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野煤田自南向北呈条带状分布。北依黄河,南接万福河。洙水河、洙赵新河、郓鄄河、郓巨河等黄河支流倾斜穿过矿区,这为大面积利用黄河落淤治理沉陷地区提供了天然的运输河道和动力,通过合理疏通和开挖河道引流落淤并配合使用远距离输沙技术,将使巨野煤田恢复沃野千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黄河落淤治理巨野煤田塌陷区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野煤田自南向北呈条带状分布。北依黄河,南接万福河。洙水河、洙赵新河、郓鄄河、郓巨河等黄河支流倾斜穿过矿区,这为大面积利用黄河落淤治理沉陷地区提供了天然的运输河道和动力,通过合理疏通和开挖河道引流落淤并配合使用远距离输沙技术,将使巨野煤田恢复沃野千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治理煤田采空沉陷区,可以清除黄河泥沙,降低黄河河底高度,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该文讨论了巨野煤田开发存在的沉陷问题,以及因此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研究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恢复煤田沉陷区的途径和方法,对于类似沉陷区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继巨野煤田之后,近期在鲁西南隐伏区又相继发现了单县煤田和曹县煤田。它指示着隐伏区赋煤规律及找煤方向是:掀斜断凸的北缘,大型潜凸的周边,凹陷中的凸起,凸起中的凹陷。表明山东省深部找煤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应系统开展曹县一鄄城、阳谷一茌平、黄河北、章丘煤田深部、淄博煤田外围、单县一嘉祥6个含煤预测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黄河北煤炭矿区为鲁西煤炭基地最后一块整装后备资源,阳谷茌平煤田和黄河北煤田其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实际观测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的岩移参数,对山东省黄河北矿区内上组煤开采后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陷总面积达到3 724.5 km~2,最大下沉深度为5 455 mm;其中,阳谷茌平煤田最大下沉深度为5 455 mm,地表沉陷面积为1 188.0 km~2;黄河北煤田最大下沉深度为2 976 mm,地表沉陷面积为2 536.5 km~2。地表沉陷预测结果与多年水位观测数据进行对照,煤炭开采会造成1 091.5 km~2季节性积水区和62.3km~2的常年积水区。地表沉陷对地面、地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危害,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裂缝、不同坡度耕地、大型塌陷坑等可分别采取黄土填堵、大型设备平整、退耕还林、煤矸石充填、修复为鱼塘等治理措施。该文对下一步黄河北矿区开发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的规划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山前分布着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巨野河、巴漏河等系列山前冲洪积扇,本文以巨野河冲洪积扇为例,通过物探、钻探、抽水试验、回灌试验所取得的数据,了解济南一系列山前冲洪积扇雨洪水储存调蓄条件,查明了冲洪积扇面积、砂层厚度、储水系数,查明影响储存调蓄能力的影响因素,计算储存调蓄量。结果表明:巨野河冲洪积扇含水砂层颗粒从扇顶的粗砂、卵砾石向扇缘粗砂、中细砂过渡,厚度从扇顶向扇缘逐渐变厚,冲洪积扇具有较大的储存调蓄空间,较强的回灌储水条件,良好的供水条件。研究结果对济南系列山前冲洪积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用于调节城市弃流的雨洪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彭庄煤矿位于巨野煤田北部,是巨野煤田7个生产和在建煤矿(包括梁宝寺、彭庄、郭屯、赵楼、龙崮、万福、郓城等煤矿)的第一对投产的矿井。2006年8月开始试生产,2007年3月正式投产。彭庄煤矿2007年底核实保有资源量为12698.9万t,  相似文献   

8.
