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楠  邓军  王庆飞  王长明  张静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3,29(4):1223-1235
大松坡锡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腾冲-梁河锡-钨多金属矿带内的典型锡矿床之一,与古永岩基有密切的成生联系.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手段对大松坡锡矿床小龙河含锡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制约,两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分析结果分别为70.3±3.2Ma和75.3±4.2Ma,一件二长花岗岩样品结果为71.5±2.1Ma,代表了岩浆结晶年龄.LA-MC-ICP-MS U-Pb方法直接对锡石进行年龄测试在国内外研究报道尚少,本文首次对该矿床云英岩型锡矿石中锡石进行定年尝试,结果为75.5±2.6Ma,与岩体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小龙河锡矿床含锡岩体与古永岩基年龄一致,表明该含锡岩体可能是古永岩基的一部分.大松坡锡矿床的成矿年龄与含锡岩体年龄一致,表明二者同时形成,共系新特提斯洋俯冲构造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湘东锡田钨锡矿区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湘东锡田钨锡矿是近年来在找矿上有重大突破的地区。笔者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Rb-Sr全岩法和Re-Os辉钼矿法对锡田花岗岩及产于其中的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锡矿进行了精确定年。结果表明:锡田岩体主体、补体和晚期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65±16Ma(2σ)、151±24Ma(2σ)、114±14Ma(2σ);早期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锡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0±2.7Ma。研究显示该区可能还残留有印支期花岗岩,钨锡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不同类型钨锡矿生成顺序为:矽卡岩型→早期云英岩石英脉型→晚期云英岩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3.
滇西锡矿带与全球著名的东南亚锡矿带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其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滇西南锡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滇西南锡矿主要分布在腾冲地体、保山地体与昌宁-孟连造山带。已有的年代学数据显示腾冲地体发育三期锡成矿事件,分别为125~120Ma,75~68 Ma,52~47 Ma。本文在保山地体识别出晚新生代(约32~24 Ma)和晚白垩世(约75 Ma)两期锡成矿作用,进一步厘定了昌宁-孟连造山带东部三叠纪临沧花岗岩体中锡成矿时代为三叠纪(约235~220 Ma)。提出滇西南与三叠纪花岗岩有关的锡成矿作用发生于古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环境,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形成于中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环境,与晚白垩世—古近纪花岗岩有关的锡成矿作用与新特提斯洋俯冲和板片回撤有关,而保山地体晚新生代锡矿则可能与新生代隐伏的新生代花岗岩有关,其侵位可能与走滑断裂活动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和地壳熔融有关。滇西南含锡花岗岩多为复式花岗岩体中晚阶段的高分异花岗岩(如二云母花岗岩或白云母花岗岩)。保山地体三叠纪花岗岩中的锡矿成矿时代显著晚于赋矿围岩,应注重加强成矿期花岗...  相似文献   

4.
东准噶尔萨北锡矿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萨北锡矿偏碱性黑云母花岗岩中锡石石英脉的SHRIMP锆石U—Pb测年表明,该矿床的锡成矿年龄为(324.2+3.4).Ma,与老鸦泉~红土井子和苏吉泉黑云母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358.6 Ma-304+2 Ma)相当:明显早于萨北富碱花岗岩的成岩年龄(306+3 Ma-314+5 Ma)和富碱花岗岩体中的锡石(碱性角闪石)石英脉成矿年龄(263.6+3Ma-307+11 Ma).因此,萨北矿区至少存在两期锡矿化,而且这两期锡矿成矿时代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两个时段年龄(330-310 Ma和305-280 Ma)和新疆北部后碰撞3个成矿高峰期年龄(340~330 Ma,300-285 Ma,270-260 Ma)相吻合.由此可见,萨北锡矿具成矿多期性,并且与偏碱性黑云母花岗岩一富碱花岗岩岩浆演化关系密切,萨北锡矿区两类锡矿及其赋矿的碱性花岗岩都是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一成矿活动的产物:卡拉麦里地区可能存在与晚古生代后碰撞碱性花岗岩质岩浆有关的锡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
荷花坪花岗斑岩位于王仙岭岩体的东南侧,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矿床主要有锡石硫化物型锡矿、斑岩型锡矿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三种类型。花岗斑岩中锆石的LA-MC-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年龄为154~156Ma,加权平均值为(154.7±0.5)Ma(MSWD=0.085,n=21),显示为燕山早期侵位。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176Hf/177Hf比值在0.282403~0.282597之间,εH(ft)值介于-2.84~-10.14之间,峰值在-6.5左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1.38Ga到1.84Ga之间,峰值在1.55Ga左右,指示岩浆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区域内同期锡成矿花岗岩中的继承锆石年龄信息,认为含锡成矿花岗质岩石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的重熔。  相似文献   

