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甘肃枣子沟金矿的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子沟(又称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缘与松潘-甘孜构造结的过渡部位,金矿化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古浪堤组钙质、硅质板岩和闪长岩岩脉中.矿体主要受NE、NW和近SN向断裂构造控制,其中NE向矿体为主要矿体.根据容矿岩石不同将枣子沟金矿的矿石分为蚀变板岩型矿石、蚀变脉岩型矿石和石英-辉锑矿型矿石.主要的金属矿物包括黄铁...  相似文献   

2.
石鸡坝一带金矿属阳山金矿田的西延部分,在西秦岭的金矿中占有重要地位,重新系统总结其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石鸡坝一带金矿的成矿规律主要体现在构造控矿、岩脉控矿和岩性控矿。不同类型矿石的物质成分基本相似,均为Fe、Cu、As、Sb等的化合物;差异主要表现在花岗斑岩型金矿石的化学成分富K2O,脉石中有含水的铁、镁硅酸盐矿物。矿床地质及稳定同位素资料证明,矿床成因属于多元热液复合形成的中低温热液金矿。Au、Hg、As、Sb等元素前缘晕异常、以褐铁矿化为主的构造蚀变带及中酸性岩脉分布区是该类型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区域地质及地球化学资料显示自石鸡坝至阳山一带找矿前景良好,但具体的找矿突破区段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为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所夹的不纯灰岩中的盲金矿床,含矿岩系为一套陆源碎屑岩与不纯碳酸盐岩多层交替出现的组合.矿石类型主要为凝灰质生物碎屑灰岩等,金品位高.矿体 SiO2含量平均 21.78%, CaO MgO含量超过 30%,围岩 SiO2含量平均 41.58%, CaO MgO含量平均不到 15%.含矿岩系岩石具有高镁铁、低 Na2O、 K2O远大于 Na2O的特征; As、 Ag和 Tl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矿石中 Au与 As、 Tl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矿体∑ REE平均 21.8 μ g/g,δ Eu值平均 1.03,无 Eu异常或正异常,围岩∑ REE平均 241.9 μ g/g,δ Eu值平均 1.00,无异常.模式图上,矿体比较明显地富集中稀土元素( Sm- Ho).水银洞金矿地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及参数反映了含矿岩系形成时的特定的沉积环境或经历了特殊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陕西秦岭东部地区中生代钼、铜矿床成矿类型齐全,有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地区,有向西秦岭过渡和向南秦岭延伸的趋势;铜矿床主要分布在南秦岭地区。除碳酸岩脉型钼矿床外,这些钼、铜矿床多与花岗质小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不受容矿地层的限制,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2个阶段,与共生岩体的成岩时代多数相同,个别相差在10 Ma内。赋矿岩体多受近EW向与NE向或N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的控制,与钼矿床有关的成矿岩体显示高硅(w(Si O2)71%)、高钾(K2O/Na2O1)、中铁(w(TFe)=0.13%~2.45%)特征,而与铜矿床有关的岩体相对低硅(70%w(Si O2)62%)、中钾(K2O/Na2O0.88)、高铁(w(TFe)=1.9%~4.8%)。矿石、岩体和地层的S、Pb、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除晚三叠世碳酸岩脉型和石英脉型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Ⅰ型富集地幔外,早侏罗世—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钼、铜矿成矿物质以壳幔混源为主,但铜矿比钼矿具有更多的幔源物质。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区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导致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区浅部不易形成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但形成小-中型铜、钼矿床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高庄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二郎坪地体的西段。矿区内金矿(化)脉及金矿体成群产出,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细碧岩型等两种;成矿受构造和地层的双重控制。控矿构造有区域性深大断裂、韧性剪切带及破碎带等3级,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分别起着导矿、配矿和容矿的作用。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岩石(低级变质岩)特征、控矿因素以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等与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基本相似,矿床的成因类型属造山型金矿,矿区的深部(垂直深度1~2km)及周边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甘肃鹿儿坝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鹿儿坝金矿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浊积岩建造地层中,由三个矿带组成;在研究矿床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岩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是沉积相、构造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蚀变。  相似文献   

