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湖金矿矿床特征及金的赋存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石湖金矿属于黄铁矿硫化物型金矿,具有多期次成矿的特点,但金的主要成矿阶段与硫化物的大量析出阶段在时间上基本一致,硫化物及成矿热液中的硫来自深熔花岗岩岩浆,从微观结构和晶体学理论上对金的赋存机理进行了讨论,该矿区金的成色较低的事实,说明了硫化物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金的成色,推断石湖金矿是在多期次成矿的晚期才大量富集的。 相似文献
2.
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灰岩层间、南羊山组板岩与袁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斜切南羊山组的断裂中,尤其是N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控矿空间相互之间相通,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有成因联系,形成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其特征是"上(盘、部)有锑矿下(盘、部)有金矿";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二层楼"成矿模式.笔者得出,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在金鸡岭向斜南翼的公馆-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天山东段红山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介绍了红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红山金矿矿床成因,金的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笔者认为红山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韧性带构造的控制,后期的脆性断裂及其所形在的构造岩是金的主要赋矿部位,金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4.
逻楼金矿床其矿石类型为氧化矿,主要矿物组合为褐铁矿、石英、粘土矿物。金主要以细粒及微细粒自然金赋存于褐铁矿、石英中及其颗粒边缘,少部分赋存于矿物的微裂隙中。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煤中砷的含量赋存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检测了156个煤样中砷含量的基础上,收集了近2000个煤样的资料,分析了我国煤中砷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及砷富集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多数煤中砷含量处于0.8× 10-6~20×10-6,算术平均值为4× 10-6;砷的赋存方式主要为: a. 类质同象置换硫赋存于黄铁矿中; b. 低变质煤可赋存于有机质中; c. 以粘土矿物和稀有的含砷矿物为载体。煤中砷富集的地质因素,一是后期热液带入煤层;二是由陆源物质带入泥炭沼泽;三是同沉积时期海水的影响。燃用富砷煤是引发环境污染的基本原因,但是燃煤方式也是重要因素。多数煤中砷含量并不高,控制和预防砷的危害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8.
9.
10.
烧锅营子金矿床金矿物的标型特征及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烧锅营子金矿金矿物的矿物学分类、形态、粒度、成分、成色等标型特征,金矿物的赋存状态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提出烧锅营子金矿为中温,中深成环境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贵州苗龙金矿床毒砂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苗龙矿区赋矿地层为寒武系上统三都组灰岩和泥灰岩,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东西向Fm1、Fm14断裂中。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期次,即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毒砂为热液成矿期主阶段重要产物之一,主要呈菱形体、针状、柱状及放射柱状集合体产出。通过对毒砂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及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毒砂中主成分稳定,w(Fe)为32.47%~35.71%,平均34.05%;w(S)为21.01%~26.38%,平均为23.13%;w(As)为38.50%~44.73%,平均为41.86%。其成分(FeAs0.80S1.17~FeAs1.02S1.21)明显偏离理论毒砂的成分(FeAs1.12S1-x≤|0.13|),具有富硫亏砷等低温热液特征。毒砂含金性较好,w(Au)为0.05%~0.14%,平均为0.06%。面扫描图像中,Au元素分布均匀,说明Au主要以晶格金(固溶体金)形式存在于毒砂中。 相似文献
12.
查干础鲁金矿矿体赋存在侵位于阿木山组的浅成超浅成次火山岩(次石英粗安岩)中,是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对次石英粗安岩的岩石学特征、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显示出次石英粗安岩为贫钙型铝过饱和系列,是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岩石,其次为细粒闪长玢岩。有用组分主要为Au,其次为Ag。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主要与次石英粗安岩中的石英脉关系密切,或是存在于假象黄铁矿及褐铁矿中,虽然微粒金产出数量最多,但从面积比上看,则以粗粒金、巨粒金为主,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包体金及裂隙金较少。自然金粒形态主要为片状、弯曲片状、不规则片状。 相似文献
13.
