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将网格法用于DLG空间要素综合的数学计算过程的研究,提出DLG要素综合的一种新方法——网格综合法。通过对点、线、面要素网格综合法的系统分析,重点论述线、面典型空间要素的网格综合法的理论和方法,并提出数学模型,为空间要素自动地综合提出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这在各级地理信息空间数据采集和建库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GIS环境下空间要素的制图综合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首先分析了制图综合在GIS空间数据输出中的作用,并从讨论制图的基本方法入手,探讨了在GIS矢量型和栅格型数据结构下制图综合中选取、简化、概括和移位的实现方法,尤其是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栅格数据要素的综合方法,最后讨论了在GIS中实现制图综合的合理工作流程制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空间数据生产是分幅进行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将跨图幅的面状或线状要素,合并成同一要素,使其符合现实世界情况.从数据生产与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DLG数据要素融合算法,并基于.net平台使用C#语言对算法进行了实现.实践证明,该算法对DLG数据要素融合是有效的,且算法处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空间数据索引是GIS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主流的网格空间索引方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比较,指出了网格索引方法对空间要素进行索引是高效的,但对于非规则地图它是不适应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空间索引的方法,即自适应双层网格索引.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模型的实现过程,并且用实验充分论证了这个模型的效率,认为利用自适应双层网格索引检索空间数据时,处理、查询效率和占用空间等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空间数据共享需求的增多,需要更多在共同格式上的协议来确定数据对买卖双方都有意义。有效的数据转换也要求空间要素有统一的定义。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空间数据转换标准(SDTS)第二部分提供了空间要素数据内容规范的一种模型及适合这一模型的要素和属性词典。这模型提供了标准化空间要素的基本原理。目前,该词典仅包含有限的水文和地形要素的子集。为使其有用义,还必须包括其它类要素的术语和定义,如交通、测深、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各部门对DLG产品的要求以及我院对DLG产品数据采集的认识。归纳总结了1:10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采集中核心要素及全要素的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线划图(DLG)是数字城市中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基础地理数据,城市规划需要现势性强的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对于原有地形图的修测会使DLG在不同的生产工艺和不同软件平台下产生不同的图形数据格式,给规划平台的维护和GIS的入库造成不便。面对这一矛盾,使用VB语言编制转换程序,对DLG每个图元进行程序转换,结合安阳市的情况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太原市数字线划图(DLG)缩编项目的生产实践,对数字化地形图缩编软件的选择和缩编方法进行了探讨,借助众多制图软件的优势功能,采用人机协同的工作方式,将地图综合过程分解,交互式地完成了太原市数字线划图的缩编工作,为实现地图缩编智能化开辟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1∶500 1∶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为基础,制定了MDIGS数据向GIS数据的转换方案,通过Arc GISEngine和Teigha.net开发数据无损转换工具,实现了MDIGS平台DLG数据向ESRI平台Geo Database数据库自动、高效入库。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基础测绘成果是构建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数据来源。结合增城市航摄成图数据入库工作,详细阐述了基于CAD结构的DLG数据入库过程,实现由地形图库数据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空间映射观念的地图综合概念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关系代数的映射变换思想,将地图综合的概念框架划分为2种映射形式:空间实体映射和空间关系映射,根据变换前后空间实体数目的变化,空间实体映射进一步区分为1-1,n-1,n-m映射。空间关系映射则视为拓扑关系、距离关系、方向关系3种基本关系的复合变换。为描述综合过程中粗化表达,建立了“空间关系分辨率”概念,基于9交叉、主方向模型以及本文自行建立的“等距离关系”模型分别给出了拓扑关系、方向关系、距离关系中分辨率的表达方式。在概念级上讨论了2种映射在地图综合过程的表现形式,这一综合模式与传统方法的显著区别是,它强调了关系也存在综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论述了格网的基本概念。着重对空间信息格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初步描述了空间信息格网的组成、结构体系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