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引言 国标《海道测量规范》规定:短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一般用邻近的两个长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转测求得,转测方法:1.几何水准测量法: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直接联测两站水准点间的高差,进而求得短期站的平均海面;2.同步改正法:采用30天(一个月)同步观测水位平均值,首先计算长期站的月平均海面与其多年平均海面的差值即同步改正数,然后将短期站的月平均海面加上此同步改正数即可求得短  相似文献   

2.
统一均衡基准下中国沿岸的海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对我国12个验潮站近几十年海平面观测资料的显著周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海平面线性变化叠加若干固定周期变化的模型来拟合月均值观测值,并按最小二乘准则估计了这些验潮站近几十年来趋势性相对变化及误差,并将这些相对变化归算到文献[4]所建立的统一均衡基准下,研究了中国沿岸未来数十年的海面变化趋势.指出中国沿岸海面总趋势是上升的,各岸段速率有所不同,少数岸段海面下降.文中给出的数值对未来海面变化及影响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将1979,1980两年3—5月份由TIROS-N及NOAA-6所获得的黄海和渤海表面温度图与同时期的船测温度图比较,不仅阐明了卫星红外遥感海面温度模式的可靠性,而且论证了船测等温线图的局限性,并提出由卫星-浮标(或船)联合,同时进行了大面积测量浅海地区海面温度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融合多源重力数据的Tikhonov正则化配置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最小二乘配置法在融合处理多源重力数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态性问题,特别引入Tikhonov正则化方法,对配置法计算模型进行正则化改造,建立了相应的正则化配置模型。使用EGM2008位模型模拟产生航空重力和海面船测重力数据进行了融合处理仿真实验,实际验证了正则化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文[9,10]关于西北太平洋海面动力地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海域表层密度流进行了初步探索,特别是用0.5×0.5°方区多年船测资料,对西北部边界流一黑潮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面密度流模式与主要由风驱动的大洋总的环流模式基本一致。据研究结果,对文[9]给出的海面动力地形和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某些特征作出了解释。另外,还就卫星测高确定大洋环流的局限性和若干概念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1989年初冬海面温度场和流系的卫星遥感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NOAA卫星AVHRR热红外遥感数据,通过计算机运算处理获得的海面温度专题图象,对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989年初冬海面温度场及流系(黑潮、台湾暖流、浙闽沿岸流、南海暖流及台湾浅滩上升流)进行初步分析,利用卫星遥感手段佐证了过去用传统海面船测方法得出的一些结论,并获得了一些与过去有异的结果,得出1989年初冬浙闽沿岸流可达福建泉州湾和厦门港附近等结论,同时发现了该海域流系边界形成的几处波长在30~100km不等的切变波.  相似文献   

7.
受海上环境、太阳高度角和无人船航向等因素的影响,无人船监控图像中海面反光现象不可避免,进而干扰后续视频处理,例如海天线的提取和运动目标的跟踪等。本文提出了一种无人船视频监控海面反光区域的检测及去除方法。首先,利用RGB颜色通道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获取像素点的亮度比例关系,检测海面反光区域中的高亮像素点。然后,针对检测到的高亮像素点进行形态学膨胀操作,获取较完整的海面反光区域。最后,结合反光区域中像素点亮度值随其位置分布的变化特点,使用加权后的邻域像素进行高亮成分抑制,实现反光区域的去除,并完成了无人船监视图像处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检测并去除海面反光区域。  相似文献   

8.
小型双体无人监测船运行平稳,甲板尺寸大,吃水浅,在水环境监测、工程测量、巡逻跟踪、水产养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但该类船风阻大,水动力复杂,运动特性在风力作用下变化明显。本文对双体无人监测船的风作用力进行了分析,将风作用项引入其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其主要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预报。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新型双体无人监测船运动控制算法在不同风作用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其海上作业能力与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机载GNSS反射信号反演海面风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迎强  严卫  符养  李萍 《海洋学报》2008,30(6):51-59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反射信号(GNSS-R)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低成本的、高机动性的海面微波遥感测风技术,与其他测风手段优势互补,可以增加测风手段的多样性,弥补局部测风手段不足的状况。研究了接收机在机载高度时,GPS反射信号功率理论模型四部分函数的性质,在此基础之上,数值模拟了机载高度下理论相关功率波形,基于海面风速对波形峰值与后沿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能够兼顾所有理论波形信息的二维插值风速反演方法。利用该方法,结合实测机载数据对海面风速进行反演,反演的风速均值与附近测站风速均值相差为1.4 m/s,与浮标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英国北海区域卫星遥感与船测海面温度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北海研究计划期间(1988年9月-1989年9月)所采集的海面温度数据与同一期间的NOAA卫星的AVHRR遥感温度数据,检验由卢瑟福实验提出的RAL线性模式反演的海面温度与船测海面温度之间的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误差在0.9℃左右。由此得出结论,RAL模式应用于北海这样的小尺度海域并不十分完善(因为这个模式是根据全球大气模式提出的)。因此,有必要利用小尺度海域当地的资料,建立相应的适合于具体海域  相似文献   