藏南查拉普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矿和毒砂是卡林型和造山型金矿床重要的载金矿物。文章通过电子探针(EPMA)分析研究了藏南查拉普金矿床不同类型黄铁矿和毒砂中Au、As、S、Fe等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分布规律,发现不同阶段的黄铁矿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元素组成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Py1)主要呈草莓状、胶状,常构成环带状黄铁矿的核心,其中金的含量最高,显示了金在沉积成岩期的大量富集。热液期早阶段黄铁矿(Py2)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的立方体,与Py1元素(S、Fe、As)组成相近,显示了一定的继承演化关系。热液期主阶段黄铁矿(Py3)与毒砂共生,多呈自形-半自形的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常包裹早期的黄铁矿形成环带结构。Py3中As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增加量近似等于S的减少量,说明As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替代了S的位置。各个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中Au的分布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是不均匀的,Au在Py1和大部分Py2中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Au0)的形式存在;而在Py3中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纳米级自然金(Au0)形式存在。Py1的结构及元素组成与典型卡林型金矿和造山型金矿沉积成岩期黄铁矿的特点相似,而Py3的大量发育则符合卡林型金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金龙山卡林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复理石褶冲带中,赋矿围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矿化明显受地层岩性与韧-脆性构造发育程度的控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地层岩石、矿石和热液矿物的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和特征参数基本一致,表明成矿流体应主要来自于赋矿地层。铅同位素研究表明,地层岩石、矿石和热液矿物均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成因的铅同位素组成,且均落入南秦岭造山带的泥盆系范围内,暗示铅也主要来自赋矿地层。对前人已有的碳-氧-硫-氢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数据综合分析表明,碳和氧应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硫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及δD值向大气降水线"漂移",指示成矿流体以盆地建造水和变质水为主,在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金龙山金矿床与卡林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属于卡林型金矿床,其形成于秦岭造山带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多层次陆壳叠置加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陆内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位于西秦岭礼(县)- 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采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发现了显微自然金颗粒。矿石中的自然金颗粒形态多样,粒度变化较大(5~150μm)。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金中Au=88.23%~92.73%,Ag=7.41%~9.08%,为含银自然金,成色905~926。金的载体矿物有砷黄铁矿、方铅矿、碲汞矿、铁白云石等。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裂隙金和连生金3种。赋矿围岩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出Fe和溶解Fe的大量硫化物化,可能是寨上金矿床中存在显微可见自然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甘肃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寨上金矿床中自然金的发现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采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发现了显微自然金颗粒。矿石中的自然金颗粒形态多样,粒度变化较大(5~150μm)。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金中Au=88.23%~92.73%,Ag=7.41%~9.08%,为含银自然金,成色905~926。金的载体矿物有砷黄铁矿、方铅矿、碲汞矿、铁白云石等。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裂隙金和连生金3种。赋矿围岩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出Fe和溶解Fe的大量硫化物化,可能是寨上金矿床中存在显微可见自然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甘肃鹿儿坝金矿处在西秦岭“岷礼金矿带”上,是我国卡林型金矿“西北金三角”组成部分。该矿床赋存于洮河复向斜北东翼之中三叠统浅变质浊积岩建造中,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石以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是一个正在开发但难选的大型金矿床。为了解金的赋存状态,文章通过中-高倍矿相显微镜、金化学物相分析及电子探针(EMPA)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三类矿石中金的分布型式基本一致,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石英、黄铁矿和铁白云石;金以矿物包裹金为主,总占比达96.31%,其中硫化物包裹的金占61.45%~89.01%、硅酸盐中的金占有率为7.28%~25.49%,独立存在的金矿物较少,占1.03%~9.01%;独立金矿物主要以矿物粒间单体金形式存在,金成色987.05‰,为自然金,粒度以0.0009 mm×0.0061 mm~0.0078 mm×0.0114 mm为主。这为矿床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并为改善矿山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金、砷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讨论了秦岭卡林型金矿床中Au 、As 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特征。在含矿岩系中获得的Au、As 等成矿元素初始含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成岩黄铁矿中。在矿石样品中对含砷硫化物矿物的研究表明,Au 、As 在矿物显微结构中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在大量金进入到硫化物结构之前,就已有[AsS]3 - 的存在。在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多半以一种带电类型(Au3 +) 存在, 它很可能替代铁位置上的过剩砷, 以固溶体方式沉淀于硫化物矿物中。此时, 黄铁矿构成(Au3 + ,Fe2 +)([AsS]3 - [S2]2 - ),毒砂构成(Au3 + ,Fe2 +)([AsS]3 - [AsS]3 -) 。通过电子探针(EMP) 和透射电镜(TEM) 对秦岭卡林型金矿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在金的成矿作用早期阶段, 金主要以固溶体形式优先富集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及砷黝铜矿之中,并且认为是以金的氧化和砷的还原的共沉淀方式发生的。在此之后的金成矿作用晚期阶段,由于热液蚀变和结晶作用程度的增高,寄主矿物耐熔性质相对降低,加之金本身的聚集能力,和因过量砷加入而造成的含砷硫化物矿物的晶格缺陷,致使已形成的固溶体金以“出溶”形式发生再分布,赋存于硫化物矿物晶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