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是增加海上作业成本、影响设施安全和缩短其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掌握海洋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是开展防除研究工作的基础。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石莼Ulva lactuca和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是华南沿海主要的污损生物种类。研究上述4种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结果显示,网纹藤壶无节幼虫于30℃黑暗环境中培养,5d左右即可发育为金星幼虫,可将其在4℃条件下储存备用。强度为4000lx的光照射缘管浒苔和石莼,可刺激其游孢子大量释放;细基江蓠经阴干处理再浸泡海水,可诱导其果孢子的放散。每天接受900—1300lx光照12h,室温(21—26℃)下培养4d,是观察缘管浒苔和石莼游孢子附着萌发的最佳条件,而细基江蓠果孢子的附着萌发观察则以室温(18—23℃)下培养2d为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对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虫存活率以及金星幼虫和Ⅵ期无节幼虫所占比例方面,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对网纹藤壶幼虫的投喂效果均明显优于小球藻;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培养的金星幼虫附着率明显高于老化扁藻(p0.01)。因此,以旺盛期亚心形扁藻作为幼虫培养饵料应更有利于藤壶幼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幼虫处于12°C、18°C、24°C、30°C和36°C环境中的发育和附着状况。结果表明, 网纹纹藤壶无节幼虫经历96h的发育后, 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9.0%±1.2% (12°C)、95.0%±4.8% (18°C)、92.0%±2.8% (24°C)、80.0%±10.6% (30°C)和0 (36°C); 在12~30°C的范围内, 温度升高能显著促进幼虫的发育。网纹纹藤壶金星幼虫在96h的培养过程中, 其存活率在所有温度条件下始终维持在100%; 在18°C至36°C的温度范围内金星幼虫均可附着, 其中30°C条件下附着率最高, 可达84.5%±12.1%, 而在12°C则始终无金星幼虫附着。综合幼虫的存活率、发育进程和附着状况来看, 网纹纹藤壶幼虫发育及附着的适宜温度为18~30°C。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进行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室内培养以及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和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等因子分别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水体为水温25℃、盐度30的膜滤海水,幼体培养密度为1只/ml,饵料为牟氏角毛藻,投饵量为(0.75-5)×10 5 cells/ml的培养条件下,白脊藤壶无节幼体在培养4天后即大部分顺利发育至金星幼体阶段,实现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在实验室内的大量培养.另一方面,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中,玻璃培养皿和聚苯乙烯六孔板都可采用作为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及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0-35℃、15-45、1-20只/ml和0-8天.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白脊藤壶可作为筛选天然海洋防污产物的模型生物,并确定了其基础实验条件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5.
网纹藤壶初生胶化学和物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刘承松 《海洋与湖沼》1978,9(2):224-229
藤壶 Balanus reticulatus Utinomi 是海洋污损生物中危害最大的种类之一。藤壶的生活史包括短暂的浮游生活幼虫期和固着生活的成体期。藤壶自金星幼虫附着在一个表面上变态为成体后,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每蜕皮一次就需要分泌一圈胶粘物质,以保持底盘与附着基表面的粘着状态,这种胶粘物质称为藤壶初生胶;而藤壶在各种意外损  相似文献   

6.
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和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是我国东南沿海两种常见的海洋污损生物种类,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这两种藤壶的幼虫发育与盐度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海洋生物学知识, 并为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资料。研究探讨了网纹藤壶和鳞笠藤壶无节幼虫在盐度为6‰、12‰、18‰、24‰、30‰(对照组)和36‰的培养条件下的发育状况, 观察记录5天后幼虫的存活率和各期幼虫所占百分比, 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 当水体盐度≤18‰时, 会严重阻滞网纹藤壶和鳞笠藤壶幼虫的发育, 甚至导致死亡; 而当盐度≥24‰时, 这2种藤壶幼虫的成活率虽不会随盐度改变发生显著变化, 但盐度为30‰的水体更有利于网纹藤壶幼虫的发育, 而鳞笠藤壶幼虫发育状况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具备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海湾扇贝幼虫变态过程中体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及人工诱导后海湾扇贝 (Argopectenirradians)幼虫体内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和 5 羟色胺 ( 5 H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海湾扇贝幼虫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在变态前后没有明显变化 ,变态前为 2 35 2pg/mg湿重 ,变态后为2 770pg/mg湿重。多巴胺和 5 羟色胺含量在变态前 (第 1 3天 )急剧增加 ,比第 1 2天的幼虫分别增加了 2 .8倍和 4.7倍 ,变态后急剧下降 ,变态后幼苗比第 1 3天的幼虫分别降低了 2 5 .1倍和 1 6.4倍。海湾扇贝幼虫体内DA∶NE比值和 5 HT∶NE比值在变态前后变化剧烈。DA∶NE比值和 5 HT∶NE比值在变态前 (第 1 3天 )急剧增加 ,比第 1 2天的幼虫增加了 3.0倍 (DA∶NE)和 5 .0倍 ( 5 HT∶NE) ;变态后急剧降低 ,变态后幼苗比第 1 3天的幼虫降低了 2 9.8倍 (DA∶NE)和 1 9.5倍 ( 5 HT∶NE)。海湾扇贝幼虫经氯化钾和氯化钙诱导 2 4h后 ,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 5 羟色胺以及DA∶NE比值和 5 HT∶NE比值均有所降低。本实验的结果表明 ,多巴胺和 5 羟色胺可能启动了海湾扇贝幼虫的变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日本对虾培苗的方法,包括幼虫变态的一般情况。 在日本,基本上采用三种培养方法:(1)单一培养(monoculture);(2)多种类培养(multispecte culture);(3)生态系培养(ecosystern culture)。单一培养需有两个池子:一个养藻类,另一个养幼虫。这种方法能将食物直接供给澄状幼虫。多种类培养只需一个池子,因为藻类是在培苗池中用无机营养物培育的,而无机营养物是从无节幼虫期就开始供给。与此相反,生态系培养则用有机营养物,如豆饼颗粒来培养藻类和溞状幼虫。为了用氧化过程来清洁池底和促进能量的流通,可用一台活动充气机强力通气,但要特别谨慎。 1969年,濑户内海养殖渔业协会志布志工作站设计了水容积2500米~3的装有活动充气机的生态系培养池。用这种方法从无节幼虫1期到15日令的仔虾获得了90%的成活率。1975年每池每次的平均产量为2200万尾仔虾。  相似文献   

