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珍珠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莉 《海洋科学》2002,26(11):10-13
1世界珍珠产业的发展珍珠按产出水域可分为海水珠和淡水珠两大类 ,其颜色以银白、黄白色为主 ,还有少量黑色、粉红色。世界海水珍珠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 ,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及南美一些国家也有少量生产。淡水珍珠中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 % ,日本、美国、越南等地有少量生产。黑珍珠是栖息在以赤道为中心 ,热带地方的黑蝶贝生长出来的 ,主要产地在美国的夏威夷、法属波利尼亚的塔希提、库克群岛的马尼希基 ,过去年产量仅有200~300kg,近几年增长较快 ,年产达19t左右。1.1日本珍珠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氏珠母贝微卫星快速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之一.自60年代我国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90年代,海水珍珠养殖已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海水珍珠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海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仅靠采捕天然野生的亲贝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越来越多地用人工养殖的亲贝进行人工繁殖.而采用少数亲贝(尤其是养殖亲贝)的育苗导致近亲繁殖,使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出现了退化,在海水珍珠养殖上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单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马氏珠母贝(PinotadamartensiDunker)生长于亚热带海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及日本等沿海地区 ,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海水人工养殖珍珠的最主要种类。我国马氏珠母贝的珍珠产量 ,占整个海水珍珠产量的95 %以上 ,居海水珍珠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 ,从养殖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对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和育珠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进 ,对于提高海水珍珠的产量、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于1996~1997年在海南陵水县黎安港湛江海洋大学试验站进行了马氏珠母贝人工养殖及育珠笼具改进的试…  相似文献   

4.
有关鲈鱼的报道,国内从70年代开始,80年代后做的工作较多。陈大刚[1]对自然海区的鲈鱼生活习性1976年就进行了细致研究;毕庶万[2]等对黄渤海北部鲈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有关鲈鱼养殖试验情况,俞郇民[3]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目前尚未见鲈鱼海水池塘单一养殖的报道。1993~1994年作者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鲈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试验,1993年在莱州土山虾场3亩池塘中共出产平均体重210g活鲈鱼850.5kg,成活率90%,平均亩产283.5kg,亩纯利4425元;1994年在莱州市养…  相似文献   

5.
鲑鱼生长激素基因表达产物的促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生长激素用于促进鱼类生长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先后用哺乳类动物和鱼类本身的生长激素,通过体内注射、投喂和注射等方式导入实验鱼体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促进鱼类生长的效果[1,3,5,6,9]。80年代中期,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国外许多实验室从哺乳动物和多种鱼类中分离出生长激素基因,构建了可在工程菌中表达的重组质粒,实现了这些基因在工程菌中的高效表达和表达产物的有效分离。随后利用工程菌中表达的生长激素所进行的鱼类养殖实验表明,它们具有与天然生长激素相同的促生长效应[2,4,8]。与天然…  相似文献   

6.
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培育的中间试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符韶  梁飞龙 《海洋科学》2000,24(2):12-14
企鹅珍珠贝Pteriapenguin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区 ,如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及我国的广东、海南沿海 ,栖息于潮下带的水域或港湾 ,营附着生活。企鹅珍珠贝具有个体大、生命力强、壳内珍珠色泽优美 ,外套膜分泌珍珠机能旺盛等特点 ,是生产大型海水附壳珍珠的优良品种[1]。其培育的附壳珍珠具有珠层形成快、颗粒大、光泽好、商品价值高的特点。有关企鹅贝附壳珍珠培育的研究 ,日本和国内都有过报道 ,但国内一直停留在初试阶段 ,笔者于1996年8月5日~1997年7月8日在海南陵水县黎安镇湛江海洋大学珍…  相似文献   

7.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k)]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 ,但最有研究成效的却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 ,但此后缢蛏人工育苗技术未见进展 ,至今缢蛏养殖苗种仍来源于野生群体。鉴此 ,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1~5]的基础上 ,于1997~1998年进行了缢蛏人工育苗试验 ,且两年均获成功 ,现将采取的技术措施简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设施催产、育苗池 :面积为5m×6m水泥池 ,共10只 ,池顶盖为玻璃钢瓦。自然海区培苗田 :面积为60~100m2,共10块 ,合计800m…  相似文献   

8.
臭氧在卤虫卵孵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小明  刘淇  王群  李健 《海洋科学》2002,26(6):68-71
臭氧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起到灭菌、消毒、净化水质的作用 ,并且它在水中可迅速分解为氧气,不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1,8,9],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消毒剂” ,因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往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臭氧对养殖鱼类的毒性及水体的杀菌效果等方面[5,6,8] 另有报道臭氧影响微藻中的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含量[7]。有关臭氧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仅见有孙广明等[2]报道 :利用臭氧处理过的水进行卤虫卵孵化,可使其孵化率提高10%以上。但有关卤虫卵孵化的最佳臭氧浓度、臭氧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影响、…  相似文献   

9.
卤虫(Artemia)又叫卤虾 ,卤虫子或丰年虫 ,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耐高盐的小型低等甲壳类动物 ,全长1.2~1.5cm ,卤虫天然栖息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 ,按水中的离子成分来分有氯化钠型、硫酸盐型、碳酸盐型和钾盐型[1]。卤虫不仅营养价值非常高 ,而且生长和繁殖速度快 ,很容易培养。美国专家对24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定 ,表明卤虫是仅次于大马哈鱼的最适于养殖的水产经济动物 [2]。卤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和丰富的 β 胡萝卜素、核黄素等[3]。卤虫不仅在水产动…  相似文献   

