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防御与切实减轻地震灾害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 ,要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法》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工作体系。并在震灾预防这一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 ,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进行抗震设防。”实践证明 ,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  相似文献   

2.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两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地震引起的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核电站、大型水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越来越多。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区划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是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重要科学依据。承蒙工程地震界专家、学者的鼎…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是美国提升国家减灾能力建设,改进城市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国家协调计划。2021年12月21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发布了“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简介”报告。报告梳理了美国国会自1997年实施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以来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下国会继续实施该计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及时了解美国地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政策参考,对地震行业和相关减灾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地震灾害概况和减灾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地处濒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交汇部,活动构造十分发育,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地震频发和受地震灾害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本文从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的角度,简要地回顾中国的地震灾害以及为减轻灾害所进行的地震预报、抗震防灾和地震救灾工作,并对未来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5.
地震区划是贯彻“以预防为主”地震工作方针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在整个地震工作中也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它不仅本身是一项中长期预测预报,同时也是防震抗震的前提和基础。它既为各项工程建设提供抗震设防依据,又为国家建设规划、能源开发、土地利用提供地震危险性资料。地震小区划成果还能为城市规划,震害预测,特殊工程(如大型水库、核电站等)设计,研究地震的社会、经济效应,制定防灾、救灾对策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6.
地震工作是一项防灾性的事业,包括地震预报、工程抗震和地震对策三方面的内容。不论是工程抗震的最佳措施,还是社会防范的最优对策,都必须依据不同阶段的预报或对某一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的预测。因此,地震预报是整个地震工作的主体。当前,地震预报的研究途径是探索性的,而社会对地震预报的紧迫要求却是任务性的,预报工作的直接反响又是社  相似文献   

7.
由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苏联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的“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8日至14日在苏联塔吉克加盟共和国首府杜尚别举行。近百名苏联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以及来自其它31个国家的42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涉及了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灾害控制,地震预报的科学基础,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的杜会、经济及组织问题,成功与不成功的地震预报的实例以及地震预报实验场诸问题。与会专家共宣读了43篇论文、报告,研讨了地震预报和减轻震害工作的现状,对于正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的国际或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会议举办了小型书展,安排了与会者参观塔吉克抗震建筑与地震研究所、杜尚别地震台和努列克水电站大坝抗震工程。  相似文献   

8.
九江-瑞昌5.7级地震调查及其思索和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扼要介绍了该次地震基本特征,分析了房屋破坏和地震地表变形的可能原因,指出在中国东部尤其是以往被视为少震弱震的地区完善地震监测设施、加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普及避震抗震知识、注重建构筑物尤其是民居群选址工作和落实必要的抗震结构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较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公元前1831年即有地震记述。自宋、元以来(约十二世纪),地方志逐渐盛行,特别是明代以后(公元1368年),地震记载较为普遍与详细,不仅记有强震破坏,而且对远震波及与当地的弱震情况都有所描述,甚至一些抗震经验也有所涉及。 解放后,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抗震设计的需要,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各方面人员查阅了各种文史书籍八千余种,以不到两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确保全国地震区各类建筑具有合理抗震可靠度的关键性技术文件。本文结合工程抗震设计经验,对多遇地震结构承载力验算、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抗震性态设计、乙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竖向地震作用进行探讨。指出: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地震基本烈度,应采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进行结构承载力和变形的抗震验算。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按设防分类控制建筑震害、分类规定设计地震加速度、抗震构造措施不能降低。乙类建筑抗震承载力应适当增强。竖向地震作用应按设防烈度确定。  相似文献   

11.
抗震设防标准是一个国家抗震设防水平的综合体现。文中在详细研究日本、印度、土耳其、中国等亚洲8个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从场地分类、地震影响系数和设计地震反应谱几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各个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差异。结果表明:亚洲场地分类数目为3~4类,其中宏观描述为划分类别的主要指标之一;实例计算表明中国和日本的抗震设防水平较高,韩国和土耳其的抗震设防水平较低。亚洲大部分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是通过调整地震动强度及地震动反应谱形状的方式来实现。文中分析结果对系统了解亚洲国家抗震设防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抗震防灾研究的发展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为抵御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的破坏,使得抗震防灾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工程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抗震防灾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沿问题及未来发展,并且阐述了抗震防灾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指出反应谱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现阶段抗震设计的理论依据,我国规范也主要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设计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的联系和区别。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有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与ISO 3010:2001(E)和美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系数做了对比,发现我国规范有些地方考虑得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提出在抗震设计中运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烈度来进行计算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震动态》2003,(3):44-44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由西部科技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地震研究与工程抗震专业委员会主办 ,云南省科技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地震研究与工程抗震学术研讨会”将于 2 0 0 3年 8月在昆明召开 ,会议主题为 2 1世纪的防震减灾技术。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会议征文范围地震机理研究 ;地震和震后调查 ;地震观测与预报 ;地震危险性分析和抗震设防区划 ;场地效应和地基、基础抗震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改造 ;抗震试验技术和结构试验研究 ;非…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由西部科技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地震研究与工程抗震专委会主办 ,云南省科技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地震研究与工程抗震学术研讨会”将于 2 0 0 3年 8月在昆明召开 ,会议主题为 2 1世纪的防震减灾技术。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征文范围 :地震机理研究 ;地震和震后调查 ;地震观测与预报 ;地震危险性分析和抗震设防区划 ;场地效应和地基、基础抗震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改造 ;抗震试验技术和结构试验研究 ;非结…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5.5级地震给震区建筑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选择震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砖混结构以及土石木结构等3类典型建筑结构,介绍了各类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特点,分析了震害特征与破坏机理。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抗震性能,即使在震中区,破坏也仅仅表现为非结构性破坏,如填充墙开裂和吊顶脱落等;砖混结构绝大多数抗震性能优良,仅震中区的少数建筑物发生了承重墙墙体开裂情况;土石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最差,地震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该次地震人员伤亡主要原因。建议地震高烈度设防区房屋建筑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RC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而抗震性能差的土石木建筑房屋应尽量避免继续建设和使用。结果可供类似地区房屋建设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群测群防是预测预防震害的重要工作对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地震群测群防的本来含义是群众性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它仅是地区性地震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后来逐渐成为整个地区性地震工作的代名词。本文在介绍群测群防工作发展概况中包括其沿革和现状,以及这支队伍包含的几方面力量;在介绍它对地震对策的作用中,阐述了在地震预测预报对策中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影响、临震前措施和发震后措施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在地震对策中的职能;尔后阐述了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预测预防的科技水平,配合专业队伍做好地震工作,减轻震害损失,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最后指出它的任务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地震观测网点,协助搞好防震抗震和工程地震,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宣传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在工程抗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工程项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所进行的场进脉动卓越周期试和剪切波速测试结果,以及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的研究分析,根据现行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将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作为工程抗震中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划分的参考标准,以及与工程场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回归分析,结合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估算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用于工程抗震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关中四城市地震小区划工作为基础,统计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中硬场地,统计得出了关中地区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与设防地震作用的地面峰值加速度比值的均值分别为0.34和1.69。通过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若以关中城市地震小区划图作为抗震设防标准,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规定对一般建筑物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所考虑的地震作用是合理、安全的。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地震小区划图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合肥市长丰县科技局(地震工作办公室)在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过程中,如何拓展服务领域,推进震害预测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做法,对市县地震主管部门加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