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对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不断的增加的现象,世界上许多科研工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砍伐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都是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上一个世纪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总量增加了大约百分之十五,而目前,二氧化碳的总量每年却以百分之零点四的速度往上递增。  相似文献   

2.
3.
气候保护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铮 《地理研究》2010,29(11):1921-1931
对国际上气候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气候保护经济影响模拟研究状况进行了讨论,认为气候保护研究应该侧重模拟分析;评价了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使用的排放情景专门报告中依赖的6个模型特点,指出IPCC的SRES模型不仅忽视了内生技术进步和国际GDP溢出,而且是缺少反映人类应对行为的被动型模型,现在需要发展主动型模型。还讨论了我国面对气候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气候保护模拟研究的不足,认为我国过分依赖适应气候变化分析的统计学模型,而不是适合气候保护研究的动力学模型。建议开展经济动力学模型、非线性CGE模型和基于自主体的模拟模型研究,提出全球气候保护的中国方案。本文介绍了LRICE模型框架,该模型的特点是干中学的技术进步,能反映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进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力,更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
陈绳甲 《地理研究》1986,5(3):47-53
本文基于地貌气候单位线的理论,提出了合理的分析与计算方法。并举一个实例,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镇地名管理工作是地名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城镇地名和地名标志现状与城镇的发展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城镇地名管理滞后局面,以适应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广大地名工作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人居环境:地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7.
严艳 《地理教学》2015,(6):36-38,14
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杭州某农家乐的女主人巧珍阿婆家种的橘子今年收成很好,但是卖的不太好。而她家隔壁茶庄的茶叶却特别畅销。请学生根据录像猜出阿婆家橘子卖不出的原因。(播放录像,学生猜)学生能根据录像判断出隔壁茶庄有气候品质认证标签,阿婆家的橘子没有气候品质认证标签,难怪在市  相似文献   