6.
付建明 《地质与勘探》2012,48(2):313-320
[摘 要] 具超大型规模远景的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1999 年开始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大发现之一。矿床产于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岩体内部。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采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 法和锆石SHRIMP U-Pb法分别获得: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锡矿形成年龄为153±12Ma(MSWD=0.80),其赋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47±3Ma(MSWD= 0.90),加权平均年龄为147郾0依3郾5 Ma(MSWD =0郾23),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并进一步证实,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的主成矿期是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7.
湘东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是湘东锡田锡矿田中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赋存在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与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的接触带中.笔者以白云母为测试对象,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精确厘定了该矿床的形成时间.结果表明:垄上矿床2个白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55.6±1.3)Ma、(157.2±1.4)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5.4±1.7)Ma(MSWD=0.74)、(156.5±1.7)Ma(MSWD=1.4),与该矿田中的荷树下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150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也与锡田复式岩体早期花岗岩侵入时间(151~165 Ma)吻合.因此得出以下认识:湘东锡田地区主要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50~160 Ma;成矿作用与区内的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它们都是华南燕山早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云南锡矿床展布于较稳定构造单元间的相对活动地带,续承性活动断裂伴有酸性岩浆侵入的构造-岩浆带是锡矿展布的主要空间。云南锡矿床主要的构造-岩浆成矿期有晋宁—澂江期(663—829Ma)、燕山期(65—169Ma),次为海西—印支期和喜山期;产于昆阳群(元古代)、崇山群(以及澜沧群、西盟群)、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中。依据控矿构造-岩浆带及锡矿集中分布区,可划分为四个锡矿带,即滇东南锡矿带(有个旧、老君山成矿  相似文献   

9.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10.
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可分为壳源重熔及其分异型(C 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 型)和铝质A 型花岗岩三大类。 原生锡矿(包括云英岩型、变花岗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斑岩型六个主要类型)与H 型和铝质A 型花岗岩关系密切。本区矿床(点)主要沿古板块结合带、大型隆起区与坳陷区结合部、深大断裂(带)等三个部位分布, 具体分布在一带(NE 向锡田-骑田岭-九嶷山-花山、姑婆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和六区(康家湾-大义山锡多金属成矿 集中区、都庞岭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粤北赣南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湘东赣西锡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丹池锡铅锌多金 属成矿集中区、九万大山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南岭地区从晋宁期到燕山晚期均有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点)形成,其 中,燕山期150~160 Ma 为南岭成岩成矿高峰期。提出南岭成矿带作为找矿重点的11 个找矿远景区,具体找矿工作应围绕以 下几个方向展开:(1)老矿山的深部及外围找矿;(2)深入岩基找矿;(3)隐伏花岗岩分布区找矿;(4)区域性不同方向 构造带交汇地带找矿;(5)寒武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附近有望找到破碎带蚀变岩型(底砾岩型)钨锡矿;(6)远离花岗岩 岩体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特大型钼矿床,矿体呈浸染状赋存于燕山早期的二长花岗岩中,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笔者对鹿鸣钼矿床的辉钼矿进行了 Re--Os 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 辉钼矿中 Re 含量为 11. 896 ~15. 714 μg/g,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以壳源为主; Re --Os 模式年龄为 ( 180. 2 ~185. 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 ( 183. 4 ± 2. 2) Ma。结合最新的赋矿围岩成岩年龄,显示成矿与成岩同时或稍晚于成岩,即鹿鸣钼矿床形成于早侏罗世,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燕山早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成矿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靖辉 《中国地质》2014,41(4):1364-1374
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床是近年来在豫西地区新发现的大型钼矿床,采用辉钼矿Re-Os精细测年技术,对与成矿相关的5个含辉钼矿角砾岩样品、3个含辉钼矿的破碎石英样品进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获得了模式年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156.1±3.4)~(228.0±4.1)Ma,模式年龄明显分为2组:一组为(208.4±3.1)~(228.0+4.1)Ma,平均年龄(218.07±4.3)Ma,加权平均年龄(217.1±8.5)Ma,另一组为(156.1±3.4)~(160.9±3.3)Ma,平均年龄(158.6±3.35)Ma,加权平均年龄(158.6±4.7)Ma。结果表明,大石门沟钼矿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燕山晚期。2个期次的成矿作用又与该区隐爆角砾岩的两次隐爆有关。印支期的成岩成矿发生在东秦岭钼矿带碰撞造山后的构造体制从挤压到伸展的转折期,上地幔、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物上涌在地壳薄弱的NW向与NE向构造交叉部位隐爆产生。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继承、改造和叠加印支期成矿作用,两者一起构成东秦岭钼矿带中生代成矿作用大爆发的完整旋回。  相似文献   