9.
台湾东风螺人工繁殖及苗种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东风螺(Babylonialutosa)进行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台湾东风螺亲螺在繁殖初期日摄食量为1.5%以上,最高可达3.0%,但繁殖盛期摄食量减少。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利用水泥方砖采卵效果良好。在水温22.5~25.6℃和充气条件下,台湾东风螺受精卵在卵囊内完成胚胎发育破囊孵出的时间为7d,孵化率为95%以上。在水温为24.0~27.5℃、培育密度为0.10个/mL左右时,幼虫壳长生长速度可达18.1μm/d,其生长曲线显示中后期生长加速,成活率为60%以上;幼虫发育至附着变态的平均时间为22d,在铺砂与不铺砂条件下均可附着变态。在水温为25.1~26.5℃、培育密度为2000~2100个/m2时采用无铺砂培育台湾东风螺稚贝,其壳高由1.3mm长至5.5mm,生长速度为0.22mm/d,成活率为29.5%。  相似文献   

10.
国外对藤壶幼体附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藤壶的幼虫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态 :浮游 ,无节幼体 ,腺介幼体。腺介幼体是一种特殊的幼体形式 ,它无须摄食 ,此阶段仅仅是为了选择附着、变态的适宜地方。游泳着的腺介幼虫被流动的水流牵引附着到底质上 ,它们开始用其小触角运动。这种附着是可逆的。如果幼体不变态 ,它们能重新恢复游泳阶段 ,因为它们还保留着游泳的能力。一旦幼体附着 ,腺介幼虫便开始探查它所附着底质的各方面的理化性质。腺介幼虫以有规律的“步伐”在底质表面上运动 ,运动的距离一般较短 ,且每一步都很少改变方向或停止。当幼虫找到适宜的附着物后 ,从其第一触角第三…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实验的基础上,跟踪调查了筛选出的化学诱导物质对紫贻贝(Mytilus edulis)幼虫变态后的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其与相同条件下自然诱导物、微生物膜诱导后的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实验结果表明,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可乐宁、KCI和NH_4Cl 5种化学物质均成功地诱导了该种幼虫的变态,其变态后稚贝同微生物诱导变态后的稚贝以相同的速度生长,且在培育过程中无死亡稚贝出现.因此,这些化学物质可作为该种养殖以及海洋防污染研究中幼虫变态的有效人工诱导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头索动物文昌鱼幼虫变态的内分泌调节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现已证实文昌鱼内柱分泌甲状腺素(TH)及其衍生物三碘甲腺醋酸与甲状腺素受体(TR)结合触发幼虫变态.同时,文昌鱼脑泡神经细胞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或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和哈氏窝上皮细胞分泌促甲状腺素(TSH)及其受体的发现将表明文昌鱼存在甲状腺调控轴,这就为文昌鱼幼虫变态受内分泌基因网络调节提供新证据.因而本综述可为人工控制文昌鱼幼虫变态和提高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研究4种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搭配以及单胞藻混合投喂对刺参浮游幼虫体长生长及变态存活率的影响。采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f.minutissim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与海洋红酵母分别以1∶0、0.8∶0.2、0.6∶0.4、0.4∶0.6、0.2∶0.8和0∶1的比例搭配投喂刺参浮游幼虫,观测浮游幼虫每天的体长变化以及变态成活率。结果表明,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以适当比例混合投喂能提高刺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单独投喂海洋红酵母的刺参变态成活率也显著高于单独投喂单胞藻组。采用2种单胞藻以0.5∶0.5的比例混合投喂浮游幼虫,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与小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组刺参浮游幼虫的变态成活率高于牟氏角毛藻与等鞭金藻的混合组。  相似文献   