8.
从人居环境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着手 ,论述人居环境与地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为人居环境研究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新军  石育中  王子侨 《地理学报》2015,70(8):1313-1326
社会—生态系统具有不可预期、自组织和多稳态体制等特征。道路建设是区域发展重要的干扰驱动因素,对局域社会—生态系统产生多要素和跨尺度的影响。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相关概念和分析框架,以道路建设为切入点,借鉴社会经济连通度概念,以商洛市为例,从区域(local)和社区(community)两个尺度,分析道路建设对欠发达山区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将社会—生态系统分解为经济增长、生态景观格局和乡村发展3个维度,选取商洛市统计年鉴、商州区遥感影像和典型农户调查3类数据,结合数理模型、遥感与GIS技术和问卷统计分析,对道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道路网络与景观破碎度变化以及高速公路(国道)建设对乡村社区恢复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包括:① 道路扩张成为减贫的原因,却并非经济增长的动因,而经济增长却是道路网络扩展的原因;② 道路建设增加了当地生态景观的破碎度,却提高了社会连通度,并且景观破碎度与社会连通度之间呈正相关;③ 在乡村社区尺度上,道路建设与社区恢复力之间呈现复杂关系,乡村社区恢复力可以从集体记忆、生计多样性和适应能力3个准则层选取相应的替代指标,通过对农户调查来分析和解释,运用逐步回归分析,识别了乡村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下的欠发达山区乡村恢复力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地中海处在亚非欧三洲之间,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不同,冬季地中海相对周围陆地降温慢,温度较周围陆地高,成为热源;夏季则相反形成冷源。由于冷热源作用,冬季地中海区形成一个弱低压区,夏季则形成一个弱高压区,不同季节气压场形势的转变,成为影响地中海周围地区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华北平原气候的模拟和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准确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能为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通过统计降尺度方法对CMIP5中33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未来气候情景数据进行时空降尺度处理,得到逐日站点数据,并基于多模式集合预估华北平原在两个典型气候情景(RCP4.5和RCP8.5)下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40年后温度在情景RCP8.5下的增幅远高于情景RCP4.5,至21世纪末增幅达到最高;太阳总辐射量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减少—增加—稳定"特征;未来降雨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在空间变化上,东部和西南部地区未来最高温度增幅最高,最低温度增幅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空间格局;太阳辐射增幅表现为明显的"北低南高",而降雨增幅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040s(2031-2060)阶段各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太阳辐射和降雨)增幅较小,而2080s(2071-2100)阶段增幅加大;不同气候情景下各气候因子增幅差异较大,温度和降雨在情景RCP8.5下的增幅明显高于RCP4.5,而太阳辐射在情景RCP4.5下的增幅高于RCP8.5。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综述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冬小麦、春小麦 (夏粮)、玉米、马铃薯、谷子、糜子(秋粮)和棉花、胡麻、冬油菜、酿酒葡萄(经济作物)等10种主要作物的热量指标、水分指标和生长发育状况等对现代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气候变暖对作物热量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非常显著,作物需要热量指标比变暖前有提高的趋势;气候变干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非常敏感,作物需要水分指标比变干前有增多的趋势。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弊并重。对灌溉区作物是利多弊少,建议要创建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来应对;对旱作区作物是弊远大于利,建议要建立一整套旱作农业生产机制来适应气候暖干化。提出了作物气候生态适宜度是气候暖干化对作物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50  
王绍武  龚道溢 《地理研究》2001,20(2):153-160
综合评述和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有关气候变暖的一些争议。目前的结论是:(1)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4~0.8℃;(2)全球气候变暖的论断得到了海洋温度、大气温度、钻孔温度、陆地雪盖、海冰及冰川资料的支持;(3)1998年是近一个半世纪有观测资料以来最暖的一年,对1961~1990年平均的距平为0.55℃。20世纪变暖的趋势为0.066℃/10a;(4)1990′s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平均气温距平0.35℃,也可能是500a或者甚至1000a来最暖的10年。所以,20世纪气候的变暖是无可怀疑的。人类活动影响很可能是20世纪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全球变暖深刻地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而森林生态系统的改变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明确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情况,并科学合理地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研究人员与政策制定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全球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分别从森林土壤碳循环、植物物候、物种分布、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5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基于以上论述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导言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在气候学、地貌学和水文学方面已经有很大进展。但是,地理学家对于城市生物区系的研究尚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极其丰富多彩的城市植物区系,它与同样是变化多端的生境的联系,以及——更重要地——城市植物区系显著的空间变化,为地理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富于创造性的课题。世界许多地区日益城市化的人类种群以及随之而来的与自然界的隔离,要求在城市区域加强生物学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地理学的基本课题,在城市植被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的分析,对东昆仑山区和南疆东部的局部气候进行推测,并对由此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王铮 《地理学报》2002,57(2):250-250
社会地理学一直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是1949年以后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一个禁区,作为这两个禁区交叉学科的社会地理学更是禁区中的重点。虽然1979年以来,社会学和入文地理学得到了承认,但是由于社会学家需要解决许多迫切的社会问题,诸如人口控制、再就业等,地理学家们更关心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地理问题,中国的社会地理研究一直停滞不前。虽然不乏一些对西方理论的介绍,也出现了诸如顾朝林、阎小培、丁金宏、柴彦威等一些青年学者对社会地理的某些问题的富有政策见解的研究,但是从纯学术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地…  相似文献   

19.
张锐  刘普幸  张克新 《中国沙漠》2012,32(1):181-187
基于新疆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利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线性趋势线、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对新疆草地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新疆草地温度、降水、蒸散生产潜力均表现为显著增加,且四季和生长季各生产潜力也呈线性增加,夏季和生长季增幅最大,其次,草地生产潜力以及增幅均表现为北疆高于南疆,基本为由南向北递增,并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一致。其中,水分条件是影响新疆草地生产潜力的主导因素。根据二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年平均气温每升高/降低1 ℃,草地的年气候生产力增加/减少17.309 kg·hm-2·a-1,年降水量每增加/减少1 mm,草地的年气候生产力增加/减少24.392 kg·hm-2·a-1。  相似文献   

20.
森林对降水及地理环境有绝对的影响。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当时我还在大学求学期间,就得知德国森林学家已证实“森林是造雨者”,而且对地理环境的生态变化有绝对影响。森林不但影响降水量,更控制了山坡上的土壤侵蚀。故森林有一别名称之为“湖泊”,它能像湖泊那样对河流及广大农田产生作用。若高山上尽是翠绿的森林覆盖成郁闭状(Closed forest),这个可称为“湖泊”的深度,就等于树的平均高度到达其根部的平均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