7.
郑海平 《地质与勘探》2015,51(2):332-344
本文以新疆库布苏金矿北矿带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库布苏金矿床北矿带元素活动特征,成矿及伴生元素、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质量迁移规律;根据稀土元素的质量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成矿流体的环境条件和来源问题;并依据元素迁移地球化学图研究了库布苏北矿带105勘探线剖面的元素质量迁移程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赋矿闪长玢岩脉及围岩的元素发生明显的带入带出作用,元素迁移活动规律明显,成矿阶段发生明显带入有Au、As、Bi、Ag、Sb、K2O、Si O2,说明引起闪长玢岩脉和接触带围岩蚀变的流体中富含Au、As、K2O、Si O2等,导致这些带入元素向矿体迁移富集;发生明显带出的有Ba、Sr、Cu、Mg O、Na2O、Fe2O3、Ca O,说明Ba、Sr、Mg O、Na2O等受热液蚀变作用随流体迁出。矿区岩脉的稀土元素质量变化显著,发生明显的带入带出,岩脉交代蚀变前后的轻重稀土分馏均明显,蚀变后的岩脉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有减小趋势。赋矿闪长玢岩脉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强烈负异常,Ce弱负异常,说明库布苏金矿成矿流体条件应为较高温度和还原环境。从围岩与脉岩中元素的迁移程度和迁移范围可见,带入的成矿指示元素有As、W、Sb、Bi,带出的成矿指示元素有Mg、Na。  相似文献   

8.
扎西康矿床是北喜马拉雅Sb-Au成矿带上一个较为特殊的大型-超大型锑硫盐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矿床容矿围岩以黑色含炭钙质板岩为主体,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等常见硫化物之外,还大量发育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黝铜矿、车轮矿等硫盐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菱锰矿、菱铁矿、石英和方解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中低温热液期和表生期。元素地球化学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中矿石和矿化岩石除富集Sb、Pb、Zn、Ag等主成矿元素外,还富含MnO、Cu、As、Cd、Au等矿化元素;容矿地层中Sb、As、Ag、Pb、Zn、Mn等成矿元素也较为富集,具备提供成矿物质的能力;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容矿地层接近,指示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容矿地层中的Sb、As、Ag和S等组分,日当组为硫的主要提供者;铅同位素具变质结晶岩系特征,指示变质结晶岩系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Pb、Zn等金属组分。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主要典型矿床在矿质来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成矿带中部和北部的Sb和Sb-Au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容矿地层和矿区岩浆岩(包括中生代中基性岩和新生代闪长岩),而在成矿带南部的Sb(-Au)-Pb-Zn矿床中,除容矿地层和矿区岩浆岩提供Sb、As、S之外,变质结晶岩系(拉轨岗日岩群)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也为成矿提供了Pb、Zn等金属组分。  相似文献   

