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文献,对处方药物进行提取、规范,构建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方剂115首,涉及中药132味,高频用药主要以补虚药、补气药为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白术(80次);最终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组(火麻仁、郁李仁、厚朴;黄芩、半夏、香附;北沙参、山药、玉竹等),新处方7首(火麻仁、郁李仁、厚朴、炒槟榔;黄芩、半夏、香附、人参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以益气养血、滋阴润肠、温阳通便为基本原则,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相关文献中的经验方,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对纳入方剂和相关证型进行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6首方剂,对其中的药物及证型进行分析后,发现核心组合10首,形成新方组合5首。结论:慢性肾衰竭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兼以浊毒、血瘀,治疗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化湿降浊为主。“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于中医传承及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仍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史伟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IgA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史教授治疗IgA肾病的处方,筛选并建立IgA肾病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患者150 例,处方1099首,涉及中药225味。高频用药排名前10位的是茯苓、党参、黄芪、水蛭、白术、淫羊藿、杜仲、芡实、丹参、续断。功效以清热、收敛、利水渗湿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味居多,多归脾、肝经。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为党参-茯苓、黄芪-茯苓、党参-黄芪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条,新处方4首。结论:史教授治疗IgA肾病强调脾肾同调,从脾补肾;标本兼顾,同时兼顾清热利湿;注重活血通络,擅用虫类药物化瘀通络。新处方符合史伟教授用药规律,为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或科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汤剂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筛选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关于中药汤剂治疗NS的相关文献,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分析其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等。结果:最终纳入78篇文献,方剂78首,涉及中药共140味。高频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白术、泽泻、丹参等。药物功效以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收涩为主。药物四气以温、平、寒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肾、肝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94组药物组合,出现频次最多的组合为黄芪、茯苓,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山药、泽泻→茯苓,并演化得到6组核心药物组合及其新方药物组合。结论:中药汤剂治疗NS以利水渗湿、助阳化气、滋阴补血、健脾益肾药物为主,并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治疗慢喉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李教授治疗慢喉痹的临床处方,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病例201 例,处方201首,药物共计128味,证型19种(气滞痰郁证最多)。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五脏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甘草,其次为法半夏、桔梗、陈皮、黄芩、柴胡、郁金、茯苓等,药物组合相关性较大的是甘草、法半夏和山药,应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4首新处方。结论:李教授治疗慢喉痹多用健脾、化痰、清热、理气、活血之品,体现其从肺脾论治咽喉疾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舒兰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AR)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经舒兰教授诊治的小儿AR中药处方,经过筛选,共获得有效处方206首。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应用频次、药对组合、新方组合。结果:用药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辛夷、白芷、鸡内金、苍耳子、桔梗、薄荷、石菖蒲、路路通、桑叶、黄芩、茯苓、菊花。得出频次>89次的药对共35对,排前6位者分别为:甘草-辛夷、白芷-甘草、鸡内金-甘草、甘草-苍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辛夷。并得出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10首。结论:舒教授临床治疗AR多从风邪论治,重视祛风抗敏,根据所兼夹寒、热之邪的不同,或以辛散温通,或以清宣通利,兼以健脾、化痰、养阴、散结,获效颇佳,为中医药治疗小儿AR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邵长荣教授从肝论治咳嗽的临床用药经验和规律。方法:收集邵教授门诊治疗咳嗽的有效病案121个,包含处方121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中的频数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分析邵教授从肝论治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对录入的121首处方进行分析,其中涉及中药131味,用药频次>25次的有30味(柴胡、前胡、川楝子等),核心药物组合76个,强关联规则98条,其中具有强关联的药对8个(柴胡-前胡;川楝子-延胡索;赤芍-白芍等)。结论:邵教授从肝论治咳嗽多以疏肝理气、平肝顺气、柔肝敛气为主,体现了其疏肝气以治咳的观点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兰室秘藏》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系统整理《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病的相关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药物组合频次、关联度、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方剂60首,中药95味。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陈皮、当归、升麻、炙甘草、柴胡、半夏、人参、白术、黄芪、神曲;药性多属温、寒、平,药味多为辛、苦、甘,归经以脾、胃、肺、肝、心经为主。