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中国台网测定,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36.0秒(当地时间10月8日上午8时50分),在巴基斯坦(34.4°N,73.6°E)发生7.8级地震。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并波及邻近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和阿富汗。震中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95 km,距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斯利那加125 km,震源位于地下10 km处。除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以外,印度旁遮普邦、喜马偕尔邦、哈里亚纳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首都新德里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地震发生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说,这场强烈地震是对巴基斯坦全体人民的考验。巴基…  相似文献   

2.
电磁波增长、等离子体密度、粒子通量的扰动与地震的关系已经被前人研究了二十年了。尽管不断有人提出新的震例分析试图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关联,但是只有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才有可能将卫星数据用于地震预报。本文前一部分回顾了这些年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空间卫星观测电磁波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分析文献,后一部分回顾了地震上空等离子体密度、粒子通量扰动与地震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巴基斯坦MW7.6地震对余震的触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永革  沈正康  尚丹 《中国地震》2006,22(3):277-286
本文研究分析了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主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余震的影响。计算时考虑了以下因素:(1)断层泥区域的孔隙流体压力和介质弹性常数与周围介质中的不同;(2)地震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3)将震源区构造应力和主震破裂产生的应力叠加计算得到余震破裂机制。该研究考虑了多种因素,计算结果与余震的分布比较吻合。结果表明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主震对大部分余震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5.
2004年2月14日巴基斯坦发生两次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月14日15点20分(北京时间18时30分;格林尼治时间10时20分),震级为里氏5.7级,震中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东北约200km的山区。约一个半小时后,同一地  相似文献   

6.
一种开放的、有应用前景的、能为监视核试验提供更多信息的商用卫星成像技术,正像传统的地震方法一样,逐渐地得到公认。与地震台阵不同,人们从空间观察,就能探查到武器试验的准备、隐蔽或与之相反的情况。对核试验前、后的信息做比较[即所谓的变量监测法(change detection)],能在一个广泛的地域内精确地指出地下核爆  相似文献   

7.
从卫星观测数据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中的参考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卫星观测数据中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是近年来的一个跨空间物理、地震学和板块构造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收集整理了部分近年来国外学者在该方面研究的论文,以供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8.
Khan  SA 《地震研究》1999,22(3):316-324
本对1997年2月27日巴基斯坦地震(Ms=7.3)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地震发生在巴鲁奇斯坦(Baluchistan)省的剪切带内。1997年2月27日至3月22日记录的余震分布图,提出了破裂长度及破裂取向及破裂取向的第一手资料。破裂区范围为22km×110km,在剪切带西部呈北西走向,与区域构造趋势一致。采用Kikuchi Kanamori(1991)公式计算震源机制解,表明西北-南东向冲断层为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7.8级地震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2005年巴基斯坦7.8级地震区Noaa17/AVHRR的2004-2005年的热红外遥感资料,并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得到了以震中为中心7°×7°范围的地表温度值。经热红外图像解译与构造关系对比分析,表明热红外解译图像与构造分布具有一致性。震源区地表温度时间序列显示:震前大约3个月内震源区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可视化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和2007年4月20日东海Ms6.3地震两个震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阐述了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地震前兆信息的思路,通过对电磁场频谱、等离子体数密度、温度等物理参量的可视化展现,探讨了电离层扰动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排除电离层内一些典型干扰的前提下,地震发生前几天或者几个小时电离层扰动可以被观测到.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13年9月巴基斯坦7.7级地震活动过程的基本资料,就其构造环境、地震活动背景,以及地震的成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巴基斯坦7.7级地震是在东半球总体呈顺时针旋转的背景下形成兴都库什逆时针旋扭运动,从而致使Chaman断裂左行继承性活动而造成的,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兴都库什地震柱活动的能量累积与控制,或有深部流体的参与,而致流体(气体或液体)的上涌与地表断层的错动并发。  相似文献   