14.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幼虫和稚贝存活率的高低是人工育苗成败的关键。本文探究了复合益生菌和底质深度对硬壳蛤幼虫与稚贝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变态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投喂S2益生菌(添加丁酸梭菌代谢物的乳酸菌复合菌群)后, 小个体硬壳蛤幼虫比例减少, 幼虫的生长率和变态率显著提升; 在不同温度下, S2益生菌对来自不同地区幼虫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其中天津地区种贝所产幼虫(25℃)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幼虫(20℃), 而福建地区种贝所产幼虫(25℃)和对照组幼虫(20℃)无显著差异。此外, 3 mm深度的沙质底质显著提高了幼虫生长率、变态率和出足率。埋栖在0~3 mm深度的稚贝比例显著高于3~9 mm深度。因此,筛选促进硬壳蛤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的复合益生菌, 确定适宜硬壳蛤生长发育的最佳底质深度, 可进一步优化其人工育苗技术, 对于大规模开展硬壳蛤人工育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卤虫的发育与蜕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孤雌生殖卤虫在盐度为60,水温为19—28℃的条件下,自卵内孵出无节幼虫长成至性成熟产仔(无节幼虫或卵),需经蜕皮12—15次,其中多数为14次,历时15—18天,随后每次产仔即行蜕皮一次,本文描述了卤虫各个不同令期发育的外部形态变化,并根据其蜕皮次数和形态特征,将卤虫的发育分为十五令(15th instar)。此外还观察到在孤雌生殖的卵中有发育成为雄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16.
延迟变态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阙华勇 《海洋科学》2001,25(6):28-30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 ,如贝类、棘皮动物、藤壶、多毛类和苔藓虫等在发育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延迟变态(Delayedmetamorphosis)现象。所谓延迟变态 ,是指当幼虫具有附着变态能力后 ,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附着变态能力。对于不同海洋无脊椎动物 ,延迟变态时间短则1d甚至几小时 ,长则可达上百天。本文重点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延迟变态形成的原因和延迟变态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并对如何防止延迟变态的发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延迟变态形成的原因1.1空间原因延迟变态在一定程度上是海洋无脊…  相似文献   

17.
大竹蛏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幼虫发育及变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在浙南沿海大竹蛏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水温21~24℃);肥满度最高出现在5月份,为31.2%;最低出现在2月份,为21.2%.大竹蛏卵径为85~95 μm;受精卵在水温22℃,经20~24 h孵化成D形幼虫;初孵D形幼虫平均大小为125 μm,浮游幼虫经5~6 d培养进入附着变态期,壳长为250 μm,发育变态为稚贝.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13个2-(N-芳基氨甲基)苯并异噻唑啉-3-酮类化合物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及舟形藻Navicula的生长抑制性能,并测试了其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N-芳基氨甲基)苯并异噻唑啉-3-酮类化合物对球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和舟形藻都有良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其中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抑制作用较强;对藤壶幼虫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最低质量浓度为2.0 mg/L时,除化合物g和l,都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与浮游生物的生长抑制活性关系表现为间位取代优于对位取代。  相似文献   

19.
使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氯化钾和5-羟色胺,进行羊鲍(Haliotis ovina)幼虫存活、附着和变态过程中的诱导实验。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对羊鲍幼虫存活、附着及变态都有促进作用。γ-氨基丁酸浓度为10–4mol/L时处理72h的附着率(26.27%)和变态率(22.26%)高于其他组别, 10–6mol/L处理72h存活率(30.84%)高于其他组别。氯化钾能在高浓度(10–2—10–3mol/L)下诱导附着,而对变态和存活没有影响。氯化钾浓度为10–3mol/L处理时间为24h和72h的附着率高于其他组别,分别为11.3%和16.4%。5-羟色胺可诱导附着和变态,对幼虫的存活无影响或有抑制作用。5-羟色胺浓度为10–5mol/L处理72h的附着率(20.73%)和变态率(20.18%)高于其他组别。因此,γ-氨基丁酸可作为羊鲍育种培育过程的有效诱导剂,可以应用推广于羊鲍幼虫的培育过程乃至大规模生产养殖中。  相似文献   

20.
L-DOPA对西施舌眼点幼虫附着变态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验水体中添加化学诱导物的方法研究L-DOPA(L-多巴)对西施舌(Coelomctraantiquata)眼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L-DOPA能诱导西施舌眼点幼虫变态,但对其附着的诱导效果不明显。用直径小于1 mm的细沙为附着基质,1×10-6mol/L的L-DOPA处理西施舌眼点幼虫12 h,变态率为73.3%,对照组为62.6%。浓度为1×10-7mol/L的L-DOPA处理西施舌幼虫12 h,生长速率为25.6%,对照组为14.7%,表明适当浓度的L-DOPA能促进西施舌幼虫的生长。在无沙附着的条件下,西施舌幼虫可正常附着变态,但生长速率较低且变态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