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黔南石炭纪生物礁造礁群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黔南紫云猴场扁平村发育有石炭纪全球罕见的大规模典型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该礁体的主体部分由大型笙状群体四射珊瑚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下部发育点礁层,形成了罕见的、独特的石炭纪礁体类型。对该礁体的造礁群落详细研究,尤其是对Fomitchevella造礁群落的研究后发现,造礁群落内生物结构、物理结构决定了群落的整体面貌而造礁群落的营养结构是维持这种面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这3个方面共同作用来达到复杂的造礁生态体系的平衡。在礁体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后生动物造礁群落的存在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维持了一个相对复杂的造礁生态体系的平衡发展。群落的整体面貌、生态体系都是由群落内的关键种所决定的,如果将群落内起到核心作用的物种从群落内移走,那么群落的性质,生物的组成和功能都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石炭纪生物礁在晚古生代礁体演化序列中处于特殊地位。石炭纪是生物礁地史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发育的生物礁类型有:(1)叶状藻礁丘;(2)叠层石礁丘;(3)珊瑚礁;(4)Waulsortian灰泥丘;(5)Chaetetes礁丘;(6)钙质微生物—藻礁丘。石炭纪生物礁总体上表现为礁相结构、造礁群落组成及礁体建造阶段的造礁作用相对比较简单,这些都体现出生物礁在石炭纪的发展受到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在以藻礁占主导地位的宾夕法尼亚亚纪,中国后生动物骨架礁发育,尤其是发育有Fomitchevella大型珊瑚礁,成为世界石炭纪生物礁的一个亮点。从石炭纪整个生物礁的发展情况来看,后生动物骨架礁与以微生物和钙藻为主导的生物礁或许是两个平行发展的礁系统,后生动物骨架礁的发展在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有明显的演化滞后现象,以钙藻和微生物为主导的造礁群落的复苏在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更为迅速。从石炭纪生物礁古地理分布来看,石炭纪生物礁基本上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区域,因此,它们代表了在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礁体,与现代珊瑚礁的分布相近似。 相似文献
4.
5.
有着海洋"热带雨林"之称的生物礁,是一个由各类生物组成的高级生态系统,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的生物礁都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和古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礁的发展和演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晚古生代冰期对石炭纪生物礁的作用.晚古生代冰期是显生宙以来最为重要的气候变冷事件之一,开始于泥盆纪末,结束于早二叠世,导致全球古气候和古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并对石炭纪生物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虽然已经在晚古生代冰期和石炭纪生物礁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并未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两大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受古环境和古气候影响,石炭纪生物礁经历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和演化史,并与晚古生代冰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石炭纪各时期生物礁的繁盛或衰落与气候回暖或变冷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个完好的石炭纪生物礁发育在日本秋吉地区的玄武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上.其礁核相可划分为6个亚相.主要的造礁生物是钙藻类、剌毛虫、珊瑚和苔藓虫.这些造礁生物在湖南中部某些地区的石炭纪地层中也十分常见,其生物组成、形态和生态特征可以和秋吉礁礁核各亚相中的生物特征进行对比.湖南中部地区石炭纪浅海的海底地形存在高低差异,在地势较高的中高能地带具备生物礁发育的各种条件,已发现一些生物层,完全有可能发现生物礁.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贵州南部晚石炭世一种新的生物礁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黔南晚石炭世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多种底栖生物十分繁盛,为深入开展石炭纪生物礁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等陆续发现了一些新型的造礁生物,其中一种重要的造礁生物是一种类似藻类的生物。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笔者等发现:这种生物是黔南晚石炭世的重要造礁生物类型之一,它在台地边缘生物碎屑滩上以多种生长方式构建礁体。该生物具有两种生长形式:一种是生物体呈波状延续生长,弯曲环绕,层层叠置形成不同类型的纹层或席状;另一种是生物体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交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网格状形态。这种礁体的发现,丰富了石炭纪生物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贵州紫云县猴场镇扁平村的上石炭统中的叶状藻礁及其周边灰岩中发育强烈的成岩作用和胶结物,这些胶结物在猴场研究区内是显著的和有代表性的。通过观察、分析野外露头、光片、薄片、薄片的阴极发光和染色,来研究礁体岩石的成岩作用,确定了成岩作用序列、成岩环境、成岩阶段。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泥晶化、溶蚀、胶结、新生变形、机械压实、剪切或高温重结晶、构造破裂作用等。早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有轻微压实、溶蚀作用和在礁灰岩成岩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提供了大量的微亮晶、斑块状亮晶方解石、放射纤维扇状胶结物,构成了岩石骨架从而决定岩石的最终形态。表生成岩阶段,强烈的溶蚀作用形成大的晶洞孔隙或通道孔隙, 相似文献
14.