12.
如何从卫星观测数据中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是近年来一个跨空间物理学、地震学和板块构造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回顾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在震例研究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了进行震例研究的思路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发生了7.8级大地震,本文作者在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现场地震救援的同时,深入地震重灾分布区开展了工程震害的现场调查工作。本文基于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此次地震灾害状况和工程震灾特点,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了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质和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组于去年10月至12月赴巴基斯坦进行了友好访问,受到了巴基斯坦有关方面的热情接待。在两个多月里,考察组沿中巴友谊之路——喀喇昆仑公路考察了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两大山脉的地质构造,观察了巴基斯坦西部苏来曼山的若干典型地质剖面及著名的恰曼断裂带。考察组还参观了巴基斯坦主要地质单位和几所大学的地质系。这次考察促进了两国地质工作者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9月起,在阿格拉布设了由三分量感应式磁力仪(f=0.01~30Hz)组成的观测系统,监测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磁场辐射信息。大量的数据显示,正常情况下,三分量(Bx,By,Bz依次代表的方向是北南、东西和垂直向)的振幅都比较低,在0.01-0.3nT之间。偶尔也会发现By和Bz分量增强到0.3~2nT的现象(Bx分量最小)。这种增强大多对应地震的发生,By和Bz分量信号的增强分别对应阿格拉的东北(或南北)和西北方向的地震。不久前,就发现了Bz分量的增强与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阿格拉西北900km的穆扎法拉巴德(巴基斯坦)大地震(M=7.7)之间存在这种对应关系。经研究2005年10月整月期间发生的太阳耀斑和磁暴,发现幅度增强与这些事件负相关。这就得到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结果:这种幅度的增强是地震前兆现象,该前兆现象首先出现在震前约10天的9月27~30日,其次出现在震前的前3天,即2005年10月5日。通过对2005年9月17~10月29日之间的数据进行前后15天的平均(m)和标准偏差(m±2a)统计分析,可以证实这种信号是地震前兆信号。前兆信号强度上的增强,还可以从数据的小波分析结果中观察到。从数据的时频谱和功率谱分析显示信号增强发生在2Hz和7~8Hz,并且极化分析显示这是从下面传播而来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索基于多颗卫星观测数据的地震电离层现象识别,利用Swarm星座三颗卫星观测的电子密度数据和磁场数据,对已报道的2017年11月12日伊朗MW7.3地震震前第9天震中附近的一次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进行辨识。通过分析三颗卫星相邻轨道的电离层扰动特征,获得了异常扰动存在的空间范围;利用Swarm星座三颗卫星轨道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计算出异常扰动在空间中可能的传播特征;使用同步观测的磁场数据判断其电磁辐射特性。最终根据现有对地震电离层耦合的认知,并结合分析的结果,认为该扰动为非震源发出的声重波扰动,非沿纬向传播的电离层行波扰动,非同步电磁辐射引发扰动,而是与伊朗MW7.3地震孕育活动无关的一次高纬度强烈电离层活动所引起的扰动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全球地震危险性评估计划 ( GSHAP)在 0°~ 40°N和 65°~1 0 0°E范围内的印度及其毗邻地区的实施情况。通过对包括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 ( NOAA)汇编的地震目录在内的地方目录进行筛选 ,删除重复的 ,余震和没有震级的地震 ,将主要地震汇编成地震目录。根据主要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性趋势 ,勾画出 86个潜在震源区。运用GSHAP所采用的 Mc Guire概率性地震评估法 ,计算出今后 50年内由 0 .5°× 0 .5°的网格确定的位置上、超越概率为 1 0 %的峰值地面加速度 ( PGA)。由于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印度地区对衰减值估算的可靠的方法 ,所以我们还是采用乔伊纳和布尔( Joyner and Boore,1 981 )的衰减关系式。将格点上的 PGA值制成等值图来得到地震危险性图。危险性图反映出印度板块边界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危险性水平是0 .2 5g量级 ,在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如印度东北部、兴都库什地区和缅甸地区 ,此危险性水平是 0 .3 5~ 0 .4g量级。在印度地盾 ,在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地震危险性量级大约是 0 .0 5~ 0 .1 g,而有些地区 ,如科伊纳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水平是0 .2 g量级。该图还可改绘成分别标有因子 0 .1 g、 0 .2 g、 0 .3 g和 0 .4g四个地带的常规地震区划图  相似文献   

18.
地震电磁卫星的辅助数据处理是卫星数据处理分系统的一部分,它为卫星科学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本文在参考法国地震电磁卫星DEMETER和探测双星的辅助数据等基础上,对我国地震电磁卫星的辅助数据进行了定义和分类;介绍了原型系统采用的JNI技术及软件架构设计;根据每类辅助数据的内容和特点,给出了各种辅助数据的处理流程,并对其处理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卫星辅助数据处理及原型系统设计进行了总结.本文所述内容和方法是我国地震电磁卫星数据处理的一个前期准备工作,将服务于利用地震电磁卫星进行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的CCD数据,对新疆东天山巴里坤活动断裂带进行了研究.针对CBERS-02的CCD数据特点和地震应用的需求对遥感数据中有关洪积扇期次、断层和阶地的信息进行了增强,在对这些增强信息判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巴里坤断裂带分为东(东盐池-巴里坤断裂带)、西(西盐池-东盐池断裂带)两段,根据对每段断裂带微地貌的遥感解译划分了各段的次级断裂.结果表明,CBERS-02的CCD数据能够应用于地震活断层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