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该法是在美籍华人学者丁大川等(1978)提出的测定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两种方法(以45°角间距旋转物台测定法和以45。角间距旋转起偏镜测定法)基础上加以改进而试验成功的。它与丁氏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旋转物台或起偏镜,而是取下起偏镜,加入分析镜,以45°间距旋转分析镜测定镜质组的反射率。校正系数的求法和最大反射率的计  相似文献   

2.
腐植煤的最小反光率是指振动方向平行于煤层理的直线偏光入射到垂直于层理的煤光面上的反光强度,即在该面上测定煤的反光率时旋转载物台一周的最低值。 目前,中、美、苏、日及西德等国都用偏光下最大反光率,西欧其他国家用非偏光  相似文献   

3.
杨炳飞  冯安生 《岩矿测试》2018,37(3):292-297
光学显微镜矿物定量方法简单、结果可靠,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矿物学和岩矿鉴定工作中。"线测法"测试速度快,效率高,并且适用于细粒矿物颗粒,在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常规的测试线具有方向同一性的特征,不能很好地处理待测矿物颗粒"择优取向"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阐述了一种通过旋转载物台进行镜下矿物定量的方法。主要工作原理为:系列圆周线穿切各待测矿物颗粒截线长度比等于其体积比。主要测试过程为:转动载物台一周,测定待测矿物颗粒与视域周边相交的各段圆周截线所占的包含角之和(’K)。观测一定数量的视域(N),计算质量百分含量(W)=[(’K/(N×360)]·(δ/Δ)×100%。经理论分析,并对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铁矿光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旋转载物台矿物定量工作量低、简单易行、精度较高,与传统"线测法"测试结果差值小于±5%,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待测矿物颗粒"择优取向"对测试结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进行较系统的测试,发现井田内煤 3个光轴体主轴互相垂直,最大反射率轴倾角多数集中在 68°~69°之间,倾伏向有 3个方向,即近 280°、近 90°和近 180°。测区内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该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有限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系地层中,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的方位除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局部构造位置有关。在断层附近,反射率RomaxRomin的差值随着距断层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且在断层面的两盘发生突变。这一特征有助于煤矿井下构造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应用费氏旋转台进行晶体测定工作时,首先须使晶体的光率体达到标准位置——即光学主轴与旋转台的南北、东西和直立三个轴平行一致,然后确定各光学主轴的名称。一个未知方位的切片,使其达到标准位置的方法,因切片方向不同,各有难易。但多数切片,都可根据四次消光现象,求得消光位,逐渐确定它的标准位置。唯有垂直光轴切片,在正交偏光镜间转动直立轴时,呈永久消光现象,要找到它的光学主轴方向,比较困难。二轴晶垂直光轴切片的特点是一个光轴直立,光轴面也必直立。当光轴面为东西或南北方向直立时,转动垂直光轴面的水平轴,视域内消光现象不变。转  相似文献   

6.
基于淮北矿区4个矿井共15块煤定向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测试数据,在相容性调整的基础上,开展煤样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进行拟合。结合区域及采样地成煤后构造演化分析及煤样变形类型特征,深入研究煤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的方位和形状对应力、温度和变形结构的响应,并探讨其内在机理。结果显示:煤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最大—中间反射率所在平面的倾向多与区域应力来源方向相近,其原因可能归结于煤中芳香片层向垂直于岩石圈当中近水平构造应力和上覆地层压力的合力方向优势发育。垂直于挤压应力方向延伸的断层的干扰、煤变形程度和多期应力场的叠加效应是导致少数样品指示异常的主因。在多期应力场叠加影响区域,镜质组反射率定向会向后期应力方向发生不同程度偏转。但对于强变形构造煤,煤体颗粒间的移位旋转会削弱镜质组反射率重新定向偏转的程度,使其镜质组最大—中间反射率平面倾向主要指示前期应力来源方向。岩浆热异常是导致最大—中间反射率所在平面陡倾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弗林参数,多数样品表现为扁椭球型,仅是煤正常演化的反映,而长椭球型则主要反映了岩浆热异常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煤级煤储层中游离气含量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游离气主要存在于煤孔隙中的认识,优化了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并利用全国典型含煤地区包含从褐煤到无烟煤的42组不同煤级煤的煤层气参数测试数据,采用优化的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计算了不同煤样的游离气含量,并与解吸气含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煤中游离气含量所占总气含量的比例随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增高呈减小趋势,在褐煤到无烟煤三号阶段的所占比例分布在2.13%~33.25%;游离气含量和解吸气含量与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关系均呈"双峰"特征,但双峰峰值大小顺序正好相反,游离气含量在肥煤阶段的峰值高于无烟煤三号阶段,总气含量与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关系主要受控于解吸气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构造应力对煤反射率的影响,以豫西煤田不同构造区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对象,采用定向标本及反射率测定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发现构造煤的反射率比原生结构煤的反射率普遍偏高。根据反射率与构造应力的关系,求得各构造区的古构造应力场,通过与聚煤期后多次构造运动的主应力方向进行对比,可推知:影响嵩箕区二1煤变形和镜煤反射率的主要构造,是在前期断裂基础上喜山早期掀斜运动诱发的重力滑动构造,而影响崤熊区的则为燕山晚期的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重力式挡土墙抗滑稳定性计算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将挡土墙入土部分划分成小网格,遍历搜寻出抗倾覆稳定系数最小的点,此点就是挡土墙的实际倾覆转动点所在的位置,根据此转动点的位置,将挡墙两侧的土体划分成四个部分分别计算各部分土压力,再结合墙底与地基土摩擦力的分析,推导出改进的墙体抗滑动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还通过改变墙体的几何参数,分析了最小抗倾覆转动点的位置和墙体抗滑稳定性系数随墙体宽度、挡土墙入土深度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前陆盆地石炭纪含煤岩系高煤级煤的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探讨了不同变质类型煤的芳香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煤级煤的自由基浓度、线宽和兰德因子的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随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的增大而呈规律性演化的趋势,构造应力作用促进和增强了环缩合作用和拼叠作用,有使煤超前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倾斜煤层起裂机制不明确,导致水力压裂时盲目升高压力或增大注水量来增加煤层透气性的问题,根据最大拉应力理论,分析真实环境下倾斜煤层压裂钻孔周围应力状态,建立压裂钻孔周围煤岩体起裂压力计算模型及判断准则,并在重庆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实测压裂区域地应力状态,起裂压力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增大,钻孔起裂位置随煤层倾角增大逐渐向走向方向偏转;现场试验起裂压力与理论计算相符,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增大,从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滇西地区进行新构造运动研究时,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Rm)定量计算了滇西高原上新世末的隆升幅度,结果为1500~1700m左右。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有效作用时间,在测得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并确定有效作用时间后,利用 N.H.Bostick等(1979年)所作的有效受热时间、最高岩石温度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图,可计算出成煤时的最大古地温(T)。  相似文献   