9.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亚带.矿脉体的产出受控于NWW向断裂和褶皱构造,走向NWW.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型,成矿可分为4个阶段.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Au为一独立元素组.流体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CH4、C2H6,离子以Na 、K 、SO-42、F-、Cl-为主,Na /K 为1.2~5.4,且富F-.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δDH2O介于-65‰~-92‰之间,氧同位素δ18OH2O-SMOW值介于4.71‰~11.01‰之间.硫化物的δ34S为3.0‰~9.2‰.矿石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围岩明显不同.金矿是在深部和浅部流体相互作用下,形成于中低温、低盐度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陕西夏家店卡林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床产于南秦岭陡岭古隆起边缘寒武—震旦纪碳-泥-硅质板岩及白云岩沉积容矿岩系中。区域性近EW向镇—板断裂具导矿作用,次级EW,NW和NE向断裂为重要的配矿与容矿构造。成矿具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已发现Ⅰ-Ⅶ号矿化带,Ⅰ号为具工业意义的金矿带。矿石以微细脉-浸染状及二次角砾岩化为特征。微量元素、铅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对容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古流体在构造作用叠加下,显示偏离现代大气降水改造的成矿流体特征,属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杨德庭  王彦斌 《地质论评》2015,61(3):694-708
滇西北德钦县羊拉铜矿床赋矿围岩沉积时代的确定对深入研究羊拉铜矿的矿床成因、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笔者等对羊拉铜矿区里农矿段赋矿围岩绿泥板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为306~2606 Ma,主要年龄峰约为345 Ma、429 Ma、1446 Ma、1515 Ma和1829 Ma。其中约345 Ma的最年轻的主要年龄峰限定了羊拉铜矿床赋矿围岩的沉积时代为石炭纪,并非前人认为的泥盆纪。约345 Ma的岩浆事件最为强烈,对应金沙江洋盆扩张的时代,其伴随的海底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可能发生于石炭纪,石炭纪的海底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在羊拉铜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而后期花岗闪长岩体对原生层状铜矿体的叠加改造主要集中于三叠纪。此外,绿泥板岩中约为1446 Ma、1515 Ma、1829 Ma和2423 Ma的古老碎屑锆石年龄峰,暗示了金沙江缝合带羊拉铜矿区变质沉积岩的沉积物源可能来源于扬子陆块。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舍勒铜矿容矿围岩蚀变的低钠晕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登红 《矿物岩石》1995,15(1):18-25
新疆阿舍勒铜矿的容矿围岩是一个套双峰式海相火山岩组合,围岩蚀变由多期次叠加和变质作用的影响而变得极为复杂,以细碧质碉石的青盘岩化、石英角斑质火山碎屑岩的黄铁绢英财化为主要特点,更有意义的是:原岩属钠质火山岩系,但容矿围岩无论是酸性次火山岩还是基性火山岩,蚀后都具有低钠的共同特点,这对于同类矿床具有找矿意义,低钠晕是海底火山喷气过程中高温气液交代而成,可作为海底火山喷发矿床的一个成因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扎格拉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及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的腾冲-班戈岩浆弧带上;受被动陆缘深海复理石建造、 脆-韧性剪切带和深成岩浆活动控制。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单相和A型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次为B型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 富CO2两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低温和中低盐度H2O-NaCl-CO2体系。氢、 氧同位素和相对富含K+、 Na+、Ca2+、 Mg2+、Cl-、SO2-4 的包裹体液相成分;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长期封存于沉积岩的深循环热(卤)水中;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中低温地下热(卤)水溶滤型金矿床。其成矿特征和流体性质与穆龙套型金矿床具有诸多相似性;研究该区域对西藏“沙丁板岩系”分布区金铜多金属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云鄂博矿床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铌-铁矿床。本文对白云鄂博矿床主矿、东矿赋矿白云岩、不同类型稀土-铌-铁矿石和富钾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揭示了成矿元素稀土、铌和主要蚀变元素钠、钾、氟、磷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白云鄂博主采坑比东采坑具有更高的稀土含量,矿体由外围向中心、由浅部向深部有明显的稀土元素(尤其是中-重稀土元素)富集的现象,矿体深部具有更大的中-重稀土元素找矿潜力;成矿元素铌的异常范围与重稀土的异常范围相吻合,表明二者具有密切的共生关系;蚀变元素氟的异常范围与稀土-铌-铁矿体的分布范围相一致,是重要的沉淀成矿元素;蚀变元素磷的异常要明显超过稀土-铌-铁矿体的分布范围,是重要的迁移载体元素;钠化蚀变主要出现在矿体下盘含稀土白云岩中,代表早期高温蚀变过程;钾化蚀变主要发育在矿体上盘的富钾板岩中,代表晚期低温蚀变过程;钾化、萤石化及磷的异常是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最主要的浅部和外围示矿指标。  相似文献   

