型,讨论了岩体结构对岩体变形、破坏与水力学性质的各类力学效应与定量控制规律,并探讨了充分调动边坡岩体自稳潜力的主动加固理念、固脚和护腰的加固模式与锚固设计方法。本文认为,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深刻把握了岩体工程行为的基本控制因素和作用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进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定量理论研究是后来者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浅析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的边坡工程岩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晏鄂川  王晋等 《地球科学》2001,26(4):347-351
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类边坡工程岩体问题也日益增多。从卸荷岩体力学的基本观点入手,探讨了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开挖设计理论。研究表明,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完全符合卸荷岩体力学行为,不同于常规的加载岩体行为;边坡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分析计算中必须重视水力学因素和卸荷作用的影响,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表达式;边坡工程岩体的开挖设计应在充分认识其工程力学性状的基础上,针对边坡岩体地质特性,结合已有各类稳定边坡的资料,进行既经济又可靠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理论的岩体工程分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岩体工程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岩体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岩体的坚硬程度及完整程度,各种结构面的存在使岩体的坚硬程度及完整程度降低,研究表明,岩体结构面的分布具有很的分形现象,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岩体工程分类的分形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结构岩体变形性质及变形参数,强度特性及破坏概率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结论,运用理论公式表述了众多地质因素对岩体工程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数个工程的实践经验,对国标应用中的几个问题:①国标在认识岩体力学性质中的作用;②工程岩体单元的划分;③结构面的统计和Kv值的选取;④岩体变形参数的估算等进行了讨论,可以作为工程岩体分级实践和国标修订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岩石质量指标RQD与工程岩体分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讨论了工程岩体分类中 RQD确定的某些问题 ,对正确选取 RQD指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拉伸剪切破坏是岩石边坡工程与岩石隧道工程中常出现的一种岩石失稳类型。结合岩石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拉伸剪切应力状态产生的条件。总结了当前岩石拉伸剪切研究的实验手段,本构关系与破坏准则。指出了岩石拉伸剪切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研究趋势:(1)研制标准的岩石直接拉伸剪切设备,进行专门试验研究; (2)进行更多类型岩石,更多数量的岩石拉伸剪切实验。研究不同岩石类型拉伸剪切本构关系与破坏准则; (3)加强岩石拉伸剪切实验与此类型岩石工程的数值模拟工作,与试验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5.
某工程岩体的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某工程岩体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它是一种逆冲推覆构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弹塑性的有限元模拟和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工程岩体在天然或有蓄水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在天然与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共同作用下,它也是稳定的,在有540-600m蓄水位及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时,它将有可能发生破坏,在610m蓄水位及地震烈度为Ⅷ度的情况下,它也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岩石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对现行岩体力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的不断解决,岩石力学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程岩体力学阶段。工程岩体力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岩体结构的相对性、工程岩体的连续性、工程岩体的几何大变形、工程岩体的物性关系和物性参数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岩石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对现行岩体力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的不断解决,岩石力学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程岩体力学阶段。工程岩体力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岩体结构的相对性、工程岩体的连续性、工程岩体的几何大变形、工程岩体的物性关系和物性参数等。  相似文献   

18.
岩体风化程度量化分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岩体风化程度分带,是常用于区分地壳表部岩体工程地质性质优劣的一种较老的岩体质量分类,由于参与风化带划分的因素中定量指标较少,因而造成分带的误差较大。从风化岩体裂缝发育程度的变化、岩体完整性的变化和岩体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用岩体裂隙间距、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和原有的定性因素,对风化岩进行量化分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五届谷德振讲座主讲报告。本文简要回顾了谷德振先生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核心价值和历史贡献,系统介绍了30年来统计岩体力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探索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传承和发展。统计岩体力学借鉴经典统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提出了岩体结构几何概率模型、断续介质连续等效的断裂力学能量原理、岩体结构-应力协同控制原理、岩体强度的弱环控制原理、断续裂隙网络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裂隙岩体本构模型、岩体全过程变形分析方法、高储能岩体特性与岩爆机理模型、圆形硐室围岩弹性变形解析解;发展了岩体数据现场采集技术与装备、全空间方向岩体结构参数、力学参数、渗透系数计算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岩体质量分级、工程岩体主动加固方法;开发了岩体工程参数计算系统和数值分析工具JointModel。统计岩体力学的建立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和岩体力学理论与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部峡谷地区的公路大桥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间题,如桥塔边坡稳定性问题、桥基、持力层选择间题等,以贵州省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北盘江特大桥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分析为例,根据岩体非线性变形破坏理论,结合岩体结构面模拟及Hock-Brown强度曲线,确定了桥位区斜坡的潜在滑动面、对该桥梁勘察中的高边坡稳定性问题、岩溶地质间题、桥位持力层选择问题以及桥基承载力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