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市地震局地震事件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天津市测震台网历史数据的使用现状,并利用PHP语言和百度地图API程序的二次开发,建立了天津市地震局地震事件共享系统。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天津市地震局历史地震事件的共享,用户可通过共享系统查询地震目录和下载地震事件,通过My Sql数据库语言设计系统各功能模块相关数据库表单,保存地震目录信息、用户反馈信息相关图片。该系统通过SESSION变量实现用户权限管理,避免了事件文件误传的可能性。通过该系统平台的投入使用,提升了系统原有地震事件保存方式,方便了用户查询使用事件文件的效率,使数据共享工作在天津市地震局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2.
张卫华  李胜乐  廉超  董曼  李井冈 《地震》2007,27(1):131-141
介绍一种能从FTP、 HTTP服务器上直接下载地震目录资料的软件。 使用该软件, 不必查询或登陆任何网站, 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能获取所需地震目录。 一般用户使用该软件, 可获取国内外共享网站的地震目录; Apnet和大华北用户除具备上述功能外, 还可获得全国及邻区ML2.0以上的小震目录, 并可将其合并为统一的全国地震目录, 由过去只能获得二个月前的全国小震目录提高到现在的一天前; 对下载的地震目录可转换成适合各用户使用的自定义或标准格式。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分层结构, 增加了软接口, 为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震动态》2009,(6):40-40
2009年4月27日,“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顺利通过了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的验收。“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主要由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共同负责承建,该系统安装了广东省地震局最新研制的地震台网实时自动处理软件系统,通过国家地震数据实时共享系统获取国内和国外地震观测台站数据进行地震事件检测处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震应急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现实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EQIM)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自动触发软件。该软件实现了与EQIM数据库的无缝对接,可自动监控最新地震事件。当达到地震应急响应条件时,系统自动触发启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关键应急业务系统。通过实现整个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自动启动及应急服务产品的自动产出,从而达到高效应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GIS组件建立工程地震WebGIS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春燕  叶洪  刘治 《地震地质》2002,24(2):258-264
利用GIS软件组件建立了工程地震WebGIS系统。该系统采用浏览器 /服务器体系结构 ,实现了工程地震空间信息的网络共享和初步的协同工作。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通过浏览器来浏览、查询、分析和使用工程地震研究中的各类空间数据及GIS应用 ,同时还可以将需要的数据下载到本地机上使用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交到远程服务器上发布 ,以实现共享。对地图在网上的传输显示速度问题和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以解  相似文献   

6.
地震速报微博发布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健  侯建民 《中国地震》2015,31(2):456-460
微博已成为当今数据发布和传播的最佳自媒体平台,将地震速报信息及时发布到微博上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使民众及时获取地震消息,提高地震系统的社会服务能力。地震速报微博发布系统能实时读取EQIM地震台网速报信息并将共享服务系统中的地震数据发送到指定微博账号,同时发布具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LOGO标识的震中位置图;在读取EQIM和发送微博时充分考虑到震级、台网代码、震中中文地名等多种过滤条件。该系统已运行近3年时间,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朝鲜核爆、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地震事件中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地震速报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MyShake是利用众包之力建立起来的一个全球智能手机地震台网。在MyShake应用程序发布后的最初6个月,下载量接近20万。平均每天大约有8 000部手机向MyShake档案库提供加速度波形数据。手机中的MyShake应用程序可以检测到P波并被P波触发,还能记录到震级为2.5及以上的地震事件。截止目前,MyShake已经记录到超过200个地震事件,包括发生在智利、阿根廷、墨西哥、摩洛哥、尼泊尔、新西兰、中国台湾、日本,以及横跨北美范围的地震。目前单次地震事件中记录到地震波形最多的是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博里戈斯普林斯的M5.2地震,MyShake收集了该地震103条有用的三分量波形记录。随着Google Play商店上MyShake的不断下载,和公众对诸如地震序列发生期间的地震峰值产生兴趣,台网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关键点当今第一个利用个人智能手机提供加速度波形的全球地震台网;震级M2.5或更大时,手机上的地震检测算法被触发;20万部手机下载了MyShake应用程序,并为其提供了来自六大洲的地震波形数据。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提供的浏览量、下载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地震》的网络传播趋势.结果显示,国内特大地震事件加快了文献的网络传播速度,大学图书馆是下载浏览《中国地震》的主要单位,《中国地震》的网络读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地质学是网络读者最关注的学科,超过54%的载文被浏览或下载10次以上,地震预测预警、川滇地区强震活动性等方面的论文受关注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翁少林  陈晓发 《华南地震》2006,26(3):103-108
地震数据资源信息检索的不便和交流的缺乏,使研究者不能充分得到地震资料,影响了对地震科学的研究,所以有必要加快地震数据网络间的共享,建立专门的地震数据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以东南及沿海地震数据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为例,从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具体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建立系统,实现地震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0.