15.
花山洞钨矿是在江西省西北部新近发现的与花岗岩有关的钨矿床,为了确定矿区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形成过程以及构造背景环境,探讨成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与花山洞钨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的方法测定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具有较高的w(SiO2)(6823%~7378%)含量;全碱含量w(Na2O+ K2O)为593%~7%;富Na,K2O/Na2O为038~086,小于1;w(Al2O3)为1441%~1581%,A/CNK均大于11,为过铝质岩石。富集Rb、Tu、U、La、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i、Sr、P等元素,具大陆地壳的特征;稀土总含量较低,基本无δCe异常。稀土配分型式总体向右倾斜,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斜率较大,分异较为明显,重稀土较为平缓,分异不明显。花岗岩锆石U Pb测年结果为(807±8)Ma,与前人测得的辉钼矿Re Os年龄极为接近,故花岗岩应该为成矿岩体。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可知,矿区花岗岩应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加入;其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花山洞钨矿床成矿年龄略晚于矿区花岗岩,表明成矿作用是花岗岩分异演化的结果,是晋宁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富钾板岩的热水沉积成因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荣阁  史淑玲  安国英  张汉成  费红彩 《现代地质》2003,17(3):281-286,T005,T006
通过对白云鄂博富钾板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的研究,提出富钾板岩是一种热水沉积钾长石岩的认识。富钾板岩是白云鄂博矿区的一种重要岩性,与上下岩层呈不规则层状或夹层产出,致密状微晶或隐晶质结构。其中钾长石含量在80%以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2θ(2-01)=21 00,2θ(060)=41 800,2θ(2-04)=50 560,求得三斜度Δ=0 91,有序度δ=0 89,属于典型的低钠、低温、有序最大的微斜长石,微斜长石成分占98%以上。岩石中富含微量元素B、F、Sr、Ba,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10-6、3386×10-6、119×10-6和1735×10-6,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微斜长石中有冰长石成分。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个别出现正铕异常为特征。根据热水流体中钾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及热水沉积、交代和充填物中经常出现钾长石矿物,分析认为白云鄂博矿区出现的富钾板岩是热水沉积钾长石岩,其形成于火山期后的溶液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17.
徐东  孙柱兵 《云南地质》2010,29(2):138-140
丹梯铜铁矿是澜沧江中段铜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主要矿床之一,赋矿层位为古生界第二段绢云板岩、砂质钙质板岩。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研究,有助于该矿区的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8.
白云鄂博REE-Nb-Fe矿床的富钠岩石类型析及成因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多金属矿床之一,主要产于中元古界富钠岩石、白云岩和富钾板岩中。富钠岩石与含矿碳酸岩、富钾板岩一起在白云鄂博广泛分布,特别是在主矿和东矿南侧分布广泛,也产在含矿围岩和底盘围岩中。富钠岩石包括富钠长石岩、含钠闪石钠长岩脉、钠闪石岩脉及钠闪石碳酸岩脉和钠闪石化蚀变白云岩。富钠岩石在一个地质单元内出现,但成分略有不同,其岩石化学分析表现出富钠特征,大部分样品的w(Na2O)在6%以上,w(Na2O+K2O)>8%,w(Na2O)>w(K2O)。富钠长石岩的里特曼指数δ为2.96~8.56,n(A l)/n(K+Na)>1,n(A l)/n(K+Na+Ca)<1,表明为弱碱性偏铝质岩石。富钠岩石以富集地壳不相容元素、亏损地幔元素为特征,其稀土总量低于矿化白云岩,但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具弱负铕异常,与含矿白云质火山岩一致。根据岩石产状、组构及化学成分分析,富钠长石岩属于富钠火山岩,而其他含钠闪石岩脉则属于岩浆分异侵入的岩脉与岩浆热液充填岩脉。钠化交代以霓石化、钠铁闪石化和钠长石化出现为特征。另外,富钠流体与白云岩反应形成了钠铁闪石化白云岩,强烈的钠化蚀变作用主要出现在稀土强烈富集的主矿和东矿。比较蚀变与未蚀变岩石的化学成分,表明蚀变作用引起稀土的重新分配和弱负铕异常。钠铁闪石化白云岩的w(S iO2)、w(TiO2)、w(K2O)和w(Na2O)升高,w(P2O5)降低。钠化蚀变前的碳酸岩中稀土元素已经富集,热液蚀变引起稀土元素的活化和重新分配,但是没有提供新的稀土来源。  相似文献   

19.
石板墩铁矿位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陆块西段,矿体以带状铁建造、铁矿与硅质条带互层产出为特征,属于蓟县系花儿地组中岩组,赋矿岩性为凝灰泥硅质板岩,围岩为凝灰质板岩、碧玉岩。通过对矿石及围岩主微量、稀土及稳定同位素分析,认为矿区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次深海—浅海环境,海底喷发物质中的Fe2+在弱还原的海水环境中与Si一起被搬运至次深海—浅海中环境,在微生物参与情况下,氧化成Fe3+化合物,通过水合成岩作用形成了磁铁矿和赤铁矿。  相似文献   

20.
云南文山官房钨矿床团山矿段围岩蚀变与矿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白钨矿床属于中—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矿区内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依据蚀变岩岩相学及岩石化学测试结果,并结合钻孔编录资料,将团山矿段围岩蚀变划分为3个蚀变带,自花岗岩体向外依次为金云母-绿帘石化带→透辉石-透闪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通过对各蚀变带中岩石组分迁移量分析认为:在团山矿段热液蚀变及白钨矿化过程中,来自花岗质岩浆热液的A l2O3、S iO2、TFe、K2O、Na2O迁入,灰岩(白云质灰岩)中MgO、CaO迁出,团山矿段白钨矿化主要发生在透辉石-透闪石化带中,矿体产状与透辉石-透闪石带产状基本一致,橄榄石化带中钨矿化相对较弱,金云母-绿帘石化带中仅可见零星钨矿化。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文山官房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以及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