10.
养虾池半精养封闭式综合养殖的养殖容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虾病的困扰 ,养虾业近几年来一直未见有较大的起色。人们也试验了各种不同的养虾模式 :混养[1]、地膜养虾[2]、地下卤水养虾[3]、充气养虾[4]、卤水淡化养虾、封闭式养虾[5 ,6]和高位池养虾[7]。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这些模式往往只适合于一定的地区 ,也就是说只有当具备某些特殊条件时才能进行特定模式的养殖。实际上 ,虾病的大规模爆发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盲目追求高产量造成的。高密度放苗和大量投饵使养殖水环境持续恶化 ,从而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 ,养殖容量的…  相似文献   

11.
养殖渔业生态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庆彪 《海洋科学》1994,18(5):15-17
随着养殖渔业的发展,一些生态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例如,70年代日本养殖扇贝大量死亡[3];80年代末,日本海面养鱼渔场老化,赤潮频繁发生,缺氧水团不断扩大,鱼类生长缓慢,死亡量增加。80年代以来,我国养殖对虾水域富营养化,虾病越来越严重,养殖扇贝有时也发生大量死亡。这些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殖渔业发展的因素。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曾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虾贝混养、贝藻间养等。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解决上述问题应遵循什么途径,很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探讨。养殖渔业水体是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梁飞龙  符韶  罗杰 《海洋科学》1998,22(4):16-18
目前国内企鹅珍珠贝(Pteriapenguin)养殖尚不具规模,且都是沿用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法[1]。作者在生产研究中发现企鹅珍珠贝中大贝足丝特别发达、粗壮,附着力特别强,用一般清贝刀很难将足丝切断,要将企鹅珍珠贝中大贝从养成笼(锥型笼)中取出,进行清洗换笼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1994年3月~1997年8月,作者在海南省陵水县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站进行了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初步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贝取自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站人工养殖的企鹅珍珠贝。试验开始时贝龄0.5a,平均壳高6.4cm。一般认为企鹅珍珠贝幼苗下海养殖至壳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对虾病害防治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挫折。这场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原生物的传染,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虾池有机污染的积累造成养虾池池塘池底“老化”,近海区的工业污染以及养殖操作管理的失误等都是诱发原因[1~6]。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探讨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根据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特点,作者于1994年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养殖场进行试验,利用对虾防病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相似文献   

14.
魁蚶育苗在我国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1,2],育苗水体较小,再加上幼虫培育时间长,幼虫成活率、变态率不及扇贝高,造成了出苗量不高。为此作者探索了一套魁蚶大水体升温育苗稳产技术措施,1993年在312m3水体中育出0.5cm苗种9.36×107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300000个/m3以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贝分别于5月12,15,16,17日人工潜水捕自荣成近海,壳长为5~10cm的2~4龄贝,共5400个。1.1.2饵料主要是等鞭金藻3011,塔胞藻,小球藻等高温种类。亲贝蓄养以…  相似文献   

1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微生物群落在海洋的碳、氮[4]、磷 [6]和硫 [14]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分 ,作为分解者和二次生产者 ,影响着颗粒有机物的溶解与沉降、溶解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无机营养盐的形成等生态过程 ;有些微生物是初级生产者 ,能通过光合自养、化能自养等营养方式生产有机物。早期的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建立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基础上。然而由于培养条件与自然条件的差异 ,实际上培养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环境中的少部分菌种(0.001 %~15 % ) [2,5,12,25],而且往往加入了浓度远高于自然状况…  相似文献   

16.
螺旋藻对中老年保健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吉祥 《海洋科学》1994,18(6):32-34
本文就螺旋藻在中老年医疗保健、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1平衡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螺旋藻的化学组成[8,19,20]具有以下特点:(1)蛋白质含量比高蛋白代表食品──牛肉、鸡蛋分别高2.3和3.6倍[12];含有18种氨基酸及人体全部必需氨基酸,其组成基本达到FAO/WHO确立的理想标准[20]。(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丰富[22]。(3)矿质成分由多种常量元素(较丰富的有Fe,K,Mg等)和微量元素组成。(4)维生素种类多(十几种),含量丰富;含有植物中少见的B…  相似文献   

17.
鳀鱼水解蛋白脱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水解产物常带有苦味,鱼蛋白经过酶水解后也产生强烈的苦味[4,6]。苦味来自水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疏水基团的短肽和疏水性氨基酸[5],其中,带有疏水基团的短肽比疏水性游离氨基酸的苦味大[2]。短肽的苦味与其疏水基团的多少、种类及其排列顺序有直接关系。大多数苦味肽的链端都有亮氨酸(Leu)[3]。水解蛋白的脱苦方法大致有5种[1~3];水解法、类蛋白合成法、有机溶剂法、吸附法、掩盖法。鱼(Engranlisjaponicus)属于中上层低值鱼类,在我国沿海蕴藏量很大。随着大多数经济鱼类资源的日益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因素对黑蝶贝插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蝶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Linne)插核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后死亡多、脱核率高。为解决这个关键问题,作者把影响黑蝶贝插核的因素,即母贝性成熟度(A),排贝时间(B),插核部位(C)和术后休养方式(D)都联系起来,用正交表安排成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于1987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手术后的黑蝶贝,留核的最优条件为D_3C_3B_1A_2,即手术贝以贝笼休养,每贝插“左右袋”(二核),术前母贝处理14—16h,挑选性腺较丰满贝插核。  相似文献   

19.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20.
黑Jun生态生长效率周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杨纪明 《海洋与湖沼》1995,26(6):586-590
于1983年12月-1984年5月和1990年6月-1991年1月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物培育楼养殖黑Jun为材料,进行黑Jun周年的摄食-生长实验,以探讨其生态生长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冷温性鱼,黑Jun在4.0-27.3℃水温条件下都有摄食;平均日摄食量为2.4-10.0g,相对体重的百分比为1.1%-4.4%,这二者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体重日增长量以4,6,7月和10-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