基于FTP协议的地震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地震数据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但是怎样提供优质的地震数据共享方案一直是地震观测技术的一个研究课题。 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FTP协议的地震数据共享方案, 该方案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数据下载、 上载功能, 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 提供采样率变换、 数据格式转换等服务, 可以方便地为地震数据用户提供服务, 从而使地震数据得到更加广泛的共享应用。 该文重点介绍了该基于FTP协议的数据共享技术的模型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华北地震科学》的网络传播统计数据,对《华北地震科学》2005~2014年期刊的下载、浏览情况以及在世界各地区、国内各学科、各主要研究单位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华北地震科学》目前在地震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华北地震科学》登载的一些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相关研究论文对提高《华北地震科学》的社会影响力有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震速报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单一,无法与地震应急成员单位进行及时有效信息的共享问题,天津市地震局对接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武警总队参谋部和中新生态城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通过开发综合信息发布平台,以国际通用预警CAP协议数据包的形式向成员单位实时推送地震预警、速报信息,实现通过电视媒体、预警终端、短信平台发布地震实时信息的目的,同时各应急成员单位通过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推送的信息快速生成各单位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震台网震相数据是区域地震台网产出的重要成果,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整理全国31个省份1973-2008年区域地震台网纸质震相报告和地震卡片,按统一格式录入震相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文中系统阐述区域地震台网的发展过程、历史震相数据的整合、地震观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及震级的测定方法,并介绍了历史震相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和快速索引下载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地震目录在地震预报和震害分析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从网站上手动下载各个地震目录资料时效率比较低下,此外由于下载的地震目录格式固定,对开展更广泛的数据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地震目录资料的下载效率,采用节点流程的方法对地震目录文本进行自动下载,并将其解析后存储到数据库,实现了高效率的地震目录资料自动下载和数据存储功能,方法简单灵活,可为科研预报及相关地震数据应用服务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模拟前兆观测数据共享是天津市地震局前兆台网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地震台站、地震办公室模拟前兆数据文件的报送、观测日志文件的报送、数据库模拟数据表及日志表的建立、模拟前兆数据下载转换入库、观测日志下载入库、数据库复制等6个环节介绍了天津模拟前兆观测数据共享的整个过程,阐述了每个环节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于2007年底完成“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该数据备份中心可以准实时地接收并存储全国1000多个固定地震台站的信号,具备海量数据校验、数据格式转换、以用户定制方式截取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和数据网络下载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10多个科研单位开展的70多项研究提供了近70TB海量波形数据的服务,特别在快速开展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后相关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汶川特大地震数据服务快速响应、大地震快速响应波形数据自动截取系统建设,以及对地震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数据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17.
苏亚军  靳平  李莎  毛颖 《地震学报》2012,34(3):323-330
通过对国际数据中心(IDC)审议地震公报(REB)与美国先进的国家地震系统(ANSS)地震目录的比较,分析了国际监测系统(IMS)对美国内华达地区地震事件的检测和定位能力,以及影响监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内华达地区的地震事件,IMS最低可检测mb为2.1的地震事件.对M>4.5的地震事件,IMS可以全部检测;对...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地震台网信息服务平台,依托Oracle数据库,对原始数据(地震目录、台站信息等)进行标准化、归一化、集成化处理,实现基于图形化展示的地震目录、台站信息数据管理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查询、观测、定制、下载等功能,为地震预报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在华北克拉通开展了宽频带地震流动台阵观测和人工源地震剖面探测,以及与克拉通破坏相关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观测实验研究,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海量地学观测数据.为了统一管理和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共享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基于Oracle大型数据库技术、ArcGIS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设计,采用成熟的B/S结构并遵循J2EE的MVC三层架构模式以Java语言进行了开发.系统实现了对相关观测数据的汇集、管理、处理和共享服务功能,提供了基于Internet的方便快捷的检索下载,以及基于WebGIS的图形化服务."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共享数据系统的建立和数据共享,将有利于科学观测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对实现该计划提出的研究目标及相关地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CDSN)地震事件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数据服务软件系统。它以国际著名的 ORACLE数据库为开发环境 ,以 CDSN数字地震事件数据为基础 ,借鉴 IRIS等国际地震学机构优秀的数据服务方式 ,利用 rdseed、 SAC等地震学领域流行的数字软件 ,为网上用户共享 CDSN数字地震数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服务窗口。本文对该数据服务软件系统及分布数据库系统作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