药物组合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是当归-升麻、升麻-柴胡、当归-柴胡;药物组合关联度排前3位的依次是当归-白芍、熟地黄-生姜、当归-大黄;药物核心组合排前3位的依次是青皮-神曲-泽泻、半夏-神曲-草豆蔻、陈皮-人参-熟地黄。得到新处方4首:青皮-神曲-泽泻-茯苓-熟地黄、半夏-神曲-草豆蔻-茯苓-熟地黄、陈皮-人参-熟地黄-火麻仁、柴胡-当归-枳实-黄芪-草豆蔻。结论:《兰室秘藏》治疗脾胃病强调补益元气、升发脾阳,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治以脾胃为关键,兼顾其他脏腑,用药以辛温升阳、分经论治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宋鲁成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宋教授2021年1~5月诊治冠心病的门诊病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处方中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药对组合进行统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24首,中药173味,其中高频使用药物(≥30次)25味,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党参、黄连、郁金、清半夏、炒薏苡仁、苏木、木香、柴胡、黄芩、厚朴。药性多属寒、温,药味多苦、辛、甘,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14组,潜在新处方7首。结论:宋教授治疗冠心病以虚、痰、瘀、热、毒为基础病机进行相应组方用药,擅用自组方参夏合剂和经方小柴胡汤,临床注重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总结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核心组合。方法: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分析文献中的临床中药处方,统计常用中药的频次、属性、中药组合以及核心中药组合等,并提取治疗的新处方。结果:共纳入69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95个、中药161味,发现中药内服治疗痤疮主要以清热、补虚类中药为主,性味多以苦、甘、辛味多见,且多入肝、心、肺经;常用中药使用频次前6位为甘草、丹参、连翘、黄芩、当归、赤芍;常用中药核心组合为黄芩、甘草,丹参、甘草,赤芍、甘草,连翘、甘草,黄芩、连翘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新处方3首。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可为临床中药内服治疗痤疮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皇运祥主任中医师治疗虚劳的病案,探讨其治疗虚劳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皇运祥主任中医师治疗虚劳所用中药及其属性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 Apriori算法对处方组成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 25.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寻求高频药物组合。结果:共纳入虚劳患者病案315 例,患者舌象主要为舌淡白、苔腻,脉象以滑脉为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最为常见;共纳入中药处方515首,中药204味,药物多性温、味甘、归脾经;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茯苓,药物类别主要是补虚药中的补气药。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为茯苓-白术,置信度最高的为茯苓-砂仁-陈皮。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提取到3个新处方。结论:皇运祥主任中医师治疗虚劳的处方具有鲜明的用药规律,辨证分型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在五脏虚损上重视脾肾,用药侧重甘温扶阳,治疗多以补虚、渗湿立法,辅以收涩、理气之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湖南省名中医治疗胃脘部病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对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的四批共174位“湖南省名中医”的专科方向进行统计,选取专业方向为“中医内科学”的名中医,收集其治疗胃脘部病证的文献,筛选相关处方,建立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药物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因子分析及复杂网络构建。结果:174位湖南省名中医中有84位专业方向为“中医内科学”。通过中国知网(CNKI)收集到相关文献60篇,处方137首;相关书籍10本,处方87首。删除重复处方22首,共纳入处方202首,包含中药237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甘草、法半夏、陈皮、茯苓、柴胡,药性多为温、平、微寒,药味多为辛、甘、苦,多归脾、胃、肺经,功效以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疏肝解郁、补脾益气为主。药物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物均由陈皮、法半夏、茯苓组成,其共现度均为35;疾病-药物关联分析共得到38条关联规则。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9个公因子和6个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分别提取到治疗胃脘痛、痞满与呕吐的核心组方各1个。结论:湖南省名中医治疗胃脘部病证的用药特点为寒温并用,消补兼施,肝脾同调,将健运脾胃与疏肝理气相结合,并注重身心同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整理总结抗精神病药物(APS)所致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起至2020年1月1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医药治疗APS所致闭经的文献,对文献中用药进行属性、功效、频次、关联、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文献91篇,收集处方111首,中药140味。中药性味以平、温、微寒、微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酸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药物功效多为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疏肝解郁、补血活血;高频药物有当归、柴胡、甘草、川芎、白芍、茯苓、桃仁;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当归→川芎、甘草→当归、当归→柴胡等;系统聚类提取共获得4个核心聚类群;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方药组成为:甘草、当归、茯苓、柴胡、白芍、丹参、生地黄。结论:中医药治疗APS所致闭经用药以活血调经、疏肝解郁、补血活血等为主要治法,并善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左归丸等名方灵活辨证化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主题词检索,纳入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近20年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7篇,收集处方97首,涉及药物107种,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益智仁(71次,73.20%)、桑螵蛸(68次,70.10%)、山药(47次,48.45%)、石菖蒲(45次,46.39%)、黄芪(42次,43.30%)、麻黄(39次,40.21%)、乌药(37次,38.14%);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种类为补虚药(372次,41.98%),其次为收涩药(187次,21.06%);补虚药中以补气药(48%)、补阳药(40%)占比最高,收涩药中以固经缩尿止带药(81%)占比最高。