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河县下卡加-完尕滩一带(图1)二叠系为一套上部由深灰色含灰岩巨砾的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板岩互层,下部为灰黑色板岩所组成的巨厚沉积岩系。该岩系沿层面的剪切作用明显,通常组成一系列紧闭褶皱,并发育有倒转向斜和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湘西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认为赋矿层位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马底驿组;导矿和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构造;板岩、砂质板岩和变质砂岩的主要成矿元素丰度相对较高;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砂岩曲线具有相似趋势,说明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国强 《广东地质》1995,10(1):13-16
广东的寒武系为浅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基本层序为砂岩-粉砂岩-板岩(或粉砂质板岩)的组合,夹有含黄铁矿或含磷硅质扁豆体,碳质板岩及灰岩透镜体,寒武系在桂湘赣、云开和东江3个分区,采用赣西南的岩石地质名称;下部的牛角河组以夹较多碳质板岩及含磷硅质扁豆体为特征;中部的高滩组,底以含砾岩或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为标志,顶部可见灰岩,泥灰岩透镜体或钙质泥岩;上部为水石组,底部以含砾砂岩为标志,往上以板岩为主,在梅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矿区位于内蒙地轴西段北缘,出露的白云鄂博群,主要由区域变质轻微的沉积岩构成,其岩性为变石英砂岩、变杂砂岩、变含砾砂岩、板岩、炭质板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及少量火山岩。岩相变化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后期作用强烈。该矿床发现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该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特别近年来,沉积变质成矿说呼声很高,在这种认识下,要寻找该类型矿床,首要任务必然是含矿层的对比和确定。最先涉及到的当然是宽沟南北白云鄂博群分层对比问题。为此,我们在详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宽沟南北实测地层剖面的地层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用数学地质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1地质概况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中南部。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多底沟组(灰白色大理岩、结晶灰岩,夹泥灰岩、灰黑色砾屑灰岩、砾屑泥晶灰岩)和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上部为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粉砂岩与炭质板岩互层;下部为炭质板岩、炭质页岩夹粉-细砂岩,含生屑泥晶灰岩)。岩浆岩以侵入岩为主,在浅部呈岩脉产出,深部存在含矿斑岩体。主要  相似文献   

6.
张道红 《云南地质》1997,16(1):68-75
云南砂岩铜矿,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地区的中生代红层中,储量居国内同类矿床之首,矿床中伴生的银,达大型规模,部分矿床中还伴生有金,可综合利用。1地质概况云南中生代红层主要分布在扬子准地台西线的滇中盆地及藏滇褶皱带南缘的兰坪~思茅凹陷带。矿床受一定层位控制,主要分布于佛罗、白玉系中,为一套下粗上细正韵律陆相碎屑岩建造。含矿岩石以含砾的中~细粒砂岩为主,少量为砂质砾岩、泥质粉砂岩、板岩。铜矿体主要产于浅紫交互部位的浅色层中。矿床受背斜构造控制,特别是穹隆构造,后期的断裂构造与铜矿及件生银的进一步富化有…  相似文献   

7.
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方林  陈德兴 《地球科学》1996,21(5):536-540
在系统统计湘南地区出露地层各类岩石成矿元素丰度,总体平均含量,浓度克拉克值和叠加强度参数基础上,结合湘南地区成矿特点,分析了W,Sn,Pb,Zn,Sb等元素的成矿作用,初步认为湘南地区仅沉积作用,海底火山作用及热卤水作用难以形成上述元素的大型矿床,但通过沉积改造,热液叠加作用有可能形成层控型铅,锌矿床和锑矿床。  相似文献   

8.
西藏阿里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系1980年我院西藏科考队郭铁鹰、聂泽同、梁定益,研究生胡昌铭、孙特及西藏地质二队张宜智,王为平等同志野外采集的。描述的遗迹化石产于西藏阿里喀喇昆仑山南部霍尔巴错群的展金组和曲地组。展金组为一套厚约三千余米的砂板岩交互层,并夹有基性火山岩及凝灰岩,具有清楚韵律的复理石建造,其下为未见化石的擦蒙组含砾板岩。曲地组位于展金组之上,为砂岩、含砾砂岩夹粉砂质板岩组成的类复理石建造,厚约一千余米。曲地组之上为含(虫莛)Monodixodina,Parafusulina的吞龙共巴组。厚达四千余米的展金组和曲地组大部分岩层内古生物化石(遗体)稀缺,但在砂板岩内却往往含有很多遗迹化石。展金组上部中重要的化石是典型冷水型双壳动物Eurydesma由刘本培鉴定计有: Eurydesma perversum,E.Playfordi,E.mytiloides,E.subovatum,E.sp.等,展金组下部钙质砂岩透镜体中产腕足类:Ambikella sp.,Anidanthus fusiformis,  相似文献   