黄河北煤田是山东省仅存的没有全面开采的煤田。该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太原组,主采13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距离徐灰和奥灰较近,开采时受底鼓水威胁。该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各勘查区不同勘查阶段的地质资料,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了黄河北煤田具有"东多西少"、"上薄下厚"的赋煤规律和徐灰、奥灰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具有较高的静水压力等特点。通过充水因素分析结合其他煤田的开采经验,对开采11、13煤层,提出了注浆改造奥灰顶部30 m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作为黄河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实现其终极目标的4个主要标志。河床不抬高就要通过综合措施解决泥沙问题,包括上中游拦减人黄泥沙,中下游采取人工调控水沙“关系”,在黄河下游挖河疏浚。在黄河下游窄河道特别是在河口地区挖河疏浚,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巨野煤田煤系地层之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测井曲线、微量元素及粒度概率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煤田早二叠世时处于以河控作用为主,兼受潮汐作用影响的浅水三角洲环境。沉积环境经历了水下三角洲平原、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五个沉积阶段,总体构成了一个进积序列,反映了由浅海相→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山东省黄河滩区堤沟河,不仅成为黄河防洪的一大隐患,而且也是潜在的耕地资源.随着黄河来水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利用丰富的黄河泥沙资源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对其进行淤填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当前可以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重力方法是研究区域构造的重要方法,通过重力正演能准确地计算出具有一定密度差的地层分界面深度。通过收集巨野煤田早期的岩石密度资料以及钻孔资料,利用2.5D剖面重力正演计算方法,圈定了巨野煤田-1 000m以浅成矿远景区。该方法对其他地区盆地内沉积矿产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山东省煤成气的分布特点及造成煤成气含量较低的主要地质因素,重点对煤成气含量较高的黄河北煤成气预测区、淄博煤田煤成气预测区、章丘煤田煤成气预测区、阳谷-鄄城-曹县一带的煤成气预测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山东省今后煤成气开发的地区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济南市跨越黄河向北发展提到了议事日程,城市建设与黄河防洪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济南河段历来是黄河防洪的重点,目前该段黄河堤防正在进行标准化建设,防御标准相当于30到近千年一遇,可以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济南市跨河发展,黄河将成为城中河,城市建设与防洪建设将互相促进.由于黄河问题的复杂性,泥沙淤积和地上悬河将长期存在,建议城市规划要考虑给黄河未来的防洪留出足够空间,对跨河交通等过河建筑物应统一进行规划,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黄河泥沙资源,同时搞好沿黄生态和风景线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巨野煤田正邦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主采煤层为石炭纪太原组16煤层,属于薄煤层勘探区.根据区内地震地质条件,采用高分辨地震勘探,了解断层、褶曲、16煤层赋存范围等地质问题,经钻孔验证,获得了较好的地震勘探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一期标准化堤防建设,即对黄河下游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在临河种植50m宽的防浪林,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将背河淤区淤宽至100m,按株距2m、行距3m种植适生林;堤顶加宽至10~12m,铺筑6m宽的沥青路面,并与堤下防汛公路、辅道相连,确保抢险车辆的顺利通行;对凹凸不平的堤坡进行处理,清除老化草皮,并进行新植,确保草皮覆盖率达到95%以上.黄河下游山东段标准化堤防第一期工程为东明重点防守段和济南市区,长度为128km,截至2005年6月底,菏泽、济南全部完成标准化堤防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7.
巨野煤田煤层厚度大而稳定 ,勘探区构造中等偏复杂 ,因而采用地震先行、钻探验证的综合勘探方法。本文介绍了该煤田彭庄勘探区的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反射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断层、褶曲等地质现象的资料解释及地震技术应用效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0引言黄河流经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25个县(市、区),河道长628?。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内,造成目前河床高于两岸背河地面4~6m,设计洪水位高出背河地面8~10m,济南河段的2000年设计防洪水位高出济南市工人新村地面达11.6m,形成举世瞩目的地上悬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投资力度,加快了黄河下游的治理步伐。经过连续6年的建设,黄河山东段防洪工程整体强度得到明显提高,为战胜可能发生的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利用沿层地层切片的高分辨率纵向演化特征与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研究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的古河道展布、古河道定量化特征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沉积时期发育4期古河道(湖侵体系域两期曲流河河道、高位体系域早期顺直型河道与晚期辫状河河道),古河道为厚层砂岩沉积,测...  相似文献   

20.
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山东省黄河滩区堤沟河,不仅成为黄河防洪的一大隐患,而且也是潜在的耕地资源。随着黄河来水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利用丰富的黄河泥沙资源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对其进行淤填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当前可以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