贵州紫云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微相特征与沉积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晚石炭世叶状藻礁发育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内。研究以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叶状藻礁剖面中岩石的微相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主要总结出6个微相类型,为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球粒生屑泥粒灰岩、叶状藻粒泥灰岩—叶状藻泥粒灰岩、腕足泥粒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总结了一个在开阔台地与台地边缘过渡带上的局部相模式,由较深水的开阔台地相、叶状藻礁相、台内斜坡相和台内较浅水的斜坡相、较浅水的开阔台地相、台内浅滩相过渡,分析总结了叶状藻礁的沉积环境。微相组合及其在剖面纵向分布规律显示,剖面的总体沉积环境为潮下带浅水开阔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15.
贵州紫云扁平村石炭纪珊瑚礁剖面微相分析与沉积相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扁平村生物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Fomitchevella骨架构成生物礁主体。扁平村的这种以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石炭纪生物礁在全球也是不多见的。本文以实测剖面微相分析为主要手段,观察、分析珊瑚礁的生长、沉积环境,对该珊瑚礁的剖面进行详细的微相分析。我们总结了6个微相;划分出5个沉积相:在剖面上由下至上,相1较浅的受保护的台地相,相2搅动水中的浅滩相,相3较深的开阔台地相,相4浪基面以上斜坡相,珊瑚礁在这个相上发育起来,就是相5珊瑚礁相,再向上为相3,相1;进一步总结出了与圆丘礁缓坡类型相似的局部相模式;并分析了珊瑚礁生长、沉积环境。总体上剖面沉积环境为潮下开阔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对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地层中生物礁的发育特征及区域展布进行了系统阐述。基于野外实地考察与室内镜下分析,采用地球化学与岩石学方法相结合,总结归纳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生物礁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特征以及地层特征,分析生物礁主要产出层位及规模大小,探讨其古环境与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造礁生物主要为四射珊瑚,其次为横板珊瑚,发育锥状、盘状的单体珊瑚和管状、丛状、蜂窝状的群体珊瑚,附礁生物为腕足、等;珊瑚礁在岩层中以点状产出,呈不连续带状分布,依据其在地层中的发育规律与展布特征,分为簇状竖直丛生管状珊瑚、簇状水平延伸管状珊瑚以及簇状顶端向下倾斜管状珊瑚;根据岩石中的生物颗粒含量,生物礁灰岩储层岩石类型分为珊瑚骨架灰岩、珊瑚颗粒石灰岩、生物颗粒质石灰岩、含生物颗粒石灰岩以及泥晶灰岩。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以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晚石炭世以海陆交互的潮坪环境为主。研究区石炭系生物礁主要位于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三、四段,在石灰沟、旺尕秀等剖面可见厚层油砂,指示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8.
黔南惠水雅水剖面下石炭统上司组底部含有厚度约7m的生物沉积和建造灰岩,为上下生屑滩夹含5m厚的珊瑚格架礁,微相类型丰富,可划分出4种类型:1泥粒状灰岩;2粒泥状灰岩;3珊瑚障积岩;4层孔虫盖覆岩。在生屑滩沉积生物碎屑泥粒状灰岩中,珊瑚、腕足类、钙藻、介形类、海百合茎等破碎程度高,分选性低,为较强水动力条件远距离或频繁搬运后快速沉积的产物,此时不适宜大型珊瑚原地生长保存,仅见少量而单调的单体四射珊瑚和复体四射珊瑚。珊瑚格架礁以生物碎屑粒泥状灰岩、珊瑚障积岩为主,发育少量层孔虫盖覆岩和藻类粘结作用。腕足类、钙藻、有孔虫、海百合茎、介形类、腹足类较为丰富,苔藓虫以及层孔虫的丰度未达到支撑程度,昭示珊瑚格架礁生长期的水动力条件减弱,为单体四射珊瑚、笛管珊瑚(Syringopora)和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为主体的珊瑚群落形成原地礁灰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