9.
陈松茂 《矿床地质》1984,3(2):85-93
一、地质特征 6241矿床位于武夷山新华夏构造带某断陷盆地西缘。盆地两侧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盆地内地层由一套白垩系紫红色砾岩、砂岩、泥页岩和花岗质含砾砂岩组成,不整合地覆盖于震旦系变质砂岩、千枚岩,板岩和石炭系的轻微变质细砂岩、页岩和煤层之上,盆地基底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龙江省黑河大新屯金锑矿区新元古代北宽河组二云母片岩、砂质板岩、大理岩岩石样品化学元素光谱分析,发现该地层三类岩石Au、As、Sb、Hg含量是上部陆壳丰度数十倍至上千倍,富集系数普遍偏高,在地层中呈偏峰和多峰分布,几何平均与算术平均比值小于0.65,变异系数(Cv)、叠加强度系数(D)大于1.5,相关系数十分接近,为0.87~0.97。综合参数表明该地层遭受后期地质作用强烈改造,存在后期矿化叠加的可能性。Au、As、Sb、Hg参数近协调一致,表明这些元素在区域矿化上有共生的性质。Au、As、Sb、Hg参数特征表明北宽河组可为金、锑等成矿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故认为北宽河组为金、锑等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含矿砂岩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镜显微镜下观察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该矿床矿石中存在5种矿物蚀变作用类型:高岭石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和水云母化;钻孔伴生元素特征表明,钱家店部分铀矿体在初次形成后,可能又遭受后期流体叠加改造作用;元素迁移特征表明,矿区总体可能经历了两期不同性质的成矿流体,前期流体导致矿化砂岩的形成,后期流体在此基础上叠加改造,使铀再次富集成高品位铀矿石.综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钱家店铀矿床经历三阶段成矿流体作用:第一阶段为同生沉积铀成矿;第二阶段为油气/热液改造叠加成矿;第三阶段为层间氧化铀成矿.  相似文献   

12.
庄天明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01-1015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广泛发育特征特殊的角砾岩和含角砾砂岩,前人对其成因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矿区岩相构造填图的基础上,根据岩石角砾、杂基、胶结物成分和结构特点,划分出以下8类岩石:(1)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2)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3)石膏/硬石膏胶结灰岩砾角砾岩,(4)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5)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或称含灰岩角砾砂岩),(6)膏砂泥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7)砂质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8)含矿石砾角砾岩。其中,含矿石角砾岩形成于矿后,而其它角砾岩形成于矿前且可能近同期形成。角砾岩均处于下部"原地"和上部"外来"地层系统之间。研究认为含矿石砾角砾岩为矿后垮塌成因,其它角砾岩为(含砂)膏盐底辟成因,或含砂膏盐底辟破碎围岩、携带角砾流动的产物。目前角砾岩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和灰岩角砾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可能为后期含有机质流体与先存的、作为胶结物的膏盐反应形成。这一过程同时产生H2S,对后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角砾岩的矿化与膏盐底辟体有关,具"单中心"分带、"多中心"叠加的特点。矿化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热液矿物交代角砾岩间或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角砾本身弱/无矿化。比较而言,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为含矿最普遍,次为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含矿石砾角砾岩,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局部含矿。  相似文献   

13.
1.地层建造组成的基本特征湘东前震旦系地层分布广泛,约占全区地层出露面积的60%,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以冷家溪群为区内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灰绿色变火山岩和以板岩为主夹变质复矿砂岩,板岩一般呈厚层状,岩性较单一,下部变基性火山岩发育,中下部为流纹质凝灰岩及凝灰质板岩。其上板溪群为一套厚约2000余m的碎屑岩建造,复理石韵律甚为明显,与下伏冷家溪群为整合至假整合接触,岩性为变质复成份砂岩、含砾  相似文献   

14.
雪峰山中段金矿类型众多,其中,近年来新发现的砂岩层控型金矿分布广、品位富、工业价值大。芙蓉溪群砖墙湾组(Ptfz)长石石英杂砂岩和震旦系长滩组(Zc)含砾长石石英杂砂岩均具明显的控金作用。砂岩层往往大面积发生矿化蚀变,矿体严格受砂岩层控制。在多种蚀变叠加及NW与NE向两组构造交汇部位往往形成"T"状富金矿柱。   相似文献   