13.
前言镜煤质反射率是判别煤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煤的变质程度,为煤分类提供依据。同样在沉积岩中测定干酪根镜煤质反射率,它也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有机质的成熟度,是划分油、气演化分布界线,预测油、气远景的一个重要指标。关于这方面即煤岩学在石油地质上应用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国外进展很快,法国、西德、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不少学者,都在广泛开展用镜煤反射率资料进行区域性含油气远景的评价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煤的显微煤岩学特征与焦炭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为探讨煤的煤岩学特征与焦炭强度之间的关系‚对北京焦化厂所用华北地区26个矿 点的原料煤的煤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10kg 小焦炉焦炭的强度进行了测定。通过对 M 40 ≥80%矿点煤的统计分析‚表明活性成分含量的最佳范围是63∙40%~69∙40%‚镜质组 平均反射率基本处于1∙12%~1∙36%之间。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谱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活性 成分的大致分布状况‚而且也可以反映原料煤的混合程度。  相似文献   

15.
煤的显微煤岩学特征与焦岩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西栋  潘银苗 《现代地质》1997,11(2):164-169
为探讨煤的煤岩学特征与焦炭强度之间的关系,对北京焦化厂所用化北地区26个矿点的原料煤的煤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10kg小焦炉焦岩的强度进行了测定。通过对M40≥80%点煤的统计分析,表明活性成分含量的最佳范围是63.40%-69.40%,质组平均反射率基本处于1.12%-1.36%之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显微图像的光学性质和测定煤的反射率等方法,研究了新疆中生代煤中半镜质组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中生代煤中含有一定量的半镜质组;均质半镜质体占总体(均质镜质体与均质半镜质体之和)的49%~64%,均质半镜质体的最大反射率(Rmax)比均质镜质体的高0.08%~0.13%;均质半镜质体的Rmax介于均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之间,结构半镜质体的Rmax比结构镜质体的高0.28%~0.34%。由此可以得出:在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应将均质半镜质体归入镜质组的均质体中,同时认为,按显微组分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将结构半镜质体归入惰质组的半丝质体中更合理;在测定煤的反射率时,不能将均质半镜质体作为反射率的测定对象。本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本地区煤炭的炼焦配煤、煤炭液化和深加工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柔性基础假定条件下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因未考虑地基与基础相互作用影响下基底反力分布的不均匀性、最大基底反力与最大沉降位置的不重合性,导致计算值往往比实测值偏大。对两种考虑地基基础协同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SFIA法和结构计算软件“盈建科”的基础设计模块(弹性理论法)的计算原理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分别采用前述两种方法和柔性基础法进行地基沉降计算。与柔性基础法相比,此两种计算方法因考虑地基基础协同作用,地基最大沉降与差异沉降计算值更小,且更接近实测值。研究成果可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应用旋转台测定矿物光性常数时,有很多晶粒由于Nm轴倾角过大而不能直接测定2V值。作者把Nm轴处于不能通过水平轴转动而达到水平位置的范围称为“盲区”,如图1中光轴面出现在ABC的范围内时,由于它的倾角小于50°,一般很难把它直立,ABC范围称为Nm轴“盲区”。在测试的过程中,当颗粒的Nm出现在“盲区”时,一般都放弃2V测量,但进行统计性测量时,所得的结果不能反映样品实际情况。作者做过  相似文献   

19.
煤的液化潜力与煤岩成分和煤化作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更进一步研究煤岩成分中不同显微组分对液化的影响,探讨显微组分的结构,将对优质液化煤的讦价起重大作用。煤中不同的显微组分具有不同的光性特征,镜质体反射率是划分煤阶的主要参数,但是煤的全显微组分反射率的研究把煤岩成分与煤阶结合起来,对液化煤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介绍了国外这方面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1.镜质组和壳质组具有非常类似的转化率,但是抽提产物中族组分却存在显著的差异,镜质组主要出现前沥青烯和沥青烯,而壳质组主要出现油和气。2.低反射率惰性组显微组分虽然转化率较低,但是主要产出油和气。3.相对未凝胶化的显微组分具有较高的油产率,而较高凝胶化程度的显微组分油产率却较低。4.煤的全显微组分反射率分布可以预测煤的液化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地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在滇西中甸、保山、景东、景谷四地分别取新近纪煤岩样,在野外实测煤层上覆地层残留厚度和测得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并确定有效作用时间后,根据三者关系曲线图计算出成煤时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进而计算出滇西高原上新世时期自北而南的隆升幅度在1500~1700m之间。该时期隆升表现出总体均匀抬升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