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本文以直根尕卡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在1:25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水资源、土壤资源及生物资源状况,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存在的3个问题,提出了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质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影响了镜泊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制定了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采用AHP方法求出了各项环境因子的权重,并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刚刚达到合格级别,因此需要采取生态环境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受到扰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面临压力,亟需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本文选取2001年和2020年MODIS和Landsat遥感影像计算湿度、绿度、干度、热度4个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长江...  相似文献   

5.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经过近20a的开发,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但该区又具有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加之近年来煤炭生产和转化等资源开发增长速度较快,采煤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索建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补偿机制,解决了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使资源得到适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环境生态得到持续的恢复和改善,从而使该区的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  相似文献   

7.
江河源地区是我国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环境质量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毋庸置疑,科学地认识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制定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王根绪等著的《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综合保护研究》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在全面考察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实地调查生态环境特征和系统分析生态环变化的基础上,清晰地阐述了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综合保护策略.该书是以江河源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线型工程及其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地带面积最大的高原多年冻土区。该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十分脆弱 ,而线型工程本身的特点加之施工管理不当 ,会造成沿线冻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探讨了该区线型工程及其沿线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提出了为维护线型工程的稳定和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在施工和管理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江安庆段NE向河谷中发育河流相与山麓相两套沉积体系。文章基于实测第四系钻孔资料,通过构建NW向、NNE向钻孔对比剖面,揭示了该区长江冲积平原、岗地等地质地貌单元地层组合特征;结合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气候变化等资料分析,探讨了长江河谷古河道演化历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安庆段河谷区发育了至少2个由含砾粗砂到含粉砂黏土的河流沉积旋回,两侧岗地同期沉积了下蜀组及戚家叽组山麓相地层;第四系沉积物由河流冲积、风成堆积等多种成因类型组成,经历了早中更新世冲洪积,中晚更新世风成堆积、河流下切侵蚀与充填等地质过程;新构造运动、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波动、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共同影响了长江安庆段古河道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三峡地区实测应力资料为依据,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定量地展现了该区弹性应变能空间分布状态,讨论了弹性应变能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合地震震级、地震活跃期及地震迁移规律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未来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任明强 《贵州地质》2003,20(2):118-120,117
文章简要分析了老万场喀斯特红土型金矿的开采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因素,对治理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治理对该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密云水库北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其上游地区的植被、地形、地质以及降雨等因素对该区的土壤侵蚀情况具有较大影响,可直接影响到密云水库的泥沙入库量及水质等。而在土壤侵蚀调查方面,遥感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北京市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遥感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遥感技术在密云水库北部地区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对遥感图像进行判读并实地验证,然后,根据影响土壤侵蚀的生态环境因子,建立了数学评判模型,对该区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评判。为该区的水土保持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长期以来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大都集中于研究Cu、Au、S、Fe等矿产,而铅锌矿的相关报道或科研工作相对较少。铜陵张家冲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繁昌盆地内,属次火山口控制的铅锌矿,是繁昌火山岩盆地内发现的第一个有色金属矿床,同时也是通过对盆地内硅化带的系统解剖发现的矿床,有着较高的科研和生产价值。笔者近年来组织了对该区的施工,提交(332+333)铅锌矿石资源量675.87×104t,Pb+Zn金属量11.90×104t。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区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等进行总结,进一步丰富该地区成矿模式和理论,为本区乃至整个繁昌盆地下步找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国  马晓红 《安徽地质》2011,21(2):131-137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宁芜与庐枞火山盆地成矿对比等研究基础上,提出该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及外围地区铁矿具有"双层结构控矿"的认识,上部为玢岩铁矿、下部类似于"大冶式"铁矿;同时,总结了区域铁矿成矿规律,提出了区内铁矿勘查的下步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富顺县怀德镇司湾村、界牌村、坝中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项目主要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加以归纳概括,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经评价,整理前项目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0.797,整理后为1.164,提高46%,说明经过土地整理,该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从而证明该土地整理项目是科学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孙健  吴良芳  杨献忠 《江苏地质》2006,30(3):226-230
根据地形地貌和岩土组合特征,该区可分为低山丘陵—山麓基岩区、山前平原—阶地中硬土区和长江漫滩软土沉积区,覆盖层主要是长江冲、淤积形成的新近系沉积软弱土。主要讨论漫滩软土及中硬土的特征,并对其工程地质适宜性及建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陕西安康地区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与开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陕西省安康地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基本规律,研究总结了该区农作物、蔬菜类、茶叶、药食两用植物及中药材等微量元素农业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综合生态农业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遥感图像信息处理及其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江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水库堤岸的长度、水库容载力、三峡移民数量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成为议论的焦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江两岸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其中有些大型灾害体目前仍处于活动状态,这将给三峡工程的安全与库岸稳定性以及库区生态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采用3S和多时相TM、SPOT、ERS—SAR和RADARSAT等图像集成新技术来快速有效地监测、研究和评估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从中国西部干旱区的界定、自然条件特点的分析出发,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指出进行该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时间序列上进行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在空间结构上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研究,在时空耦合界面上探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管理研究的思路。并从生态环境形成演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同时,指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将要实现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20.
赵忠海 《城市地质》2003,15(4):18-23
以密云水库北部地区为例,对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在调查中,首先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判读并进行实地验证。然后,根据影响土壤侵蚀的生态环境因子,建立了数学评判模型,对该区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评判。这为该区的水土保持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