11.
远距离实时差分GPS的精度和作用距离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机载激光测深仪开发现状(3一27)(3一46)综述海洋专题测盆发展海洋测绘高新技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万里海疆话领海第八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纪要(1一3)(3一2)(4一2)海洋平均重力异常计算与精度估计全球重力场信息系统(GGFIs)的主要功能(2一11)(4一18)海洋大地测盘海底地形测里T叩ex测高卫星简况苏禄海和棉兰老海海面动力地形起伏异常机制初探测高卫星径向误差的频域及空域特征计算验潮站平均海面的两种方法的比较海面系统及深海潮汐仪(编译)中国近海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  相似文献   

12.
1990年,瑞典海洋学家查尔乘坐一条研究船经过南极洲附近的海面。当时天气晴朗,在船头了望的水手远远看去,只见海面上漂浮着一座座冰山,水手当时也没感到有什么奇怪。当船快到这些冰山时,船头的水手突然高声叫喊起来:“快看!这些奇怪的冰山!”查  相似文献   

13.
微型电子温度计的研制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的湿度计品种繁多,测湿方法各异.但这些湿度计都不能测量大风时的海面湿度.因为大风时海面波涛汹涌,近海海面空气水汽含量相当大,且湿度的变化也很大,这时在甲板上作业非常困难,各种需现场观测的湿度计都无法使用,迄今也未曾见过测量高海况、大湿度的湿度计的报道.本文介绍一种用于高海况海面湿度测量的微型湿度计的设计与研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利用船测温度外部定标解译卫星红外云图海面温度场及其简化应用的方法。其计算处理方程为: 简化应用的方程为: T_e=T1[1 αT_1(D_e-D_1)] 诺阿卫星红外云图的水温解译图能够显示表面水温和黄、东海区冷暖系锋面及其流隔的时空变化。 在冬春季节,计算温度与船测表面温度比较。其结果是: 1.总体均绝差1.0℃左右; 2.相关系数0.9以上。 如果能够获得一系列晴空的云图和它的解译图,则对渔海况预报和渔场海洋学的研究及渔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海面风应力的计算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面风应力是大气通过海面直接向海洋输送动量的唯一方式,它密切联系着海洋动力要素(海流、海浪、风暴潮等)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无论从动力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的理论抑或实用预报角度来看,风应力的研究历来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海上测风资料十分匮乏,广义的风应力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问题:(1)海面风应力和海面测风高度上风速的关系;(2)海面测风高度上的风速和海面地转风的关  相似文献   

16.
夜色降临,我们的船靠着那船尾微弱的灯光缓缓地在黑暗的海面上前进,海水看上去不再是蔚蓝色。在英吉利开曼群岛附近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我们的船停了下来。我们的潜水师约翰突然惊叫起来,起初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随即便恍然大悟:原来是一条巨大的白色的鱼类动物,它正在海面上浮动并迅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约翰又喊了一声,这次声音更大:“看哪,一条  相似文献   

17.
一艘满载480吨润滑油的船与一艘大货轮相撞沉没,长达几海里的飘浮油带随风在海面上飘移、扩散……海难发生今年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者欢度自己节日的喜庆日子。可对浙江省普陀沈家门“浙普渔油31”号船来说,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灾难之日。凌晨4时10分许,浓雾笼罩着海面,载重吨只有500吨的“浙普渔油31”号船自大连港开航,装载着 N46润滑油209吨,40CA 柴油、润滑油271吨正驶往龙口港途中。当船航行至老铁山水道东口约38°30′N,121°02′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海浪,人们总是想到海面上那波涛汹涌的景象。可是海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人们不易发现的波浪,这就是发生在海水某一深处的“波动”,因而有“内波”之称。第一个发现海洋内波现象的人是南森。在1893年,他在北极探险。当船行驶到挪威海上时,他发现海面有一层冰块融化,产生的很淡的海水,他的船航行到这里,就好象被海水“粘住”一样,几乎不能前进。后来人们又在其他  相似文献   

19.
近海工程环境应用中各种风资料的平均时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近海工程设计应用的需要出发,对于通常使用的不同来源的测风资料平均时间进行了分析,这些资料来源包括:岸边及近海探查与生产设施上的气象台站、天气观测船、浮标、商船气象报、从受灾情况估计出的极大风速以及动力诊断模型估计出的海面风速。  相似文献   

20.
考证了"平均海面转测误差不得大于10cm"的由来,分析了提出该精度指标的历史背景及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议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应以10cm作为95%置信度的误差指标。针对现行海道测量规范中关于计算平均海面的条目,提出了两点修改意见:一是删除长期站时长要求的条目;二是对于短期站与临时站,强制实施传递技术与精度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