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M极化时,当测点越过界面时视电阻率均发生变化,基底较深时能放大界面附近的异常,当基底较深、频率较高时,高阻一侧相位低于45°,低阻一侧相位高于45°。TE极化时,只有基底为高阻时越过界面时视电阻率才发生变化,当基底为高阻且频率较高时,相位在界面两侧发生变化。通过岩脉时若相位无变化,岩脉是窄的。 相似文献
2.
垂直岩脉的大地电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垂直岩脉的大地电磁响应进行解析推导,给出了TM极化和TE极化下高阻基底与低阻基底的垂直岩脉视电阻率解析公式,并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概括出垂直岩脉的大地电磁响应之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3.
4.
线电流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的二维正演计算及响应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如何在大地电磁测深二维正演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线电流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的边界条件,利用三角形6节点有限元法计算TE极化方式CSAMT二维响应的方法;给出了4个模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6.
大地电磁法是岩石圈深部结构探测的重要方法之一,现阶段大地电磁的数据处理多是基于电导率各向同性理论,当地下介质存在电导率各向异性时会对解释结果带来较大偏差.因此,发展三维大地电磁各向异性正演算法,并研究各向异性参数对于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这里推导了各向异性介质中二次电磁场的变分方程,并利用三维非结构矢量有限元法... 相似文献
7.
8.
在大地电磁测深工作中,由于实际地下介质的非均匀性,所得到实测资料的TE、TM极化模式视电阻率曲线有很大差异,给正确认识和判断实际地质结构带来困难。通过建立简单地堑、地垒及断层模型,并进行正反演,总结了这些模型条件下TE、TM极化模式的响应规律,为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定性分析和解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思茅盆地21条剖面,计1007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分析认识,采用有效视电阻率数据对剖面进行反演处理,继而从电性特征方面对坳陷的双重基底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坳陷内中生界侏罗系、元古宇浅中变质岩是剖面构造层追踪和划分的标志层;基底平面特性上除中央凸起外,呈现自东西两侧向中央逐步下降的三级构造格局;古生界沉积变质基底的起伏与结晶基底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局部起伏范围、位置因多期的构造运动而表现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1.
海底MT采集电路在非实时监控状态下的容错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海底大地电磁场的仪器系统只能以非实时监控模式运行,这给信号的采集工作带来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在测量周期长、条件恶劣且与人员隔绝的时空条件下,信号测试过程会受到来自环境干扰和电路异常等方面的影响。因而,预防干扰及自动纠错成为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必须具备的功能。针对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设计相应的软硬件纠错方案以确保海底的仪器始终正常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详细分析了海洋作业过程中由于强烈振动的影响、电子盘的写盘噪声以及方向传感器的电磁辐射等方面的故障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容错性设计方案,实现了海底电磁信号采集在非实时监控状态下的容错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恭城-栗木裂带中断层岩的研究,确立了一种新型断层角砾岩-断溶角砾岩的存在。断溶角砾岩兼具断层角砾岩和岩溶角砾岩的特点,是断裂和岩溶塌陷共同作用的产物。这种角砾岩的角砾分为断层角砾和溶洞崩塌角砾两种,角砾及胶结物中均发育有方解石e双晶等应力作用的产物,它形成于地下5-8km深的脆性变形环境中,并记录了断裂带的多期活动及运动方向和应变型式。对断溶角砾岩的研究有利于恢复恭城-栗木断裂带的形成及其演化历史。断溶角砾岩形成模式的提出揭示了研究区与断裂伴生的地下溶洞的分布形成、发展及灭亡的规律,这对于减少或防止因溶洞塌陷而带来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工作和室内研究,从三峡九湾溪断裂带内各段断层泥的特征研究分析出发,探讨了九湾溪断裂带的分段性,结果发现:九湾溪断裂带存在明显的分段性,中段和南段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大,应变强度高,断层活动以粘滑为主,其分维值在2.2~2.6之间,石英碎砾表面发育各种撞击揳入现象、线状擦痕等显微构造;北段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较小,应变强度弱,断层活动以稳滑为主,兼具粘滑,其分维值在2.4~2.8之间,石英颗粒多为磨圆球砾,其刻蚀形貌以裂而不破现象为代表;中段是九湾溪断裂带最有可能发生诱发地震的地段和我们的重点监测地段。 相似文献
15.
16.
反射MT方法是一种分析MT数据的新方法,该方法与反射地震相似.本文提出了与时间域地震波脉冲响应Z变换相类似的伪脉冲响应u变换,用来分析多层介质中伪脉冲响应.该方法为MT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了新的途径. 文章讨论了电磁波在电介性介质和导电介质中的传播特征和伪脉冲响应.对二层和三层地电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伪脉冲响应的u变换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贵州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的复合部位,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重要的构造伸展运动和构造挤压变形。晚古生代之后的沉积活动,掩盖了早期地质构造形迹。多位学者曾对贵州的深部断裂进行过推断,但由于资料不足、认识差异等原因,研究存在局限和争议。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重力、航磁、地质等资料,提取了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体系。所推测的贵州深部Ⅰ级断裂3条,呈"H型"结构;Ⅱ级断裂15条、Ⅲ级断裂12条,基底断裂若干条,这些断裂均在上一级断裂的基础上发展演化。根据人工地震剖面资料,进一步验证了5条深部Ⅰ至Ⅲ级断裂的展布特征,发现这些断裂沿不同倾向延伸、切割深度达6~12km,为切穿沉积盖层和基底的深大断裂。结合四级断裂构造体系及贵州省内重要矿产的分布,提出贵州金、铅锌、锑、锰、磷、铝土矿分布与Ⅰ、Ⅱ、Ⅲ级深部断裂构造具有空间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东岗断裂的能动性问题争议较大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模拟计算结果 ,对东岗断裂的能动性问题进行研究 ,认为断裂西端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东岗断裂为能动断层 ,不会对温坨子厂址稳定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广州街东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流溪河特大桥穿过广从断裂,在分析活动断裂对桥梁工程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广从断裂带对流溪河特大桥的影响,并确定了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得到了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