13.
宁陕地区月河坪钼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属于夕卡岩型钼矿。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精确地测定月河坪钼矿的成矿时代。分析结果显示,5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的变化范围小,集中在189.8Ma和195.4Ma之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值191.4±1.6Ma,与等时线回归计算得到的年龄值193.6±3.5Ma在误差范围内相吻合。结果说明成矿时代为早侏罗纪,成矿作用属于中国北部燕山期大规模成矿期的一部分。结合已报道的成矿年龄资料,月河坪钼矿床可能形成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后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但有可能受到后期岩浆活动的改造和破坏。同时推测在南秦岭地区存在印支末期到燕山早期的成矿事件,这对于秦岭造山带尤其是南秦岭地区钼矿资源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吉林敦化大石河钼矿床成因与辉钼矿Re-Os 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石河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成矿带南缘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钼矿床。深部矿体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体顶部,呈细脉浸染型; 近地表矿体主要呈含辉钼矿石英脉,赋存于浅变质岩中。钼矿化受隐爆角砾岩筒及构造裂隙控制,矿化与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属斑岩型钼矿床。对采自矿区浅部矿体中的5 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 同位素测年,获得模式年龄( 182. 1 ± 2. 7) ~ ( 191. 9 ± 2. 6) Ma,加权平均年龄( 186. 7 ± 5. 0) Ma,MSWD 值为11. 8,表明大石河钼矿形成于燕山早期。结合近年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成矿带上所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认为160 ~ 190 Ma 是该钼成矿带的钼矿成矿作用的集中期。辉钼矿样品中Re 含量为3. 549 ~ 4. 362 μg·g - 1,指示成矿物质为壳源。综合分析认为,大石河钼矿床为该区燕山早期大规模成矿事件的产物,形成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和转换期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长安矿集区内的碱性斑岩体(脉)是哀牢山-金沙江碱性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长安花岗斑岩脉、铜厂正长斑岩和长安冲正长斑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37.1±0.5Ma、35.8±0.4Ma和21.7±0.3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集区内新生代岩浆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碱性岩类,其高钾富碱富钙,以及轻稀土富集、Eu弱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和K)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哀牢山-金沙江南段碱性带内的碱性岩浆岩一致,是源于含金云母的相对较浅的尖晶石相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钾质碱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或在岩浆房内发生分异作用,演化出系列碱性岩浆,在较短时间内相继就位形成的,并为矿集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成矿流体和物质。  相似文献   

16.
福建政和夏山铅锌矿是福建省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其成因类型长期存在分歧。前人多将其归为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即矿层在新元古代由含矿热水沉积形成,燕山期岩浆侵入仅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富集;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夏山铅锌矿是受燕山期铜盆庵正长花岗岩侵入作用影响所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夏山铅锌矿矿区精细的地质调查表明,夏山铅锌矿体的分布及形态与矿区内花岗斑岩密切相关,铜盆庵岩体对夏山铅锌矿的影响表现在后期的叠加、富集作用。为精确厘定夏山铅锌矿成岩成矿时代,文章对夏山铅锌矿矿区内与成矿相关的花岗斑岩进行了精确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工作。测试结果表明矿区花岗斑岩的侵入时代为(173.0±1.7)Ma,要早于铜盆庵岩体(155~150 Ma),而夏山铅锌矿则形成于(173±1.7)Ma(燕山早期)。这一成矿时代与赣东北地区主要的铜、银、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时代较为一致,表明武夷山地区对华南中生代第一期爆发式成矿作用亦有积极响应,具有早燕山期铜、银、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潜力。而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武夷成矿带北段成矿期次划分为173 Ma和90~125 Ma两个重要的成矿期次,这一研究结果对武夷山成矿带进一步开展隐伏、叠加矿床的找矿工作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兴安岭东南段重要铅锌多金属、钼矿床的成矿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成矿带东南段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化、钼矿化集中区之一,成矿作用与区内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密切相关,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夕卡岩型,钼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对区内典型矿床进行锆石精确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集中在175.8~209 Ma,鹿鸣钼矿床成矿年龄为176±4 Ma.认为铅锌多金属矿的(主)成矿期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钼矿成矿期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8.
霍吉河钼矿床产于伊春-延寿花岗岩带中北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岩体内,辉钼矿呈细脉浸染状赋存于花岗闪长岩的裂隙中,成因类型属于细脉浸染型钼矿床.赋矿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采用锆石U-Pb方法确定的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90.3±2.4 Ma.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9.
湘东北雁林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金成矿ESR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湘东北雁林寺地区金矿是否存在矿源层、NE向劈理化带和NW向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及其成矿时代等争议性问题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矿的矿源层是存在的,矿源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2)NE向劈理化带和NW向韧性剪切带是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3)石英脉ESR测年结果表明,NE向金矿脉成矿年龄为214.2Ma,为第一期成矿,形成于印支晚期。NW向金矿脉成矿年龄为177.4~155.0Ma,为第二期成矿,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20.
位于哀牢山—金沙江新生代钾质碱性岩浆岩带南段的玉召块、马头湾和十里村透辉石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为 38Ma、34Ma和 37Ma,相当于渐新世,属于喜马拉雅期,结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等,对控岩机制、岩石的属性和成因以及锆石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