15.
南华系大塘坡组是一套优质烃源岩和潜在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重要的地史研究和油气勘探意义,然而关于其沉积过程及高精度层序地层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作者以黔东北ZK513井岩心描述及薄片观察为主要研究手段,运用了新的细粒沉积物的分类标准,精细划分识别了以石英砂岩、含砾泥质砂岩、灰色泥岩、灰色含砾砂质泥岩、灰色泥质砂岩、黑色炭质–硅质砂质泥岩、黑色含砾炭质–硅质泥质砂岩、灰色石英砂岩、黑色锰质泥岩、黑色泥质粉砂岩、黑灰色泥质粉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灰色粉砂质泥岩、灰白色泥岩为代表的14种岩相。并根据岩相组合特征识别了陆棚内盆地、深水陆棚、浅水陆棚3种沉积相,以及前滨、冰海浅水陆棚、陆棚内富锰盆地、陆棚内深水盆地、陆棚内盆地边缘、深水陆棚、浅水陆棚7种沉积亚相。据岩相、沉积相分析,认为陆棚内盆地相内LF9黑色锰质泥岩、LF10黑色泥质粉砂岩为烃源岩的有利相区和层段。通过对岩相、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SQ1—SQ5,以及4个三级层序界面SB1—SB4;在三级层序内部,根据岩相叠加样式并结合沉积构造定量化统计,总结出4种典型的准层序类型,根据准层序的叠加形式识别了三级层序内部若干准层序组...  相似文献   

16.
川北砂岩-泥岩系混合作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沉积岩混合作用判别原理,应用元素铬-钍判别法,判明川北砂岩-泥岩系为二元混合成因。再根据二元混合元素丰度关系定律,由混合变换式求出丰度关系常数,认为川北砂岩-泥岩系既具有互稀释混合作用,又具有稀释混合作用,进而可以对沉积岩端员物质组成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顶部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部的油砂露头剖面的精细野外实测,在克拉玛依上组油砂露头共识别出11个单砂层,岩性以灰褐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以及中砂岩等粗粒岩石为主;在八道湾组底部砂岩中共识别出12个单砂层,为多期河道迁移叠加的产物,每一单砂层均以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中细砂岩...  相似文献   

18.
塔中40油田东河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河砂岩是塔中40油田的主要产层,根据岩性不同,由上至下可分含砾砂岩段和均质砂岩段,两段储层的储集物性相差很大,其中均质砂岩较好,通过岩心观察储层岩石学戚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等多种特征研究,认为含砾砂岩段为临滨亚相的产物,均质砂岩段为前滨亚相的产物,这是两段储层物性相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岩石组份上,含砾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比均质砂岩高得多,通过细致的微观特征分析,认为这种碳酸盐胶结物可能是埋藏过程中粘土矿物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析出的钙、镁、铁等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所产生;这些碳酸盐胶结物后被溶蚀形成现今的储层.含砾砂岩段储层较差可能是由于其沉积于临滨环境,源始孔隙度较低,成岩改造后相对更致密,在溶蚀过程中,溶蚀流体通过少,胶结物被溶蚀的少所形成.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是东河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安朝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58-1169
在提取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11个1:2.5万地球化学测量项目16种共同测试元素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数理指标及多元统计分析,以期从整体角度为该区寻找原生矿床及后期研究提供表生地球化学依据。分析显示:Au元素以强丰度背景拟合值、高剔除比率、高离散分布特征、强叠加值为特征,为区内主要的成矿元素,其次As、Sb、Cu、Ni、Cr、Co、Ag、Pb、Zn等元素丰度背景拟合值与剔除比率高,高强数据多,可作为第二类成矿元素;高温热液元素为背景的稀有稀土元素组合,浓集系数、丰度背景拟合值均表现为富集曲线,但变异系数与叠加作用较弱,可作为第三类成矿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将全区元素划分为Ag-Zn-Pb、Cr-Co-Ni-Cu、Y-La-Sn、As-Mo-Sb、Au、W-Bi等六类,并且由各元素的因子得分极值绘制了地球化学分区图,从表生地球化学角度阐明了有利的成矿区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化县厚溪村剖面的青白口纪岩门寨组—南华纪长安组露头层序和沉积相的观察、分析,确认岩门寨组上部为浅灰色条带状粉砂质板岩与凝灰质板岩及岩屑石英杂砂岩、含砾砂岩构成向上变粗的层序结构,其中多见有石英砂岩薄层滑塌变形或滑碎为砾石的现象,相环境可能处于陆棚—上斜坡过渡地带,是海平面变化最易于识别的区域。反映了海平面缓慢下降—快速下降的变化过程,属于晚期高水位体系域。南华系长安组以块状泥砾岩、含砾板岩夹含砾砂岩为主,纵向构成向上变细的主体结构,具有从退积(二元)结构—进积(块状)结构—退积(或弱加积)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低水位体系域特征,属于快速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由此识别出二者之间的Ⅰ型不整合界面,提出了重新划分南华系底界的方案。认为在缺少古生物依据的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通过对露头层序及其变化和岩相之间关系的研究,详细划分其基本程序与堆积结构类型,归纳判别体系域,划分层序,是识别不整合类型、划分地层和对比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不整合界面的识别,结合区域上相关沉积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前人确立的"雪峰运动"是武陵运动后扬子东南缘裂谷作用的延续,是盆地伸展驱动海平面下降并产生相关沉积响应的过程,不是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