结论:小儿遗尿临床治疗多以健脾温肾、收敛固涩止遗为法,用药以补气药、补阳药、收理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徐曼曼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其组方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徐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证型、药物等相关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其治疗小儿肺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用药经验。结果:共纳入168首处方,中药148味,其中使用频次≥20次的有32味,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炒苦杏仁、生石膏、陈皮、姜半夏、茯苓;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组合有19个,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生石膏-炒苦杏仁、黄芩-炒苦杏仁、蜜麻黄-炒苦杏仁、桔梗-炒苦杏仁、桑白皮-炒苦杏仁;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30个关联系数>0.02的药对、12个核心药物组合及6个新处方组合。结论:徐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气道黏液高分泌以“祛痰”为基础,以“肺脾同治”为原则,分期论治,以化痰止咳类药物为核心,寒温并用、用药轻灵,辨证加入祛风、健脾、行气、补益、温化、润燥之药味,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戴永生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戴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有效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处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统计,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处方305首,涉及药物122味,使用频次100次以上的药物共11味,分别是白术、甘草、黄柏、南沙参、连翘、茯苓、山药、砂仁、淡竹叶、苍术、地黄;药性多寒,药味多甘,多归脾经,胃经次之;功效归类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次之。关联分析得到41对常用药对,药物关联夫则26组,核心药物8味;聚类分析得出4组核心药物。结论:戴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以“补土伏火”为大法,补虚与清热同用,补虚为主、清热为辅,体现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辨治思想和注重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孟河医派费氏治疗慢性咳喘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孟河四家医集》中筛选费伯雄、费绳甫治疗慢性咳喘的医案,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分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3.0进行药物关联分析,采用词频分析法对特色用药进行研究。结果:纳入54首处方,涉及121味中药,高频药物23味,药性以寒、温偏多,药味以苦、辛、甘居多,归经以肺、胃、脾、肾经居多,治疗慢性咳喘的核心处方为苦杏仁、炙麻黄、浙贝母、黄芩、前胡、炙紫菀、紫苏子、莱菔子。词频分析显示,寒证在核心处方基础上加细辛、五味子等治疗,热证用桑白皮、天竺黄、鱼腥草等治疗,虚证根据不同脏腑之虚治疗,重视调理脾胃,瘀证用丹参、银杏叶、水红花子、矮地茶、川芎、地龙等治疗。结论:孟河医派费氏治疗慢性咳喘,以肺虚痰伏为基本病机,以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为治疗大法,注重寒、热、虚、瘀的不同,用药寒温并用、散中寓收,体现了其醇正和缓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孙达武教授治疗腰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孙教授治疗腰痛患者的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中药使用频次分析、四气五味归经、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并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提取新处方。结果:共纳入病案158则,处方158首,涉及药物61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杜仲、甘草、狗脊、续断、延胡索、牛膝、骨碎补、独活、透骨草、鸡血藤。中药功效以强筋壮骨类、活血止痛类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根据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高频药物组合12个,新方3首。结论:孙教授治疗腰痛强调三因制宜,以补肾活血为基本思路,注重顾护脾胃,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头痛的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搜集公开发表的熊老辨治头痛的医案,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进行用药频次、关联度、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获得处方 49 首,中药 94 味,药物总频次为618次。高频使用药物排前5位的依次为川芎、甘草、天麻、白芷、僵蚕。治疗头痛主要采用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药物四气中,温性>平性>寒性>凉性>热性;五味中,辛味>甘味>苦味>酸味>咸味;归经中以肝经最多,其次为脾、肺二经。常用药物组合主要以高频药物(川芎、天麻、僵蚕、白芷、黄芩、甘草等)两两组合或三者组合为主。有高度关联性的药物有川芎、天麻、白芷、僵蚕、柴胡、白芍、葛根等。获得核心组合3组。结论:熊老治疗头痛有2个特点,一是善用风药和虫药,二是喜用川芎。本研究对头痛的临床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常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用药经验,总结其治法规律。方法:收集常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病案,将药物及剂量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其治疗小儿咳嗽的用药经验,总结治法规律。结果:筛选出病案127 例,处方127首,包含药物共计174味。通过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59味(使用频次≥10次),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杏仁、黄芩、射干;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73个,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黄芩-杏仁、射干-杏仁、黄芩-射干;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11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11个新处方。结论:常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方法为复宣降、消痰气、调寒热、利咽喉,变法为利小便、泄肠热、清肝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